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是怎么被冻死的?

过去两天(18日,19日)全国出现了大规模降温,多地降温幅度达10℃以上,昨天(19日)甚至不少地区出现了下半年来的最冷清晨。在北风呼啸的清晨,站在公交车站前等了半个小时的公交车还未到,此时早已瑟瑟发抖的你是否担心过自己会被冻死呢?[1]

本文将为大家“揭秘”寒冷环境中人体体温的调节机制以及体温调节失衡时人体可能出现的损伤。

(图源:Titanic

撰文 | 刘小鸥

编辑 | 靳亚男

生活在挪威的瑞典放射科医生安娜·伯根霍姆(Anna Bågenholm)在挪威特罗姆瑟大学医院工作。她的日常工作一般就是为来医院的病人进行CT检查等,她已经在这里工作了很久。但或许很少有人知道,20年前的她曾经历过怎样惊心动魄的时刻。[2]

1999年5月,伯根霍姆和两位朋友出门滑雪。对于生活在极地附近的北欧人来说,滑雪是再平常不过的休闲运动。但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伯根霍姆在滑行中出现了失误,滑雪板脱落,她不慎从山坡上滚下来落入了冰水中。在救援队到达前,她被困在浮冰下长达80分钟,那时她的体温下降到了13.7摄氏度,这比正常的体温低了20多摄氏度。从冰下救上来时,她已经没了心跳,皮肤苍白,瞳孔已经扩散。[2]


挪威纳尔维克(图源:upload.wikimedia.org


安娜·伯根霍姆(Anna Bågenholm)(图源:allthatisinteresting)


经过数小时的抢救,伯根霍姆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她也成为已知的“体温最低”的人。
 

寒冷环境下的体温调节

正常情况下,人体体温能够维持相对稳定,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属恒温动物。而体温的相对稳定,是通过行为性体温调节(如根据环境温度增减衣物等)或(和)自主性体温调节(如寒冷环境下打寒战)的方式,达到产热和散热相对平衡而实现的。进入到寒冷环境中时,机体通过自主性体温调节,减少散热,增加产热,使机体温度不致过低。[3]


(图源:pixabay.com)


具体表现为当周围温度正急剧下降时,一个人会感到越来越冷。这时,他皮肤上和粘膜上的冷觉感受器告诉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需要在寒冷的环境里维持体温稳定。在他的身体里,体温调节中枢让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更多的皮肤和末端的血液流向更深层的内脏,在保护体内的重要器官正常运作的同时,让他的身体散失尽量少的热量。同时,在下丘脑的指令下,经运动神经引起骨骼肌紧张度升高,节律性伸肌与屈肌同时收缩,能量全部转化为热量,使产热量增加4~5倍,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打寒战”。此外,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继续增加产热,最终达到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目的。[3]
 

体温失衡——低体温症

但如果这个时候他没办法脱离这个寒冷的环境,周围的温度甚至还在不断降低,身体仍然在持续丧失热量,散热大于产热,体温将会被动性下降。当身体的核心温度降低仅仅2度,体温到达35摄氏度时,低体温症就出现了。

在极度寒冷的环境中,低体温症的出现或许比想象的快得多。当温度达到零下34摄氏度,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保暖措施,即使是一个健康的人在10分钟内就可能出现低体温症。如果温度达到了零下40到零下45摄氏度,这个时间甚至能缩短到5分钟。[4]

在持续寒冷的情况下,体温的降低影响着体内各种组织和器官的工作。人的肌肉开始变得僵硬,没有办法保持平衡,甚至连最基本的动作都无法完成,皮肤苍白发青。当然最严重的后果是在心脏和大脑。人变得神志不清、精神恍惚。

当体温降至30摄氏度时,心跳变得十分缓慢,血压慢慢下降,意识已经非常朦胧。身体早已经不受控制,体温调节中枢麻痹,曾经被调动回身体深层的血液流回四肢末端,也让他产生了热的错觉,神志不清的他甚至脱掉了自己的外衣。

大多数人可能没有伯根霍姆那样幸运与传奇,寒冷带来了死亡。随着体温持续地降低,体内的器官在持续的低温下都已经衰竭。最终,心脏停止跳动。

卖火柴的小女孩(图源:deviantart.net)


低体温症甚至在并没有那么冷的环境下都可能发生,尤其当人出了汗、淋了雨或者泡在冷水里,湿着身子的时候,身体损失热量更快。

除此之外,在极寒环境下,酒精也可能成为寒冷的帮凶。进入体内的乙醇能够加速血液循环,让人体更快地丧失热量。这也是为什么不少寒带国家会出现醉汉醉到路边被冻死的事件。

冻死毕竟是极端事件。一般在没有那么严寒的环境中,冻伤是更常见的情况。当身体感受到寒冷,血液会主要流入身体核心,但手指、脚趾这些末端部位则被“牺牲”了。常见的冻疮就是轻度冻伤,一般是表皮层受到损害。但更严重的情况还会出现真皮层甚至皮下组织、肌肉受损和坏死。电影《攀登者》改编自中国登山队完成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真实故事,在搭建中国梯的过程中,屈银华因十个脚趾被严重冻伤不得不截肢,夏伯渝也因体力消耗和冻伤,双腿失去了知觉,最终也被截肢,成为了“无腿人”。[5]


1960年5月25日凌晨4点20分,中国登山队员王富洲、贡布和屈银华三人,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珠穆朗玛峰北坡登顶的记录,图为王富洲。(图源:zh. wikipedia.org)

 
尽管低温会给人体造成巨大的伤害,但利用这一原理发展出了临床上的低温麻醉技术。在全身麻醉的状态下,医生会对患者用物理冷却等方法降温,让患者的体温有控制地下降,从而降低患者的基础代谢和耗氧量,保护器官不会因为缺氧受到损伤。脑细胞在常温时耐受缺氧的时间只有几分钟,降低体温则可以延长这一时间,从而为手术争取到更多时间,因此,这种技术在心脏手术和脑部手术中十分重要。

参考资料

[1] https://mp.weixin.qq.com/s/TN9ioCD-2sS3PtW-gMXMZA

[2] https://www.atlasobscura.com/articles/the-woman-who-survived-the-lowest-body-temperature-ever.

[3] 管又飞,刘传勇. 医学生物学(第三版).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

[4] https://www.livescience.com/6008-person-freeze-death.html.

[5] https://www.sohu.com/a/345032377_221322.

赛先生

启蒙·探索·创造

如果你拥有一颗好奇心

如果你渴求知识

如果你相信世界是可以理解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图文】失温死亡到底有多可怕,低温才会导致人冻死是一个误区?
出汗时体温会升高吗?
《超级中医学》解外感病(续)——太阳中风
人体失温到底多可怕?从兴奋到出现幻觉、反常脱衣,最后微笑死去
睡前洗热水澡对健康有害吗?
知名儿科医生手撕“物理降温”,孩子发烧物理降温到底有没有用吗?(三思逍遥的回答,286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