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闲言碎语续18
userphoto

2022.06.29 天津

关注

*只谈未来,不顾过去。

只谈远方,不顾脚下。

只谈愿景,不谈现实。

只谈理论,不谈实践。

只谈世界,不谈中国。

……

恐怕这类人不是夸夸其谈的空谈家,就是缺少社会毒打的懵懂少年。

*有些人在讨论问题时不是就事论事,而是高嚷前人的经验和思路都是错的,只有他研究的东西才是正根儿。这种靠否认前人的而标榜自己“学术成果”的人,是搞不出来什么有价值的研究的。兜售当代和未来世界需要什么的都是话术罢了。

*不破不立是一体的。没有破就没有立。破要具体给出论证,而不是只给出简单的结论,然后就开始立。从来没有人靠只立在搞研究。客观不客观,要看实际的应用效果。要用实践来检验,再花里胡哨的理论都要过实践这一关。对一个轻易否定别人的理论家,就问他的XX理论,可以落实到哪一个学段的语文教学上就可以了。另外,只强调自己在立的人,往往是在掩饰自己在破上的偷懒或无力。

*空洞的理论总是高度抽象且言辞繁复的,因为去除了言辞制造出来的炫目效果,空洞本身就会被一览无余。

*要向理论要实践效果,不能只停留在愿景的宣讲上,而且要多了解多比较,不能急着站在某一面旗下。

*入侵语文学科或试图拔得头筹的套路一般都是语文学科缺少xx,正好,我这里有一套可以用来补充xx……

*大多数教师做课题研究的目的都是评职称,所以评过了课题就都扔了。这种课题研究经常是跟教学脱离的言辞组织出来的成果。什么“教科研”不过是个幌子,实质则是一张“路条”而已。

其实主要分析一下,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真正的话语权掌握在哪一群人手里就行了。

一些主持重大课题的专家,经常会问出“何不食肉糜”的问题,广大教师则在职称压力下通过课题向这样的专家靠拢?!

*正如有的老师说的“假科研比比皆是,有些专家也不例外,更何况是为评职称而写论文的普通教师了”,所以这一套课题研究到底是促进了教学发展呢,还是阻碍了正常的教学研究呢?从目前看,起码是说的和做的是相悖而行的。在工厂里,全部工人都要钻研科技创新理论可行吗?在学校里,所有老师都要弄科研课题正常吗?

*有的的专家说要取消主科副科的界限

我说:主副,这是由知识学习过程,应用范围,学习难度等内容确定的,都平等显然是不正常的,这一点以美国为例就行,美国没有国家统一课程,各个学校自己确定开哪些课,各课之间都是平等的,现在怎样?美国倡导核心素养,正是因为知道了要分主次。

本来我们分的主副更合理,但非要跟美国学,结果弄成了邯郸学步,要大家在一个学科里找核心素养。
其实一个学科里只有核心知识,没有核心素养,因为能具备素养的是人。素养是人在连续使用学科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学科核心素养,这种提法就像非要在各种机器上找人性一样。

*现在课改都嚷嚷成广告了,至于疗效则什么也没看到,为什么?因为只要把最后的评价弄成黑箱或足够繁复,就没有人有可能或有耐心去追问效果了。

*以生为本其实民国就有人提出了,要不然哪来的“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改变一言堂其实只需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并不需要那么多的“新理念”。现在把持语文课改的老爷们,不少连语文学科的基本认知都不具备,只不过是念了个语文课程博士出来就开始给语文学科瞎开方子了。

*讲授法本身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需要增加的是多样性,而不是丑化和否定讲授法。

*目前的教育教学已经被理论和虚言掏空了,大家都去忙课题什么的,其实心里都知道那些东西根本落不了地。只是弄弄样子,走走形式,具体教学还是老样子。做课只是作秀而已。

*有时候我们出于逐新的心理指责过去的方法已经老旧,这是因为我们只看到了“老”和“旧”,而忽视了那些方法是经过时间淘洗和实践检验的真实的、有效的方法。而所谓的“新方法”不过是言辞构建起来的光鲜亮丽的肥皂泡罢了——即不能持续,也不能接受现实的触碰。

*转一篇文章的摘要

------------------------
[摘要]核心素养导向对时代新人的形象刻画发生了从抽象的人到具体情境中的人、 从面面俱到到关键要素、从即时效应到持久价值的转换,强调让学生在不确定性情境 中定义并尝试分析解决问题,学习与解决问题需求相匹配的知识技能。

------------------------

他这个摘要里存在的问题,“抽象的人”“面面俱到”“即时效应”,这三个内容跟我们以往的教育取向完全不符,我国教育是培养“四有新人”不是培养“抽象的人”,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也不是要求“面面俱到”的人,以往教育教学也从来没有强调过教育的“即时效应”,由此可以判断他为了使自己的观点成立而虚拟出了“以往教育导向中的各种弊端”的这种表达。也就是说他展开论述的前提以及针对性是不真实的。

树立虚假批驳对象,其实犯的是“稻草人谬误”。

为了做出一篇文章来,连基本的事实都不顾了。

关键是这作者竟然是“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 学术委员”。[摊手]

*简单说吧,大家觉得读文章高级,还是读报纸杂志高级?是读报杂志纸高级,还是读路边广告高级?所谓的真实场景的阅读,其实就是在把读文章改变成读路边广告。这意味着放弃语文学科背后的文章学系统,而改变成社会性阅读习得,即把语文教学内容宽泛化、碎片化。放弃了阅读背后的分析和理解,转而只停留在生活场景下的交际应酬,并不能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反而是在拉低学生的能力——无论他们进步的口号喊得多响,这就是他们在做的事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双减背景下基于培养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论证设计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阅读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教师个人发展规划
钟启泉 ∣ 学科教学的发展及其课题:把握“学科素养”的一个视角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