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抗战史之江西、湖广战场的历次取得胜利的大会战或战役
userphoto

2022.10.28 北京

关注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来,正面战场在江西与湖广地区的战绩一览:

正面战场,在抗战爆发以来,尤其是在战略相持阶段由第五战区、第六战区以及九战区担当防务的江西(赣西北、赣西和赣西南战场),湖广战场日益成为中日双方重点争夺的焦点地区。这一地区,也是正面战场,至武汉会战以后,国民党军队与日军交手次数最多,作战频率最为频繁的重点防御地区之一。

江西战场:4胜,1平,2负;注:并未统计马当、湖口作战等战事。

4次江西战场取胜的中型规模的战役与大型会战:

图注:万家岭战役作战形势示意图

1.万家岭战役由第九战区统筹指挥了整场作战,其又称德安会战。属于武汉会战期间的重要胜仗之一。此战,中国方面派出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指挥的第四军,第七十四军,第六十六军,第一八七师,第九十一师,新编第十三师,第一四二师,第六十师,预备第六师、第十九师,第一三九师的一个旅,新编第十五师的一个旅,共十万余人参加作战行动。前敌总指挥则为第九集团军总司令,抗日名将,民族英雄吴奇伟将军。

       日本方面,参战的主要部队为侵华日军的华中派遣军下辖的第106师团,师团长为松浦淳六郎中将。第106师团下辖步兵第111旅团(步兵113联队、147联队)和第136旅团(步兵123联队、145联队),以及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各一个联队。

       此战,国军重创日军第106师团大部,共毙伤日军1.5万余人(据日军战报称阵亡3300余人、受伤4036人,另有9925人在战斗期间患有严重疾病,无法继续参加战斗)。同时,重创日军第101师团一部(第101联队主力一部分)。并差点直接攻入日军第106师团指挥部,取得了重要的胜利。

       此战的重要意义在于中国军人在万家岭战役中,为赴国难而表现出了不畏强暴,虽死犹战的顽强战斗精神,用生命和忠诚铸成了万家岭这座庐山脚下的历史丰碑,将千秋万载永远耸立在人们的心中。

      万家岭大捷与台儿庄大捷齐名,是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国军队大获全胜的著名战例之一,研究者众多,硕果累累,表现了中华民族敢于与来犯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万家岭战役是中国抗战史上歼敌史无前例的重要战役之一,他打出了民族尊严、打出了国威。压制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嚣张的侵略气焰。充分展示了国共两党共同抗日、中华儿女团结御倭的爱国主义精神。叶挺将军也曾评价:“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垂不朽。”

图注:第一次长沙会战作战形势示意图

2.第一次长沙会战,又称湘赣会战。1939年9月14日至1939年10月14日,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地区进行的会战。日军作战目标是:歼灭中国第九战区军队主力于湘北、赣北一带。投入了4个师团、2个支队及海军、航空兵等共约10万人,由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茨指挥。中国军队参战兵力为18个军,约24万余人,由第九战区代理司令长官薛岳指挥。从9月14日起,日军各部队分三路从赣北奉新一带、鄂南通城一带、湘北岳阳一带取分进合击姿势向长沙方向发起进攻,其中湘北一线为主攻方向。中国军队以一部兵力阻击赣北日军,以主力迎击鄂南、湘北日军。中国军队利用山岳江河有利地形,节节阻击,消耗敌人,各个击破。9月22日,赣北方向日军在修水地区受阻后退回原地,鄂南方向日军亦在进至献钟、修水后受阻。另外,湘北一线日军则在强渡新墙河之后突破守军之汨罗江防线,9月29日攻至长沙外围。但由于人员,弹药消耗过大,侧翼不断受到中国军队袭击,被迫停止进攻,并于10月1日开始北撤。10月3日,中国军队全线追击。10月14日,日军退回原阵地,双方恢复战前态势,会战以中国军队的胜利而结束。此役日军自称伤亡3600余人,然而,实际日军伤亡达3万4千余人,中国军队伤亡、失踪近4.8万余人。

图注:上高会战作战形势示意图

3.上高会战,(上高战役、锦江作战、鄱阳扫荡战)是抗日战争期间,中方取得全面性胜利的一场重要的会战,被时任国民革命军参谋总长的何应钦将军称为“抗战爆发以来最精彩的一战”。

       上高会战发生于1941年3月份,驻南昌的日军第34师团大岛茂因友邻部队第33师团预定要调到华北参与对中共所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行动,要求第33师团调走前,配合自己扫荡南昌周围的国军第九战区主力部队,却因两个师团严重的缺乏协调配合的默契;导致第34师团一头扎进了中国军队4个军的合围圈,是为“上高会战”。中国军队统计击毙日军大佐联队长滨田以下日军15000余人,日军自报伤亡千余人。

      上高会战,由于在政治和军事层面上,给予日本侵略者造成了极为沉重的打击,也预示了日本侵略者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延缓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时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当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因此,具有深远的国际意义。

      这场大型会战的战场实际指挥官为第9战区副司令长官罗卓英将军,在1941年3月29日给蒋介石电报中汇报的战果为:毙伤日军少将步兵指挥官长岩永汪、大佐联队长浜田以下1.5万余人,自身伤亡2万余人,然而,他的顶头上司,第9战区司令薛岳却没有认可这个战果,薛岳将军在4月5日给蒋介石的电报中,直接将罗卓英的战果打了个八折,称伤毙日军12520名,俘敌14人 。日军宣称造成中国军死伤17,119名,失踪2,814人,对于己方损失在战报上则只字未提,日本网站引用的日本右翼战史学家儿岛襄的估计为1000余人。

      姑且不论中方投入的兵力和伤亡情况,日军方面的死亡人数是存在严重的高估。日军战后编的战史只承认此次会战投入的两个师团级别的作战单位都有一个步兵联队未参战,以治安师团三联队制满编顶多一万三千人的规模,实际上,两个师团级别的作战单位投入战场的兵力顶多近两万余人,再加上,兵力至多3千余人的独立混成第20旅团(满编5000人),日军在本次会战的投入兵力顶多2万5千人内(罗卓英在给蒋介石的电报上开始估计日军只有一万,后来才说是三万),不可能出现6成的伤亡比,国民政府的战报明显出现灌水的现象。虽然,根据战报所提到的数据,可能存在灌水的现象,但是这不代表国军在此役徒劳无功。日军山炮属联队(团级)编制武装,一联队4门,缴获了6门该型号的山炮,代表至少有2个步兵联队遭遇被击溃的命运,对此次只投入6个步兵联队的日军来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作战单位是受创严重,对日军的伤亡冲击可谓不小。

图注:赣江追击战作战形势示意图

4.赣江追击战,亦称其为赣南追击战,被誉为抗日战争江西正面战场的最后一战,1945年7月6日-8月16日,从收复大余、南康,定南、龙南、全南以及信丰等地,到国军进驻南昌胜利结束。本次战役,历时1个月又10天。为了截击此时盘踞在赣南企图北撤武汉,应对日军新的作战需要而集结的日军第27师团和第40师团所部,中国军队以第九战区所属第58军,第72军,第78军等部为主力,以赣江航道为主线,追击日军北撤部队,其中,吉安战役,国军所属部队第183师会同第140师,成功守住了吉安城区,迫使日军被迫绕开吉安城区,继续北上;此战,歼灭日军3500余人,重创日军第27师团和第40师团运输部队,同时,截获了日军运送从赣州掠夺的战略物资的400余艘船只,8月16日,国军第58军新编第10师,攻入南昌,鉴于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已下诏停战,赣江追击战遂以中国军队的胜利而结束,此战,收复了赣南和赣西以及赣北的大片失地,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做了较好的收官。作战期间,参战国军各部配合紧密,积极行动,歼灭日军6000余人,以伤亡1800余人的代价,获得了战役的胜利,迫使日军滞留南昌,至9月14日,第58军军长鲁道源将军代表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将军接受南浔地区日军的正式投降(注:南昌方面的日方代表:第11军司令官笠原幸雄,九江方面的日方代表:龙图长久,于9月18日正式投降)。

湖北战场:3胜,1平,2负;

3次湖北战场取得胜利的大会战:

图注:随枣会战作战形势示意图

1.随枣会战发生于1939年5月(民国二十八年),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国民党军队)在湖北随县(今为随州)、枣阳地区与日军的作战,其又称“襄东会战”或“襄东大捷”。武汉会战之后,日军为了解除鄂北,豫南方面中国军队对武汉方向日军主力的战略威胁,向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和枣阳县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1939年5月1日,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为解除国军第五战区主力部队对平汉铁路沿线交通的威胁,以第三、第十三、第十六师团和骑兵第二、第四旅团等部,向随县、枣阳地区发动全面进攻。为牵制和阻击日军的进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将所属部队编为左、右两个集团军单位与江防部队进行防御作战,并伺机实行反击。战至1939年5月23日,第五战区所属部队先后收复枣阳、随县及其周边23个县。日军退回钟祥、应山等会战发动前的驻地,使战场局势恢复战前态势,会战宣告结束。国民党军队毙伤日军1.3万余人,第五战区也付出了较大的伤亡代价,伤亡2.8万余人。日军未能达到预定的战略目标。因此,国军最终取得会战的胜利。

      这场大型会战,中国军队在兵力上占较大优势,能够较为有效的协同配合,然而,局部兵力投放缺乏灵活性,曾一度,被日军包围,处于被动的局面,后经调整部署,在全军将士的浴血奋战的基础上,成功地恢复原态势。中国军队,虽然也遭受到了较大的损失,然而,成功扭转了日军围歼中国军队的战略企图,并使之付出了较为惨重的代价。此战,国军第五战区主力,成功毙伤日军1.3万余人,日军在战场遗留尸体就达到了5000余具,达到了牵制且消耗日军的战略目的。中国军队伤亡2.8万余人,然而,较为成功的完成了既定的作战计划。第五战区在会战中期,通过调整指挥部署;逐步表现得进退主动,适时地将主力部队转移至外线,依托大洪山和大别山脉以及桐柏山的有利地形,展开灵活机动的山地游击战和运动战,配合正面的阵地作战;使局势转变为有利于中国军队的方向,日军撤退时,国军也采取较为有力地追击或阻击行动,取得了较大的战果。

        随枣会战前后历时不及3周。日军使用主力部队突破汉水东岸的中国守军阵地;突进至预定的目标完成一翼包围,然而,其他两路日军则在随县及其北侧地区遭受到国军的有力抗击,未有任何进展。第五战区鉴于这一战场形势,决定调整作战战术,由主力逸出敌之包围圈,转移至外线作战,利用有利的地形条件,深入日军背后打击敌人,在形势出现有利转变时,再命令部队转守为攻,有力地反击日军。日军由于合围计划遭到了失败且面临中国军队的有力反击,不敢久留,遂被迫撤退。中国军队尾追不舍,进击日军侧翼。至5月23日,中国军队先后收复枣阳、桐柏、确山、上蔡、随县等地,日军逐步退回至原防线,战场形势恢复至战前态势,会战以第五战区的胜利而结束。

图注:豫南会战作战形势示意图

2.豫南会战是中国第5战区国军主力在河南南部抗击日军的一次成功战例,其又被称为“豫南大捷”。1941年1月18日,日军第11军为了打通平汉铁路南段,解除中国军队对信阳日军主力的威胁,纠集步兵7个师、骑兵1个旅、战车3个团的兵力,在司令官园部和一郎的指挥下,分左、中、右3个兵团,分兵三路,准备向豫南地区发起全面进攻。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决定采用避实击虚的正确战略,留少数兵力正面抗击日军主力,主力转向两翼活动,待日军进攻兵力分散之时,从其两侧及背后围歼之。豫南会战是武汉周围地区防御作战中的一次成功战例。

       豫南会战的主要战事基本发生在1941年1月底~2月上旬之间,共持续18天之久,由于中国正处于农历传统的春节期间,此次会战,又称抗战期间著名的“闹新春”。这场会战主要发生在河南省南部地区,是一场中国军队在河南信阳以北地区抗击侵华日军进攻的著名会战。日军为寻歼在豫南地区的中国军队主力汤恩伯兵团,抽调第3、第17、第40师及特种兵一部,集中在信阳以北地区,由第11集团军司令官园部和一郎指挥进攻豫南。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3个集团军共8个军组织防御。1941年1月30日,日军中央兵团兵分两路,企图协同两翼兵团夹击中国军队。1941年1月31日,日军攻占豫南地区的舞阳、上蔡等地,对中国守军形成包围态势,然而,中国军队已先行转移,致使日军企图围歼中国军队主力的计划落空。此时,日军侧背又受到中国军队的多路攻击,正阳已被驻扎皖西地区第84军克复,日军的后方交通受到严重的威胁,遂于1941年2月1日开始回撤。日军第3师从舞阳撤出后,于1941年2月4日攻占南阳,2月6日放弃该城,向唐河、泌阳方向撤退。国军第13军顺势收复舞阳后,即向南阳方向追击日军。与此同时,由舞阳南撤的日军第17师团及第15、第4师团各一部,在象河关附近遭到中国军队猛烈的打击,伤亡惨重,向南溃退。至1941年2月7日,各路日军均被迫撤回信阳附近。此战,中国军队共毙伤日军9000余人。

      豫南会战以侵华日军失败,中国军队胜利而宣告结束。豫南会战的胜利大大提振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信心与决心,体现了中国军民团结抗争的伟大力量,有力地打击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同时,豫南会战又被西方军事家誉为“中国战场的列宁格勒会战”。

图注:鄂西会战作战形势示意图

3.鄂西会战,鄂西会战是1943年5月-6月之间,日本第十一军为打击中国第六战区部队进行的一次进攻战役,日本机动利用兵力,用各个击破的战术重创中国军队第六战区的第29集团军,第10集团军和江防军,将掠获的大批船只下行。鄂西会战历时月余,第六战区以10个军的兵力抗击了日军约5个师团兵力的进攻 。日军沿长江向上游进攻的计划失败,鄂西会战以中国胜利告终。此战,中国军队伤亡5.2万余人,歼灭日军4660余人-25830人之间。其中,石牌保卫战,被西方军事评论家誉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一场国民党军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荣誉战例;成为中国战场的重大“军事转折点”。

湖南战场:4胜,1平,1负。

4次湖南战场取得胜利的大会战:

图注:第一次长沙会战作战形势示意图

1.第一次长沙会战,又称湘赣会战。1939年9月14日至1939年10月14日,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地区进行的会战。日军作战目标是:歼灭中国第九战区军队主力于湘北、赣北一带。投入了4个师团、2个支队及海军、航空兵等共约10万人,由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茨指挥。中国军队参战兵力为18个军,约24万余人,由第九战区代理司令长官薛岳指挥。从9月14日起,日军各部队分三路从赣北奉新一带、鄂南通城一带、湘北岳阳一带取分进合击姿势向长沙方向发起进攻,其中湘北一线为主攻方向。中国军队以一部兵力阻击赣北日军,以主力迎击鄂南、湘北日军。中国军队利用山岳江河有利地形,节节阻击,消耗敌人,各个击破。9月22日,赣北方向日军在修水地区受阻后退回原地,鄂南方向日军亦在进至献钟、修水后受阻。另外,湘北一线日军则在强渡新墙河之后突破守军之汨罗江防线,9月29日攻至长沙外围。但由于人员,弹药消耗过大,侧翼不断受到中国军队袭击,被迫停止进攻,并于10月1日开始北撤。10月3日,中国军队全线追击。10月10日,日军退回原阵地,双方恢复战前态势,会战以中国军队的胜利而结束。此役日军自称伤亡3600余人,然而,实际日军伤亡达3万4千余人,中国军队伤亡、失踪近4.8万余人。

图注:第二次长沙会战作战形势示意图

2.第二次长沙会战,爆发于抗战中期,中国军队在长沙地区抗击日军第二次进攻的防御战役。1941年9月7日,日军调集4个师团,另加4个支队,以两个飞行团和1个分遣支舰队协同,共 12万余人,由第十一军司 令官阿南惟几指挥,从湘北地区的岳阳向长沙地区再次发动大举进攻。中国第九战区国军主力,以 14 个军约 30 余万人进行抗击。9月7日,日军先以一部突击大云山,掩蔽主力在新墙河北岸展开。9月18日拂晓,日军主力强渡新墙河,并以一部经洞庭湖进攻青山,芦林潭附近,以策应日军主力的进攻。中国守军退至罗江南岸,并组织兵力向日军侧背反击, 然而,因作战电令被日军破译而反击失利。至9月28日,日军攻占长沙,并于29 日一度突入株洲。由于日军在较狭窄的正面纵深进行突破,不断受中国军队的侧击威胁,遂于10月1日开始撤退,至10月9日双方恢复原有态势。此战中国军队伤亡和失踪约5.2万余人,日军伤亡约 2.5万余人-4.8万余人之间,中国军队第二次保住了长沙。

图注:第三次长沙会战作战形势示意图

3.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6日,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地区进行的会战。日军作战目标是牵制中国军队,以策应香港和南洋方面的作战。日军投入4个师3个旅团兵力共约10万人,由第十一军司令官阿南惟畿指挥。中国军队参战兵力13个军共约30万余人,由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指挥。日军以主力3个师团沿岳阳至长沙铁路进攻,另以一个师团由赣北安义西犯上高以作配合。中国军队吸取第二次长沙会战的教训,以3个军在赣北作防御性作战,而以主力10个军投入湘北新墙河、长沙主战场,并采“后退决战”、“争取外翼”的方针,诱敌深入。12月24日起,日军主力先后突破新墙河、汨罗江防线南进。12月31日,越过捞刀河、浏阳河、从南、东、北三面对长沙形成包围。次年1月1日,日军向长沙发起猛攻。守城的中国军队第十军英勇抗击,日军攻击受挫。1月4日,中国军队9个军按预定计划对敌反包围,并切断其退路,实施反攻。日军依靠空军援助,苦战10余天,才突破重围,1月16日,退至新墙河以北地区,双方恢复战前态势,会战以中国军队的完全性胜利而结束。日军伤亡5.6万余人,中国军队伤亡2.8万余人。

图注:湘西会战作战形势示意图

4.湘西会战,也称'雪峰山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最后一次会战。侵华日军此战目的是争夺芷江空军基地,故又名'芷江作战'(日方称'芷江攻略战',中方称'芷江保卫战')。湘西会战起于1945年4月9日,止于6月7日。在双方参战总兵力28万余人,战线长达200余公里。在王耀武指挥下,湘西会战取得了雪峰山大捷,歼敌3万余人。湘西会战最后一仗主战场为怀化溆浦县的龙潭镇、温水乡和邵阳市洞口县的高沙、江口、青岩、铁山一带。湘西会战以日本军队战败而结束。湘西会战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抗日正面战场由防御转入反攻阶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微博正文
[转载]杀人如麻的冈村宁次为何最怕湖南人
抗日将士瓮江血战纪略
第二次长沙会战的策应之战——宜昌城外的烽火(一)
日军真实的战略意图,为什么只被一名记者白修德识破?
我觉得国军在正面战场打得22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