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今历法概述(三)中国农历(二)

介绍本期内容前,我们先问一个问题:

农历是阴历吗?

有朋友可能会说是,因为一般很多人都说农历是阴历,这是相对于公历说的,因为公历是太阳历,也就是说,公历是完全按照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规律来制定的,和月球可以说是基本没有关系。但是农历看似就是完全按照月球公转的规律来制定的,所以称之为阴历。但这种说法只说对了一半,事实上,农历是同时参照了地球与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关系而制定的历法,何以见得?我们先从我国先民留下的重要遗产讲起。


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

我国古代先民经过长期的观测,结合到农业生产中,创造了一套一年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系统。今天,七十二候很少用于生活中,而二十四节气中的主要节气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部分节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例如清明节有法定假期,而立春、冬至等节气则有重要的习俗流传下来。


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候表,摘自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辞海》


我们今天知道,二十四节气中在历法上最重要的是四个节气: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这四个节气是按照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角来测定的。


春分:约在公历年(很奇怪吧?二十四节气居然和公历紧密相关)的3月21日前后,当天昼夜平分。根据今天我们所了解的地理知识,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


随后的几个月里,太阳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不断趋向北纬23°26′,北半球进入夏天,南半球进入冬天。


夏至:约在公历年的6月22日前后,当天(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北半球)昼长达于一年(太阳年)的极点,北极圈内甚至会发生极昼现象,也就是全天太阳不落(南极圈内则发生极夜现象,全天没有太阳升起)。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


随后的几个月里,太阳直射位置逐渐向南移动,不断趋向赤道。


秋分:约在公历年的9月23日前后,当天昼夜平分。和秋分一样,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


随后的几个月里,太阳直射位置逐渐向南移动,不断趋向南纬23°26′。


冬至:约在公历年的12月22日前后,当天(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北半球)夜长达于一年(太阳年)的极点,和夏至完全相反,这时的南半球则和北半球夏至时情况相同。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


中国古代以冬至作为一个回归年的起止点,冬至也是重要的节日。故宫的太和殿在冬至这一天,日光照射过南面的窗孔,在大殿的地面反射,能够映到正中的“建极绥猷”匾额上。


2004年12月21日冬至(农历甲申年十一月初十)的北京故宫太和殿匾额,央视2005年纪录片《故宫》


随后的几个月里,太阳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不断趋向赤道。


然后周而复始,回到春分。


需要注意的是,古人对部分节气很重视,从不同角度来说,冬至、立春等节气也被认为是一岁的起止点。


歲始或冬至日,産氣始萌。臘明日,人衆卒歲,一會飲食,發陽氣,故曰初歲。

正月旦,王者歲首;

立春日,四時之(卒)始也。

《史记》


冬至以后,昼长逐渐增加,夜长逐渐减少,因此古人认为冬至次日是回阳之始,因此这一天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曾被认为是岁始。


正月初一则是王者的岁首,也就是说,农历中的正月初一是政治意义上的一年之始,是古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开端。


立春则是四时,也就是今天的春、夏、秋、冬四季的起止点。


由于太阳年长365-366天,因此两节气间的相隔约在15日以上。于是就有了这么一首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前两句是二十四节气的顺序,这里就不赘述了。后两句需要注意,因为后两句说的都是公历而不是农历。上半年的节气多为公历月份的6、21日,下半年多为8、23日,且与这些日子最多相差不超过一二天,例如2016年12月21日为冬至。类似的,清明节也不总是一般认为的4月5日。


那就有朋友要问了,讲了半天我国先民发明出这么个和公历有关的东西,和农历有什么关系呢?这就要讲农历里面最复杂的几个概念了:


中气、节气和闰月

前面我们曾经讲过,一个朔望月约为29.5日,而一个太阳年约有365.2422日,这样一年就约有12.38个月。因此一年并不总是十二个月。在最近的2017年,我们发现农历就有一个闰六月。那么,农历为什么会产生闰月?农历不能够被简单地称为阴历的根源何在?


我国先民创造了二十四节气,是制订历法的重要准绳。如何制订?我们在上一期干支中讲过,现行的农历是寅月为正月,那么具体什么时间的月份是正月呢?看中气


中气是什么?农历正常无闰月的十二个月,每个月都有一个节气与之对应,称为中气。汉代在制定《三统历》之前,以立春为正月中气,后改为雨水。另外十二个节气,称作节气。最初,十二个中气称为气,十二个节气称为节,后来通称为二十四节气。

这十二个中气和十二个节气分别是:


正(寅)月  立春(节)雨水(气)

二(卯)月  惊蛰(节)春分(气)

三(辰)月  清明(节)谷雨(气)

四(巳)月  立夏(节)小满(气)

五(午)月  芒种(节)夏至(气)

六(未)月  小暑(节)大暑(气)

七(申)月  立秋(节)处暑(气)

八(酉)月  白露(节)秋分(气)

九(戌)月  寒露(节)霜降(气)

十(亥)月  立冬(节)小雪(气)

十一(子)月  大雪(节)冬至(气)

十二(丑)月  小寒(节)大寒(气)


如果某个月(朔望月)在其29或30天中有某个月的中气,就称之为某个月。举例,2018年的农历正月始于2月16日,终于3月16日,长29日,雨水在2月19日正月初四,因此这个月被称为正月而不是十二月或是二月,也不是闰月。


接着,我们就要讲讲一种特殊的情况。某个月一个中气都没有。这种事情是可能发生的,而且经常(2-3年)就会发生。还真有这样的月。2017年大暑至处暑之间,就有一个农历月,这个月没有任何中气(前面的大暑被六月抢了,后面的处暑被七月抢了),但是占有一个中间的立秋。这种情况就是闰月


我国先民很早就发现了一年可能有十三个朔望月的情况,商朝的甲骨文中有“十三月”的记载,这说明当时是以一年的末尾来置闰。后来随着历法系统的严密,逐渐形成了按照无中气定闰月的方法。汉代有“十九年七闰”之说。苏武牧羊,天上月亮圆了235次(按苏武牧羊于北方十九年,农历有19*12 7=235个月)。按7/19约为0.368,与0.38近似。实际置闰情况则按照不同历法有所不同。


因为有中气的存在,使得农历最后是一部阴阳合历,而不是太阴历,最终,农历每年和太阳年都一一对应,而不是像完全的太阴历一样和太阳历不完全对应(如严格按照一年12月的朔望月制订的太阴历,不置闰月,则十九年后将和公历相差半年多),而且这就使得我国传统节日春节(古代称为元旦,一年之始)都在1-2月,主要在公历1月下旬至2月中上旬,而不会跑到上一个公历年的12月或是对应公历年的3月,以此类推,元宵节、端午节、中元节、重阳节等节日都有规律可循。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先民对日月的崇拜,与农历历法之严密。


说到闰月,那么就有另一个问题了。上一期我们讲干支,每个月都有干支,而一年固定有十二个月的干支,那么这个横插进来的闰月怎么办?难道闰月出生的人没办法定八字了么?不用着急。我们不要忘了,这个闰月中间还有一个节气。这个节气以前的部分以闰月上个月的干支为准,以后的部分则以闰月下个月的干支为准。


理解了二十四节气和闰月,我们就基本了解了农历的规律,这对于阅读古文献是大有裨益的。举个例子,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七月后面就是八月,八月后面就是九月,也许会有一个闰月在中间。


农历发展的历史是农历不断吸收科学成果的历史。我们将在下一期介绍农历的发展与其发展史中所吸收的科学成果,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



03


历史地理小知识公众号

The Official Accounts of Historical Geography general knowledge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可能不知道的农历
天文历法知识
生活中的地理:天文历法知识汇总
今年为什么没有年三十?
24节气是按农历还是阳历划分的?
公历与农历的来龙去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