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白石神君祠(广化寺)概况

白石神君祠(广化寺)概况

墨  

 

白石神君祠位于元氏县西北五十里南佐镇苏庄村北白石山麓。白石山与华夏历史文化名山封龙山连为一体,为封龙山支脉右西侧,因山峰有白色石英岩脉裸露,故得名。古人奉祭此山之神,称为白石神君。《元氏县志》载汉光和六年常山守以其神善行云雨,有祷辄应,立祠祀之。刻有《白石神君碑》树于祠内。唐代改为广化寺。后为火烧毁。据有关资料记载,初唐时期享有盛名的大书法家欧阳曾有缘得见此碑。他深为《白石神碑》严整洁齐,风骨遒劲之神采所吸引,对其风范规矩得之于心,精心研习,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行成了自己法度严,略带隶意,骨气劲峭的书风。誉满天下

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苏轼在《登常山绝广丽亭》中有自从有此山,白石封苍苔的诗句,可知此碑已在露天存放。元代纳新《河朔访古记》:元氏西北三十里(当是五十里)封龙山下有汉刻《白石神君碑》。可知当时碑仍在汉代原址。明代万历年间,山西解刘从元氏知县期间,重视教育,对教育设施多有兴建;重视庙宇修缮,对民间信仰多有关怀。这两项工作卓有成效,亦为他赢得声名,以至士民思慕,久而不忘此时的白石神祠早已化为一片废墟,刘从仁在枯蓬蔓草间发现了《白石神君碑》,即运县城开化寺左,以后的文清书院。并在苏庄村北重建了白石神君祠。

明代本邑进士、贵参政赵维藩游历封龙山来到白石神君祠,祝贺此,赋诗一首:

胜境弘开忆昔时,古今陵几迁移。

白石迷荒草,祠倚青松指废基。

体连封龙云易,气通恒岳泽潜施。

名成好古真奇士,幸录残碑纪德祠。

在赞叹白石神庙的兴废迁移,称颂县令刘从仁为好古奇士,把神灵、神碑和对县令的表彰融合在一起。从保护文物出发,刘从仁确实做了一件好事,功不可没。

康熙三十年,深泽知县陈奕禧奉命赞皇监察赈灾事宜,路经元氏开化寺发现此碑,大喜过望,如获至宝,遂槌拓后再次传世,并著有《石遗文录》。乾隆乙卯(公元1735年)元氏教谕刘德昭,将此碑移往学署(原县文庙,今元氏旧一中址)敬业堂东壁嵌置。并写有《白石神碑并阴考》。后又移往文清书院东屋与《祀三公山碑》存放在一起。文化大革命当中为了保护文物1972年与《祀三公山碑》一起被石家庄地区文管所运往正定大佛寺埋于院内。19895月,由元氏县旅游局杜香文、崔竹元等人重新挖出载归元氏,同《祀三公山碑》一道置于封龙山南麓西石堂临时汉碑堂内展出至今。

广化寺民国后被水冲毁塌落,遗址仅剩大明国直隶真定府元氏县龙泉乡苏庄村重修广化寺记碑,此碑至200711月一直矗立于此。该碑于2007114日中午1150分左右在盗运途中赵县石塔路和208国道交叉口时被赵县公安局交警和刑警大队破获。后重新回归元氏,由文保所妥善保存。

一、白石神君碑的建立

早在远古时代,这里就有崇山敬神的原始宗教萌生。当多承继自然崇拜,人们多以信仰天地山川。山川崇拜是原始宗教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石山同封龙山一样是一座闪烁着民族文化之光的人文圣山,一座神秘的山!先民们十分重视对山神的尊重,经常奉行祭祀活动,虔诚的祈祷山神广施恩惠,降福邦域,保佑黎民百姓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生活美,永享太平。东汉时期在祭祀山川的兴起之中,人们为了颂扬山神的功德,经常举行纪念盛典常山相率领当地官吏和元氏庶民开始了对元氏诸多名山的隆重祭祀。留下了中国汉代燕赵独有的赋有灵气的艺术经典元氏常山神碑

事皆有缘,元氏自古即为文明显盛之地,山川秀美,钟灵毓秀,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里是楚汉名臣左车的故里,美好的影响至今犹在;又是东汉第二代皇帝刘庄的诞生地,到处充满着神圣、礼仪和美德。汉明帝刘庄诞生在元氏这一偶然事件,给古县元氏带来了无可比拟的广告效应,元氏的形象进而放大,与神圣对接,便是情理之中。刘庄倡导祭祀名山大川,这一时期也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始,中国最早的寺院——洛阳著名的白马寺,亦是刘庄帝在此时建立。

东汉和四年(公元181年)对白石山具有划时代意义。去年即光和三年,上幸元氏,祠光武,显宗于县舍正,明日,又祠显宗于生堂,皆奏乐。三月丙子,诏复元氏七年徭役。汉灵帝刘宏来到元氏是否登临过元氏的名山历史无载,此行却带给元氏免除七年徭役实惠,大抵他亦听说了关于元氏的介绍,听说了元氏的名山吧。此前三公、封龙、灵山获朝廷恩准,名山地位率先得到确立。1814月树起《三公山碑》,10月又树起了《无极山碑》。据《无极山碑》记载和本碑文叙述,和四年二月常山国所属房子县巫师管理三公山神庙的盖高和上党郡的迁,写了请示文书,上报京城洛阳主管宗庙仪式的太常官,为无极山神求法食。这年八月得以批准,然而对于白石山,两年后光和六年(公元183年),常山相冯巡和元氏令王翊,认为白山神道德灼然,神威广大,恩惠高厚,写了说明原委的公文,向负责朝廷日常工作的尚书请示,求以无极为比,即要求像无极山神那样也得到法食的供奉,很快得到批准。批文到达后,扩旧庙、新建殿堂,采玄石,功名,颂扬白石神君的功德,他们倾注心血创造刻制了精美的《白石神君碑》于是,常山相冯巡元氏令翊率领各级官吏和元氏庶民对白石山神进行了隆重祭祀,收到了年谷岁熟,百姓丰盈的效果。

二、碑刻现状及年代

白石神君碑,青石质,刻于东汉刘宏光和六年即(公元183年),是元氏汉碑中最晚的一通。该碑身与首是一石,碑首呈椭圆形,其左右雕龙纹,在正中形的图案上竖刻阳文篆书白石神君碑五字,巧妙地保持着汉碑完整的特点。额题三面由两对透雕龙相护,龙身瘦短,互不缠绕,有角有鳞。造形似蛇,形状比较原始。在龙身下面,有透雕双人叉腿,用臂作高龙腹之势,生动、活泼。碑额与碑身比例恰当、圆满。看起来清秀、典雅、和谐完美,在汉碑中独树一帜,是元氏常山诸汉碑中最完美的一通。碑通高2.21米,宽0.78米,厚0.16米。碑首高0.66米。碑底部有榫,榫高0.120.42米,说明当初设座。碑文隶书16行,行35。另外:碑阳后空白处前燕增刻“燕元玺三年”题刻一行29字。碑阴下方有明代增刻不规则楷书19碑阴竖刻题名三列,上列隶书4行,中列隶书23行。碑阴上部刻字,字体与碑阳同,下部楷书,重修都翁记为后人刻。此碑保存完好,碑文基本不缺,碑首、碑身完整无损,只是碑座丢失。碑座为“龟趺座”。

三、书法赏析

我们都知道,汉隶大多扁方,行距密而字距疏,纵长得波挑横向连缀,给人以强烈的动态意味。这是因为扁方得横势起了关键的作用。

此碑建立于“桓灵之世”汉隶黄金阶段的后期。既有汉隶的诸多品味,又为魏晋书法——楷书的进步绽露新芽。诸多学者、书家对此鲜活的书法展开了热议争论。

《白石神君碑》则一反常态,长方、正方的字形,虽然减弱了横势波动的媚态,却增强了方整森严的威武之力。真有些白石山神“兼将军之号,乘斧之威”的体势。

如果我们看惯众多汉隶的扁方,再来欣赏此碑长方、正方的字形,不得不钦佩书写者敢于冲破陈规旧习的胆识,面对成熟八分的汪洋大海,敢于在隶书的天地里别开一种新面,这在当时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现代学者张铁民先生,对此碑大加赞赏,他说:“《白石神君碑》的方整,不但体现在字形上,而且还体现在笔形上。落笔有方折,转笔有方折,甚至波挑也有方折。对于这种碑上的方折之迹,常被人视为刀刻之痕、石裂方锐之形。但细读碑文,也不乏圆转之笔,如‘经’‘急’‘礼’‘祈’‘或’的波挑说明刻石者还是很尊重书写者的本来面貌的。”

在隶书笔画中,波挑是主笔。赏析此碑,我们可以看到波挑是这样的变化多端,异彩纷呈。或短促方挑,或纵长圆挑,或肥重厚挑,或婉转轻挑,或平直微挑,或圆曲钩挑。这样众多的无定式的波挑,在汉隶中是不多见的。

《白石神君碑》笔画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掠笔常带出锋,有些汉简文字——汉代日常生活用字的意味,如“闻”“报”“有”等字。

总之,赏析《白石神君碑》可以领略到东汉后期的书者在求变的体貌中,显现强烈的主体创新精神。魏碑和楷书的信息已在敲打黎明的窗棂。

正是由于以上种种原因,此碑自宋代以来就引起了许多名家的热议评论。如我国最早的金石著作——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集古录》、郑樵的《通志》、南宋宰相洪适的《隶释》,宋代金石家、词人赵明成、李清照夫妇,清代康熙凤阳训导吴玉   ,清乾隆时内阁大学士翁方纲、翰林院侍讲学士钱大昕以及现代学者张铁民等,都对此碑有所研究评论,足见此碑影响之大。

白石神君碑的字体与传统汉隶有所不同,字体方正,笔划瘦硬,似犹在《校官碑》隶法之上,在汉隶中为最洁齐者,已开黄初之先,汉隶遒劲之格至此小变,康有为称其“凝整”。在书法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向与《华山庙碑》、《乙瑛碑》、《曹全碑》、《史晨碑》等名碑齐名。此碑字体有《华山庙碑》的工稳,《衡方碑》的开阔,《西狭颂》的放达,《  》的浑朴,还可以从《张迁碑》、《樊敏》等汉碑中找到它的遗意,它与曹魏黄初年间的碑刻有相似之处,显示出端庄、肃穆、优雅的特点。其用笔方圆兼施,藏露互见,古拙苍劲,逸取横生。碑中多笔画字用笔特细,少笔划字用笔较粗。整体章法整齐大度而不失灵活。正如乾隆甲辰时侯官郑际唐所说:“字体方正,在汉隶中为最肃穆者”。另外,在此碑阳后面的空白处刻下的“燕元玺三年正月十日,主薄程疵家门,传白石将军教,吾祠今日为火所烧。”这寥寥一行29字,隶楷相间,接近楷书,后世学者把此珍贵的题刻列位于北凉《沮渠安周造像》、苻秦《广武将军碑》、《邓太慰祠碑》并称为燕秦诸四品。其书体正当隶楷变化之际,又往往有其章法渗入期间,说它开魏晋书法之滥觞足为不可,是研究书法艺术发展史的珍贵资料。一言以蔽之,无论从文物价值还是书法艺术价值上看,对于此碑怎么评价都不过分。

白石神君碑被历代书画家著录,并引起真伪之争。历代书画家多有临习,如清代何绍基赵之谦岘、郑孝胥,现代书法刻家邓散木等。原河北省人大副主任河北省老年书画研究会会长白石著名书画家天津工艺美术学院王超教授皆以白石神碑笔意多次创作书法精品为乐事书画大师范曾先生与白石神君碑》亦结有盛缘,他曾精心临写此碑,并用其中岁熟句作画,以志墨缘

、完整明代记事碑很少见

明代重修广化寺碑,碑首刻有双龙戏珠,碑身上的文字十分清晰,首行刻有大明国直隶真定府元氏县龙泉乡苏庄村重修广化寺记……”等字样,碑身四周还有精美花纹。碑座雕刻则十分生动,呈现出栩栩如生的乌龟形状,这是明代石碑中常见的龟趺座。该碑碑身通高370厘米,宽90厘米。

碑文内容主要是广化寺的历史以及重修原因,还有捐款修庙人的姓名等等,从中可以得知该碑立于万历23年,碑是青石质地,高有4米多,是典型的明代石碑风格。撰写人是个叫王三奇的儒生,字体很秀美,以楷体为主,看得出他学的是欧体,其中还能看到隶书与小篆的影子,很有大家风范。虽然专家尚未对这块明碑做出具体鉴定,但它的价值显而易见:它是石家庄近年来发现的较完整的明代石碑中最好的一个,而且以前我们发现的都是些碑,像这种记事碑是比较少见的。前不久晋发现了一批明代残碑,这些残碑还被定为国家三级保护文物。市文物局副局长张献中则表示,它的发现,对研究元氏一带的地域历史、民众信仰、历史文化,都是重要实物资料。此碑在200712月完璧归赵回到元氏,由文保部门妥善保管。

五、白石神君碑碑文

碑阳

盖闻经国序民,莫重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祭有二义,或祈或报。报以彰德,祈以弥害。

古先哲王,类帝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建立兆域,修设坛屏,所以昭孝息民,辑宁上下也。

白石神君,居九山之数,参三条之一,兼将军之号,乘斧之威。体连封龙,气通北岳,幽赞天地,长育万物。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终朝日,而澍雨沾洽。前后国县,屡有祈请,指日刻期,应时有验。犹自挹损。不求礼秩。

县界有六名山,三公、封龙、灵山先得法食。

去光和四年,三公守民盖高等,始为无极山诣太常求法食。相、县以白石神君道德灼然,乃具载本末,上尚书。求依无极为比,即见听许。

于是遂开拓旧兆,改立殿堂、营宇既定,礼秩有常。县出经用,备其牺牲,奉其圭璧,洁其粢盛。旨酒欣欣,燔炙芬芬。敬恭明祀,降福孔殷。故天无伏阴,地无阳,水无沉气,火无灾,时无逆数,物无害生。用能光远宣朗,显融昭明。年谷岁熟,百姓丰盈,粟斗五钱,国界安宁。

尔乃陟景山,登峥,采玄石,勒功名。其辞曰:

岩岩白石,峻极太清。

皓皓素质,因体为名。

惟山降神,髦士挺生。

济济俊义,朝野充盈。

灾害不起,五谷熟成。

乃依无极,圣朝见听。

遂兴灵宫,于山之阳。

营宇之制,是度是量。

卜云其吉,终然允臧。

非奢非俭,率由旧章。

华殿清闲,肃雍显相。

玄图灵像,穆穆皇皇。

四时禋祀,不愆不忘。

择其令辰,进其馨香。

牺牲玉帛,黍稷稻粱。

神降嘉祉,万寿无疆。

子子孙孙,永永番昌。

光和六年,常山相南阳冯巡字季祖。元氏令京兆新丰王翊字元辅、长史颖川申屠熊、丞河南李邵。左尉上郡白土樊玮、祠祀掾吴宜、史解微、石师王明。

燕元玺三年正月十日,主簿程疵家门,传白石将军教,吾祠今日为火的烧。

碑阴(三列)

务城神君钱二万。李女神君钱三万。

需石神君义钱二万。璧神君义钱一万。

以上上列4行

主簿□□音叔道。主簿郝幼幼高。

主薄郝尚文林。主薄寇渊孔先。

主簿王合元先。主簿□基文业。

祭酒□礼孝仁。祭酒范□孔周。

祭酒张广德林。祭酒郭稚子碧。

祭酒郭仲业。都督赵略孔达。

主簿郝明孔休。主簿杜斐元达。

主簿马靖文曰。主簿韩南儒伯。

主簿□观泰宏。主簿李斐叔宗。

主簿□当季元。主簿各阝      志元恪。

主簿张斐休武。祭酒陈光长林。

主簿□由季儒。

以上中列23行

译文

听说治理国家、管理民众,没有比举行敬神致礼更重要的了。这种礼仪有五种,最重要的一种就是祭祀。祭礼又分祈礼和报礼,用报礼来宣扬神明的功德,用祈礼来祈求福祥消除祸患。古代圣明的帝王,都要祭天神上帝、四季、山泽、星辰等各种神灵。用遥祭的方法,对群神普遍祭祀。并且建立祭坛和庙宇,宣扬孝道,安抚百姓。使全国上下得到安定。

白石神君居于九山的行列,属于三条大山系之一的北条山系。同时具有将军的名号,武将持有斧的威风。山体与封龙山连为一体,气势与北岳恒山相通。它暗中辅助天地神明使万物兴旺发达。常常是山中的小片云气与峰峦相碰击,很快就会下及时的好雨。因为雨水充足,当地官民普遍受惠。山前山后常山国、元氏县,经常求雨,按定好的日期下雨,非常灵验。但是白石神君非常谦逊,对礼仪等第和爵禄品级没有要求。

在元氏县界内,有六座名山。三公山、封龙山、灵山都得到了朝廷批准的礼遇,享受丰厚的法食。过去的光和四年管理三公山神庙的盖高等人,开始为无极山求法食,并且到洛阳上书太常。常山国相和元氏县令,认为白石神君道德显著,就写出文书,叙述事情的原委,一起送达尚书省。要求和无极山一样得到法食,很快得到批准。

于是就扩大旧有庙坛的规模,改立殿堂。建筑规模营建既已完成,就要按照常规的礼秩祭祀。县里出钱和费用,并且准备好祭祀用的牺牲和圭璧,把器皿都洗刷得干干净净。美酒带来喜乐,烤肉散发着香气。这样虔诚隆重的祭祀,神明一定给以盛大的福报。炎夏不再出现伤害庄稼的寒气,冬天也不会阳气过盛;天旱和酷热都不会出现了。水里也不会出现灾害不祥之气,地上也不会出现火灾。气象正常,风调雨顺。庄稼等物也没有灾害发生。因此能够天朗气清,四季融和,气候温润。有才能的人得到任用,使神明之德能够广阔、长久,更加显著。年成很好,庄稼得到丰收,百姓富足,一斗粟五个钱就能买到。国界内得到安宁。于是就登高山,采美石,刻碑记铭。辞是这样的:

高高的白石山啊,直插天空。

洁白的山石啊,因此得名。

尊敬的山神啊,降临显灵。

化育人才啊,层出不穷。

众多的才子啊,做官在地方和朝廷。

灾害绝迹啊,五谷丰登。

随着无极山啊,上书朝廷。

得到批准啊,无上光荣。

在山之阳啊,建立起灵宫。

国家制度啊,一定要遵承。

用占卜的方法啊,请示神明。

占地吉祥美好啊,一定能成功。

奢华和俭陋啊,决不实行。

一切依循旧有的章程。

华丽的殿堂清闲敞亮,

公卿也来上祭,多么荣光。

庄严的气氛里传来雍容的乐章。

上天所显示的神命和图像,

呈现着一派通达吉祥。

庄严的仪容,美妙的歌声,

齐把白石神君赞扬。

春夏秋冬啊,地久天长。

准时来祭,决不遗忘。

选择良辰吉日啊,把礼品献上。

有牺牲的玉帛啊,贡品散发着芳香。

神灵降下无边的幸福啊!

齐声赞扬,万寿无疆!

子孙后代啊!百世永昌!

光和六年,建碑人有:常山国相南阳冯巡字季祖,元氏县令京兆新丰的王翊字元辅,长史为颖川申屠熊,丞是河南李邵,左尉是上党郡白土县樊玮。祠祀掾是吴宜解微,石师是王明。

(燕元玺三年题刻)燕元玺三年正月十日,主簿程疵家的门下人传言:白石将军(白石神君)告诉:“我的祠庙今日为火烧毁了。”

 

 

于蟠龙湖莲花岛

二O一三年七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作高山,寔惟封龙:《封龙山颂》释文译注
民国精拓封龙山册页
汉碑中的一枝奇葩《祀三公山碑》
三公山碑
临《汉封龙山颂碑》
全后漢文(清)嚴可均輯全後漢文卷一百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