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出自《老子》第四十五章,意思是说: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更深层次的意思是要告诉我们,真正会说话并不仅仅是指雄辩滔滔、口讷”更深层次的意思是要告诉我们,真正会说话并不仅仅是指雄辩滔滔、口若悬河、逻辑性强,而是要该露则露,该藏则藏。也就是说,所谓“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者不是不会说话,不是木讷,而是深知说话之难,谨言慎语而已。在我国历史上,“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者不乏存在。
战国时期,有一个楚庄王,确乃智慧之士,他登基之后,出奇的安静,并未有新官上任三把火之举,整整三年,无任何功绩。手下大臣,楚国百姓甚为不满。一天,他手下一个谋士就对他说:“山上有一只大鸟,立于石上,三年之内,不动不飞,你知道那是什么鸟吗?”楚庄王笑着回答说:“三年不飞,是为大鹏展翅,一飞冲天。”果然,没过多久,楚庄王改革内政,废除十条旧法,颁布九则新规,废除四项职衔,杀掉五位大臣,从此国力强盛,成就了一番霸业。真是“无为无不为”,楚庄王三年不动作,是为观察形势,积蓄实力,审时度势,一击致命,正所谓“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与楚庄王生活在同一个历史时期的商鞅也是一个“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的人。商鞅原本是卫国人,在别的国家不得志,于是跑到秦国去见秦孝公。为了弄清秦孝公的心理,商鞅不敢一见面就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而是试探性的进行交谈,前两次,商鞅给秦孝公讲儒家的帝王之道。秦孝公听得大感其烦,昏昏欲睡。这样,在第三次会谈时,商鞅才抛出变法以富国强兵的主张。这一下把孝公抓住了,两人谈了三天三夜,也不觉疲劳,秦孝公当即任命他为变法的官员,进行变法。
与楚庄王和商鞅有同样智慧的还有清朝著名大臣张廷玉。张廷玉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位极人臣而不衰,究其成功的秘诀,不外乎“千言万语,不如一默”八个字,和“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是一个意思。
在具体谈到“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的时候,我们还可以想到另一句话:“在社会上,人不怕不聪明,只怕太聪明,更怕装聪明,尤其怕卖弄聪明。”然而不幸的是天道忌巧,有些人看起来聪明,然而命运却不佳,正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为人机巧,世人所恶,反不如拙诚好。
三国时期,魏国的杨修可谓才高八斗,满腹经纶,其聪明才智,举世无双,是曹操,诸葛亮所不能及也,但他却锋芒毕露,处处表现得比曹操聪明过人,更有“一盒酥”,“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典故流传至今,无不显现其过人之处。但曹操何许人也,世之奸雄,“天老大,我老二”,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岂能容你杨修骑在头上,于是,杨修落得个惨死的地步。杨修之智,实非大智慧,不过一般之小聪明而已,其修养,其境界,其为人处事之道,实不敢恭维,成大事者,非杨修之辈尔。
杨修不了解老子的智慧,大智要若愚,大巧要若拙,大辩要若讷,而处处表现得比曹操还聪明,在曹丞相面前一而再,再而三地卖弄自己的聪明。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是个妒嫉心特别强的人,他一次又一次地下决心,非把杨修杀了不可,最终把杨修处死。杨修,一个历史上难得的顶尖人物,就这样惨死在曹操的屠刀之下。可见,过于锋芒毕露,就会成为众矢之的,而摆正自己的位置,卧薪尝胆,“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在最适当的时机表现出来,才是成事之道。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对我们来说,不仅是护身符,而且能帮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处理解决许多问题。比如一个领导干部,你表现得比什么人都聪明,下面人就不给你提意见了。许多好主意你听不到,企业怎么能搞好?聪明的领导要大巧若拙,大智若愚,让大家发言,不就可以集思广益了吗?
总而言之,真正聪明的人不是那些只会盲目卖弄自己聪明的人,而是那些会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场合“卖弄”自己聪明的人。真正聪明的人知道何时说场面话,何时道交心话,何时讲分量话,会在适当的时机表达自己的思想,正如孔子所言“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交际: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道德经》中大智若愚的智慧
聪明外露,不如智慧深藏
做人的品德(三)
曹操杀死杨修后,笑问其父杨彪为何瘦了?杨彪一句话流传千古
老子看人际交往中的技巧与境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