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交际: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作者: 姚淦铭
在人际交往中,要有智慧,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智慧也还有个境界问题,就不是人人都明白的了。
老子说:“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第45章)这是说,最巧妙的就像笨拙的样子,最有辩才的就像口讷的样子。人际交往中,一个人能够这样就是境界了,而且是大境界了。
我们大家知道有个成语“大智若愚”或“大智如愚”,是苏东坡说的。他就是从“大巧若拙”中再生出来的。他读书很厉害,很善于体会先哲的思想,比如他在《贺欧阳少师致仕启》说:“大勇若怯,大智如愚,至贵无轩冕而荣,至仁不导引而寿。”这就是老子那种“正言若反”的表达方法。
老子的理念真刺激人,大巧要若拙,大辩要若讷,大智慧要“若愚”,这种思维、理念一般人接受不了。但是,有人就是这样做的,而且古今中外都有这样的人,老子所说并非虚言。
古代希腊的哲人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是柏拉图的老师。他这样聪明,但常常自称一无所知。有一次他的朋友到神庙去祈求阿波罗的神谕,询问是否有人比苏格拉底更聪明?回答说“没有”。
苏格拉底听到这个神谕后,很是困惑,因为他总认为自己缺乏智慧,不聪明。于是他去访问了许多人们公认的智者,有政治家、文学家、能工巧匠等,他们都认为自己聪明绝伦,无所不懂。通过交谈,苏格拉底发现他们虽然懂得一些事情,但并不精通,对一些事情只是一知半解。经过反复思考,他终于明白,阿波罗神谕所以说他聪明,就是指他有自知之明。神谕的含义是:只有像苏格拉底那样深感自己无知的人,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从此以后,他就以具有“自知其无知”的智慧而自豪。
我们还都知道老子的名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那么苏格拉底这种以具有“自知其无知”的智慧而自豪,不就是一种“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的境界了吗?确实,“大智若愚”是“若愚”,并不是真的愚笨,好像愚蠢,好像傻瓜一个,其实是一个大智慧的人,而且也只有大智者才能做到“若愚”。
有时历史真是很好的教科书,我们来想一想,曹操手下的杨修是多聪明的一个人才,但是他最后死得很惨。为什么?他是很有智慧,但是不会“大智若愚”、“大辩若讷”,他还没有修炼到这个境界。比如《三国演义》中描写他一次又一次在曹操面前表现自己的聪明,但是不知道曹操一次一次在忌恨他,终于下了要除掉他的决心。你想,跟曹操这个妒忌心特别厉害的人交往,怎么能用这样的方法呢?这不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吗?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智若愚,这里面的内涵太丰富了。一个人可以利用这种别人以为他“笨拙”、“愚蠢”来完成在“智慧”、“巧妙”的情况下不容易办成的事情。比如说,你太聪明了、太精明了,别人防着你,你要了解一些真实情况就不太容易。你如果是高官,或是高级管理者,那么在人际交往中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有时给你很大的帮助。我们来举个例子。
春秋时代的楚庄王(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在位)很厉害啊,最后成为霸主。可是,他开始上台时没有像我们普通人所设想的那样,上任先来放三把火,不要说三把,他一把火也没有。他执政三年中没有发过政令,也没有治理过国家大事,看上去尽是不干正事。
他的负责主持军事的右司马着急啦,有一次在边上侍侯,终于忍不住了,要规劝楚庄王。他很会说话,他说:“有一只鸟停在南方的一座山上,三年啦,不展翅飞翔,也一声不叫,默默无声。请问这种鸟叫什么鸟?”
楚庄王说:“那只鸟三年不展翅飞翔,是用这段时间生长羽毛翅膀;不飞也不叫,是用这段时间观察民众的办事原则。你别看他没有飞,一旦飞起来必定会冲天而去,一旦鸣叫起来必定惊人。你放心吧!我知道这件事了!”大家知道,这就是成语“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来历。
过了半年,楚庄王就亲自听政,废除了十件旧事,兴办了九件新事,诛罚了五个大臣,提拔了六个隐士,国家治理得非常好。后来国力大盛,又有个成语“问鼎中原”,说的就是他。他进攻陆浑之戎,陈兵周郊,派人去问象征天子权威的九鼎的轻重。后来有许多国家,像鲁、宋、郑、陈等国归附楚国,他成了霸主。我们可以进行丰富的联想,老子是楚国人啊,莫非楚国的国君楚庄王和老子的智慧之间有某种深刻的联系?你看楚庄王做事怎么这样像老子所主张的那样啊。我们也用老子的智慧来解读分析一番。
一是,楚庄王颇像老子说的“大巧若拙”。明明是个治国的高明国君,但是他不表现出来,显得很不能干、很不会执政,急坏了他的臣子。但是他一切都弄明白了后,所采取的行动就击中要害。他改革内政,除旧布新,惩罚坏人,启用人才,还兴修水利。他真是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天下。他果然飞了起来,而且飞得那么高,飞到春秋霸主的高度。他果然一鸣惊人,而且响当当地定格在中国的历史上。
二是,他真像老子所说的,最贵重的器物最后制造成,最好的音乐很少奏出声音来。他三年不声不响,却全在那里默察静观,考察调查,研究楚国的国情、政事、官吏、民心,还有整个天下的形势与自己的路线,然后就能一锤定音。这就是老子说的“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言不辩”、“大辩若讷”的境界了。
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有时就是这样厉害!现在书法很重视,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有个常识大家都知道。比如说,你写的是颜体还是柳体啊。“颜体”就是颜真卿所创的一体,“柳体”就是柳公权所创的一体,有意思的是这两位大书法家在人际交往中都有“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的本领、修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中大智若愚的智慧
老子看人际交往中的技巧与境界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苏格拉底的“三个最”
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度过:人啊,认识你自己
与苏格拉底的隔空对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