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聚焦|焦建利:课好,微课才可能好!


作者:焦建利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本公众号特约作者。




最近几年,随着微课以及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微课在广大中小学、职业技术院校乃至高等院校越来越流行。然而,在和一线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时不时地有教师问到有关微课的一些问题,从中也不难发现,在有关微课的问题上,似乎也存在不少的误解。


在过去的一百年里,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及其不断地被引进到学校和教室之中,有关教育变革的夸大其词甚至神话不断出现,然而那些过度夸大技术作用的观点以及人们对技术的不恰当期待,最终使得我们看到一个又一个肥皂泡破灭了!从上个世纪初期的无声电影,到后来的教学机器,再到后来的无线电广播、电视、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无不如此。


当然,在教育技术的演化和发展过程中,除去夸大其词甚至神话,也会时不时地出现对技术的不信任和怀疑。而今天的微课也是如此。有些教师觉得,有微课了,学生不看怎么办?让学生看微课,看了微课,如何了解他们对课程与教学内容掌握的情况?在教学中开展基于微课的教学,传统教学中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吗?


微课是一种短小精悍的在线教学视频,是教师为了学生的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而设计开发的教学资源。为此,我们必须牢记:是教师在教学生,不是微课教学生!我们不能夸大和神话微课的意义与价值,也不用对其过度怀疑。因为,没有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无论是微课,还是其他什么课,恐怕都难以发挥其效用。


如今,在国内教育者不断的教育探索中,虽然出现了不少微课,但在观看后,却让人感到很迷茫,很困惑。 


这些微课画面里,有一教师在给他的学生上课,但画面中的学生好像并没有现实中的学生数量多。这种微课其实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实录,被录制的教师是主演,被叫来辅助授课的学生可以说是助演,教师对着这些助演学生授课,一位专业的摄影师将该教师授课的场景录制下来。而选取的角度完全取决于摄影师。学习者最终可以看到什么,也完全是由摄影师决定的。 当这类微课被放置到网络上的时候,在在线观看者看来,它们显然是目无受众的了,因为在观看微课这个教学环节,在线观看者才是受众,而屏幕中的教师显然是不关注也未能关注到在线观看者的。因此,在线观看这节微课的任何人,都可以说是第三者,是局外人,也因此,都可以说是有理由打瞌睡的。大凡做教师的人都知道,在面对面的教学环节,教师和学生的眼神接触是极为重要的。有经验的教师走进教室,往讲台上一站,一开口讲课,他的目光就会扫视到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会觉得老师是在对着自己讲课。而那些年轻的、缺乏经验的新手教师在课堂上,他/她的目光是飘忽游弋的,很少关注到学生。所以,如果执教者不能透彻理解微课的定义,不关注学习者,那这样录制的微课无疑不能算好的微课。


除了对微课的定义理解不足之外,还有不少一线教师听到要设计制作微课就头皮发麻,感觉这将会增加自己的负担。很多老师说,自己这么忙,哪有时间做啊?技术是拦路虎,很花时间啊!都要自己来做,怎么可能啊!其实,在我看来,并非所有的微课都要自己来做。对于一线教师来说,获得微课资源的途径有很多,如在网络上搜集一些,区域和学校组织的微课可以共享一些,在找不到可心如意的微课,或者觉得现成的微课无法达意的时候,自己还可以设计开发一些。但我们也应该明白,微课、慕课和公开课提供的只是一种可能性,而可能性要变成现实,取决于很多因素。如果没有学生自主自觉的学习,一切都是白搭!


在过去几年间,随着微课的不断实践,不少学校都开展了有关微课的培训和工作坊,在这些培训和工作坊中不难发现,培训者和被培训者都自觉不自觉地将主要精力和关注点放在了微课的“微”上,放在了微课的“形式”上。大家更多地关注微课的技术层面,较多地关注了如何录屏、怎么拍摄、怎么剪辑……却对微课的“课”关注不够,甚至忽视。谈软件较多,谈设计较少。结果,很多所谓的微课“高级研修班”和微课“工作坊”,其实沦为了Camtasia Studio之类的录屏软件培训班。


但在我看来,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始终是第一位的。没有良好的教学基本功,没有良好的教学设计,即便拥有完美无缺的表现形式,都无济于事。好的课程,终归是好的课程;垃圾课程,无论披上多么华丽的外衣,都是垃圾。设想一下,一位教师,在自己的教室里将课讲得一塌糊涂、惨不忍睹,那在设计制作微课,尤其是实录拍摄类微课的时候,他/她怎么可能将课讲得很好呢?


很多教师重视讲好课,但对如何录制出好的微课却深感困惑。什么是好的微课,这是我们应首先明确的。不考虑对象的微课和不考虑应用方式方法的微课一样,注定无法成为好的微课。众所周知,学习者的分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录制微课之前,我们必须清楚,要设计开发的微课的目标用户是谁?谁会使用我们的微课?他们会以什么方式在什么场合以什么目的使用我们设计开发的微课?


明确了微课的目标用户之后,我们还应该明确,好的微课应当是短小精悍的。可如果说微课的长度必须要一个绝度的长度标准,那也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和难以令人信服的。但有一条是肯定的,那就是在设计开发制作微课的时候,应当在讲清楚自己观点的基础上,使微课视频长度尽可能地短。为什么?因为,今天的受教育者是数字原住民,他们是视觉化一族,一个微课视频,几分钟之内如果不能吸引他/她,那么,他/她很可能就把鼠标移到屏幕的右上角,瞄准那个叉叉,点左键,撤退了。


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资源形式,是以教学和学习为目的的、围绕一个小的主题和问题而设计开发的在线视频。因此,好的微课还应当具备一定的艺术水准,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目的,有自己试图要解决的问题,富有教育意义,传递的是科学的和正确的知识、技能和理念,也就是说好的微课应该是科学性、教育性、技术性和艺术性俱佳的。此外,好的微课应达到“三精”,即教学设计精、教师讲解精、课件制作精。教学设计精是好课的根本和精髓,其核心是教师课讲得好,同时,课件制作精,出来的微课才会比较吸引人。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教授曾说,好微课的标准就两条,一是学生一看就懂,二是学生喜欢看。


其实,既没有一个绝对的好微课标准,也没有唯一正确的翻转课堂模式。如果我们能给微课制定出一个令人信服的、为大家普遍接受的标准,那么,我们不仅可能给课程提出一个令人信服的和为大家普遍接受的标准,而且还可以给教育制定出一个一个令人信服的、为大家普遍接受的标准。而因为这些都不可能,所以我们也不用去苛求好的微课的标准,但我想,课好一定是微课好的前提。


印象中,好像有一句广告词是这样说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关于微课,套用这个广告词,我想说:“课好,微课才可能好!




—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标和教材很重要
重构学习单元,促进核心素养落地
热点观察丨钟启泉:求应变求平衡,高中接轨新课标
全面推进新高中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标准
教师发展 | 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
学习《美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