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的那边是天堂

山的那边是天堂

  传说中,有一片净土,住着古老的民族。他们世代耕耘、辛勤劳作,至今保留着世间仅有的原始手工晒盐梯田;他们有着不同的信仰,却彼此理解、相敬睦邻,经营一幕幕和谐景象。当然,他们也有最原始的质朴和善良,向每一个路过的人致以幸福的微笑,不加掩饰。

从红拉山远眺达美拥雪山

  在梅里雪山庇佑的西北方向,紧倚达美拥坐怀,伴着红拉山弯弯曲曲翻山的节奏,隐约看见W形状的澜沧江奔腾东去。那些信男善女就倚着澜沧江两岸建起了大大小小的房子,开垦土地,种植果蔬,与两旁的红土地互相衬映,像是说好了的世外桃源。

  藏族师傅说盐井到了,我第一个挤下车,对面的达美拥雪山盖着一层很规则的哈达云带,与山峦平行成一条直线,薄薄的。传说梅里雪山第三个女儿达美拥下凡来到盐井,看到疫病横行,便点洞引水,以泪调温,形成了能治百病的108个温泉。如今水温常年保持在30-80度之间,当地人直接用水瓢取开水泡茶,几乎不用烧开水。据康巴老人桑杰次仁说,每年三月桃花盛开,温泉的热气弥漫在桃花间,如青春烂漫,喷香袭人。

曲孜卡温泉

  这是盐井的曲孜卡温泉,我们顺着澜沧江西岸的土路往东步行,蒂娅说这条土路能直通下盐井梯田。蒂娅是一个信奉天主的藏族妇女,从小生长在曲孜卡乡,现在和她的四川丈夫一起开个小饭馆,俩小孩都上初中了,“日子过得还行,算得上无忧无虑吧。”蒂娅说话时总是低着头,双手一直抱着膝盖,羞涩的笑容中隐约透着天主的虔诚。

  出了曲孜卡乡,土路顺着澜沧江弯弯曲曲、时高时低,两旁长满熟透了的石榴和桃子,绿油油的青稞麦随风拂出一道又一道麦浪,一条又一条山泉小溪从靠山那边横穿土路,直奔澜沧江,偶尔还能看见一两只长着大尾巴的松鼠快速奔跑,梭地钻进了不高的丛林中。

下盐田那些熟透了的石榴

  很快,远远地我们就看见澜沧江两岸用木柴架起来的盐田,一块挨着一块,层层堆积,好似江南梯田。向迎面骑摩托车而来的藏族少年打听才确定,我们到了千年盐田。

  据说,元明时期,丽江木土司为了占据茶马古道和西南盐田的生产与销售,派了大批人到盐井,几经波折,纳西族终于在此生了根。

  现在的纳西族多数聚居在下盐井,信奉藏传佛教和东巴教,已不会说纳西语的纳西少年说着流利的藏语和汉语,时常忙碌着农耕与盐田经营,在他们脑海中,丽江已是一个很遥远的概念。

千年盐田

  我们在下盐井加达村村口遇到了正在搬运红盐的村主任格桑顿旦。据他介绍,白盐田主要是纳西族和少数藏族经营,除了盐田,也有自己的农用田地,进行青稞玉米生产。而红盐田主要由信仰格鲁派的藏族人经营。格桑顿旦说以前盐田没有设备,全家人一桶一桶地把盐井里的卤水背到盐田,因盐田路窄又陡,常常摔坏小腿,而且廉价的红盐一斤至多能卖到三四分钱。后来拉了电网,政府补贴买了抽水机,直接把盐井里的卤水抽到盐田,“现在的红盐一斤能卖到五角钱,有的还能卖到一块钱。”不仅如此,这些红盐还远销西藏和川西等地。

  当然,格桑顿旦也有自己的顾虑,因加达村不比下盐井其他村,他们几乎没有田地,红盐也比白盐廉价,如若碰到七八九月这样的雨季,几乎没有收成。他现在最大的希望是把盐田电网更加安全化,往红盐里加碘,这样的盐就能卖个好价格。此外,盐田旅游开发起来了,组织村民充分利用旅游资源来谋求发家致富也是他与村委班子正在努力的事情。

从东三省来的摄影爱好者摆出了隆重的架势,拍摄澜沧江两岸盐田

  告别了格桑顿旦,我们走往加达村盐田更深处,迎面围过来一群小孩。他们手里拎着大小包装的白盐红盐,大到十块钱一包,小到一块钱一包,“白盐可以吃,红盐可以泡脚…”孩子们争着说。看着这么一群孩子,我们都忍不住买了些。在这群小孩后面有个十来岁的女孩拎着盐巴微笑地看着我们,一语不发,白皙的肤色让人无法与其他藏族联系在一起。我们忍不住走到她跟前,问她为什么不和他们一样卖盐。“我看你们忙不过来,就只能看着你们咯!”多美的声音啊!我们没想到她的汉语那么标准,语气间透着一份不卑不亢。声音和她那带着酒窝的笑脸让人不知觉间有股爱恋的味道。

桑吉主动表示与我们合影

  这个十二岁刚念初一的女孩名叫桑吉,母亲早年在盐田触电去世,外来的父亲抛下了她和八岁的弟弟,由外公外婆和小姨照顾。这些也是后来打听才了解,她得体而乐观的身影让我们多了份爱慕,而没有与这些不幸的身世联系在一起。

  “叔叔,盐田下面很好看的,我们去看看吧?”桑吉拉着我们往盐井梯田下走,只见盐田下面从木板渗透下来结成一条一条的冰盐,酷似水岩溶。“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背盐,把盐田晒好的红盐背到马路边上,等着别人来收购。”她说弟弟和她一样都要背,“弟弟能背二十斤,我背五十斤…”我们来到了一口和水井没有两样的盐井旁,岩黄的卤水无法看到底。桑吉告诉我们,盐井有好几米深,最深的有十三米,“天气好的时候,还能看到井里不断冒出来的盐。”我们都被桑吉迷住了,像学生听老师上课一样,看着她,听着她说,她那白皙的肤色看起来一点也不像藏族。

  我们在桑吉的带领下去到了她家,刚好她外公外婆和弟弟都在,外公外婆热情地请我们坐下,倒上热腾腾的酥油茶。调皮的弟弟在我们面前跑了一圈之后在外公身边安静地坐了下来。现在正酿葡萄酒,一屋子的醇香,外公说过了二十天之后,葡萄酒就可以喝了,到时候我们都要来。

  一顿地道的午饭之后,我们告别了桑吉一家人。在加达村村民的指引下,我们抄了近路直接翻山到了上盐井,天主教堂醒目的十字标志迅速闯入视线。据说,在十九世纪,法国传教士邓德亮来到了盐井,在当时政教合一的西藏,当局只答应给邓德亮一牛皮地和一牛角水,而邓德亮巧妙地分划一牛皮圈了上盐井,用一牛角水引渠得了一条流经上盐井的小河,至今仍在上盐井欢乐流淌着。

盐井天主教堂迎来了圣母升天节

  当地人说,十九世纪的法国传教士不仅带来了天主教堂,也带来了法国波尔多的葡萄藤和酿酒技术。每到葡萄收获季节,几乎每家每户都飘着葡萄酒的醇香,难怪桑吉家飘着浓厚的酒香。

  我们到了上盐井第二天,恰巧是天主教的圣母升天节(这边信奉阳历8月15日)。一大早信男善女赶到了教堂,上有九十多的舒安娜,下有九个月的朱莉娅,都是教堂教众。

  “我们几乎每天早上都来,这是圣母玛利亚的节日,我们都想来…”一副健朗表情的舒安娜乐呵呵地说,上盐井几乎所有的藏族人信天主,下盐井的藏族和纳西族信藏传佛教,也有纳西族保持东巴教传统,“但我们都彼此尊敬,互不冒犯,大家都和睦相处。”舒安娜的教友露西就是典型的多信仰家庭,丈夫是纳西民族乡(下盐井)的纳西族,平时过教会节日都会互相邀请,但鉴于不同信仰,彼此邀请,也彼此婉拒。

  仪式准备开始了,信徒纷纷进入教堂,女信徒朝“天主圣架”行一个藏式的跪拜礼,在进门左边取“圣水”,男信徒则在进门右边行跪拜礼。“我们礼节融合了藏族一些传统礼仪,教堂布局也融揉了藏式建筑风格。”戴近视眼镜的神职人员如此介绍。放眼望去,才留意到整个教堂与附属建筑一派藏式风格,只有那醒目的十字架和白色涂墙时刻提醒人们一一这是天主教堂。

古老的挂钟

  九点整,所有信徒进入教堂,神职人员敲响了挂钟。此时,我们不得不讶异于这教堂的布局不亚于大都市里的教堂,虽然显旧却依然金碧辉煌。

  离开了教堂,我们顺着扎古西峡谷文成公主庙的方向爬到半山腰,喝着村民赠的葡萄酒,不料想一眼望去,山峦叠嶂,云雾飘渺,上盐井、下盐井的房子错落有致,恍若隔世,让人不禁赞叹,只有如此安静祥和的村庄才能安置得了如此安静祥和的梦。

春天了,远眺盐井,恍如隔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实拍茶马古道上的千年奇观:西藏芒康盐井(图)
转山,郎巴朗增寺-红拉山-盐田-飞来寺
惊艳!西藏唯一的纳西族乡,藏着千年来的另类景观
这里有西藏唯一的天主教堂,还有大胃王一定要挑战的“加加面”
面向天堂,充满向往,能走多远就多远。12 千年古镇盐井
芒康千年盐田 纳西女人创造的世界奇观(国庆川滇藏自驾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