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联谊褒词

联谊褒词

  饮茶粤海(8)

  □龚伯洪

  1950年代初,广州不少家庭仍有铜器:洗面嘅铜面盆,煲水嘅铜壶,滚汤嘅铜煲,乃至三位一体炒菜烧水嘅“运水炉”。个阵(那时)嘅人讲“单料铜煲—— 一燂就熟”这歇后语好易理解。但自从“大炼钢铁”时各家各户所有铜器被“收购”后,逐渐少人知道乜嘢系单料铜煲喇。如今打铜工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打铜师傅亦冇当众介绍单料与双料。

  点解叫“单料”?个阵话铜片厚者系双料,铜片薄的系单料。用薄铜片制成嘅铜煲煲水,很快便滚(沸腾),煮食物很快便熟,一燂就熟即指此,虽有夸张之嫌却很形象。

  燂,指用纸(或禾草、刨柴)稍微烧一烧。其音与谈相同,故“单料铜煲—— 一燂(谈)就熟”实指与人交往很快便熟络,相当于北方人叫的“自来熟”。此语应属联谊褒词。

  一般来说,单料铜煲都是纯朴之人,没有机心,原来陌生交谈几句便熟络,这是做社工的样板。街头围观捉象棋时多见,上茶楼搭台嘅茶客更是常见。

  广州人饮茶系有特色嘅风俗,亲友共叙、商界交流不在话下,就算原来不认识因搭台或常见便熟络起来,也是社会和谐嘅好风气。在百多年前,广州茶客中有三个“单料铜煲”造就了一个五代经营“太昌楼”的故事,真系佳话一宗。

  清代乾隆年间,广东鹤山人宋崇德到广州赴考落第,早上多到双门底贵记茶馆饮茶,因搭台而认识了香山人吴秉文、番禺人陈壮,三人都系“单料铜煲”,渐渐谈起谋生大计。宋崇德世代书香,虽然志在求功名,却唔系“读死书”嘅人,佢觉得一时未考到功名,也应谋赚钱生计。又知陈壮善于制作包点美食、吴秉文善于理财,便提议三人共开茶馆。吴、陈正做小贩,当然赞同,但表示冇多余钱投入。宋说可以独力投资,但具体管理店务要靠吴、陈。于是谈妥,“五十斤柴—— 一络(乐)也”,宋只出主意,吴管财务,陈理厨部,买下油栏门(今海珠南路与一德路交界附近)嘅一处铺位,置齐台椅及各种设备便开张大吉,取店名为“太昌”。以后由茶馆到茶居再到茶楼,清末时太昌大茶楼已名扬广州,一直经营到1930年代初。而最可贵的是,当初那三位单料铜煲的后人都讲诚信讲道德,五代相传共营“太昌”。

  第一代嘅宋崇德于寿终前对儿子说:吴、陈二位叔父对创立和发展“太昌”有很大功劳,以后店务仲要靠佢地,而且仲要关怀佢地嘅下一代,子子孙孙共同将“太昌”搞好。就系咁样一代传一代,从宋崇德到宋凤洲、宋景祁、宋桂联、宋学剑为五代东家,吴秉文到吴志高、吴万邦、吴祺、吴荣安为五代财务,陈壮到陈锡、陈广、陈深、陈根为五代厨点师,一直合作无间。1920年代,太昌大茶楼嘅点心仍脍炙人口,直到1931年才结业。

  到如今,“单料铜煲”一语已少人知晓,几代诚信相交也似无所闻了。因社会嘅复杂,一般人遇见如单料铜煲者也起戒心,惊住遇到“黄皮树鹩哥”呀。乜嘢系黄皮树鹩哥?下周再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州口语:“单料铜煲”
茶馆趣联赏析
盏鬼粤语
苏州茶馆茶楼:艺圃--岩光阁
懂了 生活和茶
中国最早的茶馆起源于四川,那么成都的茶馆有什么特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