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傅抱石山水画欣赏4

            


            山 水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款识:祖禹先生法正,甲申正月初七,重庆西郊金刚坡下写。新喻傅抱石。钤印:傅(朱文)、傅抱石(朱文)
   这件《山水》题材直接取自于当时重庆周围长江两岸的风光,应属于傅抱石探索时期的作品,“抱石皴”技法尚未完全成熟。但已经透漏出融汇、活用了各种传统皴法,归集于“破笔散峰”的运用。在此画中,破笔散锋在皮纸上写、涂、抹、推、拉、压、簇、转、扫,毫无禁忌,大胆落笔,再加上局部的小心收拾和色彩渲染,使得其作品大处气势奔放,小处又精细耐看。图中桥上行人,为画作的点睛之笔,起到了收拢视点,全幅皆活艺术效果。全图已有明显个人面目,虽保留着探索的痕迹。但正是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傅抱石从师古中脱化的努力。

 

            


             杜工部九日蓝耕会饮诗意图 镜心 1944年作  (9200万元,2012年6月北京保利)
   题识:甲申秋八日,写杜工部九日蓝耕会饮诗意,抱石。钤印:傅、抱石之印、代山川而言也、踪迹大化、抱石得心之作
   在此幅《杜工部九日蓝耕会饮诗意图》的画面上可以观赏到先生在传统山水画皴法基础上,融汇、活用了各种传统技法,他选择了传统皴法中最不规律,最自由,也是最洒脱的两种—‘乱柴皴’和‘乱麻皴’。又取了他顶礼膜拜的石涛上人的‘泥带水皴’,并加倍地用水晕染。在此之外,傅抱石不断探索自然的新法,以‘破笔散峰’表现山石纹理以及峰峦结构。此举拓展了中国画用笔的表现范围,在山水皴法上无疑是一个重大发展,形成了留名后世的‘抱石皴’。
   傅抱石在技法上另一个突出的成就便是大胆用水渲染,他认为这是宋人画法的遗存,他创造性地将这种技法从移植到巴蜀原产的皮纸上,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他吸收了日本画的渲染技法,并坚持认为:‘他们的方法与材料,则还多是中国的古法子,尤其是渲染,更全是宋人的方法。’他的方法是用色层层渲染,多者积至八九层。浓重渲染法的大胆运用,把线、皴与点统一成面与体。此图中山体与树丛的渲染即为层层积染,而瀑布两旁石壁的渲染法则明显地流露出外来的影响。

  

             

         

              巴山烟雨 立轴 1944年作                  千里关河惨淡中
   题识:甲申三月十九日,重庆西郊,新喻傅抱石。钤印:抱石、抱石得心之作、代山川而言也
   《巴山烟雨》作于1944年春,一半山川带雨痕的画面,茫茫苍苍,正彰显出傅氏的精神气质。
   画中的层层山峦,以纵横排的抱石皴,借浓郁滋润的墨色,层次画成,远山用淡墨晕染,渐渐虚无。抱石皴为傅抱石在传统山水画皴法基础上,融汇、活用各种皴法,归集于破笔散峰的运用而独创的一种皴法。抱石皴是用草书笔法作皴。古人只有中锋与侧锋两种笔法,变化有限,侧锋作皴易凝滞,傅抱石创造性地将笔锋散开,实际上等于无数中锋,在皮纸上写、涂、抹、推、拉、压、簇、转、扫,大胆落笔,再加上局部的小心收拾,使得作品大处气势纵横,小处精细耐看。与此同时,为求得画面整体效果的统一,傅抱石还吸收了日本画的渲染技法,通过用色层层渲染,把线、皴与点统一成面与体。
   《巴山烟雨》全画以淡赭渲染,松树枝干则用重赭色凸显其老苍之概,云松草木再染以花青,横刷竖扫,表现出一派风雨阴晦、苍茫迷离的景象。为表现图中的雨景,画家以其独创的墨扫法,用墨笔斜扫画面,顺着右上到左下的方向,以不同浓淡、宽窄、力度,刷扫出雨线雨势,令观者真切地感受到风扫雨泻的滂沱气势。
   傅抱石作画,讲究大胆落笔,小心收拾,思深而意远。画中被风雨吹向左侧的松针,缠绕在松枝上随风飘舞的藤萝,无不毕现。其点景人物,走格调高古一路,山亭中坐雨赏景的朱衣高士,石桥上曳杖而行的蓝衣雅士与身后为其撑伞的紫衣童子,形象奇古,超凡脱俗,成为画龙点睛之笔。同时,在一片烟溟雨漠、黯淡迷离的气息中,成为醒目的色彩亮点。

 

            


              深山访友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此作藏之敝箧十余年,盖抗战期间在重庆手写也。仓率寄奉,宝超先生即希指教。一九五五年五月廿七日,傅抱石南京并记。钤印:抱石私印、往往醉后
   “金刚坡时期”即1939年傅抱石到重庆任政治部三厅秘书寄居金刚坡,直至1946年随中央大学迁移至南京,是傅抱石画风的转变期,许多重要作品都是在当时完成的。这幅《深山访友》所绘的正是当时金刚坡的特殊地貌。层层山峦围绕着疏疏落落的村舍,到处是溪流、树叶。通幅笔墨苍茫雄奇,夏季的巴山夜雨更是烟雾弥漫,不辨东西。坡前两株老树以破笔败毫濡墨而成,中间隐约透着山岚白光。右侧的白水清涧、山泉迭流。左侧下角有衣冠人物二名,五官谨严精细,衣纹流畅。在一片光蔼中高士的形象显得圣洁而伟岸,而这种气息与东晋以来的士人气息竟暗相契合。“抱石皴”挥扫自如的豪迈风范却又与当时的时代气息所吻合。

 

           

     

            观瀑图  设色纸本1944年作               松荫清话  立轴 1943年作

 

           


            幽对鸣泉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2530万元,2012年6月北京保利)
   题识:祖禹先生法正,甲申正月初七,重庆西郊金刚坡下写,新喻傅抱石。钤印:抱石大利、抱石斋、印痴
   此图取全景式构图,
主题写高士幽居深山,值友人来访,童子烹茶相待。二人于平坡空旷之处松下对坐谈天,飞瀑自山巅倾泻而下,而二老倾谈似未受飞瀑轰鸣之影响,动静之间,满溢避世遁愓情怀。画面气势磅礴,近景古松荫蔽,峻峰巍峨;远处,三股飞瀑奔腾而下,如闻雷鸣;全画赋色高雅,仅以淡石画山,花青染树,浓烼深沉,而在主山岩林浓淡与云岚缭绕之间,却隐有一股阳光和煦的温馨之感;二高士与一童子虽为点景,但神态悠然;连松林间屋舍窗内的一只茶壶煮水之意,都作出细腻的表达;在粗豪迭宕的笔墨之间仍不失物像互动的合理铺陈,实乃名家风范。

 

       

    

        溪亭观瀑图 立轴 1944年作             六老观泉图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林亭观瀑  镜心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款识:甲申夏五月,东川金刚坡下山斋,傅抱石。钤印:傅、印痴、抱石斋
   画中所用皴法乃是其独创的抱石皴。描绘山间瀑布直泻而下,真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般气吞大荒之势。近处山脚下,高士观瀑,闲适自得。由于傅抱石长期对真山真水的体察,故其画意深邃,章法新颖,又善用浓墨,渲染等法,把水、墨、彩融合一体,达到翁郁淋漓,气势磅礴的效果。

 

            


            看山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款识:耀卿先生方家教正。甲申四月望日,傅抱石重庆。钤印:其命维新(朱文)、抱石大利(白文)
   抱石先生对古人从深切理解达到思想感情的共鸣。画面构图平稳,以干湿浓淡不同的墨色描绘远近两峰。远山苍茫混沌,遥接天际;近景腵派对峙,厚重坚实。一线山泉由远而近,逐渐开阔,最后化作潺潺的溪水从近景的桥下流向画外,巧妙的将两山联系在一起。行人虽细小如豆,亦精工不苟,他们和流水一起,给寂静的山林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树稦树叶皆以浓墨破笔写出。全画以淡墨渲染山体,把线条、皴法统一成体、面,整个画面浑然一体,突破了传统山水画琐碎堆砌的通病。

 

            


            峡江山水图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943万元,2011年4月上海恒利)
   款识:隔岸桃华迷楚寺,乱帆争卷夕阳来。甲申六月下浣,新喻傅抱石写。钤印:傅(朱)、往往醉后(朱)、一夫清赏(白)

 

            


            石涛诗意图  立轴 1944年作
   款识:青天一明月,孤唱谁能和。养春先生、淑慎画家雅赏,即乞教正。甲申五月初九日,重庆西郊金刚坡下,新喻傅抱石。钤印:抱石大利、抱石斋

   傅抱石先生一生喜爱石涛,研究石涛绘画艺术,把自己的名字也改为“抱石”,他创作有多幅以“石涛”为题材的代表作:《大涤草堂园》、《石涛上人像》、《送苦瓜和尚南返》、《仿石涛山水》等等。抱石喜欢石涛诗意入画。1942年,傅抱石在《壬午重庆画展自序》中,介绍自己绘画题材的“第二条路线是构写前人的诗,将诗的意境,移入画面。”其中提到石涛的一首五绝,“盘礴万古心,块石入危坐,青天一明月,孤唱谁能和。”正是此画画意。
   《石涛诗意图》中,傅抱石将块石置于画面右下方,虽略施淡赭,而仍巍然黝黑,正是月下山石的形貌。石上一高土,仰望着面前空旷无际的水面上的粼粼波涛,若有所思,青蓝色的月光孤悬空中,斜照在水面上,令水面也反射着清冷的波光。点出诗人与画者“孤唱谁能和”的孤独,“磅礴万古”的胸怀。

 

            


            东坡诗意图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题识:扫地焚香闭阁瞑,簟纹如水帐如烟。客来睡起浑无事,卷起西窗浪接天。甲申二伏中,酷热,写东坡诗意,傅抱石,重庆西郊记。钤印:抱石大利、印痴、抱石斋作
   1943-1944年间,是傅抱石的艺术创作高峰,此作即为此时期的精彩之笔。1944年9月,傅抱石以杜甫的乐府诗《丽人行》为题,创作了一幅《丽人行》。徐悲鸿称赞其画:“此乃声色灵肉之大交响”,并题:“抱石先生近作愈恣肆奔放,浑茫浩瀚,造景益变化无极,人物尤文理密察,所谓炉火纯青者非耶?”,对傅抱石此阶段之画艺有高度评价。
   此图笔墨纵横狂肆,皴染大气磅礴,烟霭浑然一体,画面流动不居,极富傅抱石山水画特色。中近景山坡与远景中峭壁一角共同形成前后空间效果,山顶小亭下有二人在放声谈笑,把酒言欢,画面整体传达出一种酣畅淋漓的意境。此画为傅抱石对蜀中的印象表现。画面节奏的把握和对于笔墨的精深造诣均有体现,较其它绘画更显自然纯真,堪称傅抱石此阶段山水画代表之作。

 

      

   
   

        秋江泛舟 1945年作                泛舟 1943年作               客泛秋水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碧海群帆 设色纸本  (3162.5万元,2011年12月上海天衡)
   款识:隔岸桃花迷野寺,乱颿争卷夕阳来。抱石写。钤印:印痴、新谕傅氏、乱头粗服、抱石斋
   题跋:此幅沉雄奔放,余深好之,苦不得兼,遂为世芳先生所致,喜同嗜趣,敢志姓名,悲鸿。钤印:悲鸿
   《碧海群帆》,画题石涛诗句,为石涛1679年所作,石涛本人曾据此创作《隔岸归帆图》和《枯墨赭色山水》。傅抱石喜欢此句,四十年代初以此为题创作了多幅佳作,本幅从题款和画风上判断应与《石涛诗意图》为同一年所画。在构图上,本画大江的S型走势的对角线纵贯构图显得更为悠深宏阔,相应的山势就显得更加连绵纵横,乱帆争卷的力度就显得更为激荡;在隔岸的桃花、树竹、野寺的配景上描绘更为细致,层次更为丰富,意境更为深远,特别是几颗大树的树干墨色沉著有力,增加了作品的壮魄之气;江水山体的处理上,“抱石皴”用得更加繁细,江水的流动显得更为汹涌澎湃,山体在夕阳的映照下更为浑厚深沉;船只人物的点缀上,也收拾得更为细心生动,本幅雄强激昂的气势也让观者心情更加难以平静。

 

       

           

           苦瓜诗意图 1945年作       山水  1945年作
   款识:高人修白业,朝对白龙潭。石上呼龙出,岩前构草庵。何以疗晨饥,采药常盈檐。种桃不计岁,回壁遗尘贪。只明峰六六,莫辨径三三。逢人问迷津,引手当指南。伊余忆仙源,十载怀幽探。展转忽逾时,春风乘兴篮。有幸晤芳躅,握手成长谈。一听鸣红泉,再生十笏盦。到此积虑浣。胜揽如沈酣。出阻在穷境,险历固所甘。天都晦风雨,何日舒晴岚。乱走出空外,鸾鹤方同骖。苦瓜诗,抱石写。钤印:乙酉(朱文)、抱石大利(白文)、傅(朱文)

 

              


            一生好入名山游  1945年作 (336万元,2010年4月上海恒利)
   款识:(1)一生好入名山游。乙酉正月十九日,傅抱石重庆西郊写。(2)桐知先生雅赏拙作,即此奉正,抱石补记。钤印:傅(朱)、抱石之印(白)、乙酉(朱)、踪迹大化(朱)
   抱石先生在这幅以大诗人李白名句为主题的作品中,以他独特的“抱石皴”,把他的精神气质与自然风光结合,表现出一种传统绘画中所缺乏的视觉冲击力,真是往往醉后,笔所未到气已吞。况且此画以狭长条的竖构图,令欣赏者在此画前,犹如倾听一首激情浩荡的乐曲而心潮澎湃。

 


大涤山诗意图  镜框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题识:湖外青青大涤山,写来寄去浑莽间,不知果是余杭道,纸上重游老眼间。苦瓜大涤子游余杭诗意,今录之并写景。乙酉大暑,东川金刚坡下山斋,新喻傅抱石并记。钤印:傅抱石、新喻、往往醉后
   此作为傅抱石居于重庆金刚坡时创作之山水画。画面山峦起伏,江水荡漾,既有万里江山之大气磅礴,又有文人绘画之清新意境。点缀其间的亭台和人物,为壮丽山水注入一缕生气。题识中可知,图中所画为大涤山之景,乃傅抱石借石涛之诗句所创作。大涤山是抗清英雄黄道周(1585-1646)的故地。当石涛途经大涤山,耳闻抗清英雄之故事,心中骤然涌起对故国的怀念,对失去之家园的无比依恋与渴望。无奈不得排遣化解之法,只得付诸笔墨,把胸中所念之大涤山描绘于纸上。故此,石涛便有了一个新的别号“大涤子”。几百年后,傅抱石根据石涛诗句再做此图,可见其对石涛的艺术思想和成就之景仰和推崇。“我用我法”、“搜尽奇峰打草稿”等石涛的经典绘画理论对傅抱石影响颇深。他自己曾说:“余于石涛上人妙谛,可谓癖嗜甚深,无能自已。”因此,这幅作品也可看作是傅抱石先生向石涛本人及其艺术成就的敬礼之作。

 

             

                   

            秋山清话  1945年作 (1600万元,2011年12月北京保利)     秋山登临  1945年作
   款识:乙酉大暑,重庆西郊金刚坡下山斋写,傅抱石。钤印:傅、抱石之印、乙酉、踪迹大化
   《秋山清话》作于1945年,其苍茫淋漓的笔墨风貌,足以代表抱石先生金刚坡时期的风格。画面采用了传统山水中的高远式构图,以表现山势的高峻和深邃。观其皴法,画是乱麻皴与荷叶皴的结合,前景又用了拖泥带水和泼墨。皴法之外,是破笔散锋点,浓浓淡淡,疏疏密密,似乱而有序。复以淡墨多次渲染,最后以墨赭、墨青敷之,使线、皴、点等元素构成不同的体面关系,并最终达到浑然一体的效果,营造出一个雄奇葱郁的山川景致。画幅下端石壁上,以重墨写老松一株,繁枝密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树上、石下,泉瀑呼应,这是天籁之声。格外有趣的是,在一片混沌中,两位树下对话的高士和一位红衣童子却清晰可见,三个人物均以简练而精确的笔墨勾出,意态生动,形象奇古,气质超凡。其形像似从混沌山水中跃出,其精神却又与山水相契相合。悬画远观,便觉通幅山川润泽,雾气弥漫,元气淋漓,意境悠远,应为抱石先生盛年妙作。

 

              


            蜀山寻胜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题识:重庆西郊金刚坡下写,新喻傅抱石。钤印:抱石之印、乙酉、踪迹大化
   全画以竖长条幅构图,分两段表现:一是淡墨、赭石绘成的远山,一是墨赭稍重的前山和其中花青、重墨染就的密林,两段之间以缥缈的云气相隔。远山数重,崔嵬陡绝,山间一瀑布飞泻千仞,没入云雾之中。山峦用典型的“抱石皴”画成,纵笔挥扫,真实表现出大山的体、面、光线和空间感,线条毛涩披离,“恰似铁画银钩,柔韧遒劲,既痛快淋漓,又含蓄微妙”。更远处,以极淡的墨染山势,略示有无而已,但云雾茫茫遮望眼、千峰隐隐渐无穷之势已跃然纸上。
   前山峰头低缓,皴法稍异,墨气淋漓,渲染草木华滋的效果,既起到过渡画面的作用,又衬托出远山的巍峨险峭。山中绘郁郁莽莽一片松林,墨彩沉沉,初看一片苍茫,细辨则前后远近高下分明。树木繁而不密,处处透气,林下风来。林木间留白,中见三人自左向右登坡而行。人物以细线勾成,刻画精细,衣冠高古,神情毕肖。前导一人,长笄簪发,面长有须,眉目苍逸;身着灰袍,衣袖宽大,笼手回身欲语。身后一文士身穿白袍,腰扎丝绦,神情与前一人相呼应。一红衣童子紧随在后,头扎双髻,手持竹杖,垂首而行,身体大部分隐没在松石之后。虽然人物所占画幅不大,但在浓重的松林背景中十分醒目,是画眼所在。傅抱石作点景人物之精彩为识者公认,此图中人物眉眼、衣饰描绘之鲜活传神,尤可作为其盛年时期经心得意的代表。

 

            


              太白诗意图  镜心 1945年作
   款识:乙酉小春,抱石写太白诗意,东川金刚坡下山斋。钤印:抱石之印、抱石山斋
   傅氏好写诗意画。本幅诗意画章法大胆而奇特,两株重墨画成的大树几占去了四分之三的画面,大树下面有条蜿蜒曲折的小溪,一高士及一抱出画的童子沿溪而行。远处有崇山峻岑,应是溪流之源头。画面满而黑,而在“满”与“黑”之中却能重点(人物)突出,层次分明。由于画家精心画出了“透气处”,使画面不闷不塞。这正是画家本领的高超之处,也是傅氏早期山水之一大特征。画中高士在匆匆行走中一边“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同时期盼着与友人吟酒赏画。傅氏山水画中的点景人物看似画得随意,却总有一股飘然之气,与整个画面灵动飘逸的风格十分和谐协调。这一特点在本幅《太白诗意》图中可说最为典型。

 

            


            山斋饮酒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款识:乙酉仲夏杪于沙坪坝中央大学。傅抱石。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刘伯伦《酒德颂》。目寒先生雅正,新喻傅抱石写奉。
   诗堂:晋贤酒德。新喻傅抱石逸兴。济深识。钤印:李济深(白文)
   微雨不滑道,断云疏复行。紫崖奔处黑,曲径去边明。秋日沾新影,寒江落旧声。柴扉临野碓,半湿捣香粳。傅君抱石游神与古会,纵兴以豪妙为趣,千载谁复有此骄雅。卅五年冬月,叶为铭、劭尘、胡适之、广生、玄同,识之。
   边跋:△款署:泽远斋主题。钤印:盛祖江(白文) △柳其赋文。 钤印:奇冈(朱文)、法名(朱文)△目寒先生方家正。作宾。钤印:作宾(白文) △乙酉长至,陗寒,寿玺。钤印:寿玺(白文)
   意境的创造在傅抱石的绘画中占重要地位,他的每一幅作品都带给人们巨大的震撼力以及在意境审美上幽曲委婉的回味。傅抱石尤其擅长以笔墨技巧等绘画艺术手法描述真山真水的自然美和古典诗词的意境美。在他的笔下,山水气势磅礴、韵致高雅。这件《山斋饮酒》气韵生动,画面中有古装人物迎着风雨行于山丘,非常有古意。
   这件作品体现了傅抱石极高的笔墨技法。先生曾说过:“画家一定要有自己的一套看家本领,没有手段,就称不上画家,仅有一种手段,终究难称一流大师。”从图中所见作者散锋笔法的应用和“抱石皴”的发挥,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阶段。傅抱石用笔根擦染出高山高耸挺拔的山坡,淋漓尽致充分体现了其壮丽气势和质感以及山石在飞泉的影响下的湿润感。而左边倾泻而下的瀑布更是充满动感,以散锋笔法画水所造成的效果显著,在此画前景水口中表露无遗。

 

            


            幽谷鸣泉  立轴 设色纸本 (920万元,2011年12月上海天衡)
   款识:新喻傅抱石,重庆西郊金刚坡下。钤印:抱石私印、踪迹大化
   金刚坡孕育出了傅抱石独特的绘画语言和山水画风格。《幽谷鸣泉》即是产生于金刚坡的佳作,约作于1945年前后。
   此图采用高远式结构,近景和中景的层次被模糊化,使远景的山峦逼近眼前,呈现出高大险峻、峭拔欲倾的山势特征,山体轮廓及树木松石以破笔散锋快速写成,极尽毛笔之所能,从笔尖到笔根,勾厾皴染,粗头乱服,有佛家“破除名相”之豁达。用墨则酣畅淋漓,营造出湿气氤氲的效果。近景施以大片浓墨,衬托出溪水之清和亭中高士之幽,简淡,示意而已。
   傅抱石山水远承南宋释家和元代文人画,近则独钟情于石涛,有深厚的传统绘画的基础,加之眼中的巴山蜀水,故有其独特风格的产生,此外也不可忽视其画中的人文关怀。这便要联系他所处的那个战乱的时代,烽烟四起,满目疮痍,人民的离乱苦难,不免使他的内心痛苦,所以,常常在醉酒的同时,用笔墨宣泄心中的愤懑与痛楚。这或许正是他的“往往醉后”的境界。

 

           


            瀑泉双流图 设色纸本 乙酉(1945年)作 (560万元,2008年4月中国嘉德)
   题识:乙酉冬月,新喻傅抱石,重庆西郊。钤印:傅、抱石之印、抱石得心之作
   图写山中雨后,泉瀑奔泻之景,展轴观览,似闻其声。作者混用乱柴、乱麻和拖泥带水诸皴,粗头乱服,横涂竖抹,酣畅痛快,元气淋漓,当是酒酣兴浓时所作。图右钤“抱石得心之作”一印,可见是作者自觉得意的佳作。

 

            


              听瀑图  立轴 乙酉(1945年)作  (5692.5万元,2011年6月北京歌德)
   题识:是画写于乙酉九月重庆西郊,仲欧先生雅赏拙作,即以奉教。癸巳三伏,傅抱石金陵补记。钤印:抱石私印(白)、往往醉后(朱)、青霞挪赏(朱)
   此画绘于1945年,画家金刚坡居住经历行将结束,正值年富力强的创作巅峰期。本幅构图饱满,高远之景全得王叔明遗意,布局新奇,意境翻新,传达出深邃之境。技法上,熟练地运用他独创的“抱石皴”,势如狂风骤雨,不仅成功的描绘了悬崖峭壁、瀑布飞流的宏大场面,而且表现出灌木葱翠、流云残雾的氤氲气象和浑厚之态。笔墨功力造诣深邃,己臻炉火纯青的境界。画意强烈饱满,巧妙地留着空白,使垂帘直泻的飞瀑,湍急奔流的溪水,与水口伫立的矾石和摇戈的葱绿灌木,构成一首庞大的交响乐章。


            

      

            观瀑图 立轴                        观瀑图 镜心 纸本 1945年作

 

           


            万壑听泉  立轴 1945年作
   款识:乙酉初夏,抱石东川写。钤印:傅(朱)、代山川而言也(朱)、乙酉(朱)、踪迹大化(朱)
   这是一件傅抱石在重庆金刚坡时期的扛鼎之作,是他中年时期的典型风格。此作不仅山头的泼墨写意法尽现傅抱石豪放率真的性情,且皴擦率意,水墨淋漓,把山道上的人物映衬得飘逸高华、细腻出尘。别开生面的写山章法和充满书卷气的格调,使这件作品既表现出迷离氤氲的山水意境又散发出炽烈奔放的情感,显现了画家超人一等、出手不凡的大家风范。

 

             


            林泉高寄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3737.5万元,2011年11月中国嘉德)
   题识:予己卯(1939年)入蜀,庚辰(1940年)十一月廿一日生长女益珊,今日适五周年,已能对楮抉移而不违予意,可喜也!乙酉,重庆金刚坡下山斋,新喻傅抱石并记。钤印:傅、抱石大利、代山川而言也、抱石斋
   傅抱石的山水画,内容多表现歌乐山下、成渝道上的秀美景色,反映重庆城“巴山夜雨”的情趣意境。由于长期对真山真水的体察,先生笔下画意深邃,章法新颖,善用浓墨,把水、墨、彩融合一体,达到蓊郁淋漓、气势磅礴的效果。本幅写蜀山的烟云缭绕,枯湿并用,痛快淋漓,房舍掩映于水瀑树林间,透露出二楼雅致的书斋画室,笔墨纸砚俱备,一高士端坐凝神于铺展的素纸前,似在用心构思新图。

 

            


            松院鸣琴  镜心 设色纸本
   题识:闲中一弄七弦琴,此曲少知音。多因淡然无味,不比郑声淫。松院静,竹楼深,夜沉沉。清风拂枕,明月当轩,谁会幽心。南宋杨妹子题马远松院鸣琴诗。新喻傅抱石。钤印:抱石、抱石斋

 

            


            山亭话旧  镜心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款识:乙酉中秋后二日,傅抱石写。钤印:傅、抱石得心之作
   渲染,也是傅抱石山水技法中一大特色。他吸收了日本画的渲染技法,并坚持认为:“他们的方法与材料,则还多是中国的古法子,尤其是渲染,更全是宋人的方法”。他的方法是用色层层渲染,多者积至八九层。浓重渲染法的大胆运用,把线、皴与点统一成面与体。此图中山体与树丛的渲染即为层层积染,而瀑布左侧石壁的渲染法则明显地流露出外来影响。图中庭阁上这位观瀑士人形象奇古,超凡脱俗,为此画点睛之笔。寥寥方寸间,但已足以让人看出画家清醒的超越意识和一种“舍我其谁”的使命感。

 

  

 

  潇潇暮雨 立轴1945年作                            泰山巍巍圖

 

            


            山间论道  立轴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题识:东川金刚坡下写,抱石。钤印:傅、乙酉、造化小儿多事
   傅抱石有高士情节,笔下多山中高士,而他本人亦是学养丰富的高士,毕生著述二百余万字,涉及文化的各方面,不仅精通美术史,而且画技精湛,是诗书画印俱擅的全才。高士雅集历来是画家最喜表现的题材之一,抱石先生从对古人的深切理解入手达到与高士思想感情的共鸣,他不是简单描绘古人的外貌,而是在精神上与古人息息相通,故他笔下的人物不同于穿古装的点景人物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古人。

 

            


            秋江泛舟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420万元,2007年12月上海朵云轩)
   款识:新喻傅抱石,东川金刚坡下山斋写。钤印:傅、抱石大利、抱石得心之作、乙酉
   此幅《秋江泛舟》具备了一种浓郁莫愁的文人心绪,同时也具备了解衣磅礴的君子大气。傅抱石用笔的最大笔性特征是他的散锋笔法。傅氏散锋笔法来自传统与其特有个性的有机结合,来自其深厚的学识和对传统独到而理性的认识。“乱头粗服,不能成自恬静的氛围,而谨严精细,则非放纵的笔墨所可达成,二者相和,适得其中”,在傅抱石那乱头粗服的散锋笔法中有着极其严格的法度,在皴法上其以独创的“抱石皴”一变原来山水画勾廓加皴的画法,而是把皴与线混合起来,而显得骨肉相济。配合其“抱石皴”,傅氏又独创了“破笔点”,系用旧硬毫笔蘸墨点簇。此幅《秋江泛舟》远景即以“抱石皴”用硬毫施以淡墨慢慢扫出远山轮廓,在速度与力度上把握得恰到好处。近景则“破笔点”以较快速度运行。“抱石皱”与“破笔点”的结合成就了“傅家样”独特的粗头乱服、纵恣苍茫。在用墨上整幅则透显出一种别样的明润与恬静,其采取的是淡墨重叠,反复积墨,色墨混用,干湿并举,最后达到浑融统一而不失华滋。

 

            


               重山叠嶂图 立轴 1945年作
   款识:乙酉春三月,傅抱石,金陵并记。钤印:傅(朱文)、抱石之印(白文)、往往醉后(朱文)
   《重山叠嶂图》的布局迥异常法:画面左下的近景山石蜿蜒盘旋而上;中景的山石,只占据画面左半一侧,山形却向右呈锯齿状排列,向上直冲纸外,石间松树杂生,松石间缭绕的云气,为山石的巍然坚硬,陡添灵动;淡墨色与淡赭色的远山,则将画境推向深远。1943年3月,傅抱石曾作《仿石涛游华阳山图》,可见《重山叠嶂图》的构图其实借鉴自此画中部山体平台最明亮的局部,稍作调整而成。石涛是傅抱石最喜爱的画家,他喜欢石涛的“清新且雅”,深入研究过石涛,可很少临摹石涛作品。《重山叠嶂图》虽然借鉴自石涛画作中某个局部构图,但已然是傅抱石自己面貌,画家运用自创的“抱石皴”,以硬毫长锋,散锋勾皴,形成枯笔与飞白,复以大笔扫染,在生动刻画物象的同时,更产生出蓬勃升腾的动势与不可一世的气象。

 

             


            云山归客  立轴 乙酉(1945年)作
   题识:石径野人归,步步随云起。梓良先生法政,乙酉二月杪,傅抱石。钤印:抱石、其命维新、乙酉
   抱石先生喜欢根据古人的诗立意,或从中汲取灵感,抓住其精神实质进行艺术再创造,无须题诗而诗意盎然。此画绘一悠闲自得之高士,云山归来,怡然自得。人物虽小,却传神生动。这个画面空蒙,意境深远。此图不仅意境、情趣殊佳,在艺术技巧上亦十分精绝。右下角画树、岸石、人等画面主体形象,又在画面中间上方画一组淡淡的远山,形成一种从左上角绵延而下之势,左上角以浓墨题跋落款,在墨感上与右下方的墨色相呼应,使整个画面取得了平衡。笔墨浓淡变化,树的画法亦可见取法石涛的痕迹。

 

            


            抱琴访友  镜框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1779万港币,2013年5月香港佳士得)
   题识:郎德士医师雅正。新喻傅抱石,重庆西郊写。钤印:抱石之印、乙酉、造化小儿多事
   《抱琴访友》作于1945年,是傅抱石赠予朗德士医师(Dr.GuyLatouche)之礼物。胡德士为法国军医队长,1944年底至1949年7月驻华,以重启战争期间荒废了的法国医院为任。《抱琴访友》在构图上与作于1944年《杜牧诗意图》类同,远景有高山流水,近景皆为建于树蔽下之凉亭,左下角书童伴公子步往凉亭会友。

 

    

   

     雪拥蓝关图 立轴 设色纸本1945年作                       雪景山水
   款识:乙酉小雪第五日,傅抱石。钤印:傅、抱石大利、造化小儿多事、乙酉
   《雪拥蓝关图》创作于1945年。蓝关即蓝田关,在今陕西省境内。此处的“雪拥蓝关”出自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之诗句。原文为: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画面在构图上取法北宋画家范宽的高远法,将雪山的雄伟壮阔之气,表现得淋漓尽致。再以标志性的“散锋抱石皴”绘山石草木。全画气象苍茫,令人叹服。

 

            


               暮年留眼但看山 设色纸本 乙酉(1945年)作

 

            


               听泉论道 立轴 1945年作
   题识:新喻傅抱石,重庆西郊金刚坡下山斋。钤印:抱石私印、乙酉
   此幅作品是傅抱石的山水人物画作品,截景式的构图是傅抱石表现高山绝壁时常用的手法,从画面内容来看,集中于画面的左下角,片角的坡石上树木繁茂,树下一位高士坐在树荫之下休息,画面后方的大部分画面采用抱石先生特有的抱石皴简单的表现了远处的山石的情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西新余傅抱石山水画欣赏(二)
【名品赏析】傅抱石山水画欣赏(十五)
傅抱石山水佳作赏析【二】
傅抱石山水画欣赏①
张大千山水画赏析之九
傅抱石飞瀑图:未曾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