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练了三十年太极拳的我,为什么会与众不同(八)

回到东北专心致志的按照“观师默想法”把陈师父教的练了半年,这才深刻体会到什么叫做功练人,而不能是人练功。很多人练太极没有什么大效果是因为练法不对,练法不对,就不掉人练功的我执心。

就这样,到了暑假的时候我又去了天津。

第一次去天津我才了解到陈师父的生活是有多么难。那个时候正赶上“下岗大潮”,他们夫妻二人双双下岗,也没有一个固定的生活来源。

陈师父是个武痴。过去上班还有固定工资做保障。可一下岗,什么都不会做,也就没有了经济来源。所以,他才在《武当》《武魂》杂志上写文章,将密不外传的犹龙太极公开,以期能解决家里的拮据状况。

我当时就琢磨怎么能帮到师父呢?能力微薄啊!想来想去,决定试着给杂志社投稿吧,如果录用,那么稿费就让杂志社转给陈师父。不仅如此,我每个月还在那么点工资中拿出50元从邮局汇给他(那个时候只能电汇)。

好在我的文章陆续被《武当》《精武》等杂志发表,就这样,我以这种方式默默的回报着老师的授艺之恩。

有的人会很奇怪,我学太极都缴费了,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

如果把学习当成一种知识付费,上面的这种想法倒也没有错。可如果把学习当成是一种修行,是对技艺的无上尊重,对授艺之情的不尽感恩,就不会那样想了。

或许每个人对尊师重道的理解与做法都不尽相同,而我,只是以我的这种方式和能力践行着我觉得我应该做的。

到了天津后,我们爷俩见面都高兴极了。陈师父看我功夫有长进,德行又好,挺满意的。于是决定教我犹龙太极的“四气”功架。

什么是四气呢?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天地自然之气在不同季节不断地变化。因为天人相应。所以,我们身体的感受也跟着不断的变化。到什么季节,人的体征就会是什么样。

这种高屋建瓴的练功思想也为我日后的以拳入道之路又打开了一扇窗户。

学习之余,陈师父也会给我讲好多的事。比如在外面行走,遇到哪些情况要怎么应对。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水深,不要抱有天真的美好幻想。还说,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人都是敬怕的,不是打怕的。如果别人请吃饭就给了你一只筷子,你应该怎么说,如果沏茶的茶嘴对着你,你得明白是怎么个意思。

想一想老辈人教徒弟真的是一片良苦用心。传的不仅是艺,还有义。

和陈师父学艺期间,因为路途遥远,所以我总是以书信的方式汇报练功的情况和请教一些问题。记得2001年的时候,我看到一份资料上提到“十三势”是太极拳之母。我很好奇,于是去信请教陈师父“十三势”是什么。陈师父回信中说,这个说来话长,等你下次来的时候当面讲吧。

就这样,我一直记着这个事,那一年去天津的时候我才弄清楚到底什么是“十三势”。

原来,在古代确实有这个“十三势”。“十三势”也叫做八门五步,它不是什么拳法,而是一部功法。

作为功法,五步练的是丹田功,八门练的是督脉功。在过去学太极拳是先学功再学拳。否则,练的太极拳就是空架子。所以才有“练拳不练功,(练)到老一场空”之说。

十三势的八门功之靠的练法

现在,很多人都对董虎岭的拳开始认同了,觉得人家练地真好。可董虎岭他们家有一套专门练功的内容有多少人知道呢?董虎岭也是先学功后学拳的,否则,他的拳也打不成那样。至于他家的东西怎么练我也不好多说。

我在和陈师父学“十三势”的时候曾好奇的问他,之前怎么没听他提到会这个。他一笑说,你是和我学犹龙太极来了。你想学什么我教什么。

陈师父和郑师父会的东西都可多了,就像个宝藏似的。你要是不问,他们也不说,可你要是问到了,绝对难不倒他们。有趣极了。

当初我听陈师父这么说,我就问,既然“十三势”是太极拳之母,为啥我学犹龙太极不从它开始呢?

陈师父“嗨”了一声说,你这孩子,之前教你的那些犹龙太极的功法就和“十三势”一样啊!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这说的是我掌握的“十三势”是怎么个来源。后来凡是和我学太极的人,我都是要求必须从这个古代传下来的“十三势”开始。否则我不教——如果我不懂这里面的道理以及我不会“十三势”也就罢了,既然我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我就不能糊弄和我学的人。

人这一辈子能不能遇到,都赖一个缘字。没缘分,差一丁点儿也见不到。反之,今生一定会相遇,哪怕是擦肩而过的过眼之缘。

十三势的五步功练法

和陈师父学犹龙太极的期间,我又有幸遇到了道家南宗青城派丹法第35代传人,张师父。这是2002年的事了。

张师父是吉林省吉林市人,也会太极拳。这个拳很多人也是不知道的,叫太极元功拳,是清朝的李恩荣传下来的。李恩荣的师父是北京一个“公爷府”的公爷,姓张,具体叫什么我记不清了。

这个拳后来辗转传到了吉林省吉林市。这个拳挺有特点的,下盘基本步法大多是三体式,讲究进步必跟,退步必撤。而且还是四面八方转着走,这又有八卦掌的特点。中盘(身上)和上盘(手上)又有很多其它门派,譬如劈挂,通背,形意,八卦,螳螂等拳术的痕迹。

我曾经也学了一些,只是和犹龙太极练起来“打架”,后来也就不练了。所以,至今忘得已经基本记不起来了。

张师父知道我喜欢道家功,经过对我的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考验后认为我人品不错,于是就于家中的书房以道家三口不传,六耳不言的古老方式,在焚香拜祖之后把道家南宗青城派的丹道练法传授了给我。

由此,我就成了这一道脉的传人。所以,这拳里就又多了一层丹道的妙理。

自从得了道家的太极丹道的正统法脉的练法后太极拳在我的眼中和别人就不再一样了。我才清楚了想要实现以拳入道的希望,不仅要修实体,还要修虚体。

先练实体,再练虚体。实体就是筋骨皮,神意气。筋骨皮是实中实,神意气是实中虚。

筋骨皮指的是功架、拳架上的奥秘,这是外。神意气指的是内气的运行路径,这是内。内外要结合好,也就是所谓的内外相合。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到老辈人讲的那些话到底都是怎么回事。

这一步功夫做起来很细致,篇幅所限就不多说。这一步做好了之后,周身松柔通透,外直中空,此为内通。

内通之后还要往虚体上练。虚体修炼包括了时空大道(练功的时空点等概念),天地自然乃至宇宙的能量。这步功夫习练的过程叫做外通。内通外亦须通。内外皆通才是大通。

实体的层次概念,很多人还好理解,也能接受。因为其中的练法都没有离开肉身这个层面。可虚体就很少有人能理解和接受了。因为常人几乎都受着六根的影响而无法不执着于相。

譬如你指着一个茶杯说这根本就不是茶杯,那么人们就会认为你脑子是不是有毛病?这就是受了暂时相的制约所致。

因为人类的时间概念是以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的感受进行定义。那么,在地球这个三维时间线上,茶杯是常人看到的样子,或者说在茶杯存在的时间里,茶杯就是茶杯,可是在超出三维的高维角度的时间线上来看,茶杯还真就不是茶杯!

维度导致的时间感不同,三维人看到的杯子存在的时间长度在高维人看到的只是昙花一现。正所谓“天上才一日,地上已千年

所以《金刚经》中说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修行有成的人都是处于高维度的人,所以看到的和常人是不一样的。所以,我所说的虚体(虚物质)修炼层面,常人自然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可是如果不进入虚体层面,以拳入道是不可能的。

因此,过去的老辈人有不少将实体层次练到相当程度的时候都会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同样的拳打的和讲的让人越发的难懂。这都是实体的内通触碰到了虚体世界的壁垒使然。只是具体怎么练,老辈人大多不知道,故有感而难得。也是殊为可惜。

这篇文章的最后我想再次告诉大家,真正的太极并不是现在市面上这么练的。感兴趣的你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下期我们继续。

提示:佛家的《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真太极也是一样。
拳名太极,实是以拳这种形式遵循太极之理,体悟太极之秘。如果不知这一点,则必然只会着眼于招式动作致使自己落于相执。古人称之为以拳目拳。以拳目拳就把极高深的太极练窄了,练小了,练浅了。
太极拳既可以是大道,也可以是小术。如果把它当成锻炼身体,武术搏击,只是在骨头肉上琢磨来琢磨去,那么说的再好也是小术。如果把它当成修行的一种法门,那就会超出骨肉有相的狭义范畴,进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各位想练什么样的太极呢?

练了三十年太极拳的我,为什么会与众不同(一)

练了三十年太极拳的我,为什么会与众不同(二)

练了三十年太极拳的我,为什么会与众不同(三)

练了三十年太极拳的我,为什么会与众不同(四)

练了三十年太极拳的我,为什么会与众不同(五)

练了三十年太极拳的我,为什么会与众不同(六)

练了三十年太极拳的我,为什么会与众不同(七)

作者简介:薛文宇,珠海市文宇太极文化研究院院长;道家青城派南宗第36代传人,师承张德学;武当隐仙羽化犹龙嫡派第5代传人,师承陈庆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李氏太极拳第5代传承人,师承郑昭明;国家级智库《世界太极拳蓝皮书》编委委员;中国老年健康委员会太极健康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运动处方专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盲人摸象于太极
张三丰太极十三式(视屏)
太极快拳?这个可能震到您
浅述太极拳的'松'
我的杨式老六路太极拳练腰经历
有了明师传授的体悟比傻练更重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