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与地坛

已故作家史铁生先生曾经写过一部散文集《我与地坛》,我写“我和地坛”,跟史先生有关系,又没有关系。

说跟他有关系,那是因为我知道他写过。说跟他没关系,那是因为,他写了什么我基本不知道。我看过他的《向死而生》,说心里话,前几篇我读后心里还是挺震撼的,但是同类题材的东西读多了,我就麻木了。我们想知道一个面临死亡者的现实需求,但是我们不喜欢整体以记叙死亡为通常的生活和写作方式,毕竟,大多数人还是按照人类生存的规律活着。

地坛是北京景点中我去过的最多的地方,因为,以前地坛每年都要举办书市,那时候,北京一年都有两次书市,一次是五一,春季书市的举办地在劳动文化宫,一次是在地坛,那是秋季书市。除书市外,过年的时候,我们还去地坛看庙会。

地坛庙会其实还是挺有特色的,除了千篇一律的吃各种地摊小吃,还有就是皇帝祭地表演,以及天桥的杂耍及北京评剧团的演出。瑟瑟发抖地站在冰冷的地上,看着以前没有看过的演出和表演,地坛给我的印象一直那么好。

原本没打算去地坛的,因为去的次数太多了,心里对它有些麻木。不知道前几天,怎么就看到先农坛的介绍了,那里已经成为北京民居的博物馆,我心里对先农坛有些动了。想到既然要写先农坛,我没有理由不写熟悉的地坛。

当我打开电脑准备写地坛的时候,我瞬间就短路了,因为每次去的地坛都是人头攒动的,以至于地坛什么样子,我都不知道。我看网上有人说,现在正是地坛观赏银杏大道的时候,一些爱美的“熟女”,她们穿绿带红,在银杏树下做着各种自以为很美的姿势。

抓着秋天的尾巴,我赶紧来到地坛。

对于外地人来说,地坛真的没有天坛出名。很多外地人甚至都没有听说过祭地的事,像我这样在北京住了很多年的人,其实对地坛也知之甚少。

地坛的正门是北门,据说这是为了迎合“坤”的属性而设计的,地在《易经》中是偶数,是阴面,所以,地坛朝向必须是北方。不过地坛西门给我的感觉是,它最气派,也最庄严,好像交通也是最方便的,有公交车直接停靠在地坛门口。查阅了资料,证实了我的判断,西门确实是皇帝来地坛的门,难怪西门口有三门七顶的牌坊。

我坐车到地坛门口,走过熟悉的过街天桥,看到非常有年代感且带有浓重皇家色彩的牌坊,我要跟地坛来个亲密的接触。牌坊的西面写着地坛两个字,东面是广厚街三个字。牌坊不是以前的旧物,而是1990年修的,估计也是为了亚运会的面子才修的,因为从城里去亚运村,要经过地坛。

过牌坊后,步行几百米就到了西门了,跟其他三座门一样,西门是三门单檐歇山顶建筑,红墙到顶,顶上是绿色琉璃瓦镶边,黑色琉璃瓦铺盖。以前去地坛的时候没有注意瓦的颜色,因为上周去过智化寺,我知道了黑色琉璃瓦的规制,这次在地坛我注意到了黑色的巧妙应用。我不懂颜色,但是我感觉黑色应该代表大地,黑色应该代表着包容,黑色也代表着博大精深。

西门口有售票处,门票2元,月票6元。

进得门来,里面就是纵横交错的路了,路两边绿树成荫,引来了很多锻炼、健身、散步、游园的人。我注意看了,路上是否有坐轮椅的人,也许当年史铁生先生也是徜徉在这样的人群中间。

在地坛里,我开始有目标了,我巡着指示图往北走着,因为,西北的角上有一个神马圈,不知道是否因为装修的缘故,到达神马圈的位置,指示牌都没有了,神马圈大门紧锁,神马变成了“浮云”。神马圈与鼓楼中间,有一群穿着汉服的男女在拍照,现在的年轻人真的爱热闹。

我匆匆去了北门,看见它与西门几无二致,就赶往斋宫。这应该是值得参观的所在,皇帝祭地之前,理论上要在斋宫吃斋沐浴的,这里应该有不少皇帝的遗迹,可惜斋宫好像变成了别的用途,正门也是铁将军把持着。

网红景点“银杏大道”,是指北门一直延伸到方泽坛。这条路两边种植的是整齐的银杏树,银杏树枝叶相交,已经形成了一个迎宾的“拱门”,在树叶金黄且落英缤纷的时节,这条路真的是名副其实的“金光大道”,可惜我晚到了一周,树上的叶子掉落得差不多了,地上的落叶也被秋风无情地吹得七零八落。

好在路两边的树丛里,不时有几颗高大的枫树,以火红的枫叶见证和记录着这个华美的秋季,为我们增添了一抹亮色。

地坛的核心就是方泽坛了。方泽坛集聚了中国古代建筑师设计的全部精华。方泽坛为明清两代皇帝祭祀 “皇地祇神” 之场所,因坛台周有方形泽渠,中间是祭地的平台,故称方泽坛。

方泽坛首先选取了中国人自古就有的“天圆地方”的理念,将祭坛设计成正方形。方泽坛东西南北四面有四座棂星门,因为坛外的墙有两层,因此棂星门就有两道,坛有两层,这其实暗含了“坤”的理念,因为坤代表“2”。

假如不知就里,在平台下看方坛,因为上面空空余也,很多人以为这是一个遗址,事实不是这样的,因为祭祀的时候,上面会摆满五山、四海、五岳等神主,以及先皇的牌位,中间还要摆设香案、三牲、瓜果等祭品,皇帝帅臣僚登极顶,感觉又是在君临城下。

皇帝祭地日通常选择在每年的夏至当天,号称这天阳气最盛,夏至也是阴气开始跟阳气交接,地属寒凉之性,皇帝只有带着满满的阳刚之气去祭祀,才不会被阴气所侵蚀。整个祭祀过程要持续2个小时,在活动期间,皇帝大约要跪拜70余次,这需要非常强健的身体素质支撑,皇帝年迈或者身体不适时,一般都让亲王、皇子代替祭地。

方泽坛的南边是皇袛室,这里是明清两代祭祀供奉皇地祇神,五岳、五镇、四海、四渎、五陵山神位之所。这是一座单檐歇山顶盖黄色琉璃瓦的宫殿,看这个样式,就知道这座建筑的地位,现在这里主要是资料和祭品陈列室,游人可以在这里学习到关于地坛的一些知识。

地坛的祭祀是个非常复杂的程序,祭祀的流程非常严格,稍有差错后果不堪设想,有位代亲王祭祀的亲王,因为祭祀时东西方先后顺序错了,结果不仅被剥夺了亲王身份,且罚半俸十年,后果真的非常严重。

“天地君亲师”,地排在第二位,从夏朝开始就有祭地的风俗,之所以要祭天地,还是因为古代先民对世界的认知十分有限,他们缺乏很多我们现代人具有的基础科学知识,在大自然面前,他们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即使贵为一朝天子,在天地面前,他们始终怀着万分恭敬之心。

我一直想读史铁生先生的《我与地坛》,苦于一时没有找到。不知道他的书里是如何描写地坛的?对于京城里皇家建筑,或者古代的遗存,我始终保持着十二分的敬畏之心。与皇帝敬畏天地不一样,我敬畏先人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没有他们,我们就像方泽坛上的平台,即使君临天下,也是空空余也。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著作6部,累计出版2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1部):《一车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安庆日报》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地坛游记
地坛,太委屈!
美丽中国:办书市,开庙会,皇家这个坛如今老百姓恣意玩儿(图)
地坛祭地祈福大典
地坛庙会(皇帝祭地记实)
地坛沧桑 四百余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