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盲人导盲人 愚人译唐诗 - 回应蒋骁华”非连贯翻译“的主张”

翻译者 黄少政简介

独立翻译学者 ,中国作协会员 。早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四川大学,自2007年起从事疑难西方文本英译汉的翻译与研究,疑难汉译英文本的翻译与研究。

2010年以来,担任多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青海帐篷国际诗歌圆桌会议,及西昌,成都,泸州,遵义等地高端国际诗歌交流首席口译,笔译及翻译项目协调人。

中国作协历届至今(第一届2017,10)国际写作计划特约翻译项目协调人(鲁迅文学院主办)。

2013年汉译英《为土地和生命写作》列入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译入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塞尔维亚语,罗马尼亚语,阿拉伯语。

2014年吉狄马加文学演讲英文版单行本<ToolAnd Witness to Chinas Cultural Renaissance>由南非 Uhuru Design Studio in association with HisRoyal Heritage Publications在开普敦出版。

2016年 与汉学家梅丹理合译《From Snow Leopard to Mayakovsky》在美国旧金山由Kalatumba Press出版。

2015年出版的《新约》 为百年汉语译经第一个文学译本。

                         英译汉,汉译英代表作

2011年重译纪伯伦(先知  沙与沫 漓江修订版 ,英译汉);

2012年出版《翻译的成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翻译研究);

2013吉狄马加文学文化演讲翻译20篇《为土地和生命写作In the name of Land and Life外研社版

2015年复译《圣经新约》台湾思行文化出版公司英译汉);

2018年《敬畏群山Mountainsthat Humble and Hold Us in Awe中译英吉狄马加文学演讲45安徽文艺出版社(10

Whenthe blind lead the blind  布里安  赫尔顿

在他的文章中,“不确定性、多义性和非连贯翻译”,蒋骁华-一个聪明、有才华、博学,上进心强但母语不是英语的人发表了一篇中诗英译的评论,并进一步试图为母语非英语的人从事中诗英译建立一个理论。可以看出,蒋在这一尝试中,进行了大量的思考和阅读,尽管最终肯定会以失败告终,但这篇评论还是提出了三个重要的问题,应该在“目标”Target这个期刊上引发辩论。

首先,这篇文章对中国文学圈内一个甚嚣尘上的观点,即汉语非母语人士不能也不应该翻译中国文学,因为这些文学的意涵极为微妙,并非外人所能体会到,未置一词。然而,虽说母语使用者理解母语文学的种种奥妙有某种先天优势,这个说法再往前推一小步,即某种语言比其他语言更有难以言传的妙处,已被证明就是胡说。原因:我们这个世界已知的任何语言,没有原始(高级低级)一说,我们归属的任何一个语系,其实语言内部都有足够的资源,表达曲径通幽的种种好处。

同理 ,那种认为母语使用者更能体会母语文学中的奥义妙胜,所以更合适把自己的母语文学译成其他语言的想法,也是错误的(或者至少不是普遍真理)我们很容易从蒋在自己评论中引用的几个例子,就能看出蒋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蒋引用的译者包括美国汉学家白之,新西兰人路易艾黎和 美国汉学家静霓韩登,三个英中合作的翻译,以及一个英语非母语的译者的译文,英语读者一望便知,中国人的译文根本就不能称作是英诗。

例如,蒋援引闻一多1926年最初的诘问:“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怎么中文的“浑金璞玉”,移到英文里来,就变成这样的浅薄,这样的庸琐?”(闻的诘问蒋本人提供了英语译文)蒋还本人援引了国内一个唤作赵甄陶的译者翻译马致远《天净沙》的一个译文。闻一多发此感慨是有所指的,他极其不满日本诗人小田熏良(ShigeyoshiObata)译李白,然而,即使这个日本人的译文,在英美汉学圈内,谁也没有夸过就是译诗的典范。引用这种需要证明的例子削弱了蒋的论点。这还没完。蒋借赵甄陶的译文来说事,本身又在惹事:

赵的英文就很成问题:“老树译成olden tree于习惯用法有悖,也不准确——如果它一定有个意思,它的意思就是以前的树”——估计说的是烧火用的劈柴;把“人家”译成“hamlet homes小村之家丑陋之极,刺眼不说,也不忠实,因为原文中根本没有提到小村落之类的东西;最后添加的两个游荡roams ”,纯粹为了押韵—一个相当笨拙的尝试,这是糟糕的诗人或非母语人士押韵的标志。其结果,这根本就不像一首英文诗。

遗憾的是,很少有中国的诗歌译者能够对英语文学的细微差别有足够的敏感,而这种敏感对于译出以英语为目标语言的文学作品,就是先决条件。蒋在文中两次援引的许渊冲,以为典范,其实许的译诗语法错误最多,而且是屡犯惯犯:此人居然无耻到了自诩为“当今最伟大的中诗英译译者”(与许2000年一次通信中,许就这样大言不惭的)许的影响恶劣,为当今中国诸多卷入中诗英译不能自拔的中国年轻的学者和学生,树立了极坏的榜样。这些人够晕圈的,碰到一个倚老卖老,自吹自擂的,就把他尊奉为中诗英译的大咖。蒋引用了一个李商隐的例子,其中许译成“镜子里影出的头发”到底是个什么玩意?是我们说的是润发油吗?许还译过辛弃疾的一首诗:

While young,I knew no grief I could bear

I’d like togo upstair (sic)    I’d like togo upstair (sic)

To write newverses, with a false despair.

年轻时,我知道自己无法承受任何悲伤  我想上楼(原文如此我想上楼(原文如此)   写新诗,带着虚假的绝望。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原文: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许译辛弃疾完全不靠谱。首先,第一行为了乘韵,不惜把句子倒装,这种做法在英语中早已弃用,更糟的是,如此一来,意思完全和原文弄拧了(感觉许的意思是年轻时我不知道悲伤的味道);其次,thatI 'd like to go动词形式又错了,为什么错了?原文说的是我以前喜欢登高(楼),许现在译错了,译成虚拟语气,我想登高不能如愿;第三,upstair是个生造的副词,英语当中没有这个词,作为副词英语不认可,语法规则就是规则,哪怕是为了趁韵也不容违反,没有例外。

最后,许译失败了,所有的韵脚安排生硬,不自然,上阙彻底毁了,下阙韵律混乱,倒人胃口,没法叫人信服。许即使在他译的最好的时候,也不过一个不入流的英语诗人,闲来手痒,就自不量力跑来所谓传播中国古代诗歌,可怜这些伟大的诗人们,经他这么糟践,出落得和许一样笨拙无能——这就是许的罪过:年事已高,老眼昏花出个丑,有情可原,但坚持要去糟践汉语的那些了不起的诗人,罪不容赦!

我们应该不容分说,告诫那些涉身中诗英译的年轻的中国学生和学者们,别闹了,住手吧!停不下来,是吧?我们会继续提醒说:如果你们一定要这样做,稍安勿躁,再等几年,直到你确实理解透彻了,那么,别再去参照现存的任何一个英美人士的译本,然后找一个以英语为母语的的人,帮你审读一下你的译文,这个英语审读者的英语写作至少要达到出版水平,如果没有达到自己就能创作英语诗歌的水平的话。

与此同时,与你的英语合作者一道,下点功夫,好好读一读埃兹拉庞德,加里斯奈德,亚瑟库珀(提醒一句,此公的押韵功夫,虽然了得,现在一般的看法还是过时了)和大卫·霍克斯这四个人的译作。接着,系统地分析一下闵福德刘若愚在“古典中国文学”一书中中诗英译作品。

这还没完,还要去浏览一下近期(多读几期)香港中文大学“Renditions”上发表的中国古典文学译作,细心体会当代英美译者如何对待中国古典诗歌那些看似容易其实极难翻译美丽的诗篇。

蒋文没有提到刘若愚50年前那本杰出的《中国诗歌艺术》的大作,也没有提到刘对马致远这首诗的分析理解,尽管蒋的立论也并非无所依旁。总的来说,蒋提议用非连贯翻译来解决汉诗英译中存在的问题,是不够充分的:从目前的情况看,非连贯翻译充其量只能是译者众多可选策略之一。第二个值得进一步讨论的重点是“非连贯翻译”在任何这类翻译策略中,究竟有多大的重要性。

本文提出的第三个需要关注的焦点是,以理论为主导的文学翻译方法是否能够使非英语母语译者译出达到目标语文学标准的翻译。我坚持自己的看法,即使是有合理的翻译理论指导,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母语使用者协助,这位助手必须对英语有很高的造诣并能熟练使用,中国人的英译绝不可能达到英语认可的程度,也不可能甚至接近充分表现的原文的天才和优美。

把一篇简洁优美的中国古诗拿来,捣饬一番,产出一篇近于闹剧的目标语译文,这种行为我们管它叫艺术谋杀。不独至此。市面上无论是由说英语的人还是说汉语的人操刀的的英文版的中国诗歌,版本如此繁多,质量如此低下,根本就没有达到翻译艺术的最高要求,不免令有心人拊掌痛心。

References

Liu, James.1962. The art of Chinese poetry.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Minford,John and Lau, Joseph S. M. 2000.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Ananthology oftransla-

tion vol1,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and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Xu,Yuanzhong. 1994. Song of the immortals: An anthology of classical Chinesepoetry, Beijing:

New WorldPress.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译论||盲人导盲人——英国汉学家对当下中诗英译的质疑
翻译这个工作一直很受轻视
得一忘二:玛丽安·莫尔的鱼形瓶
母语人士的翻译一定靠谱吗?
诗歌翻译,可译与不可译的平衡.
黄灿然:谈翻译的十个条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