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足凭信的“吹藜阁铜版”

不足凭信的“吹藜阁铜版”

国务院在2008年3月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目录,其第2189号,为清康熙间常熟人钱陆灿所编的《文苑英华律赋选》四卷。这部书是科举时代为举子学习作赋而选编的范文,无论从内容还是年代,都谈不上有多珍贵,它能首批跻身国家珍贵古籍行列,靠的是独特的印刷方式——50年来,它一直作为清代仅有的几种铜活字印刷品之一而深获史家青睐,被写入各种版本学、印刷史著作乃至中国通史。

在国家珍贵古籍目录中,《文苑英华律赋选》的版本被定为“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吹藜阁铜活字印本”。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呢?

印刷史专家张秀民先生的《中国印刷史》中有对《文苑英华律赋选》为铜活字印本的论证。他说:“清代民间使用铜活字最早,要算吹藜阁……其印本有《文苑英华律赋选》四卷,在书名页与目录下方及卷四终末行,均有‘吹藜阁同板’五字,‘同板’就是‘铜板’的简写,明人或写作‘仝板’。书为虞山钱陆灿选,有康熙二十五年(1686)钱氏七十五岁时写的自序说:‘于是稍简汰而授之活版,以行于世。’封面说是铜版,他又说是活版,其为铜活字版无疑……”认为“同”就是“铜”,“同板”就是“铜版”,是这部书被定为“铜活字本”的主要根据。

几十年来,人们一直相信这种观点,直到它被评为国家珍贵古籍。其间只有在2007年,北京大学辛德勇教授在一篇论明代铜活字印刷于史无征的文章里,顺带提到这部书,认为“采用铜质版片的木活字印刷方法,大致延续使用至清代康熙、雍正年间,不妨以康熙二十五年印制的‘吹藜阁同(铜)板’《文苑英华律赋选》,作为这一方法行用末期的标志”。文章认为这部书是木活字印刷的,大概是多年来仅有的对“吹藜阁铜活字版”提出的疑问,但辛德勇没有展开论证,并仍然把“同板”读成“铜板”。

“同”与“铜”都是古书中的常用字,虽然能找到偶尔通用的例子,但远非普遍现象。《文苑英华律赋选》中的“同板”在不同位置出现三次,可见是一个固定词组而不是一时笔误,如果“同”是“铜”的简写,说明此书的编校者对这一用法有强烈的偏好。但实际情况如何呢?翻阅全书,可以看到二者也是常用字,各自出现几十次,甚至有一句话里两个字同时使用的,都分得清清楚楚,该用“同”时用“同”,该用“铜”时用“铜”,没有哪处是混用的。如《天赋》:任铜史以司刻。《葭灰应律赋》:葭灰阳物,铜管阴类。又如《盆池赋》:远同千里。《舜歌南风赋》:同律吕之相生。再如《万里桥赋》:饰丹艧以虽同,彼临淮海;度轩车而既异,此对铜梁。既然书中这么多“铜”字都没简写成“同”,那么,又怎能肯定地说“同板”就是“铜板”,而且还“无疑”呢?这在逻辑上站不住脚。因此仅凭此记载,无法断定“同板”就是铜活字。

其实,要判断一部书的印刷方式,最有力的证据还是来自书籍本身。印制一部书无论使用何种技术,必会在版面上留下技术的痕迹。我们从《文苑英华律赋选》的版面上,就可以观察到很多技术特征,属于木活字而非铜活字。

首先,印刷《文苑英华律赋选》的活字不是铸造的,而是逐字雕刻的。铸字是铜活字的基本特点。只要不是铸字,我们就有怀疑理由。

其次,活字新旧杂用,有的断裂残缺,这在一些书页上表现明显。较之坚硬的铜字,木字容易损坏,坏得较轻时,印出来的字往往笔画残缺,或几道笔画顺着同一道木纹断裂;损坏严重,就需要雕刻新字更换旧字,这时会出现新字与破旧字同时使用的现象。铜字则不然。

再次,版框缝隙越来越大。如有一个右边下端断裂的版框,在卷一第七叶首次出现,右边上下交角的缝隙很小;在使用了几十次后,到卷二第五十四叶,上下交角的缝隙就很明显了。这是因为木头刻成的活字多次刷墨后慢慢膨胀,将版框撑开产生缝隙。铜活字遇水不膨胀,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这些特点,都说明此书为木活字所印。其实,从技术之外的更多方面考察,也难以找到使用铜字的理由。此书是科举用书,类似现在的中学生作文范本,这类书追求的是低成本,没必要使用比木活字昂贵得多的铜活字来印刷;康熙二十五年,正是清朝严申铜禁的时候。康熙十八年曾颁行上谕,禁止铸造铜器。民间必用之物五斤以下准许造卖,此外铜器一概禁止,犯者按律治罪。以当时的政治环境,会有人干犯法令,冒着极大风险铸造铜字去印一本并不值钱的“律赋选”吗?

因此,仅凭一个“同”字就将这部书定为“铜活字本”,实在是证据不足,难以凭信。综合各方面特征,此书仍是常见的木活字本。那么,“吹藜阁同板”几个字又该如何解释呢?考虑到封面上这几个字写在左下角,在古书中,此处文字通常用来表示版权归属,如“本衙藏板”、“三乐斋藏板”等,这几个字最有可能表示吹藜阁以某种方式拥有此书版权,“同”或是与别人共有的意思(明代的“仝板”也可能是这个意思)。当然,它也可能是当时出版业使用的、现已不知其确切含义的词语,这就需要结合其他资料,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活字印刷④:对活字印刷研究中现存几个问题的看法
铜活字史
铜活字印刷之祖——华燧
锡山历史名人(七)| 荡口走出来的铜活字印刷家华燧:本是江南富庶,精于传道实业
清代民间的活字版印刷
对罗振玉旧藏古代铜活字的初步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