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遵循课改理念 走出课改误区

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主动探究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要求。课堂教学改革是实现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的重要契机,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一次重要机遇,更是实现“为教师专业成长导航,为学生终生幸福奠基”办学目标的重要舞台。让教师如何走出课改理念认识不深刻、课改影响教学质量、课堂表扬激励不科学等误区。下面谈一谈看法及对策。

一、走出课改影响教学质量的误区(教学质量考试分数)

传统教学能提高教学质量,搞课改就会降低教学质量,这一观点在教师中具有普遍性且许多教师笃信。持此观点的教师是把教学质量等同于考试分数,视学生学业成绩为教学质量的核心,学生考试分数高即代表教学质量高。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考试分数是教师的命根;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学生能力差,成绩提不高也是不争的事实。产生此认识和现状的根源,一是教师没有真正弄清教学质量的真谛,将教学质量的好坏肤浅地认为就是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二是教师没有走出考试分数论英雄的怪圈,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不够,忽视全体全面发展,淡漠学生个性发展及创造精神、实践精神的培养。就以上问题而言,我们认为真正的教学质量体现在学生的行为上(即德与能,也就是说品德如何,做人如何,会不会自己学习等),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有没有比原先进步,有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只有学生自由、自主、全面、健康的发展,才是我们追求的高教学质量。由此可见,学生考试分数仅仅是教学质量的指标之一;课改后的课堂,实际上是教师教给学生一把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它不仅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施教,力求学生100%参与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处处能感受到教师期待的眼神,发自肺腑的恳切激励,而且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合作探究、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试想,痴心学习有兴趣、摄取知识有方法、解决问题有办法的学生还担心教学质量上不去吗?

再者,有效的课堂教学改革还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催化剂。课堂教学改革给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它不仅要求教师师德高洁,熟谙先进教学理念,更要求教师成为操作现代教学设备的行家,教育工作中的专家。教师要想成为行家专家,就离不开不断学习,广泛学习。在不断学习实践中,教师知识会更渊博,教法会更娴熟,课堂会更精彩,效果也会更突出。因此,课改后的课堂不会影响教学质量,只会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质量大有裨益。

二、走出课堂盲目突出学生主体的误区(把课堂给学生把课堂给学生)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当前课改中的主流理念。但在实践中,许多教师往往忽视该理念的条件限定,不加甄别,盲目求新,胡引乱用,这极易迷失前进的方向。如有的课堂教师为凸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学内容由学生定,教学活动全由学生组织,学生疑难问题全由学生解答,出现放任自流式教学,学生答问质量高低、准确与否全由学生说了算,甚至正值启蒙阶段的英语教学也是大胆放手让学生拼读、书写等。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是首先是教师没有真正弄清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含义。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针对课堂教学而言,准确、全面的理解应该是,教师主导指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知识智能的引导者、个性培养的激发者等等。对于解惑释疑的教师,他们肩负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追求成功的责任,他们要以自身的影响力和人格魅力主导性地作用于学生;学生主体是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不是教师卖力得教,而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学,要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活生生的、有意识的学生,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

再者,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配合、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教学的过程,是以情感为基础,以认知、探究、创新为载体,以互动为手段,以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的一种双边参与的活动过程,其本质是师生二位一体的双向互动。教师根据一定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指导或引导,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主动的学习,消化旧知识,探索新知识,掌握技能,发展智力,逐步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作用发挥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体上现在学生身上,即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调动并取得学习效益;而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调动,又离不开教师作用的发挥。因此,把课堂给学生是更多时间、空间和机会,是教师科学成功的隐退,不能等同于让学生主宰课堂一切,唯有准确把控教师主导的有效度,学生主体的参与度,才能实现师生在课堂中的合作互惠共赢。

三、走出大班额不能合作学习的误区(大班额不能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合作意识的有效形式,是课堂教学改革中倡导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它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首先遇到是如何解决大班额分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班级人数多,教室空间狭小,按合作小组摆放学生桌椅后给师学活动带来诸多不便。如何在大班额背景下进行分组学习?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分配原则可采取以下两种办法:一是教学活动需要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时,学生按分组要求在课堂中及时挪动桌椅拼成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则恢复成常规座位状态。二是教学活动需要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时,相邻组的学生不需移动桌椅,只要转换坐姿,围成学习小组开展讨论交流,学习结束后再恢复到常态坐姿。这两种灵活机动的合作小组形成办法占用课堂时间少,第一种办法进行一次只需15秒左右,第二种办法花费时间更少,又解决了因按合作小组摆放桌椅后师生课堂内外行走不便的问题,可谓是一举两得。

另外,为解决小组成员多,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表面上看合作学习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实质是有的学生并未真正参与,存在假学,假合作的现象。解决此问题一是加强小组成员培训,明确组员责任,要求学生学会倾听,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发言人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要求对方进一步的解释。指导小组主持人学会主持,能根据他人的观点,作出总结性的发言;二是要求教师准确把握合作学习这一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需要,选择有价值的、产生意见分歧的、而且个人难以完成的内容,引领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意见。学生在讨论时,强调教师要以听、看为主,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解学况上,在此基础上迅速地加以思考,及时调整,明确哪些问题值得全班讨论,哪些问题需要教师点拨讲解,教师要做出最恰当的判断。

四、走出课堂展示求多顾全的误区(课堂展示越多越好)

课堂展示是课堂学习中学生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个体和合作小组学习信息的表达与交流的主要形式,直接影响学习目标的达成、教师教学信息的反馈,以及学生资源的挖掘。当前,教师在课堂组织学生展示环节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

1、认识不清,目的不明。有教师认为课堂有无展示并不重要,有的教师认为一堂课中每一小组均要展示,有的教师在学生展示过程中没有针对学生展示的问题适时点拨、启发,将学生的小组展示代替了教师的组织教学。

2、内容空洞、方法单一。学生展示的问题或成果不具代表性、普遍性,有的教师认为展示即对答案。展示方法多停留在口头、书面展示。

3、组织不力,评价缺失。经常发现教师因不能驾驭学生展示过程,以致不能完成当堂课的教学任务,教学效率低,质量差。学生展示后,教师不作评点或评点办法简单机械,语言流于俗套。

如何解决学生展示这一环节存在的问题,实现课堂展示对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首先是教师要明确课堂展示是实现课堂高效的重要环节,它能实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同时又是发现学生问题,巩固基础,拓展知识面的过程。学生何时展示,则要求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及学生认知水平选择合理问题、合适时间给学生展示机会。是否一堂课中每一小组均要展示,就要求教师把握课堂节奏,灵活驾驭,尽量做到给每一小组展示机会,倘有小组在课堂中没有展示机会,把机会则留在下一堂课。学生展示过程中,教师不能游离在课堂之外,要关注学生表现,适时加以穿插、点拨。

第二,教师要求学生展示的内容要彰显重点,体现难点,对具有价值含量的问题要深入探究,刨根问底,有些问题只需要一带而过,不可平均用力,泛泛而谈。展示的手段、方法,除了常用的口头、书面展示外,还可以肢体展示、情境再现以及借助现代多媒体设备等丰富展示形式。

最后,教师要注意展示内容要精,次数要少,要选择具有普遍性、代表性或有新意的见解、发现进行展示,让学生找到容易出现歧义的或者核心的知识问题才拿出来做展示,落实凡展示均有价值。教师还要加强学生展示能力与技巧的培训,比如培养学生少说废话和简单精炼、概括书写的能力,利用图表比数字更直观、更形象具体,利用表格展示更易于让人对相关的数据产生对比等。

学生展示后,教师要对学生展示给予适当评价,评价是无形的激励,恰当的评价能促进学生课堂展示水平的提高,它直接影响到学生课堂展示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的效果,多给学生鼓励,多用赞美的语言,多用欣赏的眼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从而达到课堂展示省时高效的目的。

五、走出课堂滥用表扬的误区(表扬越多越好)

课堂教学改革强调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提出要尊重、赏识学生,帮助学生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好知识、战胜困难的动机和信心。然而,许多教师迷信好学生是出来的,一味地认为多给学生激励、表扬和夸奖才是真正把握了评价激励的核心,才真正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于是,有的教师便无论学生表现如何,都一通表扬。一堂课下来,出现了声一片,掌声不断,小红花、小卡片满天飞的热闹场面。其实,激励性评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表现以赏识、鼓励、表扬或夸奖方式,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坚持正面引导,这本没有错,而滥用夸奖和赏识,正如一味惩罚一样并不可取。在课堂中,激励评价的误区主要表现在:

一是表扬物质化。有的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或展示后给学生送红花、糖果、卡片等就如同街头商家在搞有奖竞答活动,久而久之,会让学生滋生回答问题是能赢来物质享受的心理。

二是表扬公式化。有的教师一堂课下来处处都是你真棒之类的表扬话语,把表扬的方式变成了一种表扬的公式,极易让学生产生一种倦怠心理,长期以往,他还会在乎表扬吗?还会稀罕不绝于耳的你真棒吗?

三是表扬随意性强。有的教师无论学生对问题回答得如何,他都会得到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你真聪明你真了不起的随意性夸奖。学生如果受到的赞美太多,不仅会对表扬熟视无睹、习以为常,而且会产生自我膨胀、甚至腻烦的心理。这不仅没有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从而阻碍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四是表扬世俗化。如有的教师常说你真漂亮你真帅等。漂亮帅气是成人社会的套话、恭维话,再者是否漂亮帅气,这是学生与生俱来的特质,不是他的本领。许多学生辨别力有限,会认为这是骄傲的资本,形成看不起形象普通的人,对学生形成健全健康的人格极为不利。

课堂教学改革提倡发挥教育评价的改进与激励功能,赏识与表扬作为一种激励评价手段,必须建立在客观存在的基础上,恰当的运用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不恰当的表扬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的不良效果,丧失明确的是非准则,成为了学生成长的温柔的杀手。再者,教育本身就是一个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兼而有之的过程,课堂中用好表扬激励才是完整的课堂,才是负责任的教育。(来源:教育星空的博客  阅读原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组织一年级的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中对学生的评价
反思|老师应注意这10个课堂教学细节
值得警惕的十个课堂教学细节
在课改形式下数学小组合作问题探究
聚焦学科核心素养 构建“四引模式”新课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