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精讲伤寒】郝万山教授:少阳病与柴胡剂

'熟读经典多临证,问道名师有悟性'这是中医临床家成才的必由之路,在中医经典中学习《伤寒论》尤其重要。医家有仲景,就如儒家有孔子一样,医家有《伤寒论》如儒家有《四书》,清代张志聪说:不明《四书》者不可以为儒,不明《本论》(《伤寒论》)者不足以为医。


郝万山教授


今天和大家聊聊张仲景《伤寒论》的少阳病和柴胡剂的应用和问题

少阳

天地之少阳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也应之。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下,日落为秋,夜半为冬。”

就四季来说:春季阳光和煦、为少阳主时,阳气的量为一阳,随后气温逐渐上升,形成热涨效应,大自然之气的运动趋向为展发。


《素问·四季调神大论》所说:“春三月此谓发陈。”

发就是展发,陈就是陈列,植物的营养由中心向四周输送,种子生根发芽,树木的根须迅速的向下伸展,树木的枝叶迅速的向上展放,这就是向四周展发的气的运动。

在春季支配一切自然生命的生命活动,这就叫做木行、木气、木运,就一天来说,早晨寅、卯、辰三个时辰是日从东方生起,但阳光并不强烈,因此叫少阳、一阳,气的运动趋向和春天一样是展放、展发。


于是大地在少阳木气展发之力的推动下,由夜间的沉寂状态转为白天的活跃状态。在一年之中如果春季少阳不足温度低,木气展发不足,就会影响到植物的生根发芽。

以致影响到一年的生长收藏,所以说一年之计在于春。


在一天之中如果清晨太阳虽然已经升起,可是天空乌云密布,地面雾霾弥漫,大地仍然不能兴旺起来,就会影响地面一天的活跃,因此说一天之计在于晨。

人体的少阳

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推定一人之计在于少阳呢?在于人体的具有温煦长养的展发疏泄作用的少阳木气呢?那人体的少阳是什么呢?

在人体胆和三焦的阳气量不大,少阳叫一阳,

少阳胆腑和肝相表里,有藏精汁,主疏泄,主决断,寄相火四大功能。

藏精汁和主疏泄的功能正常,那胆腑藏精汁,精汁的贮藏和排泄就有规律。


就是阳明胃气可以降浊,太阴脾气可以升清,那我们的里气就调和。

少阳胆腑主疏泄主决断和寄相火的功能正常,对人的精神情绪的调畅,对人心理状态的好坏有重要影响。

这三个功能发挥的好那他就处事果断而少犹疑,精神愉快而少抑郁,身心放松而少焦虑,思维敏捷而少迟钝。

主疏泄和寄相火的功能正常,五脏六腑的气机都调畅新陈代谢旺盛。


你看看少阳胆腑这么重要的功能,难道在黄帝内经里没有表达过吗?表达过,确实表达过。

这就是《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说的“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


五脏加六腑合起来是一个脏器的新陈代谢,要想兴旺发达起来,都需要依赖少阳一阳木气展发之力的推动促进和激发。

三焦

中医学是植根于中国文化这块土地上的,是用中文来表达的,古老的中医学所用的文字,一定有他本来的含义。

三焦的第一个含义

“焦”字的篆书有两种写法,一种是上面一只鸟,下面用火来烤;另外一种是上面三只鸟,底下用火来烤。这不就把鸟给烤熟了吗?烤过一点不久把鸟烤糊了吗?

所以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焦,火所伤也。”

元朝戴侗的《六书故》说“焦,燔之近炭也。”就是用火烤烤到碳化的程度,所以焦就是把食物或者物体烤到接近碳化的程度,

这个过程不就是广义的燃烧的过程吗?我们都读过中学吧,燃烧的过程不就是物质代谢能量转化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吗?

好,我们知道“焦”字的含义了,那“三”字在中文里是什么意思呢?它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指多,另一个是指具体数字三。请君三思就是让你多多思考。

所以三焦的第一个含义就是人体多处的具有物质代谢、能量转化、具有燃烧、具有氧化还原反应的场所,这就是三焦啊。


在这个意义上的三焦,功能有三大方面:一是通行元气,《难经》三十八难说“三焦是原气别使,主持诸气”

六十六难说“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


明三焦是人体原气(原始能量)升降出不得道路,人体能量是通过三焦而到达五脏六腑和全身各处的。

第二个,三焦是运行水谷精微的道路《素问·五脏别论》把三焦叫做传化之腑,具有传化水谷的功能。当然是指传化水谷精微了,

《难经》三十一难说“三焦者,水谷之道路也,气之所终始也。”水谷精微携带的是营养,营养转化的过程释放的还是能量。


第三个,三焦是人体水液运行的通道,《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灵枢·本输篇》说“三焦者,中渎之腑,水道出焉。”

水液是什么?是能量转化和物质代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载体,必不可少的物质。


可见中医经典所说的三焦是通行元气,是运送水谷精微合运送水液的场所,毫无疑问,这就是指物质代谢能量转化的场所。我们人体的任何一个细胞,任何一块组织,任何一个器官,都存在着物质代谢能量转化的过程。


因此我说人体处处是三焦,人身无处不三焦。

那么三焦少阳之气不足,或者少阳之气郁遏必然导致代谢紊乱痰水内生,

这就像自然界的乌云和雾霾一样,会直接阻挡抑制阳光的照射。


三焦的第二个含义

三焦的第二个含义是指上中下三个部位的物质代谢能量转化特征,

《灵枢·营卫生会》说“上焦如雾” 是说心肺布散营养物质就像布散雾气一样,所以这就是对《灵枢·决气》篇“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的概括。


《灵枢·营卫生会》说“中焦如沤”是说中焦脾胃小肠等,就像一个大的发酵池,腐熟水谷,泌别清浊,这是对《灵枢·营卫生会》所说的“中焦,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的概括。


《灵枢·营卫生会》说“下焦如渎”是说下焦肾和膀胱大肠等等就像污水和污物的处理厂一样,别清浊,排糟粕,这也是对《难经》三十一难所说的“下焦,主分别清浊,主出而不内,以传道也。”的概括。上中下三个部位物质代谢和能量转化的功能,分别用“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来概括这三个合起来也叫三焦。


天气会影响人的身心感受,如果阳光明媚,空气清新,湿度温度适中,我们就会感到神清气爽精力充沛。如果是乌云密布,雾霾弥漫,温度高湿度大,你就会感到闷热难耐,心烦焦虑,呼吸不畅,疲乏无力。

我们人体的三焦就是我们人体体内的天空,如果三焦代谢畅达,气血流畅,这就是体内的好天气,就会心情愉悦,精力充沛,全身清爽,工作学习效率高。如果三焦代谢紊乱气机不畅,痰湿内生,气血瘀滞,这就是体内的坏天气。

就会焦虑烦闷,思维迟钝,疲乏无力学习工作效率降低。胆和三焦的阳气就像春天的气候,清晨的阳光,阳气不亢不烈,并不强大,所以才叫少阳叫一阳。


但是木型展发疏泄的运动趋向,对肝气的疏泄,脾胃的升降,心气的振作,肺气的宣降,肾气的藏泻,表气的不达,里气的疏通,细胞的代谢,对整个人体能量的合成输布焦化和利用,对整个人情绪的稳定和舒畅,都有着调节控制激发推动的作用。


所以《素问·阴阳离合论》说“少阳为枢”是说少阳就像门上的合叶,就像车轮的轴承,它主管着门扇的开合,主管着轮子的转动一样。

所以少阳胆和三焦主管着我们全身气机的运动,能量的代谢,因此我们可以说“一人之计在于少阳胆和三焦”。

少阳病

《伤寒论》中的少阳病病变部位在哪里呢?

我们是以原文为依据,以中医理论作为准绳来确定病变部位的。我们发现,它涉及到了足少阳胆经和手少阳三焦。那为什么没有涉及到手少阳三焦经脉的症状呢?


因为仲景的书是根据临床实际来的,如果病人有主诉那么病人就会写,如果病人没有主诉,仲景就不会记述。

手少阳三焦经循行路线短,所以即使三焦经受邪,对足少阳胆经所循行的路线那么广来说,他的症状也不明显也不重,于是病人就忽略了这些症状。


没有主诉,仲景就没有记录下来,所以并不是说少阳病不影响三焦经脉,少阳病的成因,《伤寒论》讲的当然是以外因为主了,但是我们在当代见到了大量的胆腑气郁,三焦不畅的病证,绝大多数是和负向情绪有关,

所以是外因导致的胆腑气郁三焦不畅可以用柴胡剂,

那情绪内因所导致的少阳不和,胆腑气郁,三焦不畅,我们同样也可以用柴胡剂。


少阳病的成因

少阳病成因的第一个方面,是少阳本经受邪,因为足少阳胆经循行于头身的两侧,它循行于体表就可以直接感受外来的风寒邪气而发病,

就像《伤寒论》第97条所说“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就是说正气虚弱腠理疏松,邪气趁虚而入


“与正气相博,结于胁下,正邪纷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他告诉我们,邪气趁虚而入是结于胁下,而胁下正是少阳经脉所过的部位。

于是就出现了下面的往来寒热、默默不欲饮食等少阳经受邪的临床表现,这是少阳病成因的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是邪由其他经传来,哪条静的邪气可以传少阳呢?我们也以《伤寒论》原文为依据,


第一,太阳之邪传少阳,101条说“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伤寒中风是太阳病,有柴胡证不就是在太阳病的基础上出现了小柴胡汤证吗?这就是太阳之邪传少阳的例证啊。

第二种情况是厥阴之邪外传少阳,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在厥阴病篇,有这样一条原文“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就是又有呕吐又有发热,用小柴胡汤来治疗,一般大家都认为小柴胡汤是治疗少阳病的,呕吐发热也是少阳病热郁胆腑的临床特征。


那为什么在厥阴病篇出现了少阳病的症状和治疗少阳病的方子呢?所以很多注家认为这是厥阴脏邪还腑,阴病出阳,是厥阴病外出少阳的证据。

为什么这么认识这个问题呢?因为在阳明病篇,有太阴外出阳明的,有一条原文说“伤寒,脉浮而还,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

这一条讲的是太阴脏邪还腑,阴病出阳,是外出阳明啊?

而在少阴病篇,还有一条原文说“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

这是少阴外出太阳的证据。当然不是外出太阳之表,而是外出太阳之腑,有一个少阴病转成了膀胱热盛的尿血,这不就是少阴外出太阳吗?


所以既然少阴可以外出太阳,少阴可以外出阳明,那厥阴自然也能外出少阳。

所以大家就把“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理所当然的解释成厥阴外出少阳。

当然我对这句话还有另外的解释,以后有机会和大家一起讨论厥阴病篇的时候,再和大家交流。

少阳病的证候特点

1.容易经腑同病,就是经脉受邪的临床表现和胆腑郁热三焦不畅的临床特征同时存在。

太阳表证和太阳腑证是分开的,阳明热证和阳明腑实证是分开的,他们都不同时出现,而少阳病经脉受邪的证候和胆腑郁热三焦不畅的证候同时出现,治疗也都用一个方子小柴胡汤。


2.容易气郁,容易化火,这个非常好理解,无论是少阳胆腑也罢,还是三焦也罢,他都是主疏泄的,主气的流通,一旦受邪,它的生理功能失调当然就会导致气郁了。

容易化火也好理解,胆腑内藏相火,三焦内藏相火,一旦受邪,胆腑和三焦气郁,气郁就更容易化火了,所以我们在治疗少阳病的时候抓住一个“郁”字和个“火”字,就算抓住了要点;

3.容易生水、生痰、生饮,这个更好理解了,少阳病涉及到三焦,三焦是水火气机的通道,是能量代谢的场所,它受邪以后致气郁,整个物质代谢发生了障碍,可不就容易生水、生痰、生饮吗?

而痰饮水湿内生,反过来更容易阻滞少阳气机,更容易导致三焦气机不畅,所以我们在治疗少阳病的过程中,不能忽略痰饮水湿的问题。


4.容易兼太阳、阳明、太阴不和,以及心胆不宁之证。

容易兼阳明太阴不和我们容易理解,我们前面就说过,少阳主疏泄藏精汁的功能正常,


向里就可以使阳明胃气可以降浊,太阴脾气可以升清,一旦它主疏泄藏精汁的功能失调了,那就会出现太阴阳明之气不和,那为什么容易兼有太阳表气不和呢?


三焦主管全身的能量代谢,是全身的气机、水火的通道,所以三焦不畅太阳表气当然也就容易出现不畅。

那少阳病为什么容易兼心胆不宁之证啊?因为足少阳经别上通于心,所以当少阳胆腑气郁以后就会直接影响到心神不宁而出现惊恐不安惊惧不宁的临床表现。

少阳病的治法

太阳主表,是说太阳的阳气输布到体表,它化生于下焦,补充于中焦,宣发于上焦,输布到体表以后起到了温阳体表管理汗孔开合调节体温和防御外邪的作用。


所以这个气是向外的,它又怕被寒邪所闭,所以太阳的阳气,其气畏闭,所以我们在治疗太阳病的时候就要发汗以启闭,顺应太阳阳气的由里向体表布散的这种正常的生理机能。

阳明主里是说阳明的阳气作用于胃肠道,它主腐熟水谷,泌别清浊传送糟粕,所以阳明之气以降为顺,是内收的。

所以它的气就怕亢,“阳明主里,其气畏亢”

所以在治疗方法上就要顺应阳明之气的生理的运动方向用清法、下法来平它的亢奋。

少阳主枢,那少阳的阳气最怕什么呢?最怕郁啊,我们门的合叶被锈住了,轮子不能转了,门不能被开合了,


所以治疗少阳就要采取和解与舒郁的办法,那我理解的和解就是和枢机、解郁结。

就是给门的合叶,轴承点上润滑油,这叫和枢机解郁结,我们简称和解。少阳病的治疗禁忌是“禁汗、禁吐、禁下”这是伤寒论中直接点出来的,为什么要禁汗吐下呢?

因为发汗催吐泻下,不能祛除少阳的邪气,而少阳是个小阳、是个弱阳、是个幼阳、是个稚阳、是个嫩阳,它抗邪的能力不足,你在用治法上,不能帮它驱逐邪气那反而容易伤它的正气。


所以《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有这样一首歌诀:“少阳三禁要详明,汗谵吐下悸而惊”发汗就会谵语,催吐泻下就会惊悸不宁,


“甚则吐下利不止,”严重的时候用了吐下法就会出现下利不止,“水浆不入命难生”,

上面连水都喝不下去,下面下利不止,这种情况预后就很不好。所以我们要记住,凡是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只要遇到有少阳病存在,我们都要以和解为主,当然在和解的基础上可以兼用汗法、下法这不叫违反少阳三禁。

小柴胡汤的应用

小柴胡汤是柴胡剂的代表方,牵头方,小柴胡汤的原方,柴胡用了半斤,

汉代的一斤是今天的250克,那半斤就是125克,别忘了这不是仲景给病人的一次服药量,这半斤仲景是一次只给他三分之一,所以一次量他用了40克,后面的黄芩、人参、炙甘草、生姜他一次量各用15克,大枣一次量用了4枚,半夏一次量用了10-15克。

这个方子柴胡和黄芩是最核心的药,柴胡在我们的中药书里是放入解表药里面的,可以解经邪,黄芩在中药书里是放在清热药里面,它可以清胆热。


所以这两个药一个解经邪,一个清腑热,就针对了少阳病容易经腑同病的特点。

柴胡的第二个作用是可以舒气郁达三焦,而黄芩可以清郁火,这就针对了少阳病的容易气郁化火的特点。

柴胡和黄芩两味药,针对了少阳病四大特点中第一第二两个主要特点,所以这两味药应该是小柴胡汤中的核心药物。


第二组药是半夏和生姜,仲景一次量给的都是15克,这两个都是辛味的药,辛可以散,可以助柴胡以解郁,这两个药有化痰消饮祛水的作用,就对应了少阳病的第三个特点,容易生痰生饮生水,它可以畅达三焦。


而半夏和生姜又有和胃降逆止呕的作用,它针对了少阳病的一个症状特点,就是喜呕多呕善呕。

因为少阳胆腑郁热之后,胆腑之热最容易犯胃,胃气上逆最容易出现呕吐,而半夏和生姜就针对了这个特点,

可见这组药,助柴胡解郁,畅达三焦,化痰消饮祛水,和胃降逆止呕,作用也是非常重要。

第三组药是人参甘草大枣,在治疗这样一个热性病的时候,怎么用了三个补药?它可以说是半个理中汤,也可以说是半个四君子汤,是补气的。

它的作用有两个,一个是在柴胡的带领下,助少阳正气以祛邪,我们开始说了,少阳是个小阳、是个弱阳、是个幼阳、是个稚阳、是个嫩阳,它抗邪的能力不足,所以就在柴胡的带领下用三个补气的药来助少阳正气以祛邪,有扶正祛邪的作用。


另外在《金匮要略》和《难经》里,都有过类似的话,就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我们现在讲的是少阳病而不是肝病,但是少阳胆和肝相表里,

所以胆病容易犯胃其实也容易影响脾,于是在这里用了三个补脾的药,可以补太阴正气方止少阳之邪内传太阴。


这个方子,治中有防,防中有治。再看仲景的服用方法:

上面这七味药,以水一斗二升(汉代的一升等于现在的200ml,这里是2400ml,煮取六升(加上药物吸收,加上蒸发,剩下了1200ml),去渍(去掉药渣),再煎取三升,这里用了一个“煎”字,一个“煮”字,最后剩下三升(600ml),温服一升(一次只喝200ml),日三服,一天三次。

注意他的一次量是他原方实际给药量的三分之一  

那么这里的“煮”和“煎”意思一样吗?不一样,“煮”就是药物加水以后在火上加热煮沸的过程,

“煎”是什么意思呢?西汉杨雄的《方言》说“凡有汁而干谓之煎”凡是把液汁状的东西加热浓缩的过程叫煎。

在《伤寒论》中有时候也把这种方法叫做“空煮”,“空煮”就是不放药,光煮清水。

所以“煎”就是把液汁加热浓缩的过程,先煮完了,留下六升药液,再加热浓缩剩下三升,这就叫再煎取三升。


在《伤寒论》中,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三个和解少阳的方子,还有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旋覆代赭汤,四个和解中焦半上半下枢机的方子,一共七个方,

都要求煮后去滓再煎,就是煮了以后,把药渣去掉,再把药液加热浓缩。


这样做,后世注家说,因为这些和解剂都是寒热并用、攻补兼施的,这样做可以使它寒热同行,攻补同行,更好的起到和解作用。

可是在《伤寒论》中寒热共用攻补兼施的方子除了这七个之外,还有很多:

乌梅丸、麻黄升麻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都是,为什么这些方子不需要煮后去滓再煎呢?

我想如果我们的门合叶锈了,我们的车轮不转了,我们就会点上润滑油,点上以后是不是就能马上离开呢?

不能,点完以后我们要让他均匀的布达,


所以是不是这个道理仲景想到这是和解剂呢?我煮完以后再加热浓缩,就能起到更好的和解作用,那我们看看临床实践怎么样。

我的不少学生们就比较用柴胡汤、小柴胡汤煮完之后尝尝口感,

再加热浓缩之后尝尝口感,在临床上用用试试看,结果他们发现,煮完不加热浓缩和加热浓缩以后口感不一样,临床疗效也有差别。


就是加热浓缩之后疗效好,有的研究生就做实验了,整个方子成分太复杂,于是就只用柴胡一味药。

煮完之后测试成分,柴胡皂苷ABCD四种,再把药液加热浓缩以后发现,这四种柴胡皂苷发生了变化,

其中有两种解热清肝作用差,有两种解热清肝作用好,加热浓缩以后发现那两种解热清肝差的柴胡皂苷全变成了解热清肝作用好的柴胡皂苷。


这才明确的意识到,煮了以后加热浓缩可以提高柴胡这味药的解热清肝的作用,所以这里面还有很多未知数值得我们去探讨,

但是我的建议是,我们临床用这七个方子的时候,都要遵照古方的方法,煮后去滓再煎。


我这里向大家说一句话:在《金匮要略》里,很多该有‘煮’字的地方都换了‘煎’字,这说明这不是仲景原书,而是晋唐以后抄书的人根据当时的语言习惯,


随便把‘煮’字换成‘煎’字,所以《金匮要略》里面,‘煎’字和‘煮’字意思没有区别,就不是加热浓缩的过程了。

所以由此推测抄《金匮要略》这本书的人,他也不是仲景的同乡,他要是仲景同乡的话,这些方言会延续下来,可是《金匮要略》没有,这是我们父代要说的话。


在《伤寒论》中“煎”字用的特别严格,就是把液汁状的东西加热浓缩的意思,而在《金匮要略》里,“煮”和“煎”不再分了


那仲景怎么用小柴胡汤呢?

仲景把小柴胡汤用于多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治疗少阳受邪经腑不和,

原文涉及到96条、97条、263条、264条、265条、266条和379条。

这里不再给大家按条文解释,我把这其中涉及到的症状分类给大家解释一下。


第一类是少阳经脉受邪的证候,像“目赤,两耳无所闻,偏头痛,胸中满(mėn)而烦,胁下硬满,往来寒热”

这是少阳经有邪,少阳经脉起于眼睛的外眦,现代发现在经脉这个循行通道上,毛细血管特别密集,


所以当少阳经脉受邪以后,这个经脉或者是有血管扩张气血瘀滞,或者是血管痉挛气血不畅,那么目赤就是眼睛的结膜充血,这个充血提示了少阳经脉都在充血,少阳经脉过耳前入耳后饶了两圈,所以少阳经脉受邪经气不畅就会出现听力下降,就叫“两耳无所闻”。


那么少阳经脉受邪经气不畅,经脉拘挛,就有可能出现偏头痛,经气不畅就可能出现胸中闷,

因为少阳经脉行于头的两侧行于胸胁。胁下硬满也是少阳经脉受邪,经气不畅的表现。

往来寒热是寒邪在少阳经,少阳是个小阳是个弱阳,它抗邪的能力不强,所以正邪相争互有进退,正气占优势的时候他就发热,

而邪气占优势的时候他就恶寒,于是就出现了寒来而热往、热来而寒往往来寒热的症状。

第二组是少阳胆腑热郁的证候“口苦,咽干,目眩”胆腑藏精汁,精汁其味极苦,所以当胆火上炎的时候,口苦非常明显,只不过这个口苦常常表现在黎明清晨,

咽干是少阳郁热伤津的表现,伤津重不重呢?

不重,不像阳明病,大烦渴不解,渴欲饮水数升,那是热盛伤津很重,

少阳胆热伤津程度并不重,仅仅是咽干,目眩就是头晕目眩,


是胆腑郁热上扰清窍的表现,默默不欲饮食,默默讲的是一个心中不爽快的症状,医生看到这个人情绪低落,精神抑郁,病人的自我感觉就是高兴不起来,缺少愉悦的感觉,


这就是少阳气郁情绪不爽的表现,气郁到这种程度还能有气郁吗?所以少阳气郁胃口不和不欲饮食。

心烦是少阳郁热上扰心神的表现,喜呕是胆热犯胃,胃气上逆的特征,这个喜呕是多呕善呕的意思,是少阳病的特征。在《伤寒论》中,

常常以呕吐的存在和不存在,来提示少阳病的存在和不存在。


发热是热郁胆腑,发热是持续存在的,少阳大家记住,少阳病的发热在这里提供了两种热型:往来寒热是寒邪在经,正邪纷争,互有进退,所以就出现了寒来而热往,热来而寒往。

一旦邪气入腑化热热郁胆腑以后就是持续的发热,而不再是往来寒热。舌像苔白或者淡黄或者薄黄,因为他不涉及到阳明里的燥热。脉像弦细或者沉紧,这都提示了少阳气郁。

在《伤寒论》中,还提到了少阳病的一些或见证,什么叫或见证呢?就是有的人可以见到这样的症状,有的人可以见到那样的症状。


或渴,就是有的人可以兼见阳明热证消烁津液的口渴;

或腹中痛,就是有的人可以见到少阳郁热,横逆犯脾,脾络不和,腹部经脉拘挛的腹中痛,也可以涉及到是肠痉挛吧!

或心下悸,或小便不利,或咳,这三个症状之间是有连带关系的,这是因为三焦不畅,水道不调出现了小便不利也就是尿少,

那水邪内生,水气凌心就可能出现心慌心跳,仲景叫做心下悸,如果水邪犯肺就会出现咳嗽。

或身微热,就是有的还可能兼有太阳表证,持续的发热。


这就是我们谈到的少阳受邪,经腑不和的临床表现,有经脉受邪的症状,有胆腑郁热的表现,还有或见证,这是仲景用小柴胡汤的第二个方面。

仲景用小柴胡汤的第三个方面是治疗三阳同病,


见于原文99条“伤寒四五日,”一个外感病四五天,快接近七天了,病情有了新的变化,

“身热恶风”这显然是太阳病

“颈项强”颈是脖子的两侧,是少阳经和阳明经所过的部位,项是脖子的后部,是太阳经所过的部位,强是拘紧不和,所以这三个字提示了三阳经脉同时受邪。

“胁下满”这是少阳经脉所过的部位,提示了少阳经受邪经气不利。

“手足温而渴”脾主四肢,阳明也主四肢

“手足温而不渴”在伤寒论中归属于太阴,

“手足温而渴” 在伤寒论中归属于阳明有热,所以这是三阳经脉同时受邪,三阳同病。


这个时候发汗违背了“少阳禁汗”,清法和下法对太阳和少阳都不能有治疗效果。

所以仲景就用小柴胡汤,通过和解少阳畅达三焦的方式来外解太阳之邪,内解阳明之热,这是仲景用小柴胡汤治疗三阳同病。


仲景用小柴胡汤的第三个方面是治疗少阳不和兼太阳表邪,原文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比悉俱。”

或者是太阳伤寒或者是太阳中风,原本应当是用麻黄汤或者桂枝汤的,

但是在伤寒中风的病程中,如果出现了小柴胡汤的适应症,


可是小柴胡汤的适应症有很多啊: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闷、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苔白脉弦等等有那么多,

这里强调不必悉俱,只要见到一两个症状,能提示少阳邪入经腑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用小柴胡汤来治疗。


所以这里强调的是,小柴胡汤可以治疗在少阳病的基础上,兼有太阳中风或者兼有太阳伤寒,这里不需要兼用麻黄汤和桂枝汤。

仲景用小柴胡汤第四个方面是治疗少阳不和兼有太阴脾虚的时候该怎么办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瘥者,小柴胡汤主之。”

一个外感病,阳脉涩(轻取脉涩),提示了气血不足啊,为什么气血不足?

脾是气血化生之源,暗示这是脾虚。阴脉弦,就是沉弦,这不就是少阳气郁吗?少阳气郁,气血不足,又脾虚,按照这样的病机,法当就是理应当出现腹中拘急疼痛,肠痉挛,在这种情况下,是治少阳还是先补里虚?


仲景本着“虚人伤寒建其中” 的原则,先与小建中汤温中补虚,和里缓急,等肚子疼缓解了,

如果阴脉弦这个少阳病的症状没有好,“不瘥者”不是指的肚子疼不瘥,

而是指的少阳病没有好,这时候再用小柴胡汤。所以严格的说这一条讲的是小柴胡汤在应用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里虚的该怎么办?要先补里后用小柴胡汤。

热门文章


华医之星,闪耀世界|开启中医星时代


华医世界年度盛典11月在北京隆重召开,现在报名送惊喜大礼


【精讲伤寒】郝万山教授:桂枝汤加减方及其临床应用


【精读伤寒】刘渡舟老先生治疗泻下病的医案精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学习笔记136
第48 讲 少阳病纲要、小柴胡汤的适应证(1)
少阳病
论“枢”
复习一下温胆汤及其类方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转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