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深化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现途径

  ——以创新农业经营方式破解供给侧改革难题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我们认为在深化湖北以“增量改革”促进“存量调整”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要做的事情很多,必须抓住与破解主要矛盾。就是通过创新农业经营方式,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做大做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三产”融合,培育壮大农业新兴产业,提高农业发展新动能。

一、推进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破解小规模、分散化、高成本的难题

当前全国各地普遍存在农业发展面临供给侧结构性的突出问题,主要是跟长期保持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经营,导致生产成本高企。

问题一:长期保持农业生产的小规模经营。据2013年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显示,全国耕地总面积为203077万亩,拥有2.3亿农户,户均耕地面积为8.8亩。近10年来,随着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推进,到2016年底农业生产的规模经营面积达到了5971万亩。尽管如此,农业生产的耕地规模经营面积仅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94%,占农地流转面积30%,就调查数据显示,全国的农业经营大户、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95%以下的经营面积在30亩左右,仍然是小规模生产经营。

问题二:农地的高分散化生产仍然是主要形式。据调查,目前全国人均耕地仅为2.2亩,每户都拥有水田、旱地,分散为至少5个小块,分布在居住地的不同区域。为此,农民承包土地普遍呈现零星化的特点,导致农业生产经营基本沿用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

正是这样一种小规模、细碎化生产的经营格局,使得农户经营成本极其高昂。一是土地成本高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规模经营加速了农地流转,而在城市化浪潮的推动与影响下,以及农村开展的农地确权,提升了农民对土地价值上涨的期望。据调查目前全国的坡地每亩租金300-600元不等;水田、菜地每亩租金800-1200元,农地流转平均价格己经达到每亩600-700元。而且继续保持与提高是新的趋势,事实上农业生产土地成本是近10年来仅次于人工增长最快的生产成本。二是人工成本高企。截止2017年2月末,全国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突破1.7亿人,创下近6年新高,较去年同期增加454万人,而从事第一产业的农业劳动力约23%。由于农业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农村空心化现象十分严重。为此,青壮年劳动力的转移使目前农业雇工的日工资达到80—130元,到农忙时节可达130-200元,且要求酬劳金一日一结。根据有关统计,近10多年来,农业生产的人工成本年均增长约16.9%。

途径一:加大力度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第一,在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基础性地位的前提下,进一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核心,积极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大力推动“农业共营制”、“大园区+小业主”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第二,各级政府要制定加速土地流转的支持措施。如集体土地流转、农户自愿流转、宅基地退耕向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

途径二:加快农地流转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首先,推广集中连片耕种模式。在适宜的地区采用“沙洋模式”即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按照按户归并集中,农户在自愿互换承包地块实现连片耕种,从而推动农业的规模经营。其次,推进农业规模经营方式的创新。一是进一步探索土地股份合作制经营形式,鼓励无劳动力分散经营户、兼事农民将土地入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二是促进土地托管,就是鼓励外出农民在保护承包权条件下把土地托管流转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

通过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到2020年全国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到45%;大幅度降低人工、土地成本,提高农业经营的效益。

二、培育做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破解由谁来承担种田重任的难题

问题一: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小、弱质化。其一,农业职业农民队伍小。截至2016年底,全国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到179.4万家和87.7万家,同比分别增长16.1%、28.6%,但目前从事专业化生产的新型职业农民只有1270万多人,平均每个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拥有职业农民不到2.1个人。其二,职业农民老龄化、弱质化严重。如湖北省钟祥县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中,全县51岁以上劳动力占到45.8%,主要是50后、60后成为当今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其中妇女占比高达66.8%。也就是说从事农业经营的职业农民主要依赖于一群老人和依托于一群“老妇女”。

问题二: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小、带动力有限。第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规模小。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除农业企业外,其农作物种植规模在20--70亩的占95%左右,达不到生产规模的效应,以农民种植粮食所获得的平均收益约为700元/亩计算,经营主体的正常收入是1.4万元—3.0万元,而家庭农场经营投入的劳动力在3—6人,人年均收入5000元左右,达不到生产规模带来的效益。第二,经营主体的专业化带动力不足。推进农业生的适度规模经营的条件一是由于职业农民缺乏足够的耕地从事专业化生产,目前大部分职业农民都是兼业农民,兼业农民缺乏文化知识、技能,尤其缺乏产加销、贸工农的综合经营与管理能力。因此,他们对个体农民的带动力、创新力必定受到制约。

途径一:培育壮大职业农民队伍。一是扶持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是现阶段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为此,要在加强农村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将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骨干以及返乡创业农民等为重点培育对象,通过贯穿农业实用技术、产加销、贸工农的专业培训,引导其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二是加大扶持政策解决农业人才缺少问题。一方面试点推进将集体土地流转、新增农业补贴发放等与农业新经营主体挂钩,吸引“农二代”投身农业;另一方面鼓励有志于发展现代农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工商企业家、互联网业主和各类社会人士参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投身于与农业相关的产业,形成一种新农人与老农人优势互补、互促共进的职业农民队伍。

途径二:做大做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第一,推进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在进一步推进农业特色产业、水产发展项目的同时,要实施推进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重点扶持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机制完备、运行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增强它们的辐射带动力。第二,加大对经营主体的精准扶持力度。建议从国家、省级层面出台政策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项资金,给以经营主体在农田道路、农业设施建设上的扶持;发展小型金融机构和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与农业对接、创新供应链融资、健全农业保险体系的基础上,提高金融支农精准度。如推出针对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以及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金融专项支持计划,增加季节性小额贷款的支持,通过有效的政策引导与财政扶持,推动全国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

通过以上措施让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承担推进农业现代化、专业化的主力军,解决由谁来种田的难题。

三、推进“三产”融合、提升新动能,补产业融合链条短、新兴产业发展不足的短板

问题一: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不紧密。首先,农业产业融合链条短。虽然全国农业产业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如畜牧加工业产品比重偏低,有的龙头企业的熟食产品比重约为24%、果品加工能力约为18%,生猪、肉牛直接活体销售为主,特别是农产品的物流体系不健全,线上销售应用滞后,尚未形成产加销一体的产业链条。其次,农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不高。据统计到2016年底,全国农产品加工营业务收入达到20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3万亿元。但是我国的农产品精深加工率仅为18%--30%,与农产品加工发达国家有一定比较大的差距。

问题二:涉农新兴产业发展滞后。一是农业+二、三产业发展的新业态聚集动力不足。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刚刚起步,农村物流体系不完善,使工业品下乡多,农产品线上销售少;农户农产品对城市居民直销还没有形成产业链。二是休闲农业、旅游农业普遍以观光体验为主,经营理念不新、人员素质不高、配套设施不足,文化传承、人物历史、风土乡俗等高品位、多样性、特色化不足,且不少地区的休闲农业产业融合项目存在同质性,缺乏差异化竞争和深度开发,还没有形成产业化发展格局。

途径一:延长与做强农业产业链。一是打造农业产业链。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引领,大力发展全国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重点打造粮棉油、食用菌、茶叶、生猪、肉禽、淡水鱼和小龙虾等优势产业链;通过优一产、接二产、连三产,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二是打造完善农业供应链。在“互联网 +”的新时代,通过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建立全新“货、流、人”模式的农业供应链,实现农产品“以产定销”向“以销定产”的转变,进一步推进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发展。三是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通过改革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工业结构,促进农产品初加工向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加工发展,推动加工制品和食品由中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移。

途径二:培育壮大农业新兴产业的发展。一是加强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储存、销售和农业休闲旅游融合发展,培养壮大农业“四新”经济,满足社会对农业多样化需求。二是推进新业态发展,如要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农村现代物流等“互联网+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通过全面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三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如大力发展农村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等复合型休闲涉农产业,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特别是要打造一批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特色旅游小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集聚区,充分发挥农业接二连三的增收乘数效应。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

通过以上措施做强农业产业链,到2020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8%,农产品精深加工率达到40%以上;壮大涉农新兴产业,打造300--400个特色旅游小镇,150--200个休闲农业集聚区,使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达到15000亿元,全面提升农业新动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湖北省恩施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专题调研报告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激发农业发展活力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趋势及应对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内涵与建构
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与对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