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血雨腥风:秦穆公晚年让功臣殉葬的权利逻辑

《左传·文公六年》

【原文】

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金咸虎为殉,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

【译文】

秦穆公任好去世,让子车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金咸虎跟着殉葬,一起跟着殉葬的人一共有一百七十七个,都是秦国的功臣。国人哀痛叹息,作了一曲《黄鸟》以抒发悲痛之情。

【解析】

最近在翻看左传的时候,看到了秦穆公临死时要求一百七十多人跟着陪葬这一段,看的心里面很不是滋味儿。

就一直在思考是什么样的逻辑驱使着秦穆公做出了这种戕害贤良的行为,冥思苦想后算是有了一些领悟。

就想着写出来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政治的无情以及帝王的权利思维,以供生活中能够学以致用。

但是这个公众号主要是解读资治通鉴,可资治通鉴是从公元前四百零三年三家分晋开始,而这事又发生在春秋时期,所以这一篇就算是杂谈吧!

首先介绍下秦穆公这个人,秦穆公是秦国立国六百余年中成就比较突出的一位君主,在整个春秋时期,秦国的国力在秦穆公时期达到了全盛,因此有齐桓得管仲而首霸春秋,穆公获百里而称霸西戎的流传。

秦穆公这个人又很有争议,后世评说有人认为他进入了春秋五霸之列,也有人认为他没有进入春秋五霸之列。

所谓春秋五霸有很多种说法,即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这是第一种说法。

也有第二种说法,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但是以五霸的评判标准来说,秦穆公确实是进不了五霸之列的。

秦穆公的功绩只是称霸了西戎,扩大了秦国在西部的领土范围。总之不管他是不是五霸之一,这都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所以也就不细述了。

秦穆公为秦国做出的贡献在于,统一了西戎,为秦国打下了基础,让秦国在战国时期有了东出兼并天下的资本和实力。

秦穆公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就,除了他本人自身的能力和时代提供给他的机会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虚心纳谏重用人才。

但是秦穆公晚年却掀起血雨腥风,亲自摧毁自己搭建的人才体系,让一百七十多个功臣良将陪同殉葬,这一切是因为什么,秦穆公为什么不惜背负恶名也要自毁干城?

很多人会把秦穆公的这一行为归结为老年昏庸和春秋时期的人殉制度,有这种观点的人其实根本就没有权利安全意识,也没有权术思维逻辑。

所谓老年昏庸也是个伪命题,一个自年轻就精明的人只会随着阅历的增加而变的更为精明,而一个真正昏聩的人无论青年还是老年从来就没有真正精明过。

精明或者昏聩,跟年龄没有任何关系,只跟天赋、资质、学识、阅历有关。

所谓人殉制度就更是笑谈,自古以来制度和规矩就是给弱者制定的,王,又怎么会真的被规矩管束。

秦穆公之所以在晚年要求功臣殉葬,本质原因还是担心权臣坐大,后继之君又无法压制他们从而对国君地位形成威胁。

很多人对权臣这个概念很模糊,这里说一下,所谓权臣,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自下而上的权臣,他们的权利,来源于底层的执行者,中层的管理者和高层的决策者,已经脱离了上层的掌控。

像后世的霍光、王莽、曹操、诸葛亮、杨坚、赵匡胤等人,这种性质的权臣已经具备了颠覆政权的实力,只要他们想,就可以犯上作乱。

另一种是自上而下的的权臣,他们的权力,来源于君王的授予,在中高层以下并没有他们的根基基础,他们想要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就只能紧紧依附于国君,国君一旦对其抛弃,瞬间就会身败名裂。

这种权臣一般在酷吏、宦官和奸佞当中产生,像后世的商鞅,东汉时期的十常侍,武则天时期的周兴、来俊臣,明朝时期的魏忠贤,清朝时期的和珅,这些人的权利悬于高空,没有底层基础,不具备犯上的实力。

材料中秦穆公要求殉葬的那一百七十七个人,都是在秦穆公一朝有所作为的臣子,他们功劳盖世,家族根基深厚,互相之间又有千丝万缕的政治联盟,无论在朝还是在野,人望极高。

这一百七十多人当中,以子车奄息,子车仲行,子车金咸虎权势最盛,号称子车三雄,秦穆公要求这三人陪葬时,国人纷纷为其致哀,并作《黄鸟》,以表达内心的悲痛。

《黄鸟》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针虎。维此针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这首黄鸟后来被收录于诗经,三段当中的前三句分别是纪念子车三雄,从临其穴开始就都一样了。

大意为,靠近你们墓穴的时候,我们内心十分的悲痛,苍天啊,为何要歼杀我的良人!如果可以交换,我们情愿以死来换回他们的生。

歌声悲痛,悲怆,悲凉,每次读到黄鸟这首诗的时候,我自己的情绪也经常跟着被感染,如果有古文基础的朋友,相信在读的过程中会更能身临其境。

秦穆公正是因为看到了子车三雄在朝野的实力和人望,所以才更加坚定了临死之时把他们一起带走的决心。

这种人能量惊人,秦穆公在世可以靠着自己的威望和功绩压制他们,但是后来之君尚无建功立业,也没有自己的心腹派系,在国内的统治权威还没有建立起来,这种情况下想要压制他们就是痴人说梦。

新君上位本身就没有什么实权,实际权利全部掌握在前朝老臣的手里,他所拥有的只是一个合法的名位而已,名者,权也,名位者,权位也,怎么运用这个权利的位置化虚为实把真正的权利握在手中,这才是考验新君智慧的地方。

所谓权利,不是指拥有那个职位,坐在那个权利的位置上就代表已经拥有了权利,而是指,底层执行做事者有多少是自己的人,中层管理监督者有多少是自己的人。

上层参谋决策者有多少是自己的人,这些人是否占据要职,是否手握实权,这些才是衡量一个领导是否有实际权利的标准。

子车三雄这种能量级别,一旦趁着新君地位不稳发动政变,那新君可就有累卵之危了,这种权力逻辑和后世刘邦剪除异姓王,汉武帝发动巫蛊之祸,朱元璋对创业功臣大开杀戒是一个思路。

刘邦年老体衰也要亲冒弓矢进行第二次统一战争,就是因为在他之后诸皇子年幼,无法震慑英布、彭越、韩信等人,故而要在自己有生之年铲除后患。

汉武帝发动巫蛊之祸,就是要小题大做扩大打击面,把太子刘据势力,后宫嫔妃势力,外戚勋贵势力连根拔起,为汉昭帝刘弗陵提供一个均衡的权利格局。

朱元璋展开血雨腥风,大肆屠戮功臣也是因为皇孙朱允文根基薄弱,压制不住那些从地狱里爬出来的悍臣勇将。

如果太子朱标不死,他们或可安然无恙,但朱标早逝,后继之君朱允文又资历过浅不足以服众,那就只能让朱元璋把他们带走了。

关于以上三位的事件,等写到他们了再仔细解读,现在还是继续说秦穆公的事情。

秦穆公在晚年要求一百七十七人进行殉葬,是因为秦穆公时期的功业全部是依赖这些人建立的。

广地益国,东服疆晋,西霸戎夷,这样的功绩让秦穆公威震天下的同时,也给了功臣勋贵做大权利的机会。

而后继国君想要震服他们,想要让这些功臣实心任事,就只能以更大的功绩来收服他们,否则只能终生做个有名无实的傀儡君主。

但是想要走建立更大的功业这条路,几乎等同于死路。

首先是外部条件不允许

秦穆公一生的梦想就是能够东出争霸,把秦国势力发展到中原腹心,以期实现真正的霸主之梦。

但是在秦穆公向外围扩张的道路上,晋国就像一座大山一样,始终无法跨越,晋国成为了秦穆公称霸之路上最大的障碍,也是他一生的噩梦。

更何况击败晋国后还得面临楚国、齐国这些超级大国,秦穆公也是无力东出之后,才把目光转向了西陲,这才取得了广地益国称霸西戎的成就。

连秦穆公自己都无法完成的事业,他的后继者更不可能完成,就算秦穆公的继承人天纵英才,如果没有外部机遇的垂青,也只能束手无策,而外部机遇这种事又属于可遇不可求,所以秦穆公的继承者根本就没有超越秦穆公的条件。

其次是用人问题上

秦穆公之后是秦康公,秦康公如果要完成穆公未竟之事业的话,就又会涉及到一个用人的问题。

用谁?怎么用?如果用秦穆公留下的原班人马,能不能用的动?这些都是问题。如果用原班人马,实现了中原称霸的梦想,那这个梦想是谁帮秦康公完成的?

还不是秦穆公原来的人嘛!股东还是那些股东,只是换了个执行人而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霸业还是秦穆公的霸业。

秦康公在用这些人实现霸业的时候,自身在秦国是具有了一定的根基和人望,可是水涨船高,这些人的威望和权利也同时达到了另一个新的高度,所以只要这些人还在,秦康公一生就只能活在他们的控制和阴影之中。

最后是权利安全的问题上

秦穆公如果去世之前,没有选择把他们清理掉,而是留给了秦康公这样一套班子,接下来事情的走向会怎么样?

秦康公的第一步肯定会夺权,打压旧人提拔新人,培养心腹占据要职。一拉一打之中就会形成权利对抗,形成内耗,进而就是造成秦国动荡,给他国提供了趁虚而入的机会。

夺权失败了,秦康公轻则下台重则丧命。夺权成功了,贬斥旧臣大开杀戒,最后还是要走启用新人这一步,但是从此却背负上了一个残害老臣的恶名。

这样会影响秦康公的形象问题,一国之君形象一旦坏了,道德上有了污点,在以后的工作上就做不到让后来者效其死力。

秦穆公如果留着这些人,即使他们没有二心,对秦康公忠心耿耿,秦康公也肯定不会继续重用,因为这些人身上有秦穆公的影子,事情做成了,功劳还是会记在秦穆公的身上,事情失败了,秦康公就得自己担着。

好处,老子独享,坏处,儿子承受。所以即使留着这些人,秦康公本人也根本不会重用他们,因为无论是权利安全方面还是自身功业记在谁的账上方面,都不会用他们,留着他们只会给秦国带来动乱。

对于秦穆公来说,既然不会用,那留着就是祸患,与其给儿子留下隐患,那不如趁着自己根基人望俱在的时候自己动手,把朝堂职位空出来,留一个轻资产轻负债的朝堂给下一代。

等儿子上位后再恢复那些殉葬者的荣誉和家族地位,开诚布公以聚人望,提拔他们进入朝堂,让他们再次为秦国效力,为新君效力,从而把美名留给儿子,把恶名让自己带进棺材。

以上,就是秦穆公要求人殉的权力逻辑,也是历代国君面对功臣势大而后继者根基又很薄弱时主动掀起血雨腥风的原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君之恶,亦毒哉
652期 || 美丽《诗经》课堂:《秦风·黄鸟》/薛红诵读/闻天语解析
dindinw对《大秦帝国》的笔记(6)
从黄鸟、结草谈人殉
那位把自己放生过的春秋五霸之一
三良殉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