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紫草阳和汤加减治溃后期肉芽肿性乳腺炎
userphoto

2023.09.26 广西

关注

粉刺性乳痈,是一种以导管扩张和浆细胞浸润为病变基础的慢性非细菌性乳腺炎症,多发生于非哺乳期,可表现为局部红肿化脓,脓肿溃破后可夹有粉渣样物质,对应现代医学中的“乳腺导管扩张症”“浆细胞性乳腺炎”“肉芽肿性乳腺炎”等病名。该病名于20世纪80年代首次收入顾伯华先生主编的《实用中医外科学》中,顾伯华等根据本病的发病特点,将本病命名为“粉刺性乳痈”,属于中医外科广义疮疡的范畴。

内外同治为本病的治疗大法。在内治时,现代医家多主张分期分型论治。初期肿块形成,以“消”为主,如《疡科纲要》言:“治疡之要,未成者必求其消,治之于早,虽有大证,而可以消散于无形。”中后期脓肿形成或破溃后迁延不愈,以“托”“补”为主,如《素问·调经论》曰:“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者泣(涩)而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笔者在临证中发现,对于溃后期迁延不愈的患者,以温阳化痰、善疗“阴疽”的阳和汤为基础方,随症加减运用,疗效显著。现分享验案一例,供临床参考。

赵某,女,28岁,因“左乳肿块伴疼痛8个月余”于2023年4月8日就诊。患者8月前因左乳肿块外院行超声检查示:左乳外上片状低回声区,大小约3cm×3cm,边界欠清,形态欠规则,CDFI(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周边见血流信号。乳腺结节BI-RADS分期:4a类。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示:左乳纤维结缔组织内查见多量急慢性炎症细胞、泡沫细胞浸润,少量乳腺小叶结构,部分区域上皮增生,小脓肿形成,考虑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院外口服泼尼松治疗后肿块明显缩小,后局部破溃流脓,疾病反复,经切开引流及外用抗生素治疗但效果欠佳。现皮色暗红,肿块局限,溃口不愈,按之稍觉疼痛。中医望、闻、切诊:神志清晰,精神疲惫,面色苍白,气息匀称,语声乏力,舌淡,苔薄腻,脉迟。

辨病:粉刺性乳痈。

辨证:阳虚血亏,余毒未清。

治法:益气温阳,托毒生肌。

方用紫草阳和汤加减:熟地黄30g,麻黄6g,鹿角胶10g,肉桂6g,甘草6g,炮姜6g,白芥子6g,紫草30g,党参10g,黄芪30g,当归6g。14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服药后患者肿块较前变软,疼痛减轻,舌淡红,苔白,脉沉细。

原方加延胡索10g、皂角刺10g,14剂,水煎服,日1剂。

三诊:患者乳房肿块范围较前缩小,疼痛消失,破溃处愈合,舌淡红,苔白,脉细。

上方去麻黄、皂角刺,紫草用量减半,加用柴胡12g、白芍10g,14剂,水煎服,日1剂。

随访至今,患者临床症状缓解,肿块消失,无复发。

按 肉芽肿性乳腺炎属中医“粉刺性乳痈”范畴,溃后期无典型“红、肿、热、痛”之象,属于阴证疮疡。乳房为肝经所司,肝气郁结可致乳房肿块。

本患者前期脓肿破溃,经外治切开引流,气随毒邪而泻,固护不及,复经寒凉之抗生素治疗,更伤阳气,加之调护失宜,气血亏损,余毒无力排出,故肿块平塌,溃口不愈。“舌淡,苔薄腻,脉迟”亦为阳气亏虚而余毒未清之佐证。治当温阳益气,托毒生肌。以阳和汤温阳化痰为主,温阳、补血并举,温散痰凝而不伤正;合当归补血汤,取“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之义,气血同补,助阳和汤温阳之力。此时若一味温阳益气,易致“闭门留寇”,故用紫草凉血解毒,补泻同用,而以补为主。

复诊时肿块变软,疼痛减轻,故守原方之意继用。本病发病之初多因肝郁气结,当以疏肝理气为本,加延胡索疏肝理气止痛,皂角刺入肝经,亦可消肿托毒,透脓外出,促进肿块消散、溃口愈合。三诊时毒邪已尽,而正气仍虚,故减紫草用量,防止寒凉太过伤阳,加柴胡、白芍疏肝理气,柴胡之辛散,配白芍之酸收,疏柔相济,固护正气,调理气机,以达标本兼治之功。(郝晓亮  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80622饮食养生汇视频和笔记:杜玉堂,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紫草阳和汤治疗乳腺肉芽肿GLM
超声多普勒诊断乳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一例
乳腺癌算什么?比乳腺癌更可怕的是“不死癌”!
三种常见慢性乳腺炎的鉴别
女性乳腺疾病 多以肿块首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