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深度好文】现代武术的三次革命与概念嬗变

现代武术的三次革命与概念嬗变

从战争中走来的武术,在中国传统文化数千年的哺育之下,逐步由野蛮、血腥的搏杀格斗技术,演变为文明的体育文化形态。体育属性的凸显,为告别冷兵器时代的武术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武术由技击到体育的转变,带来了人们认识上的局限。
武术是什么?这一武术理论研究中最基本的概念,在建国后半个世纪的历程中,却经历了数次波折。回顾人们对武术概念的认识可发现:观念的变革与概念的嬗变息息相关。

第一次革命:对“唯技击论”的批判

“武术”一词始见于《文选》南朝宋延年《皇太子释奠会》诗中的:“偃闭武术,阐扬文令”。此处所谓武术,泛指军事武艺。此前,此类骑射、击刺和徒手搏斗等攻防格斗技术被称之为“技击”或“武艺”,并沿用至近代。“武术”一词虽出现较早,但直至清末民初,方广泛使用。民国期间,武术曾一度被称为“国术”。新中国成立后,正式统一为“武术”。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各个民族都有强身健体、娱悦身心的体育运动方式。中国古代没有“体育”一词,武术便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主要体育活动内容之一;然而,不能据此而笼统地认为古代武术都是体育。武术的内容十分庞杂,它既是一个类的概念,又是一个集合概念。在冷兵器时代,武术虽主要服务于搏杀格斗,但也出现了“活动手足,惯勤肢体”的“套子武艺”和“花法武艺”;即使在当代,武术运动也不能涵盖武术的全部,武术还包括一些不具备体育属性的实用武术内容。

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都有从实战搏杀的技击术演变而来的体育项目。武术的体育化进程同样遵循了这一规律。譬如太极拳早期的发展,以提高实战能力作为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与核心,但此后的太极拳家又提出了“详推此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健身发展方向,以至今天,提起太极拳人们大多想到它是一种强身健体的手段,很难再与实战搏斗联系在一起。

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伴随着列强的坚船利炮,武术告别了军阵厮杀的历史;另一方面,西方体育的输入,也冲击了武术在体育领域的发展空间。在“强国强种”“救亡图存”的特殊年代,武术被赋予了浓厚的民族色彩,成为抵抗西方体育的主力军。“土洋体育”的交锋,虽然未能改变民族传统体育失落的命运,但客观上却加速了武术的体育化进程。

武术的体育属性,虽在近代已明确,但由于技击武术仍颇具影响,致使建国初期人们对武术的认识各存己见,由此引发了有关武术本质属性问题的理论大讨论。在讨论中坚持武术“技击观”的人士被批评为“唯技击论”,这一批判使武术的性质和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此带来了武术在现代社会的首次革命,这次革命强化了武术的体育属性,使其在体育的坦途上焕发出新的青春。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对“唯技击论”的批判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它促使了武术由注重实战搏杀的技击术向现代体育运动的转变,然而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时代,人们过多地强调了武术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的共同本质——健身性;而忽略了武术与其他运动项目的差异——技击性,致使武术“技击”对抗项目长期被排斥于武术概念之外,武术走上“唯套路”的发展之路。

对“唯技击论”的批判,强化了武术的体育属性,从根本上决定了武术的发展走向,但同时也囿禁了人们的观念,使套路成为人们认识武术的基本范式。

1961年出版的体育学院《武术》本科讲义,首次将现代武术界定为:“武术是以拳术、器械套路和有关的锻炼方法所组成的民族形式体育。它具有强健筋骨,增进健康,锻炼意志等作用;也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一项民族文化遗产。”此概念界定将武术归属为民族形式体育,仅强调套路的体育价值和功能,对武术的技击属性只字不提。在这本教材中,将武术的特点之一表述为“以套路为主要运动形式”,由此可知,在当时看来只有套路是武术,武术就是套路。

直到1978年出版的体育系通用《武术》教材中,方对武术的技击属性的认同有所松动。该教材将武术表述为:“武术,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实战动作为素材,按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相互变化的规律编成的徒手和器械的各种套路。它是一种增强体质、培养意志、训练格斗技能的民族形式的体育运动。”尽管这一概念对武术的技击特点进行了肯定,但仍未跳出“唯套路”的局限。

第二次革命:“技击”武术的复兴

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人类认识事物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循环往复、不断深化的规律。在人们认识武术与其他体育项目共同的健身本质之后,便随之深入探寻武术不同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的特殊本质,即技击本质。

改革开放的春风,带来的思想解放和观念转变,成为人们深入认识武术技击本质的催化剂,从而引发了现代武术运动的第二次革命——“技击”武术的复兴。在这次革命中,长期遭受禁锢的散打终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樊篱,迸发出强劲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流离于民间的太极推手也受到高规格的礼遇。散打和太极推手历经磨砺之后,终于双双携手步入现代竞技体育的行列。

以散打和太极推手为代表的“技击”武术的复兴,打破了建国以后武术“唯套路”的发展格局,深化了人们对武术的认识,带来了武术概念的第二次嬗变。1983年出版的体育系通用教材《武术》写道:“武术,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实战动作为素材,按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相互变化的规律编成的徒手和器械的各种套路,或在一定条件下遵照一定的规则,两人斗智铰力,形成搏斗,以此来增强体质、培养意志、训练格斗技能的体育运动。”这一界定终于使武术概念增加了对抗项目的内容。

1988年举行的全国武术专题论文研讨会,可称之为人们认识武术的一个里程碑,经过诸多专家、学者的讨论,将武术的概念界定为:“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这一界定终于使对抗项目在武术概念中赢得了应有的地位,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代表性,随后便大量引用于各类教材、图书和论文之中。

2004年出版的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中国武术教程》将“武术”的概念定义为:“武术是以攻防技击为主要技术内容,以套路演练和搏斗对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关于武术的运动形式,在这一概念界定中,用“套路演练和搏斗对抗”代替了此前概念界定中的“套路和格斗”,这一变化反映套路和格斗已难以涵盖武术运动的实际内容,一种新的现代武术运动形式即将浮出水面。

第三次革命:功法运动的凸显

关于武术概念的外延,有学者运用二分法,按照动作是否有一定的顺序,将其划分为套路练习和对抗练习两个全异的部分;对于动作既没有一定的顺序,又不具有对抗性的功法内容,视为训练的手段,根据需要归属于套路练习与对抗练习之中。也有学者将武术的外延界定为:功法、套路、搏斗三种运动形式,但此观点并未得到主流学术界的认同,致使功法运动多年来被游离于武术概念之外。

武术功法具有健身、养生和技击的功效,在武术习练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拳谚曰:“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此处所言之“功”,指的便是武术功法或功力。如果只练拳,不练功,仅掌握一些套路或招法,缺乏必备的体能,将难以很好地表现和运用这些攻防技法。

武术功法内容丰富,是一个不同于套路和对抗的完整体系。功法项目简单易学、便于开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积极的当代意义;此外,功力比赛直观明了、竞技性强、观赏性高,前景看好。为丰富武术赛事,加快武术功法运动的体育化、竞技化进程,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于2004年两次邀集有关专家学者,在广州和北京召开了“武术功力比赛赛项论证会”,会后制定并颁布了《首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竞赛规程》和《武术功力比赛竞赛规则》;随后,在河南大学体育学院举办了“全国武术功力项目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

2004年11月21-22日,武术功法终于揭开神秘的面纱,“单掌断砖”、“石锁上拳”、“对拧长杆”、“抛接沙袋”、“绳镖击靶”、“桩上徒博”,以及“花样石锁”、“罗汉撞钟”、“一指禅”、“飞针穿玻璃”等绝技、神功,在武术大师黄飞鸿和李小龙的故乡——广东佛山登台亮相。

尽管“首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还存在一些不尽完善之处,但这一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比赛,使功法运动拂去了神秘的色彩与乡土的气息,走上了现代竞技的舞台,它向人们昭示:功法运动已乘上现代武术的快车。

“武术”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扩充内涵与发展自身的内容;人们对武术的认识与界定同样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现代武术的第一次革命强化了武术的体育属性,但对“唯技击论”的批判,造成了武术概念唯套路的片面;第二次革命带来了“技击”武术的复兴,使套路与对抗运动携手并入武术概念之列;第三次革命的号角已经吹响,此次革命也必将影响人们对武术概念的认识,让我们期待着武术概念的第三次嬗变,期待着多年来被游离于武术概念之外的功法运动,加入武术概念的家庭。

洪浩(作者)

洪浩,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大学武术    学院院长,中国武术七段,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青年学者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分会副秘书长,国家级武术裁判员,孙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

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主持省部级课题15项;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论文曾入选2008年奥林匹克科学大会,并连续在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上进行专题主报告;出版学术专著17部;是《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理论教程《武术概论》《少林功夫段品制系列教程》执行主编,《孔子学院武术师资理论培训教程》《中国传统太极拳系列教程》主编。担任第一套《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英雄少年》动作创编组组长,主持研制的《河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被河南省政府采纳并全文发布;先后参与起草了《中国武术发展五年规划(2010-2014年)》《中国武术发展五年规划(2016-2020年)》《新中国武术六十年》等文件,参与了《<中国武术段位制>管理办法》《武术功力竞赛规则》等武术标准的制定工作;主持研制了《少林功夫段品制》。多次担任全国武术比赛裁判长、中国武术段位制国考考评长。曾获全国体育新苗奖,并应邀到日本、意大利、美国、希腊、法国等国推广中国武术。

欢迎报考河南大学武术学院

一、招生计划

说明:

1.如果个别项目符合录取要求的人数不足,该项目计划可以调剂到生源充且符合上级政策要求的其他项目。

2.面向全国招生,不列分省计划。

3.基本学制四年,师范专业,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二、优惠政策

2019年河南大学与少林寺签订了联合培养少林功夫国际武术师资的合作协议,自2020年开始从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收的本科生中选拔30名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毕业后由少林寺安排直接到海外的少林文化中心担任少林功夫教练,报考河南大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即意味着毕业有机会到国外工作,到世界各地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在读期间成绩优异者,还将获得免试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

温馨提示:

2020年参加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招的考生2月1日至3月1日12时注册,3月1日至3月10日12时报名。注册后才能报名考试!

报名网址:

http://www.ydyeducation.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武术的概念和定义
“武学 ”浅论
不同时期武术概念的差异
中国武术的发展及其概念特征,武术论文
传统武术VS竞技武术
除了大家熟知的太极,中国功夫有哪些分类?(福州禅武的回答,174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