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平仄声律基本知识(五)

转:秋娘女红的博客

平仄声律基本知识(五)

关于“孤平”、“尾三平”和“拗救”。

    在诗句或对联中,由于应用“1、3、5不论,2、4、6分明”的规则进行通融,有时会出现“孤平”和“尾三平”的弊端。

一、什么叫孤平?

    譬如在五言诗(或对联)中,如果有一句本来的格律是“平平平仄仄”,但是如果运用“1、3、5不论”的规则进行通融,将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改成仄声,这就成了 “仄平仄仄仄”,五个字中只有一个平声,这种现象就叫“孤平”。由于这种句型读起来很拗口,所以要防止出现这种现象,这就是叫“防孤平”或“防孤”。

    在五言诗(或对联)还有一种孤平的情况,例如本来是“平平仄仄平”,如改为“仄平仄仄平”,由于最后一个字韵脚必须是平声,不算数,其余四个字当中只有一个平声,这也叫孤平。

    在七言诗中,也有防孤平的问题。例如某一句原来的格律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通融将第3个字改为仄声,就成了“仄仄仄平仄仄平”,由于最后一个字是韵脚,不算数,其余六个字中只有一个是平声,这也是孤平。

    所以,我们在写诗或对联时,最后要检查一下是否出现孤平,如果有,就要进行调整。

二、关于“尾三平”

    尾三平,也有人称作三连平、平三连等等,是说在诗句或对联最后出现连续三个平声字的现象。例如,原本是“平平仄仄仄平平”的句子,如果第5个字改为平声,就出现“平平仄仄平平平”的情况,这就是尾三平。这种句式读起来很拗口,在律诗、绝句和对联中属于大忌,所以要尽量避免之。

    需要说明的是,唐朝以后有人写的古风诗中,专门将最后三个字搞成三个平声,结果就形成一种专门的风格,称为“三平调”,这和上面讲的三连平不是一码事。

三、关于“拗救”

    所谓“拗救”就是对不合格律的句子所采取的一种不得已的补救措施。例如,王之涣的诗《出塞》:“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前半句的句型本来应该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其第五个字应为平声,第六个字应为仄声,但“杨柳”这两个字又是这句诗的灵魂,“杨”字是平声但无法取代,只好将第五个字改为仄声加以补救,改后的句型就成了“(仄)仄平平仄平仄”,这种手法就称为拗救。

    除上述的第5、6两个字平仄互换以外,“拗救”还有多种形式,例如李白的《赠孟浩然》中的:“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杜甫的《天末怀李白》中的:“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其上、下联原应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现在的上联第三字通融为仄声,他们采取的拗救措施是将下联的对应字变为平声,这样整个句型就成为变成“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这样的句型不是孤平,而是经过拗救处理后的佳句。

    “拗救”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技术,除非常专业的人员外,一般业余作者不容易掌握,也没有必要去钻研这方面的学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平仄声律基本知识
孤平的避忌
[转载]关于入音字、拗救和孤平的问题
例说诗联的声律及格律诗的分类
明朝杨继盛有诗曰“遇事虚怀观一是,与人和气察群言”, 谈一谈此诗。
关于孤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