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把唐朝讲给你听——走向盛世(70)

[70]

万幸的是,比杨国忠有水平的人还是大有人在的。天宝十四年(755年),在安禄山又跟皇帝讨要编制,请求用三十二名胡人将领代替汉将之后,一个叫韦见素的大臣也终于看透了他的心思,并毅然决定,要去皇帝面前揭发他。此人出身关西大族京兆韦氏,年轻时还是进士,不久前刚被杨国忠举荐当了同平章事,取代了风评不佳的陈希烈,算是宰相里的二把手,虽说杨国忠看中的是他个性文弱,比较容易说话,但家世和学历往这一摆,见识肯定要比这个流氓混混高出一大截。杨国忠对安禄山的态度就不用废话了,一听韦见素有这个意思,大喜过望,立刻相约一起去见了皇帝,俩人异口同声,极言安禄山想要造反。情况没有出乎两人的预料,皇帝很不高兴,一听两人的话就沉下脸来,天天说安禄山谋反,你们烦不烦啊?不过就是换几个将领,有什么大不了的?考虑到这两人在朝廷中的地位,应该还不至于被绑起来送到幽州给安禄山活活弄死,但无论如何,惹皇帝不高兴总不是件愉快的事情。杨国忠的反应也没有出乎大家意料,他又缩了,平时喜欢夸夸其谈的他在此刻竟成了哑巴,一个词儿都憋不出来,只好低头搓着手去瞄韦见素,看他会说出些什么高见,好给自己解围。面对不悦之情形于脸色的皇帝,韦见素表现出了自己过硬的素质,他不慌不忙,语气沉着,开始对皇帝陛下做起了耐心的说服教育工作。陛下,不管安禄山是不是真的想造反,他手下握着三镇就是朝廷的隐患,不可不防啊。皇帝听后沉默不语,并没有反驳的意思,韦见素略一沉思,继续说出了自己想到的办法,也是一个极为高明的办法。把安禄山的职务解除,调回长安当宰相,然后将三镇拆分,分给三位将领指挥(贾循为范阳节度使,吕知诲为平卢节度使,杨光翙为河东节度使)。如此一来,安禄山势力自然分解,而朝廷这样做也不算亏待他。喊了这么久安禄山要造反,皇帝又不信,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就先假定他真的不想造反,那给他调任宰相,也不算是打击报复吧?杨国忠听了之后,也慌忙在一旁接茬儿,说自己也是这么想的。思来想去,李隆基认为这个建议还是有可行性的,总归是个权衡之计,要不然总这么拖下去,安禄山不反这帮大臣恐怕都要反了,于是赶紧让中书省起草诏书,把安禄山调回长安当宰相。如无例外,唐朝有史以来的第一位胡人宰相就要诞生了(虚衔不算)。惊天动地的安史大乱,也可能会因为主角的升迁而变得消弭无踪。至少至少,假如安禄山在这时不听号令举兵造反的话,也会处于被动局面,那么叛乱的惨烈程度也可以限定在一个极小的水平。但是在诏书正式下发之前,李隆基犹豫了一下。事实证明,就是这一次犹豫,让整个大唐都彻底走向了一条不归路,化解掉安史之乱的最后一次机会就这样在后人的叹息声中错过了。将这封诏书按在桌面上翻来覆去想了很久,李隆基还是没有下定决心,于是从宫里叫来一个宦官,名字叫辅璆琳,派他去幽州,给安禄山送些珍果。是的,就是珍果,好吃又不多见的水果,干爹和干儿子平时腻歪得很,大老远互相送点礼品其实一点都不稀奇。当然了,暗中可是带着秘密任务去的。李隆基是这样考虑的,如果辅璆琳到幽州暗中调查一圈,发现安禄山真的有反意,那自然没得说,立刻调回长安,然后做相应处理。如果没有发现,那就说明安禄山没问题,继续让他待在范阳(幽州),给自己看大门,也是未尝不可的。因为安史之乱的爆发,史书上对安禄山的战功一向避而不谈,记载的基本都是他打的败仗,好像他真的除了溜须拍马、巴结皇帝就一无是处。但如果我们仔细回想一下这些年来边境的形势,就会得出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安禄山很能打。至少他在任的时候,外敌从来没有打进过唐朝的腹地。而当我们再看一下安史之乱平叛到底有多么艰难的时候,就更能明白,他不仅很能打,还是一个极为凶悍的猛将。很多乱臣贼子都是和平年代的猛将,类似的例子实在比比皆是,不胜枚举。辅璆琳磕头如捣蒜,表示一定要不辜负陛下的期望,圆满完成自己肩负的秘密使命,拍拍屁股去了幽州,没过多少天就回来了,让大家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宦官对安禄山的评价却跟朝中很多人说的都大为不同。他在皇帝面把安禄山一顿猛夸,极力称赞,安禄山忠心耿耿,竭诚奉国,绝无二心。其肉麻的表扬程度,就好像安禄山已经为国捐躯成了烈士一样。李隆基放心了,他大笑着摇了摇头,派人把杨国忠和韦见素叫来,十分得意地告知了他们辅璆琳的调查结论。你们看,我说什么来着?我这样推心置腹对待安禄山,他怎么可能会造反?北方边境的大局还要靠人家撑着呢。你们啊,不要把人家想的那么龌龊,要是出了问题,尽管来找我!说完之后,李隆基意味深长得看了杨国忠一眼,那眼神中满是讥讽和失望,仿佛就是看待一个在背后拨弄是非的无耻小人。杨国忠羞愧得面红耳赤,只觉得自己变成了一块让人可怜的笑料,恨不得当场找个地缝钻进去。到底是哪里出问题了呢?杨国忠纳闷了,要说安禄山想造反是明摆着的,为什么野心勃勃准备谋反的他,却能够对朝廷反馈出这样的正面信息?其实,以他那惯于迎来送往、巴结讨好的人生经验,想了解个中原因应该是一件并不困难的事情。那就是这个太监被收买了。要知道这世界上钱能买不到的东西是不多的,辅璆琳之所以跟皇帝这样汇报,只不过是因为他收了安禄山一点小小的贿赂而已。 加紧备战此时的河北三镇,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脱离帝国的掌控,此时的安禄山,正在加紧备战。反,是一定要反的!不可能不反。不是今年,也是明年。不是明年,也是后年。反正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要说安禄山为什么会造反,也算是个路人皆知的话题了。答案当然也简单,这家伙天生反骨,狼子野心,忘恩负义,就是一只养不熟的白眼狼,不管你对他多好,早晚都得反咬一口。李隆基与他就好比是东郭先生和狼。这些话当然是有道理的,不能说是错的,但我还是始终认为,对安禄山的妖魔化是大可不必的。因为首先来说,他并不是魔鬼,不是野兽,而是一个人,有人类的智商,人类的情感,人类的欲望,会哭也会笑,知道好也知道孬。你要说他是偷羊贼的时候,想造反当皇帝,那当然纯属搞笑,就跟我们小时候想当锅家主席,当联合国秘书长一样,没人会把他当真,可随着他实力不断膨胀,野心不断增长,欲望也是在交替上升的。当将军的时候,想当节度使,当节度使的时候,想当几个镇的节度使,可是真当了几个镇的节度使,到了今天这个位置,他再说自己想当皇帝,就不是想想而已了,而是成为了一件严肃并可行的事情。此时的唐朝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重兵都在边境,内陆兵力空虚,几十年不见战事,百姓不识兵戈,一旦他调转枪口,挥师南下,几乎就是长驱直入,势不可挡。一个肉包子丢到狗的跟前,想让它不咬上一口,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更何况本来安禄山本来就是一个野心家,还曾在讨好皇帝的时候见到太子而刻意不拜,就等于拿着下半辈子的政治生命去赌皇帝的信任,彻底断了自己的后路。在长安的两个月,安禄山搜集了很多朝廷的信息,也在不断观察内陆的虚实,当然也认清了杨国忠的真面目。安禄山意识到,只要有这家伙在一天,自己是绝不能安生的。虽然和自己比起来,这家伙玩心眼儿的水平简直不堪入目,根本不是自己的对手,但毕竟天天待在皇帝身边,哪天再找个借口把自己弄去长安一次,到那时还能回得来吗?陛下对自己是仁至义尽的,他也不想当这个忘恩负义的反贼,惹老头子伤心。但在生死存亡和最高权力的诱惑面前,感情这种事情又显得多么苍白无力!晚造反不如早造反,早造反不如现在就反!杀进长安,夺了鸟位!就这样吧! 在安禄山加紧备战的这段时间,李隆基对他的态度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明显的变化,仍然经常派使者去幽州考察调研,指导工作,并不把安禄山当外人,可安禄山却玩起了神秘,每次使者过来,他总是称疾不出,根本就不见客。在此期间,有位使者来幽州一趟,竟然等了二十多天才见到他一面,当然了,这次见面也让他着实吃了一惊。此时的安禄山,面对朝廷使者的时候,已经完全是另一副面孔了,对这位等于皇帝代言人的使者,他傲慢无礼,压根儿就没有正眼瞧一下。可惜的是,大概是怕皇帝把自己绑起来再送回去,这人回到长安之后,连一声都没有吭。 安禄山就要反了,他已经下定决心了,只等待准备妥当,就会长驱南下。而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杨国忠仍没忘了在长安上蹿下跳,给他推波助澜,火上浇油,就好像生怕这叛乱来的不够迅速,不够猛烈。我们可以这样说,杨国忠对安禄山的造反可谓居功至伟。要是没有他,安禄山可能一时半会还真反不起来。杨国忠当然还是一如既往的想证明安禄山要造反,事实上他现在是骑虎难下,简直比造反的还要心急了,自己天天在皇帝面前说安禄山造反,月月说安禄山造反,可安禄山就是不反,到头来岂不是显得自己才是个反贼?杨国忠在心理变态的路上走得太远了,此时他怕的不是安禄山造反,而是安禄山不反,只有安禄山真的反了,才能证明自己的忠心,自己的聪明,自己配当这个宰相。不久之后,为了找到谋反的证据,杨国忠派人去搜查了安禄山在长安的豪宅,谁想却一无所获,人家做的很干净,半点证据都没找着。这下可捅了娄子了,杨国忠急得手忙脚乱,满头是包,但事情既然都干出来了,也只能硬着头皮干下去,于是让人抓了他家的门客,悄悄送到监狱里杀掉,杀人灭口。这就等于断了安禄山的情报线,杨国忠自以为这样就可以瞒天过海,不会被他察觉。然而杨国忠不会想到,安禄山在长安的眼线并不只有这一条,事实上他最重要的情报人员杨国忠碰都不敢去碰一下,因为这个人正是安禄山的亲儿子——长子安庆宗,不久之后,他就要跟一位宗室的姑娘——荣义郡主成亲了。得知了门客被杀的消息,安庆宗派人把消息密报给了老爹,安禄山顿时大惊失色。类似的事情早已经不是第一起了,在几个月前,安禄山的心腹吉温就被杨国忠找借口秘密逮捕,关在了监狱里。而吉温这个人,是安禄山在长安最重要的内线,经常从长安给他输送消息。本来就心神不定的安禄山受到了更为强烈的刺激,连折两员大将,可以说是图穷匕见了,杨国忠正在渐渐抽丝剥茧,挥舞着屠刀向自己逼近,安禄山深知,这样由着他搞下去,下一个目标必定就是自己!

圣人安稳 安庆宗很快就要在长安成婚了,安禄山这个老爹自然得到场,皇帝对他还是很客气,再次下令,要安禄山来长安参加婚礼,见一见自己的儿媳妇。可都到这个紧要关头了,人家又怎会来送死,于是安禄山再次称疾不朝,连儿子的婚礼都不来参加。可让人惊讶的是,仅仅过了一个月后,安禄山又改变了主意,他给朝廷上了一封表书,说要给皇帝献一批礼物——三千匹好马。只不过有点反常的是,安禄山还顺带提了几个附加请求:给每匹马配两个驾驶员(马夫),还要派二十二个将领,护送这些马匹。猛然之间,李隆基有点回过味儿来了,三千匹马倒也正常,可是加上控马的六千人,和二十二个同行的将领,就是一支精锐的骑兵特种部队,一旦来了内陆,难道不就是造反的急先锋?做了几十年太平天子的李隆基第一次意识到,叛乱可能真的要来临了。杨国忠是对的,韦见素是对的,甚至多年以前的王忠嗣都是对的,自己实在不应该那么自负,不听他们的意见。他感到了揪心彻骨般的刺痛,不得不承认自己错了,一直一直,都是错的。可事到如今,恐怕已是无法挽回了。偏偏事情也赶得巧,辅璆琳接受安禄山贿赂的事情案发了,已是七十多岁的李隆基没有表现出什么耐心,干脆直接找个借口,让人把他打死了。但直到这时候,他对安禄山还抱有一丝不切实际的幻想,给安禄山下了一封手诏,派宦官送到了范阳,说马你就不要献了,但是十月份我要看到你,在华清池有温泉等着你过来(朕新为卿作一汤,十月于华清宫待卿)。当然了,说的是泡温泉,真来了要干什么就不好说了,在这种时候,还说这样的客套话,可见早已经没什么意义。安禄山懒洋洋得歪坐在床上,并不把使者放在眼里,也没有仔细去听手诏的内容,只是漫不经心地问了一句:“圣人还好吗?”(圣人安隐)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后,安禄山微微颔首,“马不献就不献吧”。然后他突然盯住使者,脸上露出了狡黠残忍的笑容:“但是十月份,我一定会去京师的。”说完之后,安禄山朝军士挥了挥手,叫人把吓得目瞪口呆的使者带了下去,扣押在馆舍里,不再接见,几天之后才放出来,而这位使者临别的时候,安禄山不仅没有露面,连个给皇帝的回复都没有给他。使者回来,见到皇帝,泪如雨下:“陛下,我差点就见不到您了。”(臣几不得见大家)李隆基坐在皇位上,叹息一声,他并没有感到太过震惊,反而有种如释重负的解脱感,看着眼前这金碧辉煌又空空荡荡的宫殿,他只觉得太监的哭声很吵,自己的脑子很空。人类的悲喜在这一刻,似乎并不相通。

(朋友们,不好意思,年底了有点忙,可能一时半会写不动了,要是没时间就等年后再说吧,谢谢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史之乱两个关键人物:安禄山与杨国忠,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一代名将哥舒翰,投降安禄山后依然被处死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38
李隆基是如何打破自己亲手构建的大唐盛世的?
安史之乱三部曲——饥饿的长安
此物最相思(第101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