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论嵇康诗歌“游”的境界

浅论嵇康诗歌“游”的境界

笑而不语
内容提要 】“游”字在嵇康的诗歌中频繁出现,“游”字在嵇康的诗歌中具有深刻的内涵,包含着嵇康的理想的精神境界。嵇康的理想境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逍遥万物的“逍遥游”的境界,一类是完全想象中的仙游境界。嵇康表现这两种境界的目的是试图在超脱现实的层面上来说明:就纯粹的人自身和精神本身而言,人是什么。嵇康是在利用神仙、仙境这些材料来构筑自己的理想境界。嵇康的“游”这一内涵所包含的正是以上这两个方面,“游”这一境界的终极目标就是追求做本我、做自己,无拘无束的做本来的自我。
关键词 嵇康;诗歌;游;清峻

  嵇康,字叔夜。魏晋时期重要的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其性情个性刚直,这点不论从其文章还是诗歌我们都可以看到嵇康早年丧父,家境贫困,但仍励志勤学,文学、玄学、音乐等方面无不博通,崇尚老庄之学,他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就是他的自白书。嵇康的诗文创作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刚肠嫉恶、翛然物外的性格使他人生理想、生命态度发生着变化。再加之政治环境、文化背景带给嵇康的不同常人的遭遇。这些种种都体现在嵇康的诗文创作活动中。本文主要通过嵇康的诗歌创作,来阐释嵇康的理想人生境界和生命追求。

    嵇康的这种人生境界、生命追求,主要通过“游”这一境界特征来展现。嵇康继承庄子的逍遥游之“游”,并进一步发挥。嵇康诗歌当中频繁出现“游”字,它所代表的并不是一个动词、名词这么简单。《说文解字》解释:“游,旌旗之流也。”指战旗下方的垂饰。后来引申为不固定的意思,古作“遊”,与行走有关,意义应该比现在更宽泛。嵇康的人生境界和生命的追求目标都可以通过“游”来表现出来。这些亦是他所追求的人生目标、对生命真谛的考证。嵇康的游主要分为两种,逍遥游之“游”和游仙诗之“游”。

                      一、嵇康的诗歌创作

嵇康的诗歌创作,据戴明扬《嵇康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嵇康现存诗歌五十余首。形式有四言、五言、六言、杂言等等。诗体多样,取材广泛。其中以四言诗成就最高。嵇康的四言诗现存《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1〕、《四言诗》十一首、《代秋胡歌诗》七首、《幽愤诗》一首、《诗》一首。何焯《文选评》曰:“四言不为《风》、《雅》所羁,直写胸中语,此叔夜高于潘、陆也。”“叔夜送人从军军诗至十八首,以开晋、宋四言之门户。然雄辞彩语,错互其间,未令人厌。”2超尘脱俗,冲怀旷远;其五言诗,成就不高,但也不乏有好的作品。“时代所限,不能为汉音之古朴,而复少魏响之群妍,所缘渐沦而下也。”3多写其鄙弃世俗、回归自然、高蹈隐逸之志。

中国诗歌主要有四言、五言、七言三种形式,自汉魏以来五言和七言兴盛,然四言则主要以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为代表。四言诗歌并没有得到长期延续性发展,到正始时期,五言诗进一步发展。“魏晋时期,五言诗占有优势。除曹操、曹植、嵇康、陶渊明等数人以外,擅长四言诗的使人极少。嵇康与曹操并驾齐驱,成为当时最重要的四言诗人。”4在此种时代潮流之下,嵇康为何秉承《诗经》传统偏爱四言,他不是反对司马氏集团的传统名教,越礼而行的人吗?何以如此呢?《文心雕龙》评价嵇康诗歌:“嵇志清峻”,“清峻”二字正好说明嵇康的整体诗歌特点和艺术风格,嵇康性直刚烈,而又尚奇好侠。故诗歌必然峻切。这样的艺术风格似乎更能直切的表达嵇的思想感情,更加直露的反映其对政治的态度。“简约严明,文约易广”的四言诗歌特点正好与这种“清峻”的艺术风格相吻合。嵇康四言诗歌秉承《诗经》的写作传统和写作手法并予以创新,他的作品一方面具有传统艺术形式的特点,如措辞、章法、比兴等都有明显学习《诗经》的迹象,另一方面又有创新,他的四言运笔疏朗,色彩鲜明,圆通自如,状物叙事,呈现出新的面貌。在嵇康的《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中有这样两首:

鸳鸯于飞。肃肃其羽。朝游高原。夕宿兰渚。邕邕和鸣。顾眄俦侣。俛仰慷慨。优游容与。(《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之一)

鸳鸯于飞。啸侣命俦。朝游高原。夕宿中洲。交颈振翼。容与清流。咀嚼兰蕙。俛仰优游。(《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之二)

用简明畅快的四言勾勒出生动鲜明的画面。在《诗经》中的作品多用比兴,然而比兴只是手段,是为了引起主题,诗旨才是关键。然而,嵇康的上述两篇创作,通篇皆是描写之辞,刻画禽鸟优游俯仰之状,仿佛正在展开的画卷,却无一语涉及诗人的本意。这在传统的四言诗歌中式很少见的。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论四言之风格云:“四眼正体,则雅润为本”,“平子得其雅,叔夜得其润”。5正如所说,嵇康的四言注重“音律和谐”,“和谐”则显“圆润”。不刻意的去描绘“典雅”,却在其描写“圆润”“和谐”的措辞用字上,表现出“雅”的一面。典雅的环境,令我们直接想到的就是和谐的音律。而和谐的音律,所表现出来的必然已经有典雅的意境在里面。这种语言风格特点确有嵇康“清峻”之特色。

嵇康的诗,“颇似魏文。过为峻切,讦直露才,伤渊雅之致。然托谕清远,良有鉴裁,亦未失高流矣。”6关于嵇康的诗,后人大都以一个“峻”字来评价。著名的南朝文学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的《明诗》篇中说道:“唯嵇志清峻,阮旨遥深,故能标焉。”7刘勰认为嵇康的作品风格是“清峻”,在《体性》篇中刘勰道:“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清人刘熙载在《艺概》卷二《诗概》中说:“叔夜之诗峻烈,嗣宗之诗旷逸。”8“清峻”与“峻切”、“峻烈”都是一个意思,“峻”原意是高峭,与其它词连用,或用其原意,或引申为严刻。“清者,清远;峻者,峻洁、崇高”9其诗歌抒情方式亦是如此婞直,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评价说:“叔夜婞直,所触既形,集中诸篇,多抒感愤,招祸之故,乃亦缘兹。夫尽言刺讥,一览易识,在平时尤不可,况猜忌如仲达父子者哉!”〔10 嵇康诗歌笔试飞动、蕴藉流转、飞动自如、文法高妙、气势昂扬、清丽深刻。我们看《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十八首》的其中两首诗:
    良马既闭,丽服有晖。左揽繁弱,右接忘归。风驰电逝,蹑景追飞。凌厉中原,顾盼生姿。(《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之九)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磻平皋,垂纶长川。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人逝矣,谁与尽言?(《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之十四)  
《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十八首》是嵇康在送哥哥嵇喜从军之时所写,诗表面上是在描写想象中的哥哥的军旅生活,戎马骑射、游猎弹琴、神情悠然的高超境界,实际上写的则是自己的生活情趣。“风驰电逝,蹑景追飞。凌厉中原,顾盼生姿。”气势昂扬,清丽深刻。“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语言自然天成,形象而又传神。洒脱自然、从容不迫的气度,这正是嵇康理想人格的写照,也向来是人们所称道的妙句。

在嵇康的诗歌中“游”字的出现频率是最高的。以《代秋胡歌诗七首》、《 幽愤诗》、《 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 四言诗十一首》、《 五言赠秀才诗》、《 答二郭诗三首》、《 酒会诗》、《 与阮德如诗》、《 述志诗二首 》、《五言诗三首》来统计,“游”字共出现28次,为何嵇康情有独钟于“游”字?我们知道,《庄子》中有“逍遥游”,嵇康的“游”是否与庄子的“逍遥游”的“游”相同呢?这个字的屡屡出现又代表了什么含义呢?

我们知道,嵇康对老庄思想是有继承的。《庄子》中的“逍遥游”是庄子的核心境界,“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11《逍遥游》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列于《内篇》之首。逍遥游的意思,是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嵇康继承了《庄子》的这种境界,“游”是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是对“自由”无所限制、无所拘束的追求。嵇康继承老、庄之学之外,他的个性和人生经历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我们知道嵇康少孤,母亲和兄长把它抚养长大,自然缺少了父亲的严厉管教和束缚,形成了一种率性自然、天纵旷放的个性。他的这种个性与老庄思想不谋而合。他“长而好老庄之业,恬静无欲,性好服食,常採御上药。善属文论,弹琴咏诗,自足与怀抱之中”。〔12长大之后好老庄之学,旷达任放,反对名教礼法,在《与山巨源绝交书》言“老子庄子,吾之师也。”又云:“纵逸来久,情意傲散,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而为侪类见宽,不功其过。又读《庄》、《老》,重增其放。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实之情转笃。”〔13向秀称“嵇志远而疏”〔14 也正是这种远离世俗、翛然物外的玄远之心的要求,使嵇康以庄学为阶梯,来表达自己得人生理想和目标。 

嵇康思想的源头是老庄的人生哲学。老庄哲学所倡导的是绝圣弃智、适情任性、与束缚个人思想的传统礼教相抗衡。追求脱离现实,但又离不开现实。人生活在现实世界中,有理想,然而理想的基础确是现实生活。老庄的人生哲学是矛盾的。老庄哲学解决这对矛盾的方法是:避世遁世、归隐山林。这只是一种痛苦的逃避。庄子在《逍遥游》中所阐释的自己所追求的个体自由“逍遥游”是一个虚幻的精神世界,是通过“心斋”“坐忘”来实现的,在现实世界中个体是独立的。而嵇康的“游”是与现实生活有所关联的,他抨击社会黑暗、礼教的虚伪,追求的是个体的“自由”而不是“独立”。庄子逍遥游是指无所依从、绝对自由地似鲲鹏般展翅翱翔在永恒的精神世界。庄子一方面认为“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认为,“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在这种矛盾心理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嵇康的“游”继承了庄子的“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这一点。在他的诗歌中所出现的也正是这种逍遥游之“游”。所不同的是庄子是无法施展抱负,而嵇康是不屑于去做。在这点上阮籍与庄子有所相同,都是壮志难酬。但是嵇康是“众人皆醉我独醒”般的“逍遥”的对待人生。

嵇康的逍遥游之“游”是在继承庄子的前提下,进一步的发挥。使它成为自己所追求的的人生境界,嵇康去实践这种人生境界,在作品中表现这种境界。而庄子只是在他的思想有了这种境界,并没有去实践。庄子更多的是继承老子的“无为”思想,认为无为而无所不为。嵇康继承庄子,更多的表现是嵇康以庄子的“逍遥游”这一境界为阶梯,使之更进一步。嵇康的“游”是实实在在的不受约束、任情而驰、优容游与的精神追求,是淡薄自然的生活的生命欲望,是竭力追求一种超凡脱俗、如诗如画般的宁静人生。嵇康的游仙诗之“游”是嵇康苦索“游”之境界的必然产物。嵇康“求仙问道”“服食药石”以求成仙得道,“仙”具体化是神仙,但却代表着“游”的境界。“游仙”的最终目标却是“游万物而任自然”的人生理想目标。这是他对生命的终极目标的考证。

二、“逍遥游”之“游”

金丹元先生说:“我们说庄子的精神是中国意境说的源头,庄子强调自由,强调出于自我之心的‘游’,都直接催动着意境哲学的萌芽。”〔15我们也可以以此来阐释嵇康诗中“游”这一意象的境界。刘大杰先生说:“文化界各个方面,都向着解放自由的路上走,各自建立各自的新生命,不仅文学,绘画亦是如此,就是书法,也遵循一致的路线发展的。我们只要看由汉隶楷书变到王羲之父子那样如行云流水般的行草,那种解放自由的精神,活跃的个人主义情感与生命,真是再明显也没有了。”〔16嵇康对精神自由的强烈追求,这种追求是一种出自“一己之心”的追求。玄学对自由的追求是通过“贵无”之一理论来实现的,那么嵇康对自由的追求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呢?

“游”字屡见于嵇康的诗歌当中,自由的境界是一种虚幻的,现实中不存在的境界。嵇康以这种境界来寄托现实中的自己。类似于玄学里面的“无”,跟现实中的“有”相对立,但却是对“有”的超越。嵇康的这种思想源出《庄子》,但却有了自己独特的内涵。李充认为嵇康:“宁漆园之逍遥”。〔17自由的境界的问题是《庄子》的出发点和归宿。“游”是庄子的一个核心概念,“游”即为自由。在嵇康这里体现为“游心”,庄子说:“游心于淡”(庄子《应帝王》),“游心于物之初”(庄子《田子方》),嵇康继承了庄子的“游心”概念,在他的诗歌当中出现“游心”的有以下几处:

游心太玄。(《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之十四)

游心于玄默。(《代秋胡歌七首》之五)

游心大象。(《四言诗十一首》之三)

“太玄”、“玄默”、“大象”这样的词语大都源自庄老玄学之道,嵇康正是借助玄学词汇来表达“游心”这一概念的。嵇康的“游”是对个体自由的一种追求,嵇康的“游心”意味着“心”的自由,“心”游于太玄,是现实中的心在“虚无”世界的一种对自由的追求。“运乎之妙,存于一心”。这种“虚无”其实就是一种自然,“心”代表本我,也就是本我自然。在嵇康看来,现实世界是污秽、黑暗的,理想境界是清新、明朗的。我们看《四言诗十一首》之二:

婉彼鸳鸯。戢翼而游。俯唼绿藻。托身洪流。朝翔素濑。夕栖灵洲。摇荡清波。与之沉浮。《四言诗十一首》之二

可以看出,诗中并非描写仙境,但所表现出来的却是任“心之自然”,要追求精神的自由。这种心灵自由的追求,是一种精神境界。自然是心之自然,自由是心之自由。“心”代表着嵇康本我,心的自由,也就是本我的自由。

除了“游心”,嵇康诗中提到“游”的还有很多,如:

    乘云游八极。(《代秋胡歌诗七首》之六)

    思行游八极。(《代秋胡歌诗七首》之六)

   “八极”一词出自《庄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闚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18《淮南子·原道训》:“夫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柝八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19 八极,八方之极也,言其远。”四方加上四隅为八方,八方之极远处为八级。“八极”即是无边无际。《易》有太极八卦,是宇宙万物从无到有,从有到万物的自然规律的哲学内涵。嵇康诗中的“八极”类似于《易》所说的“无生有,有生万物”中“无”,即是宇宙的原始状态。嵇康这里把它引申为庄子的“挥斥八极”,“思与王乔。乘云游八极。”“思行游八极。”也就是说诗人的思想遨游无边无际、无拘无束。诗人借助“游”字形象的表现出自由自在、任意遨游的境界。通过“游”这一动词形象的表现诗人的思想远在宇宙太空、内心远在八荒之外任意驰骋翱翔。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里的“游”以一种动态的形式出现,“游”是一种动作,在嵇康的思想世界所描绘的“八极”中“游”。这种动态的理念,深刻的揭示出嵇康对精神世界中的那种理想境界的向往。任意遨游,无边无际。

    在《幽愤诗》中之游一处提到“游”字:

      嗈嗈鸣鴈,奋翼北游。(《幽愤诗》)

《幽愤诗》被认为是嵇康心路历程的写照。这首诗是嵇康晚期(入狱之后)所作,从他的出身一直写到对未来的愿望,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篇诗不是写给自己的,是写给世人的,当世之人,来世之人。嵇康知道自己身为曹魏的女婿,又与司马氏集团格格不入、针锋相对,自己的死是必然。诗中有诗人对自己的深刻反省:“昔惭柳惠。今愧孙登。内负宿心。外恧良朋。”“咨予不淑。婴累多虞。匪降自天。寔由顽疎。20”嵇康知道自己的性格是与传统礼教、规矩、世俗格格不入。诗中还提到:“仰慕严郑。乐道闲居。与世无营。神气晏如。”21“嗈嗈鸣鴈。奋翼北游。顺时而动。得意忘忧。”“庶勖将来。无馨无臭。采薇山阿。散发岩岫。永啸长吟。颐性养寿。”22这些都是他一直所推崇的境界,强调顺应自然、随心所欲。嵇康向往这样的境界,他随心所欲了,无欲无求,将生死看透。“嗈嗈鸣鴈。奋翼北游。”《管子》桓公曰:“夫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23象大雁一样遨游随心所欲、任意翱翔。通过“游”一词可以看出嵇康已经通脱了。像鸿鹄一样,展开翅膀,顺着时间的流逝,任意飞翔,愉快的心情使我忘记种种忧愁!这些都可以通过一个“游”字深刻的表现出来。陈祚明曰:“直叙怀来,喜其畅达,怨尤之辞少,而悔祸之意真,如得免者,赏知所戒矣。”又曰:“澡身沧浪,岂云能补?”24可以看出嵇康对自己有悔过之意,此次祸事已经看开。如浮云掠过,不着任何痕迹,坦然从容的面对。诗中提到“嗟我愤叹。曾莫能俦。事愿违。遘兹淹留。穷达有命。亦又何求。”25 慨叹自己虽然有着鲲鹏高举,奋翼北游之志,但事与愿违,已经不能实现,生死有命,又怎能强求。虽然《幽愤诗》全诗只有一处提到“游”字,但通过“游”字我们可以看出嵇康的思想,即将面临死亡时,所发出的对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的悲鸣。 

    在《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中出现“游”字的有以下几处:

    朝游高原。(《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之一)

    优游容与。(《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之一)

    俛仰优游。(《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之二)

    转此游鳞。(《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之五)

    盘于游田。(《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之十一)

    驾言出游。(《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之十三)

    携手俱游。(《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之十六)

    远游可珍。(《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之十七)

    上文提到;嵇康之四言诗,开晋宋四言之门户。嵇康诗歌,四言为多,且成就最高。《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首》是嵇康四言诗中最为重要的一篇。其内容大都抒发对兄长的思念,想象兄长的军旅生活。这篇诗歌特点自然用嵇康的总体诗歌特点“清峻”二字可以概括,但语言风格却是圆润、和谐、典雅。上文提到,嵇康诗歌秉承《诗经》四言传统,注重韵律和谐。这种语言风格,给人一种冲淡旷远的审美意趣。邵长蘅在《文选评》中评价说:“脱去风雅陈言,自有一种生新之致”。26然而我认为嵇康除了脱风雅陈言之外,另外出新的地方更重要的在于于“优游容与”的这种生活来寄托自己的情思。

    在《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中出现的意象如:鸳鸯、黄鸟、鸿雁、高原、高岗、长川等等,可以看出诗人借自然景物意象来抒发感情。表现自然放旷的生活情调,寻找一种独特的形象和生活境界。嵇康虽然超然物外,但也未能忘情。诗人俯仰之间都寄托着诗人宇宙人生,在《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中“游”字共出现八次,上“游”于飞鸟、流云之间,下“游”大地、山川之际。上到“荒天”,下到“厚土”。俯仰人世间,纵观宇宙万物。给人一种遨游天地间,包罗万象的大气。他在体味宇宙人生的同时,也感叹人生无名的哀愁。人生短暂,似水流年。“百年之期,孰云其寿?”人生百年,何其短暂。追求功名,不是他的性格。及时行乐,他又无欲无求。在人世间遨游,体会百味人生,“游”吧!学学庄子的“逍遥游”,逍遥人生岂不快哉!然嵇康“刚肠嫉恶”、“遇事便发”27的个性怎容他这样。不如远离世俗逍遥遁世,慷慨“远游”。“远游可珍”,嵇康的“远游”之“远”不是空间上的举例之远,而是背起世俗之远,是归于自然游于上水之远。远在何处?“盘于游田”。远游到“游田”,“游田”是一种可以游玩赏乐的地方,一种可以寄托心灵的地方。“游田”,是诗人的理想去处。是“驾言出游”“携手俱游”的理想境界。是一种神思的寄托与渴望。

在《四言诗十一首》中出现“游”的有以以下几处:

    优游卒岁。(《四言诗十一首》之一)

    戢翼而游。(《四言诗十一首》之二)

    游钓九渊。(《四言诗十一首》之四)

    将游区外。(《四言诗十一首》之八)

    超游清霄。(《四言诗十一首》之十)

    与道逍遥。(《四言诗十一首》之十)

    《四言诗十一首》也是嵇康四言诗重要代表作。这十一首诗,充分表现出嵇康逍遥放任的人生观。他那种“任自然”、“通物情”的思想体现,在诗中充分体现出来。汤用彤先生认为:“受世界之束缚乃在于心,心若能放,自无世界之累。故嵇阮以为人有形神两方面,而神可以超然,所以逍遥即神游也。”28 如《四言诗十一首》之十:

羽化华岳。超游清霄。云盖习习。六龙飘飘。左配椒桂。右缀兰苕。凌阳赞路。王子奉轺。真人是要。齐物养生。与道逍遥。(《四言诗十一首》之十)

描写了嵇康这种逍遥自在、来去自由、自得自乐的“神游”境界,“超游凌霄”,“与逍遥游”,两个“游”字显示出诗人那种对神仙自得自乐境界的追求。无论是九霄云外的神仙,还是婉娈名山的真人,都是诗人所追求的,但是嵇康追逐的并不是成为他们,而是想拥有他们那样的境界,什么样的境界?“游”的境界。前文讲过,“游”即自由,一种“心”的自由。然而这里的“游”却是另外一层含义。“游”是遨游于“飘忽”,“玄冥”之仙境中,神仙那种“承云而游”,“忽行万里”的“神游”境界。又如《四言诗十一首》之八:

抄抄翔鸾,舒翼太清。俯眺紫辰,仰看素庭。凌蹑玄虚,浮沉无形。将游区外,啸侣长鸣。神□不存,谁与独征。(《四言诗十一首》之八)

即使“翔鸾”飞抵九霄天庭,畅游云端,俯仰天地间。这种遨游字的之乐,这种对神仙的向往。正始诗人渴望的。嵇康曾说“不学仙”,可他为什么有服食丹药,追求神仙之道呢?这不是相互矛盾的吗?上文提到:社会对他的影响,使他避世遁世。但性格使然,“无万石之慎,有好尽之累。”29“刚肠嫉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30的性格,怎能逃脱这世俗的尔虞我诈,也许只有成为神仙,才能超脱,才能像神像那样与世无争逍遥自由。诗中提到“与道逍遥”,也许只有神仙道化之后,才能随欲而为,无拘无束。这种追求,这种思想境界,可以完全通过“游”这一个意象来阐释出来。无论是“心”之自由,还是神仙道化之“神游”,都是通过这个字来表现的。可以说“游”是嵇康思想的一个核心。

    嵇康五言诗主要表现老庄思想和崇尚自然地主题,没有形象委婉的变大方式,大都直抒胸臆,除四言外,其五言诗很少用比兴手法。如他的五言诗《秋胡行》,直陈其理。其中几句这样写道:

富贵尊荣,忧患谅独多。古人所惧,古人所惧。丰屋蔀家。人害其上,兽恶网罗。惟有贫贱,可以无他。

其五言诗,成就不高,但也不乏有好的作品。

    五言诗中出现的“游”有以下几处:

    逍遥游太清。(《五言赠秀才诗》)

    逍遥游太和。(《答二郭诗三首》之二)

    乐哉苑中游。(《酒会诗》)

    浮游太清中。(《述志诗二首》之一)

        慷慨之远游。(《五言诗三首》之三)

    在五言诗中出现的这些“游”字,其中“游”太和、太清这种神话意象,在嵇康的诗歌中常常出现,大多是为了表达诗人希望得道升仙的愿望。不仅如此,在其诗歌中还出现了神话人物如西王母、王子晋、松乔等。“太清”、“太和”与上文提到的“太玄”、“八极”相似,无论是神仙道化,还是心系八荒,都是表象嵇康追求“游”境界的一种体现。“乐哉苑中游”中的“游”似乎有种悠哉悠哉,悠闲自得的意思。而“慷慨之远游”中的“游”,上文提到,是一种避世遁世的思想的体现。“远游可珍”“慷慨之远游”里的“远游”是精神世界无所依托的结果。在庄子所提到的“游”所游历的境界皆是“尘垢之外”“四海之外”,或者是“无穷”之境。而嵇康诗歌中的“远游”同样是绝尘无垠之域。

    嵇康的性格和社会的影响,决定了嵇康的人生态度,“逍遥游”是他找到解决现实世界和本我自由这对矛盾的有效途径。游戏人生是庄子对待人生的态度,我们知道《庄子》三十三篇中,大多数篇章都涉及这个以游戏态度解脱人生痛苦的主题,尤其以内七篇谈得深入集中。古代人谈论庄子比较重视游世思想。有人甚至说,“游”这个字就是一部《庄子》的中心。这整体现在《庄子》的“游世”思想。庄子“逍遥游”的内涵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翛然尘外和自然无为,一种随遇而安姿态的演绎,是弱者对生命的存在感的自我保护。而另一方面又认为这种避世遁世的人生追求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以一种“游世”的态度现身,希望可以找到精神上的寄托。对待万事万物,顺其自然。打个比方说:就像一条鱼,在水中游动,它高兴,它自由,快乐,无拘无束,但是却改变不了水的流动,永远离不开水。庄子作《逍遥游》一篇,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观取向。嵇康正始继承了这种思想,但不是“游戏人生”,庄子追求遗世独立,从现实世界中独立出来,而嵇康则是与现实世界有所联系的,在现实社会的基础上追求精神思想的独立和自由。这与庄子的“逍遥游”有所不同。“逍遥游太清”“逍遥游太和”正始嵇康这种思想的体现。在嵇康的“逍遥游”中,“逍遥”只是一个修饰词,“太清”“太和”所要一个地方,关键在于“游”,没错它是动词,但这一动态关键,这里的“游”即是一种境界,“太和”、“太清”、“八极”、“太玄”只是嵇康所塑造的一种超凡脱俗的虚无缥缈的境界,游的就是这种境界,而且要逍遥快活的游。

   

三、游仙诗之“游”

我们都知道,魏晋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作家们在经受战乱的同时,还要经历改朝换代的痛苦。一些敏感的作家在经历战乱和朝代更替的同时,感受人生的短暂,生命的脆弱,命运难料,福祸无常,以及个人的无能为力,从而形成了具有悲剧性基调的文学,以及作为悲剧性基调之补偿的放达,后者往往表现为及时行乐或沉迷声色。31〕在这种情况下,文学创作出现了“生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念魏晋人的诗,感到最普遍,最深刻,能激动人心的,便是那种在诗中充满了时光飘忽和人生短促的思想与情感。”32生命的短暂给文人带来了生存的恐惧感,文人们把这种思想在诗文中表达出来,其中游仙一类诗歌体裁,就是这些文人们对死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叹的音调。在建安曹氏乐府四言诗中就已可见。如曹操《秋胡行》、曹植《飞龙篇》等。嵇康也有《代秋胡歌诗七首》,我们看以下两首:

贫贱易居贵盛难为工。耻佞直言与祸相逢。变故万端俾吉作凶。思牵黄犬其计莫从。歌以言之贵盛难为工。(《代秋胡歌诗七首》之二)

徘徊钟山,息驾于层城。上荫华盖,下采若英。受道王母,遂升紫庭。逍遥天衢,千载长生歌以言之徘徊于层城。(《代秋胡歌诗七首》之七)

从内容看,嵇康感叹人生忧患、向往神仙长生。诗中富于想象,充满对神仙的向往,看嵇康的语气似乎相信神仙的存在。内容多以真人为友,或托身于仙境,或齐物养生,或与道逍遥,都说明嵇康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和渴望。我们再看下面两首:

泳彼长川,言息其浒。陟彼高冈,言刈其楚。嗟我征迈,独行踽踽。仰彼凯风,涕泣如雨。(《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之三)

轻车迅迈息彼长林。春木载荣布叶垂阴。习习谷风吹我素琴。交交黄鸟顾俦弄音。感悟驰情思我所钦。心之忧矣永啸长吟。(《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之十二)

我们看这两首诗,“嗟我征迈。独行踽踽。仰彼凯风。涕泣如雨。”,“感悟驰情。思我所钦。心之忧矣。永啸长吟。”上面几句他的诗,反复慨叹世事险恶,人生之忧患。在这种还清下,世俗之事如此险恶,人生如此变化无常,何不独行其道,求仙问道岂不更加洒脱?

采药钟山隅,服食改姿容。蝉蜕弃秽累,结友家梧桐;

临觞奏九韶,雅歌何邕邕!长于俗人别,谁能睹其踪? ——《游仙诗》                                              

在诗中他盼望自己能够“蝉蜕弃秽累”,抛弃世俗所累,这种翛然尘外,希冀远游的情怀。正是为了生命之长久,“长与俗人别”发挥老庄思想的高蹈隐逸之志。嵇康他鄙夷功名,痛恨富贵,在他的《游仙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完全是一种,以一颗纯洁的“玄心”追求一种“与道逍遥”的境界。无拘无束的仙境,正是他苦苦追寻摆脱世俗羁绊的理想之地。

嵇康的游仙诗不仅表现仙界的澄明晴朗,同时也表达诗人的情志。玉皇大帝是不能模拟的,凌霄宝殿亦是不能描绘的,精神世界只能在视觉的尽头略微的把它模糊的表现出来。在嵇康笔下游仙诗采用了极为简略的表现形式:

乘风高逝远登灵丘。托好松乔携手俱游。朝发太华夕宿神州。弹琴咏诗聊以忘忧。(《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之十六)

琴诗自乐远游可珍。含道独往弃智遗身。寂乎无累何求于人。长寄灵岳怡志养神。(《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之十七)

抄抄翔鸾舒翼太清。俯眺紫辰仰看素庭。凌蹑玄虚浮沉无形。将游区外啸侣长鸣。神□不存谁与独征。(《四言诗十一首》之八)

除了赤松、王乔,灵丘、神州等仙界必要的标志外,诗人没有更多具体的描写。仙界就是仙界,现实就是现实,仙界不可能真的存在,嵇康虽然相信神仙的存在,但并没有亲身的体验。幻想的世界也只能停留在幻想之中,诗人只能报人间的琴声、诗词带到仙境。因为嵇康知道,努力的描写仙界,越是具体形象,它就与人间的世界越是相似,在仙界中的种种具体事物、人物,也只不过是把人间的事物、人物仙化罢了! 当人们构建的仙境徐徐升入云端时,却发现他下面始终坠着沉重的现实世界。嵇康的这些作品,与其视为游仙诗,不如作为自我精神境界的神仙化。他的本意或许不是在说仙人得道、长生不老,而是在说精神只有超越了世俗才能自由自在。这里的仙境成为了精神世界的象征。

    所谓“游仙诗”,就是指描写虚幻仙境、飘渺超凡的诗歌。自屈原《楚辞》的《离骚》、《远游》开“游仙”类诗歌的先河,自汉代以来“游仙”类诗歌不绝于耳。在魏晋嵇康却是写以“游仙”为题类诗歌的第一人。33 嵇康的这类诗歌题材多以描写仙界虚幻为内容,《卜疑》提到:“彼我为一,不争不让,游心皓素,忽然坐忘”这种“心斋”“坐忘”的境界,我们可以看做是嵇康继承老、庄思想的一种延伸。老、庄思想的虚无缥缈、道化自然为嵇康所变通,引申在“游仙”这一题材的诗歌中。“思友山林,抱朴山嵋”,“抱朴”一词,道教术语。源见于《老子·十九章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朴指平真、自然、不加任何修饰的原始。抱朴即道家、道教思想中追求保守本真,怀抱纯朴,不萦于物欲,不受自然和社会因素干扰的思想。这不正是老子所提倡的吗?嵇康的人生目标不正是“齐物养生,与道逍遥”吗?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追求神仙道化,而这种思想正是在“游仙”类诗歌所表现出来的。

嵇康的游仙诗,其中一篇是四言诗,现在仅存残句

翩翩凤辖,逢此网罗。34

外还有一篇是比较完整的五言诗:

遥望山上松,隆谷郁青葱,自遇一何高,独立迥无双,愿想游其下,蹊路绝不通。王乔弃我去,乘云驾六龙。飘飖戏玄圃,黄老路相逢,授我自然道,旷若发童蒙。采药钟山隅,服食改姿容,蝉蜕弃秽累,结友家板桐,临觞奏九韶,雅歌何邕邕,长与俗人别,谁能睹其踪。 (《游仙诗》)

“豪壮清丽,无一尘俗气”。《神仙传》谓“嵇叔夜有迈世之志”35,正是这首诗的立意。他的求仙欲望十分强烈,几乎在一派仙境中陶醉了。诗人通过对幻想中的仙境的描绘,也委婉地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不满与愤激。诗中表现出作者鲲鹏远游、希冀迈世之志在诗中也可以看出嵇康的求仙欲望十分强烈,在一派仙境中陶醉了。嵇康写的是迷人,越是陶醉,越是渴望,更反衬出他对世俗社会的不满、弊弃、厌倦。他在《秋胡行》中这样写道:

思与王乔,乘云游八极,思与王乔,乘云游八极,凌厉五岳,忽行万亿,授我神药,自生羽翼,呼吸太和,练形易色,歌以言之,思行游八极。

写出了他对神仙化境的渴望,正是这种渴望使他不顾一切、义无反顾。在他的这类诗歌中包涵着嵇康的“悲思”和“悲情”。

“游仙”,“仙”代表的是那种虚幻缥缈的仙境,那种与世无争的仙人,那种逍遥世外的仙心。嵇康把“仙”具体化,他的理想是这样的,但他渴望、奢求,他服食丹药,以图成为仙人。这里的“仙人”,其实是一种理想的人格,与《庄子》的“神人”意义相似。我们设想一下,如果达到了,会是怎样的呢?难道这正是他想要的吗?上文提到,求仙问道,只不过是他对老庄思想继承的一种延伸。他想要的是做自己,逍遥快活的做自己,翛然尘外的做自己,无拘无束的做自己。这才是他真正想要的。我们可以通过“游”字看出来。为何他以“游仙”题目,而不是“寻仙”“求仙”,这个“游”字,所包含的正是他所要达到的人生理想、人生境界。无论是“与道逍遥”,还是“求仙问道”都是为了“游”,“游”即是做本我,做本来性格的自我。不加任何修饰和外物羁绊的本然的我。“仙”对他来说只是一种“借口”,一种做“自己”的借口。

                              结语

综上,嵇康的意义或许并在于他本人的闲居,而在于他对士人飘然世外的人格形象、思想观念所作的一番清理和总结。他遗世独立、情意傲散,特别是他的慵懒散漫,常常成为后代诗歌恬淡闲逸的象征。他追求“任心自然”,做本我、做自己。追求本性自然,不再迷失自身。他认为要做到本我,就不能有外物的约束,然而人生活在现实社会,又不能脱离开来,他要求客观的看待事物。不以外物和自我的原因来贵贱自己。人心不因外欲念而左右,自我不能因为外物的改变而改变,翛然尘外的摆脱外物的束缚,追求自我的解脱。嵇康认为人要有志向,而且要能够“守志”,嵇康的志向就是做本来的自我,没有外物束缚的做自己,随心所欲,但并不是任意而为。他志在自由,用一个词来修饰,那就是“逍遥”,达到“游”万物,而“任自然”。正是在这种精神之游中,达到“与道逍遥”的境界,达到自己所理想的精神境界。

嵇康所理想的境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隐逸状态般的,逍遥万物的“逍遥游”的境界,一类是完全想象中的仙游境界。隐逸的状态并不是在这种生活的本身,而是在于它与社会仕途生活的相对。在嵇康的诗歌中提到:“慷慨远游”“奋冀北游”,这里所包含的心态正是一种隐逸的心态,对待仕途和社会,嵇康抱着一种“逍遥”万物的心态,本文所提到的“逍遥游”之“游”也正是这种心态,这种境界。他期望摆脱世事的束缚和烦恼,超越世俗而进入澄明之境。对于嵇康而言,精神所向往的那个精神世界,并不是虚幻的,而是与现实世界一样的真实。嵇康所向往的仙境,就是嵇康的精神世界的一种。嵇康的精神游历在想象的境界中,试图在超脱现实的层面上,来说明:就纯粹的人自身和精神本身而言,人,是什么。嵇康是在利用神仙、仙境这些材料来构筑自己的理想境界。嵇康的“游”这一内涵所包含的正是以上这两个方面,“游”这一境界的终极目标就是追求做本我、做自己,无拘无束的做本来的自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魏六朝诗讲录 正始诗歌 嵇康 (叶嘉莹)
郭象《庄子注》与庄学实践性问题
嵇阮醉,瑟琴鸣。几帘诗雨再花龄|写在六一
阮籍、嵇康与正始诗歌
风雨江山之外,嵇康的诗
【学姐带背】古代文学 必背简答论述(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