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语文阅读“三读法”教学

所谓的“三读”就是指“初读”“品读”和“赏读”。

“初读”

主要是弄清楚文章写什么。让学生把文章“读通”,着重点是整体感知,通过“析题目、抓要素”,从整体着眼,紧扣文题与文章内容的联系,根据文章的体裁特点,抓住诸如时、地、人等要素,用简法中的语句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文章的大意,理清文章的脉胳。

“品读”

主要是弄清楚怎样写,要求学生把文章“读懂”,着重点是整体分析,从整体着眼,紧扣文题与文章内容的联系,体会文章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巧妙。

“赏读”

就是弄清楚文章为什么这么写,这一步要求学生“读深”、“读熟”着重点是整体领悟,领悟作者的写作目的,找出贯穿全文的“红线”,进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从欣赏的角度看文章写得好不好,为什么好,领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进而消化吸收。

正   文

纵观中外教育,以读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笔笔皆是。诸如魏书生的“四遍八步”读书法,殷大云的“四步自读”教学法等等,这些模式不乏是阅读教学中的好模式,然而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模式的中心活动人物要么偏向于教师,要么偏向于学生。那么,什么样的模式才是好模式呢?从教学实践中得出,师生能共同运用的模式才是好模式。我校的阅读教学“三读法”正是这样一种模式,它不但为老师讲读课文时运用,同样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后阅读中也得到很好的运用。

那么什么是“三读法”呢,所说的“三读”就是“初读”“品读”和“赏读”。初读文章的任务是了解课文的大意,理清文章的脉络,弄清楚文章写什么;品读文章则是体会文章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上的巧妙,也就是弄清文章怎样写的;而赏读文章就是了解文章为什么这样写。那么下面就具体谈一谈阅读教学“三读法”。

一、课题的由来

语文新的课程标准的出台,强调了素质教育,突出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指出了语文教学现代化的方向,为教学改革留下了巨大的空间,令人兴奋。那么着眼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我们就不难发现,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承担了语文教学的一般任务,又承担了自身的特殊任务,一般任务指的是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而特殊任务包括四方面: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阅读的内涵则是学生在阅读中,一方面从课文中汲取信息,习练语言,一方面又不断地向课文输出自己现有知识、经验和情感。依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任务和阅读教学的内涵。按照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的过程,沿着“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的思路进行探索、合理的组织教学活动,我校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三读法”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产生从根本上把孤立的逐段繁琐的分析变为联系的总体的阅读理解,把短间隔的琐碎的一问一答变为长间隔的系列的读思义辩,把割裂的分块的字词句篇教学变为整体的递进的教育育人,以期收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培养目标:

我们不能乎视,多年来应试教育的扭曲,使学生变本加厉死抱课文读死书、死读书,不敢越雷池一步。从课文中抠出的所谓“标准答案“成了考试得分的”命根子“。重结论而轻过程,重死记而轻感悟,重照搬而轻发现,已严重地损害了创新精神的弘扬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与21世纪对人才品性的要求的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都显得格格不入。“三读法”阅读正好克服了以这样痹病。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终身喜爱阅读。当学生的这种兴趣和喜欢发展成为热爱,产生了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并将其化为自己行动时,我们阅读教学就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三、理论依据:

(一)依据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阐述。

(二)依据“全体参与,分层施教,异步达标”的有关理论。

(三)依据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及苏联教育家赞科夫的“发展”,

(四)从儿童心理学角度出发。

首先变“外因”为“内因”,同时也满足学生的好胜心和求成欲及交往,互惠的需要。

(五)依据前苏联维果茨基“最近发展”的学说。其学说的核心是把握好“最佳差度”的问题,有一个恰当的比喻“要让孩子跳一跳,刚好摘到果子”,在“三读法”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这一差度,最本质的说是学生自我找到的,所以存在着个体差异而正是这种差异才使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最佳差度”。

四、课题的内涵及操作要求

“初读”

主要是弄清楚文章写什么。让学生把文章“读通”,着重点是整体感知,通过“析题目、抓要素”,从整体着眼,紧扣文题与文章内容的联系,根据文章的体裁特点,抓住诸如时、地、人等要素,用简法中的语句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文章的大意,理清文章的脉胳。

“品读”

主要是弄清楚怎样写,要求学生把文章“读懂”,着重点是整体分析,从整体着眼,紧扣文题与文章内容的联系,体会文章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巧妙。

“赏读”

就是弄清楚文章为什么这么写,这一步要求学生“读深”、“读熟”着重点是整体领悟,领悟作者的写作目的,找出贯穿全文的“红线”,进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从欣赏的角度看文章写得好不好,为什么好,领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进而消化吸收。

五、实施原则

这种模式除了具备全面性,全体性原则,主导性及主体性原则外。还具备“三读法”教学的特殊原则:

1、目标性原则。学生阅读每一篇文章都会有这样的基本目标,那就是弄清文章“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

2、自我发现原则,学生的发现贯穿课堂始终,从发现问题到自我解答问题到互补交流,都是学生的自我发现。

3、师生共用性原则。这种教学模式不但教师讲读课文时可以运用,学文章或预习时也可以运用。

4、“课文为例”性原则。“三读法”阅读教学始终坚持进得去,出得来“这种方针”,并不是为了学习课文而学习课文,而只是把课文学成一个例子,把旧知识与新知识有机结合,目的是提高学生阅读知识和写作知识。

5、合作互补性原则。学生之间可以互教互学,师生之间可以交流讨论。

六、具体操作

1、初读阶段

这一阶段可采取指名朗读或默读等形式,对全文进行通读。主要是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比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学生通过初读可知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詹天佑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他主持修筑京张铁路,并能把文章分成三部分。我们初读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2、品读阶段

“品读”这一阶段是“三读法”的主要环节,学生通过查、划、找、批等方式,联系课文的重点、难点,作精要阅读。这一环节主要是增强学生认识、思维和反馈知识能力,主要是体会文章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巧妙。比如在教学《詹天佑》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我们通过初读课文已经弄清了文章写什么,接下来我们就来品读这篇文章,体会文章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巧妙,也就是弄清楚文章是怎样写的,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品读,你喜欢哪一部分就大声读哪一部分,然后小组交流。”而在学生交流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我们就讨论到这里,看看你们小组对文章哪一部分、哪一点感受比较深,说出来给大家听一听。”

3、赏读阶段

这一阶段是阅读教学“三读法”的最高层次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的感悟和理性认识都逐渐深刻,学生能够依据自身的知识,对所读文章有一个欣赏和签别的机会,从而开发了学生感悟知识,驾驭知识和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比如在教学《詹天佑》时,我这样设计:“我们经过对文章的品读,弄清了文章是怎么写的,也更深一层的领会了文章中心,接下来我们赏读课文,了解文章为什么这样写,下面先请同学们快速扫读全篇,小组交流。”

例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教者可首先让学生剖析课文题目,明确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而写人的文章最适合用“三读法”教学,然后回顾“三读法”的具体环节。

接下来初读课文,弄清文章写什么,“三读法”的第一个环节完成。然后对文章进行“品读”通过对文章的品读,弄清楚文章是怎样写的,要求学生把文章“读懂”,着重是整体分析,从整体着眼,紧扣文章与文章内容的联系,体会文章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巧妙。最后通过赏读弄清文章为什么这样写,这一步要求学生“读深”“读熟”着重是整体领悟,领悟作者的写作目的,找出贯穿全文的“红线”进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文章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从欣赏的角度看文章写的好不好,领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进而消化吸收,给学生留有余地,让学生畅所欲言。

“三读法”的运用,使本课的教学思路清析,环环相扣。《詹天佑》这篇文章,时间久远,背景生疏,但有学生探索在先,教师指导在后,教师在参与中指导,导在学生有疑处。导在重点、难点中,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

七、模式实施的保障措施

1、对教师要求:

(1)了解教材、大纲、学生了解教材编排体学,知识的前后联系。(2)热爱学生,有创设和谐民主课堂氛围,驾驭教材的能力。(3)具有灵活机动、耐心等品质,能够根据讨论的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指导、引导、鼓励、解释、发问等)使讨论始终围绕中心议题进行。(4)能理解创新教育的内涵。知道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是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相互激发、相互驱动、辨证推进、螺旋上升的结果。(5)具有较高创设情境和能力。

2、对学生的要求。

(1)能熟练地掌握“三读法”的内涵及要求,并熟练地运用。

(2)敢于大胆发现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在争论中敢于坚持自己已确看法。

(3)能充分预习,善于搜集一些相关的材料。

(4)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的意识。

八、实验的体会

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是可取的,所实验班级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便会产生效果,有以下几方面:

1、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有了正确的方法不再盲目的分析。2、学生参与的兴致高,达到了“乐学”“会学”的效果,3、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异步达标,发展个性,学生充分运用创造性想象,在广阔思维空间进行发散性,思维活动,提出了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的问题,使他们的创造潜力得以开发。4、教师钻研教材的自觉性增强了,驾驭教材的能力提高了。

“三读法”阅读教学模式是我校十五课题《系列化学习活动》的学科教学活动方面的子课题。这一课题尝试和探索,曾受到当前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及模式的感悟和启迪,经多次修改订证,去其糟粕留其精华,使此教学模式不断的完美,逐渐具有实用价值。

参 与 书 目 及 注 释

参与书目: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傅道春  编著。

《教师素质教育论》作者  熊大成  黄日耀。

《小学语文教师》  2002、3

注释:

教学模式:又称教学结构,简单地说就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过程或阶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课文,还是教读法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流程 语文教研 语文教研 沂源县悦庄镇教研室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怎样对写景类的课文进行教学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