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问题班主任”的几个问题(转载)

 

人提“问题学生”,有没有“问题班主任”?去看看每天有多少师生对立的事件庄严的发生,就会知道答案,相对于学科教学的专业性,班主任的专业性更令人堪忧,如果说,学科教学还有一点师承的话,班主任教育是在“家长制”的文化背景下演绎着的。我们有些班主任处在严重情绪化的烦躁之中,距离班主任的专业化的方向是渐行渐远。有的干脆成了“问题班主任”,这些“问题班主任”整日介叫苦连天,恨自己当初填错了专业。那么这些问题班主任还有哪些问题呢?

一、习惯于“一把尺子量学生”而不觉。

问题学生产生的外部原因有社会、家庭和学校,而最直接的是学校教育,目前,学校教育的目的过于急功近利,学业分数成了唯一的一把尺子,这种单一的评价方法遭遇了有着多元智能的孩子,造成实践边界的误差。我们的老师累,累在“差生”身上,一个班,个个八、九十分,就是有几个不及格;全班个个乖乖宝,就有几个是“刺头”。于是“二八原理”产生了,80%的精力放在了20%的学生身上。成绩不好的,当然要给他“补补”,行为习惯差的,势必也要约束之。但我们在“补”和“约束”的时候,是否要求过高了、过急了呢?还有在“补”不了和约束不了的时候,你是否注意到他原来是个“偏才”呢?一把尺子去量全部,势必分出高低上下;多把尺子去量,人人皆佛。

未来社会是需要各种人才的,人人去当学者了,谁去当工人?谁去当老板?某教授有个董事长朋友,身价逾10亿,一次到北京,非要请教授吃饭,教授说,你请我听交响乐吧。两人去了剧院,教授如痴如醉得欣赏着,董事长却打起了呼噜……我们所谓之“差生”何尝不是未来的董事长,所谓的“优生”今后都要去做“教授”了;差别是,“教授”听音乐会的入场券是“董事长”买的。当然,我们要培养“不打呼噜的董事长”。

二、不是发自肺腑的“爱”学生。

我们注意到了这样一个现象,有的老师体罚学生(当然是不对的),学生不会“告状”;有的老师哪怕“碰一碰”学生,也会遭遇“投诉”。我们还注意到了,很多家长就体罚自己的孩子,孩子都以为理所当然(这也有问题);别人动自己一下,孩子一定会“还以颜色”。为什么?就是“体罚”,也要看看有没有以爱为基础,你认真的教了孩子三年,话重些、有些小动作,学生都会接受。这就是爱的神奇,他甚至会模糊人们的是非界限。

“问题班主任”是不爱学生的,最起码不是“真爱”,放假了 不会去想孩子们,也不会主动打打电话;上班不愿多接触学生,上课磨磨蹭蹭的进教室,下课“飞”也似的逃离“伤心场”。教育学生从来不讲科学,甚至“粗口”。清华大学范庆桦教授说:你可以不喜欢学生,那是你个人感情的事;但你必须爱他们,这是职业要求。从这个角度,我们不爱学生,就是没有遵守职业道德。

三、将个体心理和思想品格等同起来。

我们有一句很可怕的“口头禅”--“你有病那!”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容易形成心理暗示。最令人担忧的是我们会有意无意的对于“问题学生”进行定性评价,“垃圾”、“没救了”、“差生”包括我这里为行文不得不应用的“问题学生”,都含有“定性”的成分,做班主任的总喜欢去改变学生成长中的一些风景,表面上看,是“代沟”,从深层次看,是一种“价值沟”。如何看待“问题学生”的问题,这是“教育干预”的逻辑起点,“贴标签”式的工作只会造成学生的“破罐子破摔”和班主任的心累与无可奈何。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环境能够促使儿童形成或消除儿童某种行为;儿童的行为是可预测的、可控的。”这句话至少说明两个问题,孩子的问题是暂时的;孩子的问题是可以转化的。关键是实现有效矫治:一方面要“小步走”,另一方面要将学习任务与适合的奖励联系起来,形成“刺激-强化-反应”,并能予以持续的教育干预。

四、学科教学流于一般化。

著名特级教师夏青峰曾经问过笔者一个问题,同样是一个班级的科任老师,比如一个是语文老师,一个是数学老师,一个月下来为什么学生喜欢“此”却看轻“彼”了。我总想从工作方法的优劣入手,结果夏老师说:关键是学生看出两位老师的学科教学的差异了。试想一下,一位老师长期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教学方法“灌输”、又不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教学语言干瘪,甚至连激情也没有。这样的班主任威信从何而来?很多班主任热衷于看“兵法”,听“爱心”讲座,诚然,这有必要,但这是“花招”,成熟的班主任更多的要练“内功”,从课堂学科教学开始。

五、拒绝专业化,在经验中沾沾自喜。

我们有一些班主任,他们也很有一套,但这一套在“私下里”进行,上不了台面,面上看,有一定效果,好比“土方”,能治病,但“副作用”不小,比如“教官式的以罚代教”、“泼妇式的心罚”、“奶奶式的爱而不教”、“阿姨式的虚假赞扬”、“某党式的秋后算账”。班主任工作需要经验,但不能惟经验,经验毕竟是过去的真理,可以说,孩子的“问题”是千差万别,“私下里”的操作永远走不进孩子们的心灵。网络上有人说班主任有三重境界:恨铁不成钢、悲天悯人、上善若水。我看,还有不入境界的班主任,那就是:暗箱操作的昏招。

当下,“问题学生”是个世界性的共同课题,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平和的对待一切“学生的问题”和“问题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给我留下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一个教师的教育生涯往往因“问题学生”而精彩。或许,今天我在这里这样评价我们的一线的辛勤的班主任,有点残酷。但为了孩子,你必须接受我的残酷,这是专业所系,也是未来所系,我别无选择。

留言:(请点击发表留言讨论)
很多班主任热衷于看“兵法”,听“爱心”讲座,诚然,这有必要,但这是“花招”,成熟的班主任更多的要练“内功”,从课堂学科教学开始。

现在不少教师是既不练习“花招”,也不提炼“内功”,最好要内外兼修。

班主任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大于问题学生的问题,这是一个人影响一大群人的问题。
是啊,我们要多找自己的原因!

< p="">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于漪老师的教学与追求——一辈子学做教师
这样的教学不累人
问题学生成因探究
班主任的标准是什么?体育老师能当班主任吗?
【教师资格】面试官常提问这些问题,你想不想知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