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化监理人黄胤然说陆羽不是“茶人”

文化监理人黄胤然说陆羽不是“茶人”

文化监理师苏州鹿山书院臻谛书院®山长黄胤然

 

按语:文化监理是臻谛书院®山长、跨界创意师黄胤然首倡的文化理念。包括文字监理、文案监理、文创监理、文明监理等。本文章摘录自中国首部文化监理书《文化监理优化与创意》。

  

 

 

确切地说,顶着后人冠盖“茶圣”之名的陆羽,其实不是“茶人”,而是文人。

陆羽,字鸿渐,生于唐玄宗时代的公元733年,卒于804年,复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人。陆羽对中国茶文化的肇端及传播,产生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宋朝的陈师道在《茶经序》里云:夫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茶者也。

而今之好事者给陆羽冠以茶人之名,盖因其不懂古代的语境,拿现今的语境去套取古代的人事。何为茶人茶人者,种茶、采茶、事茶之人是也。笔者查了一下相关的典故,发现有据可考的茶人二字,最早恰恰出自于陆羽之手。在其所著《茶经》第二章《茶之具》里提及:“籝,一曰篮……,茶人负以采茶也。[1]也就是说这个读作yíng的竹笼子,是采茶人用它来背着采茶叶用的。不用说大家都明白陆羽所说这“茶人”的确切含义了。

国内学者一般认为《茶经》的成书年代是公元760年至780年之间。根据陆羽的上下文,便很容易得出茶人的定义:主业乃务茶之农人。由此可知,茶人和古代士大夫文人的定义相去甚远。陆羽从小在寺庙长大,其身份就不可能是以务茶为主业的农人。他也确实种过茶、采过茶、制过茶、研究过茶,但不能因为他做了茶人所做的事,并且他作为文人的所有著作里面《茶经》让其更出名,就把茶人这个标签冠盖其一生,而忽视了他文人的本来面目。所以当今部分文化学者因“陆羽做过茶事,便是茶人”的逻辑不对。

另外,我也不同意这些文化学者所认为的那样,陆羽既然是茶圣、茶仙、茶神,就一定是“茶人”的逻辑。茶圣、茶仙、茶神是荣誉称号,可以从内部(“茶人”)里面生拔,也可以从外部更高阶层(文人)里去搬德艺双馨的人。恰巧文人陆羽嗜茶如命,是一个在某种意义上比“茶人”更懂茶的文人士大夫,所以才能著书立传写《茶经》,名垂千古。故茶圣、茶仙的称号不是他又能是谁?

但不能说顶上茶圣的头衔,就把陆文学(文学乃当时陆羽未任职的、辅教太子的官名)降低为农——“茶人阶级(按古代语境),而有意无意地遗忘了其原本更高阶层的文人属性,当代“茶人”们愿意,陆羽是肯定不愿意的。既不公正,也不符合历史观。说他是茶人,按唐时语境就等于说他是农民。

在中国古代“茶人”一词不具普遍性,更不具文化标签属性,故民国前的案例出处颇少。悠悠几千年文明古国、浩浩8万册先人留下的知名历史典籍中,据笔者不完全考证,总共找到茶人词条相关的典籍出处只有区区几十处,而且在这少得可怜的茶人相关的用词中,复合词又大大超过了茶人的单独用词,比如别茶人(白居易)、爱茶人(白居易)、焙茶人(戴表元)、买茶人(刘克庄)、饮茶人(欧阳修)、吃茶人(释了元)、贩茶人(吴仁卿)、煎茶人(袁枚)等。

除了陆羽《茶经》中首次给出“茶人”一词外,再从典籍中少得可怜的几个“茶人”独立用词的案例里选出一个说明。《旧唐书·卷五十三·志第二十九·食货下》曾记载唐大中六年正月,盐铁转运使裴休的奏文中说道:“诸道节度、观察使,置店停上茶商,每斤收搨地钱,并税经过商人,颇乖法理。今请厘革横税,以通舟船,商旅既安,课利自厚。今又正税茶商,多被私贩茶人侵夺其利……”(大中六年即公元852年,晚于《茶经》成书时间)。

由此可见,按唐时语境的解读,“茶人”是“茶人”,茶商是茶商;一个种茶、采茶、制茶,一个买茶卖茶(贩茶);而且“茶人”(茶农)违反唐律私自贩茶,损害了茶商的利益,难怪要被裴休参上一本。请问这唐时的“茶人”是指陆羽、白居易、皮日休、陆龟蒙一类的文人士大夫,还是皎然、智积那一类的名道高僧?又有古时哪朝哪代哪位诗人写了以“茶人”为题的诗,内容却描写他吟诗、著文、阅经、抚琴、佩玉、戴冠、裹巾(宋以后)等诸如此类标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典型作为和装束呢?

由以上可知自上古至民国前,“茶人”不属文人阶层,而是属于农人阶级中特殊的小众——茶农,是古代中国士农工商划分等级里农的一级,而不属于士。没有我们最近几十年人为生加上去的文化属性。也正是由于以上诸项原因,翻遍当今所有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的权威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国语辞典》《汉典》等,没有一个收录茶人词条的。因为不具清晰、独立、统一、可标识的内涵和外延。

 
 

其实陆羽不是茶人是文人,古人早已盖棺论定,宋人费衮在《梁溪漫志·陆羽为茶所累》文中有论曰:人不可偏有所好,往往为所嗜好掩其他长。如陆鸿渐本唐之文人达士,特以好茶,人止称其能品泉别茶尔。不但明确界定了陆羽是唐之文人达士,而且还一针见血地指出陆羽被后人误读成“茶人”的原因:为所嗜好掩其他长。

古之名家确论早已定之,那么作为陆羽本人,他又把自己划归为何类人士呢?君且随我看看其《茶经》里所附的《陆文学自传》。

《陆文学自传》是一篇优美的唐散文,通篇一千零三十多个字,除最后一段外,前面所有文字竟然全无一字提及茶!相反却直言了其诸多作为士大夫文人的趣志逸事、儒风傲骨:“……凡与人燕处,意有所适,不言而去……及与人为信,虽冰雪千里,虎狼当道,不愆也……往往独行野中,诵佛经,吟古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夷犹徘徊,自曙达暮,至日黑兴尽,号泣而归……少好属文,多所讽谕。”[2]等。

最后一段终于轻描淡写地提及茶了,抄录如下:自禄山乱中原,为《四悲诗》,刘展窥江淮,作《天之未明赋》,皆见感激当时,行哭涕泗。著《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谱》八卷,《南北人物志》十卷,《吴兴历官记》三卷,《湖州刺史记》一卷,《茶经》三卷,《占梦》上、中、下三卷,并贮于褐布囊。2

稍微有点传统文化素养的人都知道,在中国古代社会里,研究经学坟典、吟诗著文等才被视为士人正途,像琴棋书画酒茶香花以及占梦之类的学问,都被认作是辅佐之的“闲情杂学”。所以陆羽把很不被当时文人士大夫所齿的上中下三卷《占梦》置于最后,排在倒数第二位的,便是现在让其千古不朽的三卷《茶经》(这恐怕是陆羽自己也始料未及的)。而排在这两个不入流作品前面的,越靠前,越能被当时的文风语境所认同,越是引为自豪了。

所以强加陆羽为茶人,说严重一点,也就是后续茶人以及文化文盲所为。不能因为陆羽是天下第一个写茶书的人,就非要把他划归为茶人行列,没有这样的逻辑。否则是否因为陆羽还写过《占梦》上、中、下三卷,便给他再扣上一个梦圣的头衔、划归到“占梦师”的队伍里去呢?

道一下很多人不爱听的实情:当今所谓“茶人”,极少数除外,大多鲜有文化内涵。他们直接把茶当文化,把身上披的茶服当底蕴。在把陆羽强为“茶人”后,本为“茶人”的他们,就以为能自然而然地一脉相承陆羽的儒风诗骨了。说白了,这还是当今的一干“炒茶”之人,需要为藏在文化标签下心虚的自己,和那飘在虚高价位上的“茶境界”,找一个文化的支点。为达此目的甚至不惜淡化陆羽文人士大夫的本来面目,别有用心地把他当作保护伞。如此不懂文化的“茶文化”之人,尔等可觉惭愧?鸿渐兄如有在天之灵,此时真不知是感觉委屈呢,还是郁闷呢?

王力老师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一书中,曾对中国当代的所谓“茶文化”,有一针见血的评论:“唐代的茶道向后世流传,在经历了元朝的100年后彻底在中国的土地上湮灭。反倒是日本茶道中保留了一部分唐代茶道的内容。元代兴起的茶叶泡水一直传到了今天,但这里已经没有了‘道’的成分。今日盛行于中国的所谓茶道、茶文化,所谓‘勤和简静’的茶道思想,以及诸多扭捏之态,全是近三十年来好事者向壁捏造故弄玄虚的胡扯。所谓‘茶文化的研究’,自然更是瞎掰居多。还有更荒诞的所谓沤了若干年的一个普洱茶饼子价逾百万的宣传,则简直形同欺诈,这正是所谓器之不存,道亦不复。”[3]

其实这些当代“茶人”再多看点古书的话,就会从《新唐书·列传》里的《陆羽传》中,知道李季卿(其父李适之曾为唐朝宰相)召见陆羽时“羽衣野服,挈具而入,季卿不为礼,羽愧之,更著《毁茶论》。”故事的细节已不可考,但陆羽无疑是因其不合礼数的着装而遭到了李季卿的轻慢,令自尊心极强的他大觉羞耻,竟然一气之下又写出个《毁茶论》,将茶说得一无是处。幸亏此文没有流传下来,否则,当今买茶人如若拿到了茶圣这篇毁茶的千古名作,那些飘在天上的茶文化、茶道、茶境界之类的,还有借茶来标榜自己文化属性的粗俗人等,以及他们虚炒的茶价,恐怕就都会老老实实落地了。

陆羽是文人而不是“茶人”,《茶经》既然是书,在古代就一定不是“茶人”力所能及而是文人所著。正因为陆羽秉其造诣颇深的儒家底蕴以及对茶的研习熟悉,入乎其中,出乎其外,归纳总结,升华结晶,从而写出了《茶经》,开启了中国的茶文化。

可能有人会说:“现在社会文化发展这么快、这么多样,还按照老掉牙的古代语境对‘茶人’一词的理解,迂腐而落后,不符合历史发展观。‘茶人’一词应该有当今现实语境下的解读。”

确实,当今的“茶人”概念在这几十年似乎已被悄然转化,被诸多成分交叉而复杂的中国人搞成了一个内涵颇模糊、外延颇广的概念。既包含了不少喜欢茶、也乐意贴上“茶人”标签的文化人,但更多的或者说大多数甚至都有可能是不读书识字而只在深山里勤恳种茶、采茶的茶农,以及徒有其表并不懂中国传统文化真髓而直接把茶叶当文化的某些茶商。请问:硬把这么一大窝阶级属性差别巨大、境界层次相距甚远的人群乱炖在一个“茶人”的大茶壶里,不滑稽吗?怎么体现其整体可清晰辨识的如一性和标识性呢?难怪当今权威词典里没有一个收录“茶人”词条的。

文人就是文人,茶人就是茶人茶人不是文化人,喜欢茶的文化人还是文化人而不是茶人。在古代严谨的中国,哪一个朝代曾把茶人划归到文人士大夫的阶级了?即便是现今,也没有哪一个官方或权威的文化机构把二者画等号。

所以,笔者坚持认为不能拿一个至今未被权威释义、标准认定的,同时又在最近这几十年被生加改换而模糊复杂的概念——“茶人”,去套一个千年前的古人陆羽,何况这个词还是人家发明的。

 

  

作者简介:黄胤然,文化监理人、跨界创意师;首部文化监理书《文化监理、优化与创意》、《中土列仙传:隐者无敌》电影剧本作者;诗装汉服国家专利发明人(ZL201630111436.8)。

 

双章书法、胤然体歌词、诗装汉服、写意音乐剧,文化监理、文创监理&优化、文字监理&优化等文化概念首倡者。

 

时任苏州鹿山书院、臻谛书院®院长、《境界》杂志主编、媒体专栏作家,中国诗歌学会、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欧美同学会会员,惠风诗社首任社长。

 



[1] 《茶经述评》,吴觉农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第49页。

[2] 《茶经述评》,吴觉农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第347348页。

[3]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四版),王力主编,世界图书出版社出版,2008年,第197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文人茶道
重磅颠覆:陆羽不是茶人,引发茶界热议!
古代文人墨客偏爱饮茶,他们又为茶留下了哪些佳句呢?
你了解中国茶艺的历史吗?
浅说“宋人所尚之意是何”
唐——风传全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