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拜谒三苏祠

  一提“三苏”,大都知道指的是苏洵、苏轼、苏辙。因敬仰苏轼的立身操守与文学才华,我经常“寻迹东坡”。前不久,贵报发表了我写的《澹州寻迹苏东坡》,乘着文思,我又到了四川眉山拜谒了三苏祠。

  步入大门,如进古典园林,庭院深深,迂回曲折,茂林修竹,湖水萦绕,楼台亭榭,掩映其中。三苏祠,三苏的故地。当年苏家只是个大庭院,三苏成名,恩泽后世,元代始修祠,扩建成园林,明末毁于战火,清康熙年间重建。人们敬爱三苏,爱屋及乌,三苏祠遂越建越气派。

  紧邻苏宅古井,一株古黄荆树虬枝盘曲,引来众多游客围观。当地民间俗语:“黄荆条子下出好人。”意为长辈常用黄荆条子惩戒贪玩不好学的孩子。这株黄荆树就是当年苏洵栽种,其中韵味,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苏洵管教儿子的用心。

  苏洵喜游名山大川,27岁时,发誓读透经史并教子成龙。在苏洵勉励下,苏轼、苏辙兄弟二人勤学上进、博学多才,终于同榜考中进士,名震京师。

  园林中,一方碧绿的池水,令我伫立良久。池水虽飘落着树叶花瓣,但依然倒映出池边墙壁上的诗文题赋及东坡像。

  这就是苏氏兄弟少年时期学习书法、绘画后洗涤“天石砚”的水凼。

  池边墙壁上刻着苏轼的《天石砚铭并序》,文章大意是:苏轼12岁时,和同伴游玩时,得到一块奇异的石头,浅绿色,形状像鱼,外表温润晶莹,外表和里层都点缀着细小的银星。击打它就发出铿锵的声音。试着拿它当砚使,很好发墨,只是缺少贮水的地方。其父说:这是一方天然砚,具有砚的品质,这是你文章发达的祥瑞之兆呀。

  后来,苏轼将这个砚台取名“天砚”,每天他和苏辙写字绘画后,都要到水凼将石砚清洗干净。这就是“洗砚池”的来历,也是苏氏兄弟发奋读书的佐证。

  三苏祠碑亭中,立着数块斑驳的石碑,记载着历代修葺保护三苏祠的历史。其中,有1936年8月,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蒋中正签署的“保护三苏祠布告碑”。碑文中赞:“三苏祠较之武乡遗庙、工部草堂有过之而无不及。”

  散步三苏祠庭院,过小桥穿走廊,瞥见一个硕大的枯木墩,标牌上写着:“东坡并蒂丹荔。”

  原来这个枯木墩是思念东坡的见证!

  1089年,苏东坡在杭州时,在诗作《寄蔡子华》中写到:“故人送我东来时,手栽荔子待我归。荔子已丹吾发白,犹作江南未归客。”诗情深深,追忆了当年离家时,在故宅与友人种植荔枝树的情景,抒发了对家乡的眷念与苦不能归的乡愁。

  年复一年,荔枝树花开花落,在守候了900年之后干枯死亡,留下“丫”状树墩。尽管它不再风姿绰约,但它枯而不腐的枝干,牵动着家乡人赌物思情。

  浏览中,间或可见名人政要的题词,其中张爱萍将军题为“一苏胜二苏,诗赋流千古”。说得朴素,说得在理。三苏享誉古今,尤其是苏东坡,太伟大了!一位研究苏东坡的作家说:“中国古代,苏东坡这样的个体生命,可能绝无仅有。他似乎穷尽了生命的可能性,穷尽了中国文化的可能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里有一门父子三词客,进走眉山三苏祠寻找九百年前苏家生活遗迹
【觅苏记】眉山三苏祠:异禀多才(下)
三苏祠,雨中拜谒宋代苏氏三词客
【宋代词人】苏轼: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文化中国】《天地一文人苏东坡》
(原创)苏东坡逸事轶闻点滴之七(散文连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