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孩子问“妈妈,你为什么不用钱奖励我”,你的回答很重要


精读妈说:在教育过程中,奖励只是一种辅助方法,孩子始终需要被爱滋养才能长好的,父母的爱才是给予孩子最好的激励。

作者:歆小迪(爸妈精读主笔)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富书主播楚翘朗读音频

开学一周了,妹妹的女儿丹丹还没去上学。

丹丹这学期上小学,开学前丹丹要求妈妈给她上学奖励。

丹丹说:“妈妈,我都要上小学了,已经长大,以后就不要奖励我玩具了,直接给我100块钱吧。”

妹妹笑着说:“既然你已经长大了,更应该明白上学是你自己的事,不需要奖励。”

丹丹脸色一沉,不高兴的说:“不给钱,我就不去上学。”

妹妹也生气了:“不去别去,上学又不是给我上。”

没想到,丹丹居然说到做到,真的不去上学,一直在家与父母僵持着。

丹丹这样凡事要条件要奖励的习惯,从幼儿园阶段就开始了。

刚上幼儿园时,丹丹哭闹着不愿意去。

一天,奶奶说:“你乖乖的去上学,晚上奶奶给你买糖吃。”

这招很管用,丹丹高兴的去上学了。

后来,这招成了家里常用的法宝,好好吃饭,就给买玩具,学校表现好,就给奖励,就连自己穿衣服自己收拾书包这种分内的事情都能得到零花钱。

殊不知这样的一种好玩的物质奖励,竟然让孩子上瘾了?

香港歌星陈美龄,把3个儿子送进斯坦福大学,她在儿童教育经验分享中,特别提到“不要用物质奖励孩子” 。

 

陈美龄(左一)与她的三个儿子

电视剧《家有儿女》中,夏东海在家里实施一套零用钱分配方法--家务卡,即做家务积分,月初换零用钱。

此举一出,效果果然不错,但日子长了,孩子们为得到更多的卡,做家务也做走了样。

一顿饭洗好几次锅,这种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做法,让父母头痛不已。

亲子关系不是商业交易,这种凡事都需要用金钱或物质换取,容易让孩子变得贪婪。

比如,孩子们想要零花钱时就要求“爸爸,我给你捶捶肩吧”,但这不是发自内心的孝顺而是强卖行为。

心理学将人的动机分为两种: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孩子们天生具有好奇心和探索欲,因为在这个探索过程中,他们会体验到学习和成长的快乐,这是内部动机在起作用。

但如果父母常用奖励玩具或零花钱去激励孩子学习、做事,那么孩子的内部动机就慢慢转化为外部动机,他们不再为了自己的兴趣而会为了奖励而做,这种进步难以持续。

教育改革学家科恩在其名著《奖励的惩罚》一书中也指出:奖励会将本来有趣的事情变得乏味

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

于是,老人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又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又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一件事情需要给予物质奖励才做,表明事情本身不值得做,只是为了奖励

这将人或事情本身的价值否定了,觉得自己不那么被需要,造成了一定的消极暗示,从而降低人们的内在动机。

 

前段时间,同事生病住院了,为了不耽误老公的工作,想让15岁的女儿陪床,女儿的话却让她伤透了心。

女儿说:“陪床可以,但前提你得给我买最新款手机。”

同事耐心的劝说:“那手机太贵了,妈妈住院花了不少钱,咱们以后有钱了再买。”

女儿狠狠地说:“不买我才不陪你呢。”说着一甩门走了。

看着扬长而去的女儿,同事很是心酸。

父母一直给予的物质或金钱奖励,让孩子认为自己做事就应该得到奖励,所以她不但不感激父母一直以来的付出,反而会因为偶尔一次没给奖励而不满。

如果你不想将孩子培养成“白眼狼”,那就不要总是给予孩子太多的物质奖励,不要助长孩子的受之无愧感,让孩子学会感恩。

不是说不能用物质奖励而是要慎用,而且一旦承诺,就必须兑现。

前一段时间,知乎上一位妈妈求助:女儿考上大学,自己奖励她5万现金,女儿却要用它买LV,该怎么给她讲道理?

 

原来,这位妈妈为了激励上高三的女儿考上理想大学,承诺女儿如果考上就奖励她5万元现金,作为她人生第一桶金。

结果,拿到奖励后,女儿说要用这笔钱买LV包。

这位妈妈第一反应觉得小孩子这样太过分,但不知道如何解释,女儿说钱是她自己的,她自己有权支配,妈妈词穷骂了句:“你德不配位”。

这位妈妈也许不是故意要食言,但她的做法欠妥,本来一件高兴的事,最后却由于自己失望后的一时失语,伤了孩子的心。

家长为了让孩子达到目标,随口许下好处,当孩子兴高采烈要求父母兑现自己的承诺时,却被父母以各种理由敷衍过去。

这种出尔反尔的做法会破坏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信任,信任一旦被打破,再弥补相当困难。

所以,各位爸妈要严肃对待自己给孩子的任何承诺,承诺了就一定要做到,做不到的就一定不承诺。

总之,在教育过程中,奖励只是一种辅助方法。孩子始终需要被爱滋养才能长好的,父母的爱才是给予孩子最好的激励。

教育没有捷径,需要时间和精力的付出,早期的偷懒可能引发后期无法弥补的问题。


孩子发脾气时,你的第一反应很重要

姚晨为什么不红了:击溃一个中年女人的不仅仅是颜值

7岁女孩全身换血4次,因午饭中毒:你的冰箱里,藏着8颗定时炸弹

作者简介:歆小迪,富书签约作者,一个醒的早起的晚的80后工科硕士,目前供职于国内大型企业,爱读书,好独处,白天职场晚上写作,专写温暖治愈系的正能量文字,简书@歆小迪。本文首发爸妈精读(ID:bmnfrc),转载请加微信fushulf

卖文为生,打赏随意

 赞赏 

商务合作微信:fushusz(备注品牌),头条号@爸妈精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考得再好,我也不奖励”妈妈一席话,刷爆朋友圈
厌学不可怕,父母不懂背后的原因才可怕
写作业不拖拉、早起不赖床:5条法则,教出自律的孩子
奖励孩子这件事,99%的家长都做错了
你的物质奖励正在消灭孩子的学习动机
父母应知道的心理学规律——德西效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