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静明老师uc答疑实录

静明老师uc答疑实录

 

311日 

我觉得如果站庄配合蹲墙,真是如虎添翼,事半功倍,站庄蹲墙主要纠正的是一个不前倾,因为站庄我们要求的是膝盖不超过脚尖,鼻尖不超过膝盖。这是人的生理构造特殊性造成的,这样站再长时间不会出问题。如果膝盖超过脚尖了,会落下毛病,弄不好会受伤。庞老师讲过,一位阿姨站庄没有注意姿势,膝盖超过脚尖很多,往前趴着站,站了半年多,得了髌骨劳损,就是膝盖前面能动的那块骨头坏了,好像说可能要锯掉,锯掉后腿直着不能拐弯了,后来通过蹲墙等好多方法才调整过来。膝盖不超过脚尖非常重要,蹲墙我觉得对这个效果是最好的,因为你不可能让膝盖超过脚尖,因为你膝盖顶到墙了,你就知道,你的膝盖马上要犯规了,对于调整脊柱,尤其那腰酸胀,从我的感受说,我觉得最好的一个方法就是蹲墙。

我感觉早晨蹲墙比较好,因为早晨由静入动,晚上睡觉比较安静,早晨起来要开始一天的活动了,我们睡觉时候的气往往缩在脏腑里面,五脏的气缩在心肝脾肺肾里面,头里面的气缩在脑里面,“脑为元神之府”嘛。早晨刚起的时候不愿动,因为那个神气还没有出来,往往动一动,睁睁眼,翻几个身觉得才灵活,那个神气才开始出来。如果早晨起来我们就蹲墙,蹲墙是一个上下气机的开合平衡的,早晨起来正是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我们不断做这种上升下蹲的动作,会使我们的阳气很快升发起来,它正好协调大自然这种太阳初升,阳气旺盛,跟天时也能合到一起。而且蹲墙是调整脊柱一个最好的方法,尤其是各种腰酸,腰痛啊,尤其是腰的骨骼,腰的肌犍有问题,蹲墙这个方法最好。

蹲墙是专门能调整我们的脊柱,庞老师讲,蹲墙能够治疗所有的病,纠正所有的练功偏颇,除了精神病之外。为什么蹲墙不能调治精神病呢?庞老师说,因为精神病他不蹲。当然这是老师对人们一个善意的讽刺。

蹲墙是一个重要的功法,而且无论脊柱变形得多么厉害,腰酸啊,胸椎痛啊,只要能坚持蹲墙,全部都能缓解,持续蹲墙,姿势正确,这样蹲墙在一两年以上的人,那脊柱基本上都能恢复到完全正常的状态,而且我们脊柱的前面,挂着的是我们的五脏,心肝脾肺肾,当然还有个隔肌,隔肌上面托着肺,肺附着在我们胸腔内壁上,有心脏啊什么的。但是从气上来讲,往五脏运送气的有一个大的传送带,就把丹田气整个往上传送,它走的就是传统功夫讲的督脉,丹田气不断地上来,到肾就会有一部分流到肾里面去,到了肝就有一部分气流到肝里面去,它就象一个给各个脏器运送营养的高速公路一样,有一个出口就到这个脏腑里面去了,而我们站庄蹲墙的时候,活动的是脊柱。脊柱从传统来讲是督脉在生理学结构上的一个基础,从有形的物质来看,是他的一个核心。我们蹲墙的时候,最有益的就是在活动脊柱,就是强化我们督脉的畅通,和督脉气的充足,督脉的气充足之后,里面骨髓的气充足。大家知道骨髓的气充足,它标志免疫力的提高,同时整个脊柱它很灵活,督脉气很充足,五脏相应地都会得到充养。

所以,早晨哪怕蹲100个墙呢,就觉得这一天这气就徐徐地往上升,冲得你颈项一直是自然竖直的,百会一直领着。我记得以前有人说我,你怎么老梗着脖子啊。其实不是我硬挺着,是气把它冲起来的,自然地百会领得非常合度,整个人就象从下往上被气充盈着,非常轻灵的感觉,身体里面气总是徐徐地往上升,非常舒服,而且它能纠正各种各样的不适和偏颇。腰的酸胀、疼往往是气顶到那里,已经足了,但是没有通,不通则痛,通过去了就舒服了。胀也是,胀是气已经聚在那儿了,但是它没有化散开,它就会胀。所以站桩后感到腰痛和胀,一般都是气太多了,但是没有运化开,没有流通起来。

蹲墙不要太快,要蹲得非常匀缓,蹲一个能够体会进去,不要追求个数,要注意体会,我自己感受,中等速度是20分钟蹲100个墙,刚开始可以半小时蹲一百个,这个速度就比较匀速,早晨起来半个小时一晃就过去了,如果蹲100个墙这一天都是神清气爽的,而且蹲墙能把全身各处聚着的气化散开匀布周身,能把全身的气机搞一个平均,让全身每一部分的气都是匀布的,非常舒服。我觉得这是蹲墙最大的好处之一。

我们早晨刚醒的时候抓自己的手,往往感觉到用不上力,因为力就是气嘛,气化成的力。气在睡觉的时候都自动地收藏到五脏里面去了,或者神气收藏到头脑里边去了。那么我们蹲墙的时候体察一下,很明显地就能感觉到,蹲墙只要蹲到20个、30个,我们再握拳的时候,就觉得手非常有力气,气一下子就能充足到肢末,充足到我们手指肚和脚趾肚,就是因为督脉的气它完全运动起来了,一下子就充足到四肢去了,就使我们全身气机达到一种很匀布的状态,很匀布,很通畅,就不会有这儿酸,那儿胀,这儿疼的感觉了。这也只是我的一个看法,我希望抛砖引玉,大家多讲。

蹲墙真的是不能丢,我上师资班以前听到一位阿姨,就是一位老太太,练功练得也很好,跟我讲了一句话,我当时非常相信。她说我听一位智能功练得非常好的老师讲,每天吃上十颗枣,蹲上三百个墙,练一辈子气功都不会出偏。当时我非常地信,我还买了枣,后来我想想还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枣它本身是补中的,也是走中的,甜补脾,脾的气机升发上来之后,气是甜的,练五元庄练脾脏的时候,气往上一走,那个气就是甜的,吃枣就是补脾的,而脾在五脏中处于正中央,象老书上讲的“中央戊己土”就是脾。而枣子对神意也是一个补充,象神经衰弱,中医给开药的时候往往里面都有枣,特别是酸枣核,酸枣汁之类的,它是定志安神的,能使人的神非常的中正,当然不会出偏了。而蹲墙是从形和气上来调整人非常中正,不能出偏。当然不是说吃枣就觉对不出偏,只是说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

还有庞老师讲课的时候曾经跟我们讲过,老师有个女儿,从小很想教她练功,庞老师说我的孩子在三四岁的时候,什么都不练也得练蹲墙,但是她就是不练。庞老师说没有办法,我就陪她蹲。庞老师蹲,那孩子转一圈看看玩别的没什么意思,就跟老师一块蹲。老师对自己的孩子都是这样要求的,可见蹲墙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功法。

第三点,我们可以观察一些小孩子,七八个月的,十几个月的孩子,还不会走路,但是他还很想学走路,这个时候你把他的两个手牵起来,你就会发现他不停的蹲起,非常快。一个非常小的孩子,他很小的一个动作,就是气功里一个很高妙的东西,我不知道别的老师有没有这个感受。有好多小孩子,尤其是非常健康的,他特别爱做这个动作,在他会走路之前。因为他这个动作在为他学走路打一个基础,他使气能够贯注到下肢去,能够使脊柱这种掌握全身平衡的能力极快地提高。只要你牵起他的手来,他就马上做,他是很无意识的,在为自己走路做准备。

蹲墙能使气血流通地特别快,所以有些很敏感的人,很多晚上蹲墙之后,都无法入睡。如果说有些人白天工作非常累,晚上蹲100个墙,可能正好舒服,马上就睡了,到底是早晨还是晚上蹲,还得自己去体会。晚上蹲如果能睡得很香甜也很好。每个人自己最终还是要找到自己练功的规律,找到真正符合自己的这种方法,包括这种安排,符合自己的生命规律,符合自己的性格,符合自己的性情,生活习惯,然后把它都排布开,但是我觉得无论怎么安排,站庄和蹲墙都不能少。尤其是我们都是比较健康的人,我觉得这两个真的是太重要了。

我有一个体会比较深,我最开始蹲墙也离得很远,后来考师资班的时候说一定要考蹲墙,我就拚命地蹲了一个夏天,赤脚就能抵到墙了——那墙是笔直笔直的墙,上了师资班之后也一直练蹲墙。后来有一段时间放暑假,因为当时教功治病再带班,我就只练站庄,没有顾得上蹲墙,我就想功夫会不会退步啊?一个月之后我发现我依然能够蹲得下去,而且也是脚尖抵着墙。在某种程度上站庄能够代替蹲墙,如果站得比较好。因为脊柱气,站庄也是气走腿,往上走就进脊柱了。但是蹲墙如果蹲少了它不能取代站庄,你要是每天蹲五百个墙我觉得还行,蹲三百个以下,基本上不能取代站两小时的庄,它们的功能是不一样的,如果只能练一个的话,那就根据自己当时的状况练。如果我们不是太忙,就争取这两个全都练了,哪怕是20分钟能蹲100个,也行。

416

在论坛上有关于蹲墙的问题。

一位老师说:“每天早晨自己蹲墙一小时,蹲六七十个,蹲得比较慢,能够非常详细地按照蹲墙的要求来做,在慢蹲的时候,觉得腰部发热,蹲完以后两腿有消失、清凉的感觉,后来跟着UC里面快蹲,腰部就好象贴着一块冰砖,而且今天一天都觉得腰部冰凉,气是否不通?本人拙见,快速蹲墙形体要求不能到位,似有偏重形体锻炼之嫌。”

这位老师的这种感觉是比较常见的。其实蹲墙不管是快蹲还是慢蹲,其效果是因人而异的,年龄比较大的老师,因为整体的生命力弱一些,气机也不是特别旺盛,所以如果蹲得太快了,相对来说姿势就更不容易做到位,所以说提高了蹲墙的速度也等于是加大了蹲墙的强度,就会觉得比较吃力,就难以体察进去。

对于年龄大一些的同道来说,二十分钟蹲一百个可能就觉得快了,这位老师以前慢蹲的时候觉得腰部发热,腿很清凉,很轻快,正确的蹲墙应该是这种感觉。蹲得快了之后,因为还不是很熟练,各关节松得还不是特别好,没有完全放松,再加上年纪比较大了,就觉得比较吃力一些。感觉腰部发凉、发紧,这是因为气血没有很好地流通开,就需要进行调整。在UC练功也可以不跟着口令词蹲,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慢慢地蹲。

蹲墙其实不在快,而是应该体会进去,如果蹲得比较舒缓,就是你蹲到100个或是蹲到200个,都差不多,不会感到累。不要气喘吁吁地蹲墙。就是比较轻快地这样蹲,慢一些,舒缓一些,能够体会进去,然后逐渐增加它的数量,这是正确蹲墙的一种方法。对于有些人来说,20分钟蹲100个可能是非常少的,我们上师资班的时候早晨蹲墙半小时左右——不会超过40分钟,要求蹲350个。我记得是女生蹲300个,男生蹲350个,那个速度就相当快了。那时,我们班一个男同学每天蹲墙保守数字是一千多,他一分钟蹲1730个,他蹲得非常快,我看他蹲墙就象流水线上盖瓶盖的设备一样,一蹲一起,非常快,非常好。上师资班的时候我知道我们同学一小时蹲500多的有很多人,而且蹲得非常轻松。所以说一分钟蹲多少个,是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的。我觉得20分钟蹲100个可能就正好,属于中等偏慢的速度。我父亲20分钟蹲一百个他就觉得强度太大。但是我在超常班带一些小孩子,20分钟能蹲200个。那小孩是六七岁、十来岁的,他的速度非常快,不仅仅是蹲墙,练所有功法都是这样。所以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以你能够适应的比较舒服的那个强度就是最适合你的。现在早晨我们在UC的集体蹲墙,也是这样,我觉得我们绝大多数人有了一定基础了,坚持蹲墙有半年以上了,或是至少三个月以上的话,跟我们的录音应该是很轻松的。如果刚刚蹲墙,或者年岁比较大或身体比较虚弱,跟着我们的口令词可能觉得快一些。大家跟着自己的感觉来,觉得口令词快,也可以不跟着口令词来,自己蹲就行了。

一位老师说我试着喊两次口令蹲一次。如果觉得快了慢慢地蹲下去,喊两个蹲起的时候您做一个这样也可以,没有固定的多少个算强度大,多少个算强度小,这都是根据我们的感受来的。因为我练功后可能接触的年轻人多一些,以前上师资班给我的印象,我觉得一小时蹲三百个墙,属于很正常的速度,但是很多老师可能觉得这个强度是比较大的。我父亲蹲100个大概得一小时,蹲一下要歇一会儿,因为年纪比较大了,所以蹲墙要根据实际情况来。

 

蹲墙01----_小丽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f838db0100xleb.html

 

 

5.26

有位老师问他在练蹲墙的时候,当蹲到大腿基本水平的时候,觉得颈项部,就是脖子后面那儿非常发紧,问他这样做对不对,还是往后退一点,让脖子放松一下。

我先问一下这位老师您多大年纪了,身体状况如何,练功多长时间了?如果是身体比较虚弱、或是年龄比较大的、或者是刚练功不久的,这时首先应该不以提高难度为追求,能蹲下就可以,实在不行,也可以不用靠墙蹲,就双手扶着床栏杆那样蹲起也行,也一样有强身健体的效果。这时,关键似是要放松,体会,以蹲墙的质量为追求,就是能够心平气和地去蹲,尽量蹲得多一点,练养结合。

这位老师还年轻,身体还行,练功才几个月。

如果年纪轻轻,四十五十岁以前,或者是身体比较好,比较健壮——不是因为什么病才练功,而是因为喜欢,或者只有很小的毛病——来练气功,那么就要以蹲墙的标准姿势去蹲,要以增加难度来要求自己了。象你说的身体还行,我觉得现在比较合适的安排就是,比如说你蹲120个墙,在前六十个的时候,可以离墙远一点,先放松地这么去蹲,各处都比较放松,蹲得不是特别吃力,蹲上三十个或是六十个以后,周身各个关节已经松动开了,松静得比较好了,到了后面的时候,脚尖离墙要近一点。

你说后颈部有点绷劲,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不是说现在离墙远一点就舒服,将来离墙近了就能很放松地蹲下去了。不是这样的。即使现在你离墙远的时候蹲得很轻松了,当你靠近墙的时候一样会还会感到脖子发紧,因为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

开始的时候,你先放松蹲,放松一点。因为蹲墙离得太近的时候,确实特别要力气,这时如果不先放松蹲一会儿,而是蛮练,容易把腰、腿肌肉给抻了。你前面蹲几十个,先离墙远一点,到后面要逐渐地靠近墙,这时候你关节也松动开了,肌肉也已经适应上下蹲这种一紧张一放松的状态了、适应这种规律运动了。此时,你再怎么增加难度都不会出问题。再离墙近些的时候,你就必须用意志力了、必须提高精神集中专一的能力了。当你离墙很近很近的时候,只有调动强大的意志的力量,使精神高度集中,才能蹲下去——才能在离墙很近的情况下蹲下去也不摔倒,你的筋骨、关节也不会出问题——因为它已经活动开了。到了这个阶段,就要一点点地逐渐靠近墙。

不是说一开始离墙远蹲得很轻松,多练练,以后离墙近了也会很轻松,不是这样的。

如果你总是那样离墙比较远地蹲,就算每天蹲500个,蹲上一年,当你往前挪一下、靠近墙的时候,一样会坐倒。所以这不是你离墙远了,你蹲得很轻松就能进步。蹲墙就是这样,要不断地提高难度,要一毫米一毫米地往前挪。

要真想练蹲墙,我是说年轻人,真想好好练练蹲墙的,120个就不够了。可以每天蹲墙1000个,至少要蹲到500个,前50或前100个离墙远一点,一点点地往前挪,一毫米一毫米地往前挪,觉得将将能蹲下去了,就在这个限度上继续蹲,多蹲一些。这时,脖子也绷着劲,胳膊也绷着劲,小腿肚子也在绷着劲,真把吃奶的劲都使出来了,集中所有的精力、所有的意志力、所有的精神——蹲下去了,就在这个极限上蹲,蹲上大概100个,觉得比较轻松了,连续蹲上200个或者是300个,再向前挪一毫米,再往下蹲,再后来一毫米一毫米地前进,最后才能使脚尖顶到墙上去。

赤脚在绝对垂直的很光的一面墙那儿蹲的时候,如果墙不是很光滑,最好贴一条透明胶带,大约有七八厘米宽的,省得把鼻子蹭破了。到最后真的是在铅垂线平面上的墙前蹲下去了、光着脚能蹲下去,这时候重心就完全超出了物理学上的那个支持面了,这个时候你蹲下去没有倒,那就不是靠那个重力使自己保持平衡了,而是靠意志力、靠我们意识的力量、气场的力量支持着我们不倒的,已经是超常的状态了。

此时,当脚尖顶到墙的时候,他蹲下去了,按照他蹲下去的样子,做一个泥人,放在墙角那儿,它肯定是站不住的,因为臀部远远地在我们脚后跟后面了,光靠脚已经支撑不了了,它的重心已经超出支持面了。这时,按理说真的脚尖顶在墙上,跌倒是正常的,不跌倒是超常的,已经是超常了。在这个走向超常的过程中,一定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才可以,就是你一毫米一毫米地往前挪,每挪动一毫米,它标志着你的意志的控制力量、你强大的意志力、你调动气场的意志力都在不断提高,是这个力量使你蹲下去之后没有倒,尤其是身体比较胖,比较壮的人,更是这样。

所以说只要是想蹲墙进步,肯定是个一直很紧张的过程,一直都很别扭的过程。有的老师真的是把脚趾甲都剪了,大脚趾的肉顶到墙上去,这时候你能蹲下去了,你就在那一直蹲,200个、300个、500个。。。这也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你蹲上三个月,能够比较轻松地蹲下去了,这时候非常的轻松了,这已经是超常的了。

所以这位老师问:是往后蹲一点,还是继续蹲?我觉得是:一开始的时候可以后退一点,先让全身各部比较放松地蹲下去,蹲到三五十个的时候,觉得全身各部放松很好的时候,就一点一点地往前挪,最后收功的时候的最后十个,要达到你的极限。这时,你稍微有一点点精神不集中,你“嗙”就往后坐倒了。只有在你精神非常的集中、非常的专一,高度集中的状态下,你将将能够蹲下去不倒,然后再起来,这就是你今天的极限,你要记住这个位置。

那么,明天你再练,一定不要比今天这个极限远,至少明天也要蹲到这个位置上,争取再往前面进一毫米或半毫米。越离墙近的时候,难度越大。一开始可能离着墙半尺远,第二天变成四寸了,然后又变成三寸了,然后又往前蹲,离墙只有四厘米了,到四厘米以后,就越往前蹲难度越大了。

当你脚尖离墙只有一厘米的时候,即使再前进两毫米,这个难度也要远远高于过去从离墙半尺进步到离墙三寸的难度,难度不知大了多少倍,因为它开始走向超常了,你离墙三寸,你的重心还是在你的脚的平面上的,也就是在物理学的支持面上的。随着你向墙靠近,你的中心,开始逐渐超出了中心支持面的时候,那就全凭意志力了,这时考验的是意识对气的驾御能力、对周围这个场的驾驭能力,对体内气的驾驭能力。

刚才有位老师问每天蹲多少个最好呢。这个我觉得根据自己的体力来。

年纪大的同道重在放松体察、练中有养。年轻人可以放开了蹲,没关系的。关键注意姿势正确和放松就好。

年轻人,在蹲的时候可能很累,但是也不是特别累,还能坚持,这样就可以继续蹲。当你很投入蹲的时候,你可能蹲到100个觉得累了,那么你就把目标定在每天蹲一百个,很可能你以后蹲到100个就会觉得累。因为,你觉得“我蹲到100个就差不多了,可别累着我呀”,你把目标锁定在“累”上面了,那么你收获的就是累。

如果你把目标锁定在“长功”上,你想“哎呀,今天我蹲到100个了,长功了,明天我要蹲到200个,蹲到300个”,然后我就更进步了,说明我又长功夫了,你会有一种喜悦。那么可能就蹲得比以前更多得了,也不回感觉到累。因为你的目标意识变了,你意识锁定到长功夫上了,那你得到的就是功夫。如果你把意识锁定到蹲墙的“累”上了,你得到的就是累。

至于蹲多少合适,就根据自己的体会吧,我觉得它是没有确切的标准的,一开始蹲墙可能蹲一百个也觉得累。等熟练了,蹲上三五百也会很舒服。

我考师资班的时候听说考师资班的蹲墙要赤脚抵上墙——其实也没有那么严格——但是我听到这么一个消息。我每天就蹲六个小时,有时候要蹲八个小时,因为我每次蹲墙不会低于一千个,有时候蹲两千个以上。记得有一次我从晚上七点开始蹲,一直蹲到第二天早晨的八点多钟,蹲了一个通宵。也没感觉到累,只是觉得耳朵后面好象长一个疖子似的。蹲到第二天早晨的时候,我已经忘了这件事,蹲完一摸,“哗”掉下一块皮来,那块皮肤就非常光洁了,就象一个火疖子一样,整个全掉下来了,就是把那不健康的东西给冲出来了。并没有觉得累,就是因为把意识锁定在长功夫上了。

站庄也是一样的,如果站庄老是“哎呀,过一个小时了吧,什么时候到两个小时,什么时候该收功啊”,你把意念锁定在时间上,那站庄时间再长,也不会有太大的收获。如果你换一个想法,说“我多站一分钟,我就多长一分钟的功,我多站两个小时零一分钟,那么我就比站两个小时的多长了一分钟的功,我多站一会儿,我的功夫就多上长了一点”,那么你的意识就和长功夫结合起来了,就锁定在长功夫上了,那么你站的时间越长——只要还能坚持住,保持站庄的姿势,还能定住,就可以这样一直站下去,因为多站庄一分钟,功夫就又往上长了一点。——千万别小瞧这一分钟,尤其站庄到最后的时候,正是收获最大的时候,每多站一分钟效果都是不一样的。

从我们意识里来讲,它比开始站庄的一分钟的效果要好很多很多。越到最后一分钟,越是难坚持,因为一开始站的前半个小时,大家站的都差不多,越到后来,就有差别了。谁能够心平气和地这样去站,去坚持下来,心不浮,气不躁,谁就收获最大。你要想:我多站一分钟,多站五分钟,就多了五分钟的功夫——意念和功夫结合到一起之后,内心就会有一种喜悦感,就不会有随着时间推移感到特别缓慢难熬的那种感觉了。

所以说,你意念和什么结合非常重要。如果你是一个年轻人,你蹲墙蹲多少好,看你想达到什么目的,你就想锻炼锻炼身体,气血流通,身体舒服一点,那你就蹲一二百个,三二百个就可以了;如果你真的想形神俱妙,想庞老师将来出来还要教中脉混元,你还想练呢,那我觉得一天蹲两千个都不算多,看你想要的是什么。如果你就想要脱胎换骨、形神俱妙,那是无止境的。看你想要什么,真想长功夫的人,就得吃苦去蹲,这也是一种快乐。

630

一位老师发了一个帖子,就是蹲墙的问题,对蹲墙一直想蹲得多点,蹲得快一些,蹲得好一点。后来就觉得腿疼,感觉不是特别舒适,出了一点问题。大家纷纷在后面跟贴,我也跟了一个帖子,大家都各抒己见吧。后来一位老师发了一个帖子,它的主要观点就是说练功要苦练,抓住了庞老师一句话说“练功没有累死的”。发主题贴的老师说看了这个帖子之后感到很迷茫,想起李佩珊老师和老师的讲话,觉得那位老师说的很正确,又因为以前他耗功撑臂,撑的时间很长,非常刻苦,非常能坚持,后来就牙疼,以为是开小窍,还很高兴,再后来牙就松动,一个一个地掉了好几个,后来就醒悟了,觉得别的反应冲过去就过去了,牙掉了就不再长了,就停止撑臂了,剩下的牙就保住了。

我在回贴当中强调的是“练养结合”,科学练功。这位老师说比较迷茫,本来我是想回一个帖子,因为这个帖子写起来比较复杂,我不希望用我的话来讲这些事,我希望全部引用庞老师的话来讲。这一方面防止我自己偏颇,另一方面也避免大家对我的误会,尽量降低一些同道的误解。我想传递给大家老师最真实的信息,我不想因为这些引起大家的争端,就是说我只要是我讲的话,只要是我提出来的就注明“我认为”,除了这个之外,我全部是引用老师的讲话。因为老师的书我看了二三十遍了,基本上哪段话在哪里我都能够知道,因为从中心出来之后,老师所有的讲话,不管在《概论》里面,在《精义》里面,在《整体》里面,在《功法学》里面,在《超常智能》里面的,包括在《传统知识综述》里面的,所有有关的问题我基本都能想起来。但是因为太多了,理顺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就一直没有再写回帖。其实很简单的一个问题,但是要说的东西很多,回这种帖子特别费时间,要讲一讲老师关于苦练,以及对科学练功的态度;还要再举例子,就是说真正苦练、练功是怎么练出来的;然后苦练出问题是怎么出的,有没有练功累死的;然后对那位老师的观点、来由做一个分析——整个这样写起来就全面了。但是说要是这样写的话,我早上8点钟坐在这里,到中午12点,可能都写不完,因为要写起来得四五个小时,需要找很多资料,还不能说深了,也不能说浅了。所以我在这里先讲一下,明天我会尽量写一个帖子上去。我的原则是写练功方面的帖子要尽量写的全面一些,这是我对自己的一个最低的要求,所以就会很费时间,那么我在这里暂时讲一下。

老师对苦练和刻苦练功的看法,老师是讲过练功没有累死的,老师同时还讲,练功要练养结合。老师在师资班曾跟我们讲过,说过去修功夫人有这么一句话,说:“一年学个能干手,三年学个糊涂虫”,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第一年去学习,都是年轻人嘛,第一年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聪明,学得很好,老师讲什么拼命地去记,简直是过耳不忘,练功也非常刻苦,非常灵,就觉得非常能干,一年下来简直可以问一答十,问十答百,仿佛就没有什么可以难倒自己的,非常能。但是,“三年学个糊涂虫”,三年下来,你发现了很多和以前自己理解不一样的东西和现象,开始糊涂了。跟老师在一起,过上三年,就成糊涂虫了。这时候别人再问你的时候,你的回答是这样的:不是说直接肯定或否定,而是好象都模凌两可,对你自己来讲,也有这么一个摸索的过程,就是通过实践可能发生很多矛盾,在这种矛盾之后,你要不断自己去悟、去想、去找自己的平衡点。这个老师教不了你,你从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答案,只有自己去实践,去体会。这样做需要时间,在这个时候就没法再发表什么看法了,就觉得很糊涂,就是这样的,会有这么一个过程。

我们在练功上也是一样,如果我们执着地认为苦练就是正确的,练功没有累死的,那么就太机械了,太教条了,我们需要有这么一个过程,但是我们不能机械教条下去,一直教条下去就太愚昧了,就会妨碍进步。

一开始老师让做啥就做啥,让怎么练就怎么练,就象机器人一样,再痛苦也要练下来,这是一个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你先练出感觉来。

你这样练就可以感觉到气了;你就知道你累了;你就知道你练到什么时候是最舒服的;你知道什么时候觉得已经快撑不住了;知道什么时候要出问题了——这些你都已经比较清楚了。你清楚了这些之后,一定要调节自己,要自己达到一个最优状态。就象你把中医的所有的药物性能都掌握了之后,再给别人开药方,你自己会控制,会对症下药,无论是药的选取,还是药的用量,你都把握得正好,这时你才是一个好医生。那么对于我们自己,你通过练功把自己生命状态调整到一个最好的状态,一个最好的、不断优化的进步状态,这才是最高明的练功人。所以我讲,练功好坏看什么?不要去比时间,也不要去比数量,而是要看效果。世界上如果还有一句话是真理的话,那就是“世界上没有什么事物是绝对的”,把事物绝对起来就错了。

有的人可以在瞬间开悟,所以说不能拿时间来衡量。但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练功时间又是一个有力的标志。但是我们不是为了标志来练功,我们是为了我们真实的变化而练功。

我们首先要端正一个思想,就是不要拿有多刻苦来衡量自己,而要掌握自己的底线。就是我练功,我练到什么程度还很轻松,我练到什么程度正舒服,我练到什么程度就快饱和了,我练到什么程度就已经是消耗了,我练到什么程度已经是自虐了,我练到什么程度就马上要出问题了——你要清楚自己,不断去努力,不断去调整。这个最适合你的度,你自己要掌握好。

我们练功之后跟刚开始练功不一样,刚开始练功的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体内是怎么变化的,到练了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就知道了,就知道我们体内的气机了,当要出问题的时候我们自己能够感觉到,当它反应也是一样,我们都能感觉到。

反应可能是很难受,很痛苦,但是我们能感觉到体内的气机之后,就会知道,反应时候再痛苦,我们也知道这是反应,它跟生病就是不一样,那种感觉虽然你从来没有过,但是你能够把握它那种趋势、那种动向。这样能把握之后,关键就是把握在什么程度上。

比如说分几个阶段,我每天就练半个小时捧气贯顶,别的都不练,这就属于太轻松了;加一个形神庄,就属于有点努力了;然后再加一个五元庄,再加两小时站庄,你就属于比较充分发挥你的体力了,就象赚钱一样,会赚取更多的混元气进来,这个时候你可能就长功很快了。如果,你每天练六个小时,八个小时,虽然也感觉累了,但是也感觉很好,这基本达到一个饱和状态了。

那么说我一天练二十四小时,我一直拼命地练,练得快虚脱了,有时候练的时候感觉身体里面都空了,走路都直打晃,消耗得很厉害,那么就已经开始是消耗了,如果这时候还拼命地去练,马上就要出问题了,这就属于自虐了。

1997年夏天,教练员班的一个学员,原来心脏就不好,去康复班练好了。回到家里过了两年跟人生气又犯了,很难受,他的老伴劝他在家好好养一养,他说我要去中心。老伴说你要去家里也没人陪你,也没有人照顾你。老先生说,“那我不管,我死也要死在中心那个场里边。”他就这样来了,给自己加的信息也不好,他来了之后直接报了教练员班,因为他以前上过康复班,他觉得我不能象小学生留级一样再去上康复班。但是他不懂得这跟小学生上学不是一个概念。他就跟着教练员班一起练,对病情也有改善。他自己还想加班加点练,自己练蹲墙,跟年青人比,蹲得非常快,蹲得非常多,有一天早晨在那儿蹲墙的时候,心脏骤停,往后一仰当时就死在那儿了。

我想这位老先生——心脏不好的人,——如果他呼吸平稳,是不会出问题的。但是他很拼命,呼呼带喘地蛮练,而且他给自己加信息讲“我死也要死在中心”,有这样的心理才导致后来的结果。

但是我还知道有的人心脏病非常严重,蹲墙蹲十个心脏都“嘣嘣”地跳,但是他的心脏病就是练蹲墙练好的。他听一个人老师说:蹲墙什么病都治,他还听说蹲墙越慢越好,他就找一个墙,好不容易慢慢、慢慢蹲下去了。他一想,不是说要慢嘛,我就慢点吧,结果,他一蹲就蹲四十分钟,然后慢慢又站起来。他说蹲到半小时的时候,感觉到心脏就跟漏水一样,感觉到“咕嘟咕嘟”有东西往下漏,很舒服。其实不是漏,是气在往里通,过了四十分钟,腿也麻,心也乱啊,就站起来了,收功后感觉到很好。他下午又蹲墙,也是蹲四十分钟又站起来,一天就蹲了两个墙,他这样蹲,很快心功能就开始恢复了,不到一年,他的心脏全好了。

我想说的练功,就是要注意自己的感受,千万不要教条。庞老师在一次讲课的时候引用了毛泽东的话,说“人屎能喂狗,狗屎能肥田,教条主义能干什么?狗屎不如”。气功锻炼其实就是这样,如果我们看到一些理论,聊聊天、抠一抠字眼还行,这是你的爱好。但真的别人练功出了问题了,你就要用功夫来说话,你要用你的实际的体会,给他提供一个参考,不能瞎指挥,那会害死人的。庞老师说练功没累死的,死的人不是死于他练功的刻苦,而是死于他的无知和愚昧,死于他的教条。

所以,如果哪个同道出了问题了,他有什么问题问大家,你要用的你的功夫说话,用感受和体会说话,不要去抠字眼、搬书本,这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态度。

我们现在功力还都不高,很多时候交流都是在空谈理论。其实越往上走,越要用功夫说话,你没有功夫,你说的话就不管用,解决不了人家的问题。比如,有两个人在很好地交流,你在旁边听着好象人家说错了,其实你在旁边听着,可能根本就不知道人家在交流什么东西,因为你什么也没感觉到。

蹲墙千万不要去求速度,而是要看姿势是否正确,要看呼吸是否均匀。如果蹲一百个下来还和没蹲一样,几乎没什么变化,呼吸非常深细匀长,这是最好的。你就是一分钟能蹲一百个墙,气喘如牛,这就是一种消耗。当然蹲墙是一个强度比较大的练功内容,最开始练肯定都是要喘的,但是我们现在都已经练过了,都已经有了练的过程了,这时就要把呼吸调匀。

就是说,蹲墙只要一喘,马上喊停,放松下来,慢慢地蹲,调整到你的速度非常均匀,呼吸也非常均匀,这么蹲下去,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你的呼吸一直不变,这种速度就是最适合你的速度。你就是看呼吸。练功呼吸非常重要,站庄也是这样,当你站庄心里烦的时候,看你呼吸是不是乱,假如你呼吸“呼哧呼哧”地,调整呼吸调整不好,你马上收功。你呼吸一乱,气就散了,你就不是在练了,而是在耗了,给消耗了。无论你多么累,腿多么疼,这儿难受那儿难受,只要你姿势正确,难受不要管它,你就看你的呼吸,只要你呼吸均匀,你就还有足够的能量练下去,你就是在长功。呼吸一乱,就马上调整,调整不过来就收功。

所以说蹲墙最适合你的频率和速度,就是看你的呼吸,你的呼吸非常均匀,没有喘的感觉,非常舒适,这就是最适合你的强度。就看呼吸的频率,频率太快了,你就是动作快了,要适当慢下来,找到一个你呼吸最均匀的状态,这才是最适宜的。谁要能找到这个,谁就是最会练功的人。不要去比,不要去比速度,要比就是拿自己的呼吸体征来比、拿练功后获得的效果来比。就是你需要找到一个让你自己觉得呼吸非常均匀的那个状态,站庄也是一样,其他功法也是一样。不要在呼吸乱了的时候还咬牙坚持,因为你在这样坚持的时候,呼吸很乱,气就定不住了,就散了。如果你觉得“哎呀,很难受啊”,就是那种坚持了,看看你的呼吸,因为你一坚持一咬牙,你的心里就堵了气了,你就打破正常的呼吸节律了,这时候你的气就很容易乱,如果你能在坚持的时候保持呼吸平稳,那是最了不起的。

任何时候我们都要记得:我们的每一天,每一刻,每一事上,都使自己越来越好,一定要这样想。要把练功的热情含到身体里面去,化为生命力,而不是要把它张扬出去。然后就是练功要有平常心,别人讲“我一天蹲一千个墙”,你一想“我一天就蹲一百个”,就觉得很没面子,就冲“没面子”这个念头这一点,这功就没有练好,还有非常高的攀比心、虚荣心。得赶快去掉这些杂乱思想。

你只要达到你的最优状态,那就是最好的,练功的品质不是在一时一事上来衡量的,它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只要我们活着,这个过程就在延续着,笑到最后才是笑得最好的。你一直练一直练,就已经保持那个最优状态了,就是说最好的那个强度,最适应的那个量,最适宜你的时间——这样子练下去,你就一直在最优状态前进了,这就是最适合你的。可能哪一天有一个质变,一下子就进入另外一个天地了,功夫就上了一个层次。当然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了。要想使自己一直在最优状态下练功,真的是需要自己对自己了解之后才能够实现的,练功就是要了解自己的这个状态,而不是跟别人比。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每个人的素质不一样,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都不一样,去和别人攀比是很愚蠢的。智能功就是练出智慧来,所以我们不要去做愚蠢的事,我们都要做智慧的人。

 

蹲墙02---_小丽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f838db0100xled.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庞老师谈中脉的基础(二)
蹲墙总结(王静红)
[国学养生]秘传气功——蹲墙功。
卸了春妆天涯自此草色绿
松腰功法【1】三心并站庄(庞明)【系列帖】 - 技法理论 - 太极中国 太极拳门户网站-太...
广龙堂知识普及篇——功到自然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