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联掌故:“室雅何须大”对个下联

因为我一系列写对联的文章评论区一直很热闹,于是觉得持续写对联相关的文章是有价值的,连续写来,就觉得有责任把对联的相关基础知识介绍一些。今天先说说四声。

对联有音节之美,这是公认的,那么,谈到音节之美,必然会提到四声。这是基础里的基础。

(小学教育里的四声图)

对联是由上下两部分字数句数完全相等(当然,比如那著名的上联:中国人民万岁;下联:袁世凯千古。上下联为了某种特别的原因故意使上下联字数不等)、内容相关(当然也存在大量的无情对——即上下联内容完全不相关)、词性相对或相近、停顿节奏一致,平仄协调的文字组成的文学样式。字数不等及无情对,我们回头专门写文章介绍。

对联的上联又称作出句、上比、上支、出幅等,张贴悬挂的时候在观者面对方向的右侧,一般以仄声字结尾。

对联的下联又称作对句、下比、下支、对幅等,张贴悬挂的时候在观者面对方向的左侧,一般以平声字结尾。

不管一副对联的上下联各有多少字,上下联的最后一字叫联尾,对联的一个基本知识是:上联的联尾必须要是仄声字,下联联尾的必须对以平声字,即我们说的,对联是仄起平收的。即我们判读一副对联的某一联是上联还是下联,主要依据是这一联的最后一字是平声还是仄声。

比如我们平常见的对联,迎春迎喜迎富贵,接财接福接平安。再比如图片中的这幅对联。

(郑板桥的名联)

其中的“贵”、“大”,是仄声,所以这一联是上联,“安”、“多”则是平声,所以这一联是下联。

说到平仄,似乎体系太大,一般的爱好者马上就会头大,望而却步了。其实平仄这件事并不神秘,一个汉字一个音,除了声母、韵母之外,还有一个贯穿整个音节的声调,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四声,四声是我们要了解平仄的第一件事,要知平仄,首先要别四声。

四声是中古汉语声调的四种分类以表示音节的高低变化,包括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平声、上声、去声统称舒声,入声则为促声。舒声韵尾以元音或者鼻音结尾,促声韵尾以塞音结尾。入声除了是一个声调,还是一系列以塞音收尾的韵母的统称。现代普通话已经失去了入声。唐宋以来,汉语在四声的基础上区分声母清浊对应的阴调和阳调形成八声,也就是四声八调。

南北朝时,梁武帝曾经问周舍什么是“四声”,周舍回答那就是“天(tiān)子(zǐ)圣(shèng)哲(zhé)”;这四字正好代表“平上去入”四个不同的声调。根据日本《悉昙藏》卷五记载:“平声直低、有轻有重。上声直昂、有轻无重。去声稍引、无轻无重。入声径止、无内无外。平中怒声、与重无别。”现代吴语中的绍兴方言和闽南语的潮州方言区分阴阳二类声调,阴调对应清音,阳调对应浊音。后来有口诀举出汉字的例子:东董送屋,江讲绛觉,天子圣哲,平上去入。用有代表的汉字来代表平上去入四个声调,这是举例说明四声的方法。

至于读这些声调的感觉,有人编了更形像句子:平声者衷哀而安,上声者厉而举,去声者清而远,入声者直而促。显然,这是用描摹的声调的感情色彩的方法来形容四声。后来,又出现更浅近切实的“分四声法”,明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里用描摹声调的具体表现力的方法来介绍四声: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显然,不管怎么描绘,用这样的描绘是无法介绍精准的四声概念的。

(中古汉语与普通话的四声对照表)

后来,又有了普通话的推广,声调又有变化,1、平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里双分为阴平和阳平。2、上声。普通话里这个声调现在有一部分变为去声。3、去声。普通话里这个声调仍是去声。4、入声,这个声调现在普通话还是去声。

古时的四声跟普通话的四声有对照关系。在普通话中,中古全浊音被清音化,因此中古清音平声在普通话里变为阴平(普通话第一声),中古浊音平声变为阳平(普通话第二声),中古全浊上声在普通话里变为去声(普通话第四声)。同时入声在普通话里消失,中古全浊入声变为普通话的阳平(普通话第二声),中古次浊入声变为普通话的去声(普通话第四声)。

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shǎng)、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现在我们所说的对联中的平仄与律诗中的平仄中,与四声的关系即是如此,其实也好记:除了平声字,都是仄声字(就是不用去纠结上、去、入声字,汉语拼音里第一声的字大约都可以按平声处理)。

平仄容易让人产生混乱的一字两读。有些字因为词性的不同,会有两种读音;另外有些字在古时候的读音又与现代的读音不一样,中间又发生了平仄的变更,比如:

骑,平声,动词,骑马;去声,名词,骑兵。

思,平声,动词,思念;去声,名词,思想,情怀。

誉,平声,动词,称赞;去声,名词,名誉。

污,平声,形容词,污秽;去声,动词,弄脏。

数,上声,动词,计算;去声,名词,数目,命运;入声(读如朔),形容词,频繁。

教,去声,名词,教化,教育;平声,动词,使,让。

令,去声,名词,命令;平声,动词,使,让。

禁,去声,名词,禁令,宫禁;平声,动词,堪,经得起。

杀,入声,及物动词,杀戮;去声(读如晒),不及物动词,衰落。

有些字,本来是读平声的,后来变为去声,但是意义词性都不变。“望”、“汉”、“看”字都属于这一类。“望”和“叹”在唐诗中已经有读去声的了,“看”字总是读去声。也有比较复杂的情况:如“过”字用作动词是有时平去两读的,至于用作名词,解作过失时,就只有去声一读了。

(《红楼梦》香菱学诗)

这其实是对联中的又一个小难点,因为断定平仄,首先就要断定四声。而四声又偶尔会有变化,学会和掌握这些四声变化,成了学习做对联一个具体问题。但只要理解了平仄原则,又对汉字有所熟悉,平仄和四声对对联的影响并不大,更何况,如果有巧妙的上下联时,也可以暂时放宽平仄,如做诗,如果得到好句子,连平仄也是可以不考虑的。(《红楼梦》里林黛玉说:“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郑板桥故居)

今天说了四声和平仄。我们今天征下联的这个上联其实也是名联,出自郑板桥,雍正十年(1732年),已经四十岁的郑板桥赴南京参加乡试中举(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人到中年中举是很正常的现象)。为了进一步深造,他到镇江焦山深造,闭门读书,现在焦山别峰庵里的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就是出自郑板桥的手笔。现在的郑板桥故居,位于兴化市东城外郑家巷7-8号。坐北朝南,前后两进的院落,有正屋3间,朝北南屋3间,另有门楼、小书斋、厨房各一间。灰墙黛瓦,兰竹萧萧,庭院清幽,整个故居建筑简朴典雅,充分体现了郑板桥生前所写的“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意境。那,我们抛开郑氏的原下联,是不是有更好的下联呢?

(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4)对联的平仄(一)
平仄中的阴平,阳平是什么?上声,去声是什么
会拼音就会识平仄,记住两句话就行
对联第二讲马蹄韵
浅说平仄(溪花禅意)
对联讲座:楹联的平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