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熊丙奇:规模大学让位内涵大学 > 科教围观 > 观点快报 > 影响力中国

  高等教育应从规模追求转向内涵发展

  作者:熊丙奇

  原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近日撰文,痛阵大学五大"重病",其中之一是大学"平面化",其举的例子是,吉林大学几乎把长春的主要几个大学全都合并,办学个性与特色丢失。

  这把公众的视线再次拉回大学大扩招、大合并。其实,早在合并之初,就有专家指出,不顾学校办学个性、特色的合并,并不能发挥"1+1大于2"的效果,大学在体量增加的同时,可能导致办学定位的模糊、办学质量的下降。但是,这一声音淹没在合并潮之中。

  为何会如此?究其原因是,合并本身,就不是学校自主行为,而是政府行为。本来,一所学校和另一所是否合并,这要由学校办学者、教师和学生,根据两校的特点,办学传统和发展定位共同决策,可是,从大多数学校的合并看,师生是被排除在决策之外的,校领导在合并中的意见,也多为人事安排,合并整体由政府部门主导,纵使两校师生有意见,但只要行政决定,也就非合不可。

  而政府部门之所以热衷合并,与各种计划、工程在乎大学的体量有关。大学要入选某项工程、计划,要看学科点、硕士点、博士点,而快速增加这些指标的办法,就是合并。如此一来,大学是变"大"了,但是,特色却在合并中消失。

  与合并类似的,还有大学"升格",这也是过去10年来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大现象,专科学校纷纷升格成为本科院校,学院纷纷更名为大学。在学校办学者看来,这可以为学校发展赢得更大的空间,但其实,大学升格,在学校领导那里,看重的是自身的级别、待遇提高,至于升格之后,学校是否还能保持特色,却不在意。

  总体而言,我国高等教育普遍重视外延发展,追求学校的规模,在乎学校的数量化指标。在这种办学指导思想之下,我国很快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教育(200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高等教育规模目前已是全球第一,但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被迅速稀释,大学同质化倾向十分严重。每所大学在追求"高大全"中,陷入迷失。

  需要注意的是,在大学平面化、同质化之外,更令人忧虑的是,大学教育空心化。我国一些高等院校,比如民办本科、民办高职高专,在最初的疯狂扩张之后,近年来陷入生源危机,由于生源减少、办学经费有限,这些学校只有在师资、课程设置、教学安排上动脑筋,压缩办学成本,具体做法包括聘请大量退休教师和在读研究生担任专业课教师,减少实验实训课程,以帮助学生就业为名要求毕业这一学年都自行在校外实习,等等,在这样的高校,学生根本接受不了多少教育,纵然从学校毕业,拿到毕业证书,也只是仅有大学生身份而已。

  这些问题,在2009年制订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时,已经引起教育部门和大学的重视,去年7月颁布的《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到高等教育要从数量发展,转到追求质量提高,要从高等教育大国,建成高等教育强国。要实现这样的转变,就必须整体转变政府部门发展高等教育的理念以及学校的具体办学思路。

  首先,必须调整政府和学校的关系,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高等教育发展的事实已经表明,政府不能直接介入学校的办学,这只会让大学的教育和学术研究,偏离教育规律和学术规律,追求急功近利的政绩,同时,也让大学在统一的行政指令下,千校一面。我国1999年实施的《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大学拥有包括招生自主权、学科专业设置自主权和教育教学自主权在内的办学自主权,可到目前为止,没有一所大学拥有上述自主权,大学办学总体还是行政办学。

  其次,要打破行政评价,对高等教育,实行社会评价和专业评价。我国大学近年来一直追求论文规模、经费规模、成果数量,并把这作为对教师考核的重点,制造出温教授所称的"项目化"生存景象,主要原因是,对大学只有行政评价而无社会评价和专业评价。以教授的考核来说,在国外大学,并不看重论文的数量以及论文所发表的期刊档次,而是会阅读论文的原文,评价其是否有学术价值,这样的评价可以引导教授们做一流的学术研究,而在我国,论文的数量和期刊的档次是评价教授的重要指标,评价者根本不看论文本身,而只要教授出具发表论文的数量和期刊名,这种评价方式,就迫使大家泡制论文,也由此滋生出各种发表论文的乱象。

  总之,要让大学富有个性,办出特色,必须给大学自主办学的空间,这需要动真格的教改,而不能仅让教改的思路,停留在文本之中。以上这些改革思想,其实在《教育规划纲要》中都已明确提到,但遗憾的是,在《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之后的一年多时间中,看不到相应的改革举措。(来源:央视网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取消“国家承认”学历,大学“自主授予”学位是大势所趋 -...
600高校转型职业教育如何才能不走回头路?
完善高校治理结构 建设现代大学制度
熊丙奇: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不仅是“就业”
高等教育的目的之三:大学是什么?
【年会演讲】谢维和:三十多年过去,大学的办学自主权为什么落实不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