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葛根芩连汤
葛根芩连汤

作者:玄歧子 提交日期:2006-7-1 22:28:00
  1.1葛根证 根据原文,不能看出,仲景使用葛根多见于项背强几几及下利。项背强几几,指后头部至后背部的肌肉拘急强痛。有时范围可达到腰部。同时多伴头痛、头昏等。患者有主诉头项强痛者,若用手指沿其风池穴往下向脊柱两侧用力按压,常可触及凝结挛急或痛点。下利有轻重之分,轻者仅大便溏薄,或时干时溏;重者为泄泻不止。临床可见这种患者的大便经常溏薄,显慢性化。四肢肌肉并见松软而背部反强痛拘急。项背强几几一证非葛根证所独有,下利更非葛根证所独有。若下利而兼项背强痛者则为葛根证所独有。
  1.2黄连证 黄连主治心中烦热而兼心下痞者,旁治腹痛、呕吐、下利、脉促、血证。心中烦热包括烦躁不安、焦虑、紧张、注意力不集中、身体热感、胸中苦闷感、心悸动感、脉数以及入睡困难、多梦、早醒等证。心下痞指胃脘部不适感、隐痛、胀痛、或灼痛,并伴有口苦、嗳气、恶心、呕吐等证。按压上腹部常有轻度弥漫性压痛。此外黄连证还有独特的舌象。黄老师称之为黄连舌,即舌质坚老暗红,舌苔黄腻而厚。只要烦痞同见并见有此舌象,即可放胆使用黄连。相反若舌质淡红胖嫩,舌苔薄白或无苔者,黄连就应慎用。
  1.3黄芩证 黄芩主治烦热而出血,旁治心下痞、下利、干呕、胸胁苦满。烦热多为手足心烦热,胸中闷热为明类,与黄连证的烦热略有不同。对心下痞而吐血、衄血者,则非黄芩不可。其所治的下利,当以血痢为主。
  葛根芩连汤以葛根、黄连、黄芩同用,则其方证亦是以三种药证为主体的。凡以项背强痛不适,下利便溏伴心中烦、心下痞为主证,并见舌质坚老,舌苔黄腻者,不论何病,皆可考虑用本方化裁。若脉沉迟或微弱证属虚者,不宜用本方。黄老师根据对本方的认识,将之广泛应用于治疗颈椎病、糖尿病、高血压病、头痛、失眠、冠心病、心律失常、神经官能证等而获得良好的疗效。
  
  本方由葛根、黄芩、黄连、甘草4味药组成,见于《伤寒论》34条,原文为“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本方在《方剂学》中列入解表清里之剂。一般认为本方有解表清里之功,主治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中作渴,喘而汗出的病证,并认为本方为太阳、阳明经药。葛根是阳明经药,其方当是阳明经脉方,其主症是前额痛连后项、目痛鼻干、苔白或薄黄、舌正常或偏红,脉浮。只要具备以上症状,就可选用葛根芩连汤。其能治颈项不舒等症,原因是: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其病因为阳明经燥热,葛根能滋养津液柔筋脉;足阳明胃经,起于鼻旁(迎香),夹鼻上行,相交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脉相会,下行沿鼻外上齿中,还出,环口绕唇,下交承浆,分别沿下颌的后下方,经大迎,过耳前,沿发际至于前额;又芩连清热解毒,甘草调和诸药
  例 l.额窦炎 王某某,男,34岁,西医医师,1970年9月4日初诊,自诉患鼻炎多年,每因受寒发作加剧,现症前额痛以胀痛为主,后项不适,流鼻涕,鼻干燥,口或渴,饮食、二便如常,苔微黄,舌正,脉弦,两寸浮,用葛根芩连汤(葛根10g,黄芩10g,黄连6g,甘草5g,以下量同)合四逆散加牡蛎、吴茱萸,初服3剂,额痛明显减轻,连服15剂,前额痛消失,鼻涕大减。以后也屡有发作,即自服上方,疗效均好。该患者以后用上方治疗其他类似病人,也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按:《内经》云“胆移热于脑,则为鼻渊”,而肝胆互为表里,今患者脉弦,显然与肝有关,故用葛根芩连汤合四逆散加味;用牡蛎、吴茱萸,乃据日人认为,此2药能减少鼻中分泌物,且吴茱萸能入肝胃。 
    例 2. 肺心病心衰 朱某之母,80岁,患肺心病多年,近来感冒之后又发热,口渴欲冷饮,咳嗽痰黄,气喘,动则加剧,心慌胸闷,面红,前额不适,纳减,小便黄,苔薄黄,舌红,脉弦数有间歇,两寸脉浮,投以葛根芩连汤合宣痹汤,3剂热退,胸闷心慌气逼减轻,再服5剂,病近期控制。 
    按:本案具有前额不适,脉弦数有间歇,寸脉浮,故主用葛根芩连汤加味。为何用宣痹汤?因该方由射干、郁金、枇杷叶、白通草、淡豆豉组成,具有清上焦湿热,除胸闷平喘的作用,故合并用之,疗效极佳.因缺淡豆豉,方中未用,同样有效。 
    例3. 痿证 舒某某,女,67岁,1986年7月24日初诊。前日外出,在大雨中走了几分钟,因久未下雨,一下雨地面热气很重,回家后即感两脚无力,第2天,竟不能起床,不能走路,二便均需人接,脚不痛,但觉无力,口渴,有汗,全身无力,脉濡寸旺,初用李氏清暑益气汤加味3剂,症不见减,后思治痿独取阳明,加之患者前额痛,后项不适,于是用葛根芩连汤加白鲜皮、地肤子,服5剂,能起床走路,但不稳,连续服50余剂,康复如初。 
    按:《内经》云“治痿者独取阳明”。本案虽属痿证,但并有前额痛,后项不适,脉软寸浮,故用葛根芩连汤加味;又因“风为百病之长”、“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因病起因是淋雨,故加用白鲜皮、地肤子祛风除湿。 
    例 4.神经官能症 熊某某,女,40岁,1989年5月27日初诊。经常头昏头痛,前额不适,后项不舒,喉常痛,心烦脾气急,睡眠不好,口或渴,纳可,多食则胀,口苦,大便如常,小便黄,月经稍提前,量偏多,色红,经期上症加重。脉两寸浮,苔白,舌红,喉充血有滤泡,遂用葛根芩连汤合银翘马勃散,连续服用,病逐渐减轻,服至春节前病愈,上班恢复工作。 
    按:西医诊断为神经官能症,因头痛、前额不适、后项不舒、两寸浮,故用葛根芩连汤,以“胃络通心”故也;使用银翘马勃散,因患者还有咽痛之症。 
    其治远不止以上4例,以此方加白茅根、焦桅仁,5剂,治愈鼻衄;加蒲公英、焦桅仁、厚朴、枳实,5剂治愈口疮;加牡蛎,7剂治愈盗汗;合温胆汤加茵陈、焦桅仁、蒲公英,5剂治愈牙龈肿痛;加陈皮、竹茹、益元散、法夏、生姜治愈呕吐、小儿泄泻;加薄荷、槟榔、山楂、枳壳,3剂治愈痢疾;以本方为主,随证加减,治疗肠伤寒【用于伤寒初期,增进期和极期。证为发热、恶寒、头痛、肌肤壮热(38-40℃或以上)、身重、肢疼、项强、腹痛、泄泻、小便黄赤、脉濡数或浮数,方用葛根30g,黄芩15g,黄连末9g(冲服),甘草9g,水煎】,12例均获痊愈;加花粉,10余剂治愈颈椎病疼痛;加刺蒺藜、钩藤,连服50余剂,治愈重症肌无力。就不一一列举了,临床运用只要抓住葛根芩连汤证的病因、病位、主症,不管西医诊断为什么病,均可用本方取得疗效,这就是异病同治。
  
  2.葛根芩连汤治五更泄 
  葛根芩连汤是治疗阳明热利的主方。五更泄又称肾泄,传统认为属肾虚而需用四神丸治之。赵师用葛根芩连汤治疗五更泄有其独到的见解。其认为五更泄发生于黎明之时,以晨起即泄为特征,其泄势急迫,刻不容缓,泄下如注,顷刻而毕,《内经》所谓“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是也。或有腹痛者,泄后痛减,或无腹痛者,泄后亦感舒适。此皆邪实之征,何虚之有!况黎明为阳气发动之时,于四季为春,肝胆所主之时,病发于此时,岂非木旺克土,又有何疑哉!故定其病机为肝胆郁热下迫阳明,方用葛根芩连汤合痛泻要方为治。葛根芩连汤泻阳明之热而坚阴止利,痛泻要方抑木扶土,二方合用以治五更泄疗效甚佳。如治李某,患五更泄3年余,屡服四神丸之属不效。赵师诊其脉弦数,观其舌红,苔黄,询其心烦急躁,夜寐梦多,其泻势急不可待,泻而后快。故辨为木郁乘土,热迫阳明之证。疏葛根芩连汤合痛泻要方加灶心土、荆芥炭。3剂而愈。此法不独治疗五更泄,凡泄泻如暴注下迫者,无问远近,皆当作热利治之,用此方法必效。 
  3.葛根芩连汤是清里解表之剂,用于治出血,取异病同治之理.芩、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治血热妄行;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泻,临床观察似有止便血之效;地榆炭凉血止血,泻火敛疮,动物实验有使凝血时间及出血时间缩短的作用,初投药时宜重用至30g,俟血止后再逐渐减量;于苦寒之品中反佐以小剂量干姜2-3g,温中散热;木香行气止痛,解除平滑肌痉挛;白芍养血敛阴、柔肝,以防木来乘土,有人研究其对大鼠有抗炎作用,对应激性胃溃疡有预防作用,并有抑制胃液分泌及胃肠运动功效.诸药配合严谨,标本兼治,清热化湿,凉血止血,解痉止痛,达到止血之目的.本方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脾胃湿热型)疗效确切.[以柏油样大便、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或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为依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葛根芩连汤方证应用汇总
葛根芩连汤∥每日一经方
(11)葛根芩连汤应用
葛根芩连汤临床应用举隅
郭生白传习录精要(46)
【经方家园】葛根芩连汤证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