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今日霜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博雅小学堂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13:05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来自博雅小学堂

文 | 月月妈妈


欢迎收听博雅小学堂,很开心在霜降这一天和大家相逢或重逢在这个平台,一起来感受祖先的智慧和诗歌的美。


霜降这个节气和之前的寒露、白露都是表示水汽凝结的节气,直观地体现了温度从高到低的变化。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件事,今年国庆我宅在家里看书,有一天忽然被朋友发的旅途风景照片刺激到了,于是下午三点半的时候心血来潮决定开车去往附近一个我从未去过的渔民码头。


天色逐渐暗淡,视野却渐趋开阔。出了城市,经过大片大片的荒地,荒地上长着红色不知名的野草,陪伴野草的是利用风力发电的风车和采掘石油的抽油机。公路狭窄,通往我不知道名字的远方,落日下,黑色的坚硬的柏油路,像锻造好的黑铁重剑被嵌在荒野里,它把荒野切割成两块,而奔驰在路上的我,被原始洪荒和现代伟力所形成的混合力量感动着。




在码头送走落日开车回家,再次回到公路,天还没有黑透,残霞犹在,索性停车决定把所有红霞送走再回家。相比码头的霞光,原野上的晚霞更粗犷,红光从足球场那么大到池塘那么大到终究消失,像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虽然最终被暮色围剿消灭,但是让人觉得这场红光与黑暗的博弈只是中场休息,并非决胜局,最后我在黑铁一样的夜色中内心明亮地奔回家。


分享这件事呢,是想和大家说总有一些美会让人停下匆匆步履,让人忘我。不信我们看唐代诗人杜牧,秋季傍晚、霜降时节,他也曾为了美景而停下车子,并写了一首叫《山行》的诗,他说: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寒山高耸,掩映处石径蜿蜒;白云深处,茅舍人家,带给读诗人的是人间温暖;高山落日,白云枫林,寒山上枫叶红艳欲燃,如静止的火焰。诗人在这强烈的视觉震撼下,发出了经霜的枫叶比二月春花更美的感叹。


这首诗里诗人把枫叶称为霜叶,不过枫叶的红是霜打出来的吗?古人也有“霜降杀百草”的说法,似乎霜降时候,万物都会变颜色。但现代科学证实,树叶到秋天变黄或变红和霜没有必然关系,而是因为气温降低,叶片中的叶绿素由于低温分解,叶片中的其他色素比如胡萝卜素、花青素比例上升而显现出黄色。枫叶的红呢则稍为复杂一点,在低温下叶子里的花青素和叶片里堆积的糖分会发生反应,合成花青素苷,这种花青素苷则表现为亮眼的红色。


有关霜和枫最经典的当属张继的《枫桥夜泊》,诗中写道: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霜显然是不能飞到天上的,所以在这首诗里诗人想表达的是夜泊江南水乡,寒气袭人,仿佛漫天飞霜,寒意从四面八方侵入身体,乌鸦还在陪着诗人无眠。夜色渔火,光线上一暗一明。黑暗深邃广博,光明,只不过是一把瘦瘦的渔火。这一切使得夜色滞重深广,好像要从诗句里砸下来一样。孤舟客子的愁于此让人有种不能承受其重的哀伤。然而一城静默,蓦然传来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一静一动,又使诗歌苍茫辽远,境界空灵高旷,愁情于此偏偏又成了无法承受的轻。整首诗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成为典范的艺术境界。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把秋天的霜称为早霜,把春天的霜称为晚霜。我的童年是在乡村长大的,是一大片平原,那时上学要步行。起得早时,可以看到一夜之间黑土地上有了白胡子一样的霜冒出来,这些白色的冰晶太阳一照就消散了,所以要看到美丽的霜花是一定要早起的。


因为有了霜,秋天另有一种美感,刘禹锡在《秋词》中这样赞道: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这首诗是诗人在被贬谪情况下写的,读来真的是令人精神一振,毫无消沉哀怨之意。因为这首诗写出了秋天的风骨,山明水净,深红浅黄,境界开阔,颜色参差,秋天在诗人笔下像一个君子,没有春天的躁动夏天的嚣张,让人沉静,使人澄净清澈。


由白露到霜降有很多诗歌,但在这里我最喜欢的《诗经》里的那首《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也就是水边的芦苇。如果说秋天去山里看丹枫白露是一种享受,那么去水边看芦苇在风中摇曳则更是一件风雅的事情。


芦苇生在河边,到了秋天而枯黄,在辽远的天空下和水域边,他们纤瘦倾斜,芦花洁白而柔软地垂着,又脆弱又美丽。在这首诗里,诗人写的是早晨的芦苇,飞了一层白霜。天气转凉,白露为霜。诗人心中怀想伊人,不断求索,可伊人忽而宛如在水中央忽而在岸的那一方,总是可望而不可接近。


有人说这是一首爱情诗,但是我更愿意相信诗人说的是一种心理追求,在我们生活中会有所向往,会有百般追求,但是理想也好喜欢的事物也好,总是千回百转,不那么容易求索得到。以前会觉得哀伤,不过今年忽然觉得也许结果并没有那么重要,永远有什么宛在岁月的水中央,让人们去探寻才是最美好的事情吧。


霜,是美妙的东西,像大地的白胡子,也像月光流到尘埃里开出了花。秋霜是一年寒冷的前奏,所以有时诗人也会把它和岁月联系在一起,抒发岁月易逝的忧愁。比如李白在《秋浦歌》说道: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诗人在这里用浪漫夸张的手法,写自己在镜子里看到满头白发,好像秋霜一样,内心震荡哀痛,质问岁月如何生命如此匆促,心未老,鬓先衰。


最后让我们用加里·斯奈德的《松树的树冠》一诗结束这一期节目,在这首诗里你能看到永恒和短暂、生和死、动和静:



蓝色的夜

有霜雾,天空中

明月朗照

松树的树冠

弯成霜一样的蓝,淡淡地

没入天空,霜,星光

靴子的吱嘎声

兔的足迹,鹿的足迹

我们知道什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零叶翻红万树霜 ——古诗词秋之意象五:秋霜
【辽诗品鉴】诗词赏评选编(二)
霜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行走丨风冷草凉露为霜
此地不秋霜
草木摇落露为霜。三国 魏 曹丕《燕歌行》其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