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阴汗影响性趣,介绍几个小药方

阴汗是指外生殖器及周围(包括大腿内侧近腹阴处)部位经常汗多,且汗味多臊臭的病证。

诊断要点:

       凡是男子阴部多汗,汗出臊臭,伴有阴囊湿冷,前阴萎弱,小便清长,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或胁肋胀痛,目赤,小便赤者,可诊断为阴汗。

辨证分析:

      阴汗因元阳不足,气化失司,温煦失职,寒湿内盛;或湿热之邪蕴郁肝经,流注下焦所引起。

      辨证首先辨虚实。虚证肾阳虚型,伴有阴囊湿冷、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滑精、早泄等。实证肝经湿热型,伴有胁肋胀痛、口苦目赤、小便赤等。总的治法是温补肾阳,清热利湿,疏肝养血。

辩证论治: 

(一)湿热蕴积下焦型:

    阴囊潮湿瘙痒,多汗,有时很快就可将内裤变潮,并出现黄染现象,伴有汗臭异味,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因清热利湿为主。

    药用:龙胆草20克,黄芩15克,山栀子15克,生地黄20克,苦参15克,土茯苓30克,地肤子20克,大黄(后下)9克,白鲜皮15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5剂。

(二)寒湿内阻型:

   出现阴部多汗,并觉阴部湿冷,纳少便溏,身重肢倦,舌苔白腻,脉沉细,因温化寒湿为主。

   药用:桂枝12克,苍术12克,白术12克,厚朴10克,陈皮9克,茯苓15克,薏苡仁20克,藿香15克,佩兰15克,鹿衔草20克,蛇床子15克,制成丸剂,连服1月。对于寒湿内阻体质的人,除采用中药治疗外,还需要嘱其平时多注意腹部保暖,或平时多做一些腹部按摩保健。亦可行足三里穴艾灸保健,每天1次,每次20分钟左右。

(三)气滞血瘀:

  阴囊及腹股沟处大量汗出,并伴有精索、睾丸坠胀疼痛。舌质紫暗,舌下及舌边有瘀斑,苔薄白,脉弦紧而涩,因行气活血,舒经活络为主。

   内服:当归15克,川芎10克,丹参30克,桃仁15克,红花9克,郁金12克,川牛膝15克,乌药12克,石榴皮12克,五倍子12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7剂。外用:滑石粉、五倍子、三七粉各20克,共研细末,于每日早、晚2次涂于阴部即可。

(四)阴虚阳亢:

  阴部发热,并伴有五心烦热,阳事易举,梦遗滑精,口干咽燥等证,因滋阴降火为主。

   药方:生、熟地各15克,龟板(先煎20分钟)15克,黄柏10克,知母10克,黄连6克,黄芪15克,五味子15克,浮小麦15克,麻黄根15克。水煎服,共服7剂。

服上方7剂后,稍感好转,守方再服7剂,其后症状基本消除。为巩固疗效,建议坚持至少服用知柏地黄丸半年以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阴、阳的关系与中气的特殊作用 治疗所有重大疾病必需要留有“利口” 阴汗证明你在强行开利口了...
阴湿、阴囊湿痒,中医如何治疗?
阴汗
阴囊潮湿,汗出腥臊,善借风药之力,将风邪湿热,涤除殆尽
阴囊湿冷的艾灸穴位及治疗方法
曾庆琪教授辨治阴汗经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