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居正面面观:他为大明王朝续命五十年,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上)

对历史人物的臧否,角度不同,立场不同,观点便不同,围绕着张居正,也有不少的故事、传说,其厚黑权谋之术,虽说看起来很痛快,但毕竟杜撰居多。这篇小文不作解读,不论是非,只为众友呈现发生在张居正身上,或张居正所做的几件事实,大家自有判断。

开启万历中兴的张居正,是中国历朝历代宰相或首辅中比较特殊的一位,虽说人都是复杂的,不能简单以好坏而论,但能留名史册的人物,大都有一个盖棺论定,是好是坏,是功大过于过,还是过大于功等,大致都有个评判,惟有这个张居正,执掌朝政十年,锐意改革,其推动的变法与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享有同等地位,后人说他为大明王朝续命五十年,但就是这么一个位极人臣,能力超群的人,竟然也是誉满天下,谤满天下,誉之者谓之苦心孤诣、宵衣旰食,以一己之力挽大明王朝于狂澜既倒之际;谤之者谓之肆意妄为、品行低下、贪权敛财,恨不得剥其皮食其肉。

对历史人物的臧否,角度不同,立场不同,观点便不同,围绕着张居正,也有不少的故事、传说,其厚黑权谋之术,虽说看起来很痛快,但毕竟杜撰居多。这篇小文不作解读,不论是非,只为众友呈现发生在张居正身上,或张居正所做的几件事实,大家自有判断。

01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23岁的张居正以进士出身被选为庶吉士。

所谓庶吉士,意思就是在新科进士中选取资质优异者入翰林院,观政学习,以备官选。这个翰林院其实就是朝廷的储才之地,所谓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各部尚书、侍郎等都是非翰林出身不能任,而被选为庶吉士,更是被视为是储相,也就是宰相的预备人才了。

23岁的张居正,由此开启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很多人都相信这颗政治新星将会冉冉上升,前途一片大好,但谁也没想到,张居正自己也未料到,足足过了25年,48岁、年近半百之时,张居正才彻底执掌朝政,以首辅身份,开始将自己的政治理想一点点地推进变为现实。

伟大都是熬出来的,熬不过,便会销声匿迹;熬过了,便是一飞腾天。

此时已是嘉靖一朝的中后期了,嘉靖对政务日益淡漠,政局也日益黑暗,嘉靖27年,严嵩担任内阁首辅,独断专行,排斥异己。

张居正先是熬了七年,其间只作了一件事,就是在25时岁向朝廷上了一道《时政蔬》,指出嘉靖一朝患有的六种病症,他希望嘉庆皇帝能勤于朝政,亲近贤臣,广开言路,振作朝纲。写得很精彩,但无人理会,张居正一片热诚之心遭到冷遇。

剩下的时间,就是他看着朝廷上的官员如何勾心斗角、争权夺利。

特别是严嵩与徐阶二人。

嘉靖29年,在严嵩过70岁生日时,张居正专门写了《寿严少师三十韵》一诗,称赞严嵩“持衡佐上玄,声名悬日月”“履盛心愈小,承恩貌益虔,神功归寂若,晚节更怡然”。

张居正与严嵩,并非我们想象中的水火不容。严嵩虽是奸相,但那时张居正位阶低下,与严嵩相距太远,在张居正的心目中,严嵩还是个功名显赫、谨慎小心、值得称道的长者。

徐阶则是张居正任庶吉士时翰林院的掌院学士、后为礼部尚书,算是与张居正有师生之谊。

徐阶在政治上是严嵩的敌手,表面上却保持和平共处,徐阶一系的势力不断上书弹劾严嵩,而嘉靖对严嵩无比信任,嘉靖三十二年,兵部武选 司杨继盛上书严嵩十大罪状,结果遭廷杖一百,下狱三年;而张居正也逐渐看清了严嵩专权跋扈的真面目,他深感自己平生的抱负无法在这种恶浊的环境中实现,于是在嘉靖三十三年,年仅30岁时,便以养病为由告了长假,回到家乡江陵。

张居正的七年时光,就如此消磨掉了。

三年之后,张居正再入朝廷,虽还是严嵩当政,但徐阶的势力逐渐作大,与严嵩的斗争逐渐明朗,嘉靖三十九年,徐阶已晋升为太子太师,张居正也升为右春坊右中允,实际职务是国子监司业,相当于国立大学的副校长,而校长,则是大名鼎鼎的高拱,徐阶、高拱和张居正,在严嵩倒台之后,三人成为朝廷上的主角,上演了一出精彩大戏。

嘉靖四十一年,严嵩终于被御史邹应龙参倒,徐阶成为内阁首辅,徐阶安排张居正作了裕王府讲官,裕王,即为后来的明穆宗;不久张居正又成为翰林院侍读学士,掌管翰林院事。

嘉靖四十五年,嘉靖皇帝去世,裕王即位,是为明穆宗,改隆庆年号,张居正晋升为右侍郎,很快便兼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

徐阶与高拱相对立,张居正既是高拱的朋友,又是徐阶的门生,只好采取调和立场,徐阶作为首辅,势力比较大,高拱在徐阶一系的言官攻击之下,被迫于隆庆元年五月离职回乡。

虽说高拱离职了,但高拱曾是明穆宗为裕王时的讲官,和穆宗的关系比徐阶深厚得多,当高拱被言官弹劾时,穆宗暗示徐阶出面讲情,但徐阶装聋作哑,再加上徐阶经常劝谏穆宗减少游玩,也引起了皇帝左右内侍的厌恶,在穆宗的授意下,户科左给事中张齐弹劾徐阶,说他在嘉靖时明哲保身,曲意奉承严嵩,“大节亏久”,不配作首辅,穆宗便罢了徐阶的官,打发回了江南老家。

徐阶下台后,内阁首辅是李春芳,次辅是陈以勤,张居正位居第三。不久,张居正做了一件事,他说动穆宗,于隆庆三年召回了高拱,使得高拱成为内阁的实际领袖,不到两年,李春芳退回内阁,高拱升任首辅。

高拱回来后,对徐阶依然心怀不满,抓住徐阶父子在家乡的一些所谓欺民霸产的劣迹,大做文章,逮捕了徐阶的儿子,还企图没收徐家田产。

张居正这时看不过去了,他一再致书江南的地方官,为老师徐阶讲情,有人便散布说张居正收了徐阶的儿子三万两银子。

高拱对张居正庇护徐阶很是不满,便拿这传言来讽刺张居正,张居正听到从高拱嘴里说出自己受贿,脸色大变,指天发誓否认了此事。

两人从此产生罅隙,面和心不和了。

隆庆六年,内阁中是高拱、张居正、高仪三人,五月二十五日这天,穆宗坐朝,突然嘴歪眼斜,显然中风,随后穆宗由内监冯保宣诏,托孤给高拱、张居正、高仪,第二天穆宗逝世,六月初十,六岁的神宗即位,即授冯保为司礼掌印太监。

在明朝政治体制中,司礼掌印太监可以执行“批朱”,即代替皇帝来批奉折,权力非常大。

本来高拱中意的这个岗位人选是孟冲,但冯保的后台是陈皇后和穆宗的生母李贵妃;而高拱只能是通过六科给事中这些言官不断上表弹劾冯保,但弹劾的奉折都落到了冯保手中,自然是没什么效果。

气得高拱在内阁办公室中大嚷,皇帝幼小,怎么能治理天下。他的意思是皇帝都被冯保这伙太监架空了,但这话立即传到冯保耳中,冯保在皇后、贵妃面前不断挑唆,使皇后、贵妃对高拱产生了不满。

在高拱与冯保的激烈斗争中,张居坦然坐观成败,他借口暑热,请假休息了。

高冯二人斗争很快揭晓,六月十六日,神宗召集大臣,由冯保传旨,指责大学士高拱“揽权擅政,夺威福自专”,令其“回籍闲住,不许停留。”

高拱垮台,张居正此时出面,请求可以允许高拱使用官家驿站,而且亲自为高拱送行。

经过25年宦海风波,张居正终于接任首辅,执掌了朝政。

02

隆庆六年(1572)六月十九日,刚刚继承帝位的十岁小皇帝明神宗在皇官中接见了张居正,希望他“尽心辅佐”。

张居正感激涕零,当即表示一定“竭尽忠”,以报效君恩,同时申明:“方今国家要务,惟在遵守祖宗旧制,不必纷纷更改”。

面见之后,张居正又在《谢见疏》中再次表示:自己定“为祖宗谨守成宪,不敢以臆见纷更”。

张居正久有革新变法之企图,为何此时却一再强调要“遵守祖宗旧制”呢?这正是作为改革家的张居正的高明之处,他要恪守的祖制,当然不是正德、嘉靖年间弊端百出的制度,而是要革除这些弊端,恢复太祖洪武时期建立的一些制度而且上台执政伊始,打出这一旗号,有助于减少他推行改革的阻力。

朱元璋创建大明王朝,曾一再下令,后世子孙不得擅改洪武制度。这就使绝大多数官僚士大夫把祖制视为不可变更的“天条”,因此张居正打出守祖制的旗号,正是给自已的改革变法穿上了一层保护衣。

张居正此时思考最多的,是如何稳定局势,其实就是如何处理他与左右朝廷政局的李太后、冯保以及神宗的关系。

神宗生母李太后,出身寒微,好胜心强,对人对事都十分敏感。张居正刚刚执政,便遇上了确定两宫尊号的问题。按照旧有的制度,庶出的皇帝应尊嫡母为太后,尊生母为太妃,即使要尊生母为太后,也不能在“太后”之前再加表示尊崇的字眼,以示区别。

张居正如何处理这个棘手的难题呢?他为了满足李太后的虚荣心,打破陈规,在皇太后之上,各加二字,并示尊崇。他建议神宗尊嫡母陈皇后为仁圣皇太后,尊生母李太妃为慈圣皇太后。两宫并尊,果然博得了李太后的欢心。

为了加深李太后对自己的信任,张居正还笼络李太后的父亲武清侯李伟。

万历五年(1577),李伟贪污军饷,引起士兵鼓噪不满。事发之后,李太后认为此事给她丢了面子,下令严惩李伟。张居正亲自出面运筹,以李伟当众接受皇帝训斥,并保证决不重犯了事。既平息了众怒,又保全了李太后的面子。

张居正可以保全李伟的体面,却不允许他干预朝中大政。一次,边防上的某总督贿赂李伟,想通过他调往京师任职。张居正知道后,一面暗示言官弹劾某总督行贿行为,但又不指明受贿者为何人;一面又以内阁名义拟旨,虚张声势地责令言官査实复奏,吓得李伟不敢多嘴活动。

张居和冯保的关系也处理得十分融洽,冯保要维护宦官的利益,但也不像武宗时宦官刘瑾那样和朝官搞得很僵,冯保也知道张居正是栋梁之材,因此在张居正当政的十年间,内阁和司礼监没有什么大的冲突。

万历四年(1576),冯保的侄子、都督冯邦宁在闹市凌辱百姓,正好碰上了张居正的随从姚旷,姚旷出面劝阻,冯邦宁不仅不听,反而撕毁了姚旷的衣带,张居正知道后,致书冯保,冯保重责冯邦宁四十大板,夺去衣冠,令其一年之内不得参加朝廷的重大活动,以示惩罚。

冯保尊重张居正,张居正也同样尊敬冯保。他主动要求封赏冯保的子侄,压制攻击宦官的朝官,以此来巩固和冯保的关系,换取冯保的信任,并劝说冯保约束宦官。

张居正和冯保联盟,确保了内廷对张居正的支持,避免了高拱当政时与内廷对立的那种局面。

对于年少的神宗,张居正则尽力加以教育和辅佐。张居正为神宗亲自编选学习材料,如万历元年(1573)年初,张居正向神宗进《历代帝鉴图说》,就是从历代帝王的言行中选录“善可为法者八十一事,恶可为戒者三十六事”,每一事绘有一图,并附有传记本文和解释,这可能是最早的看图说话的教材。万历二年年初,张居正又将上一年的讲章加以删改,编成《大学》一册、《虞书》一册、《通鉴》四册呈送神宗,希望他认真阅读,接受教育。万历八年,张居正又让儒臣从明朝诸帝的《宝训》、《实录》中,选录有关治国安邦的材料,分成创业艰难、励精图治、勤学、敬天、法祖保民等40个门类,作为日讲教材。

在张居正的精心安排和督促下,神宗在初政的十年中,始终坚持经筵、日讲制度,这不仅使神宗获得了治国安民的知识,而且也密切了与张居正之间的关系。神宗既把张居正看成辅政重臣,更把他看成循循善诱的师长。直至张居正去世之日止,神宗从不直呼其名,而尊称他为“元辅张先生”。

张居正还要争取官僚集团的支持,他只作了六年大学土就升任首辅,并未能建立起自己的势力宗派,他只能妥善处理各派之间的矛盾。

张居正起用了隆庆年间因上书建言或得罪权贵而去职的尚书马森、侍郎杨巍、佥都御史海瑞等人,取得了一大批官员的支持与合作。在杨博的协助下,张居正迅速调整了中央主要部门的官吏人选。

万历元年六月,大学士高仪病逝,内阁中只剩下张居正一人,于是张居正便推荐礼部尚书吕调阳入阁,七月又调抗倭名将、蓟辽总督谭纶为兵部尚书;调多年执掌南京翰林院、国子监的前辈陆树声为礼部尚书;调王国光为户部尚书,调王之为刑部尚书。

这王之是张居正的儿女亲家,但很有才干,并不与张居正搞人身依附,很得舆论好评。留任的工部尚书朱衡,左都御史葛守礼等也都是当时众望所归的人选。经过一番调整,终于形成了以张居正为核心的执政班子。

但是,正当政局逐步稳定的时候,却发生了王大臣事件。

万历元年(1573)正月十九日,神宗正在乾清宫,忽然看到一个人,神色慌张地闯入,神宗吩附左右把他拿下,一审讯,知道是蓟州来的逃兵王大臣,经过东厂的审讯,在王大臣身上搜出了藏着的刀子。

冯保正是东厂的掌门人,他对高拱恨之入骨,想乘机诬陷高拱指使王大臣入宫行刺神宗。张居正意识到如果按冯保的意图,势必株连甚广,兴起大狱,造成政局动荡,在张居正的斡旋下,先是给王大臣灌了一杯生漆酒,致其口不能出声,这样他既不能诬陷高拱指使,也不能说出冯保的唆供,最后斩首了事。

此事最终没有牵连任何一个人,一场大祸消弥于无形。

(明日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居正升职记——他靠什么走上首辅之路
明朝首辅张居正:是力挽狂澜名士 还是卑鄙无耻小人?
张四维——明朝内阁首辅——张氏名人
闲话明神宗——朱翊钧
二十八年不上朝的:明神宗朱翊钧
张居正年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