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80年,邓小平被问:天安门的毛主席像是否永久保留?他回了7字
userphoto

2022.07.04 河北

关注

1980年8月初,意大利总统佩尔蒂尼亲自致电中国大使馆,外交部翻译员施燕华将此事呈报给邓小平:

“意大利总统亲自致电,要一个叫法拉奇的记者进行专访,谈谈中国改革开放的事情。”

邓小平听后,表示自己接受采访。

邓小平和法拉奇

1980年8月21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118厅。邓小平在这里接受了意大利记者奥里娅娜·法拉奇的专访。

法拉奇刚坐下,就问了邓小平一个问题:“邓先生,北京之前随处都可以看到毛主席的画像,今天我从下榻的饭店来到这里,只看到一副,就是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的那副。我想问您,那里的毛主席画像还会保留下去吗?”

大家都知道,北京天安门悬挂毛主席画像,这俨然已经成了北京的标志,中国的标志。而且1980年的中国恰逢是改革的一年,对外开放政策虽然让我国与美国建立了经济联系,但是美国只对占领中国市场有兴趣,他们所持有的高新技术并不愿引进我国。

“蜜月期”的表面下暗流涌动,我们仍如履薄冰。

所以,法拉奇在这个时候对邓小平提出这样的问题,可谓诛心,她的犀利和咄咄逼人让现场的工作人员都屏住了呼吸,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在邓小平身上,期待他的回答。

那么,邓小平当时是如何回答的呢?

毛主席画像的更迭

1949年1月22日,傅作义在《关于北平和平解放问题的协议书》上签字后,北平解放。

2月12日,元宵节,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集会,20万北京群众涌入天安门广场庆祝北平和平解放。

北平和平解放时天安门上的毛主席画像

在大家刚进入广场的时候,发现天安门城楼上挂上了中共领导人的画像,除了毛主席的画像外,还有朱德、林彪、聂荣臻和叶剑英的画像。

这是历史上首次,也是唯一一次。

集会结束后,这5幅画像就被撤走了。

1949年7月7日,为了纪念“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12周年,北京群众又在天安门广场前举行了盛大的集会。

这天,天安门城楼上只悬挂着毛泽东和朱德的画像,两位伟人的画像中间还挂着一颗巨大的红色五角星。

也是在这一天,毛主席首次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和民众一起庆祝抗战12周年。

大雨滂沱中,数十万群众高喊:“毛主席万岁”、“中国人民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场景,是值得永载史册的场景。

1949年7月7日天安门上的毛主席与朱德像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天安门城楼上悬挂了毛主席的单人巨幅画像。这是当时在解放区最流行的一张毛主席像,而且是经过毛泽东本人同意的。

当时毛主席说:

“我不喜欢一本正经的标准照,如果天安门上一定要悬挂我的像,最好从那些随随便便拍下的照片中选一张,因为随意拍的照片比较自然。”

所以,最后选定了1945年6月郑景康在延安给毛主席拍的生活照。

从1950年5月1日到1967年,天安门城楼的毛泽东画像又经历过4次更迭。

而且在1966年之前,天安门上毛主席的画像也不是天天悬挂的,只有在重大节假日的时候才会挂一段时间,一般是一个星期。

从1966年8月开始,中共中央决定,北京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画像要永远悬挂,而且每年的国庆节前夕都要更换一次新的。

因此,中央请来了北京市美术公司的画师王国栋来重新绘制毛主席画像,也就是1967年10月1日更换的毛主席画像第八个版本,被沿用至今,就是现在我们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前看到的毛泽东主席画像。

而且这一版本的毛泽东画像,不管你站在画像前方的哪个位置,毛泽东主席那庄重而慈祥的目光都会注视着你。

毛泽东画像的更迭是中国人民对毛主席的尊重和敬仰,我们都想把最好的主席模样永远留在北京,留在中国。

但是西方国家很显然不这样想,因为他们根本无法体会到毛主席和人民群众的感情,他们觉得中国在不断发生变化,那么毛主席的画像也会发生变化,所以他们就很想知道毛主席的画像会不会永远悬挂这个答案。

更何况,有“国际政治采访之母”之称的法拉奇呢?

国际政治采访之母

法拉奇出生在佛罗伦萨,父亲是意大利反法西斯抵抗运动“正义与自由”的成员,因反抗墨索里尼暴政而多次被捕入狱,母亲是一名无政府主义者的遗孤。

这对极其渴望自由、反对暴政的父母从小就希望法拉奇可以勇敢果毅、抗击暴政。

法拉奇

二战中,美国轰炸机飞过佛罗伦萨上空,那时的法拉奇还是个小孩子,她害怕地蜷缩在煤箱里,当飞机的轰鸣声带起阵阵呼啸传来,战争的恐惧让法拉奇大声哭起来,她的父亲非常生气,狠狠打了法拉奇一耳光说:“女孩子是不能哭的,我们不能害怕,我们要抵抗。”

父亲的极端教育和二战的惨痛回忆,让法拉奇从小就难以摆脱法西斯的阴影,所以她厌恶德国、厌恶法西斯、厌恶一切极权主义。

这样的性格在她17岁投身新闻界后更是到了一个顶点,她的性格变得非常硬朗,采访方式咄咄逼人。

而且因为父亲的缘故,法拉奇从小就关注国际政治,也非常熟悉政治,她是一个经历过战场的女孩,在面对任何人的时候都不会怯懦。

法拉奇采访过30多位国际政坛人物和叱咤风云的政治领袖。邓小平、基辛格、卡扎菲、约翰·肯尼迪、甘地夫人、霍梅尼等国际政治人物都在她的采访名单里。

法拉奇采访任何一位政治领袖时,从不会为其强权所震慑,甚至她会处处挑战权威,用尖锐的提问、泼辣的言辞,进行轰炸般的“挑衅”,令受访者颇感压力。

法拉奇采访霍梅尼

有次她采访伊朗宗教领袖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时,被批准的采访条件是,必须脸遮着面纱才能进入,法拉奇就戴着面纱走进霍梅尼的办公室,然后直接当着霍梅尼的面把面纱揭掉。

美国政治家基辛格也没有躲过法拉奇的咄咄逼问,法拉奇的提问极其犀利,导致基辛格一时间无法回答,场面一度十分尴尬,这次的采访过程非常不愉快。基辛格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接受法拉奇的采访是我与新闻媒体最具灾难性的对话。”

法拉奇的种种行为令人瞠目结舌,有人赞叹,说她不畏强权,将每一次采访都当成一场战役。当然,也有人批评,美国《纽约时报》一专栏作家这样评价法拉奇:“法拉奇是小说家的心里透视与一个机灵孩子的粗鲁无礼的产物。”

这也让她有了20世纪“国际采访政治之母”的称谓。

法拉奇

这样尖锐犀利,挖掘国家从不言说的秘辛,让对方难以招架的法拉奇,能问出“毛主席画像还会保留下去吗?”这样的问题好像也不足为奇了。

而且,法拉奇采访邓小平的消息一出就立即在国际社会上引发了舆论轰动。

一是,法拉奇的个人色彩太鲜明,她的采访从来不会避开敏感问题,而且越敏感的话题她越要直击要害,越要深挖下去。

二是,中国当时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正是需要一个机会改变世界特别是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刻板印象。

邓小平:“永远要保留下去!”

邓小平明白,这次谈话将会成为中国历史进入转折时期极为重要的关键点。

因为,在1978年12月18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决策。在当时的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共产主义国家完成了经济体制改革,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更不用说中国这个有着10亿多人口,刚刚从动乱中走出来的大国。

这个时期,全世界都在关注着中国。

所以,法拉奇提出的这个问题,实则是当时国际上,特别是西方国家都想问出的问题,他们都在等待这个答案,并且盼望着“得到他们想要的结论”。

这样的历史前提下,很显然法拉奇采访邓小平是有备而来的。

但是邓小平也正有话要说,因为他了解到,法拉奇虽然提问咄咄逼人,但是这位女记者习惯用录音机录下全部的采访内容,然后一字不改、一字不漏的发表出去。如果她有自己的意见,会另外在旁边标注出来,不会与正文有交涉。虽然不能做到完全的客观,但是至少比那些断章取义的记者强太多。

所以,邓小平也正想借这位外国记者的录音机和笔向全世界宣告中国的态度。他看着法拉奇斩钉截铁地说道:“永远要保留下去!”

“过去毛主席画像挂得太多,到处都挂,大街小巷都挂,并不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也并不能表明对毛主席的尊重,这造成的影响也不好,因此我们才会拆除部分地方的毛主席画像。

但是天安门上的那副毛主席画像要永远保留下去,毛主席对中国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从我们中国人民的感情来说,我们会永远把毛泽东主席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毛主席的功劳是要放在第一位的!”

邓小平的一番话语重千钧,如锤定音。

他向法拉奇发出了明确的信息,也向世界发出了明确的信息。

法拉奇对这个回答无刺可挑,无理可辩。

整个谈话中,邓小平只字不提自己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但是只要提及毛主席,他就会指出:毛泽东主席的思想还有其他老一辈革命家,都对国家做出了很重要的贡献。

法拉奇采访邓小平(剧照)

采访结束时,邓小平又一次提到毛主席。他说:

“毛泽东思想不仅过去引导我们取得革命的胜利,现在和将来还应该是中国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作为我们国家的象征,要把毛主席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而且毕生都要坚持毛泽东思想,所以我们要把毛主席的画像永远挂在天安门前。”

小平同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毛主席的画像至今都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由于颜色经过风吹日晒后,会发生褪色的现象,邓小平就要求相关单位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将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做一次更换,而且不能是复制品,必须要手工重新创作。

邓小平和法拉奇的这次谈话,问答之间,机制巧妙,精彩纷呈。

邓小平面对刨根问底的法拉奇,总是一针见血、直截了当地把这个根给说透、把这个底给说破。

法拉奇原本以为邓小平对这个问题会含糊其辞,不会正面直接回答,但没有想到邓小平会如此从容且肯定。

法拉奇沉默了,一时竟不知还要再说些什么,同时她也深感邓小平的魄力,以及毛主席在中国不可磨灭的功勋和地位。

所以,法拉奇在采访结束后不止一次对翻译员说:

“邓小平是一位伟人,他的每个回答都非常真实,我特别喜欢他。我采访过很多世界领导人,但他们没有一个人能像邓小平这样坦率、深入地谈论历史问题。我很少发现拥有如此智慧、坦率且文雅的人,邓先生无疑是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他是超越了个人恩怨来谈的,是谈得很深的,我很钦佩他,这是我最成功的一次采访。”

邓小平不只是坦率回答了法拉奇的所有疑问,他更要通过这位意大利记者坦率地向世界传达一个信息:中国会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坚持发展中国家维护独立的斗争。

同时向我们中国人民表明: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毛泽东思想是党和国家的财富,我们必须要保持团结稳定的局面。

邓小平与法拉奇精彩的对话,有一部分被刊登在了《华盛顿邮报》上,通过这次采访,整个世界对新中国都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对于新中国的改革开放都有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虽然毛主席的画像并没有出现在大街小巷,但是它永远高悬在天安门城楼上。

正如开国大典委员会说的那样: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用血肉铺就了新中国诞生的道路,胜利来之不易。这是可喜可贺、普天同庆的盛事。

举行盛大的庆典,要庄严、隆重、热烈、喜庆,大典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一主题。人民的心中有一杆秤,没有共产党和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悬挂毛主席画像正是人民群众的愿望。”

毛主席肖像不但应当表现出我们党的领袖对人民群众的无限热爱,对人民群众改天换地、创造历史力量的坚信,对国泰民安、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的期望,表现出伟大领袖的博大胸怀和英明睿智的风采。

还应当是既凝聚着共产党人在以往岁月中艰苦斗争的顽强精神,又凝聚着全党全国人民开创历史新篇章的胜利喜悦和自豪,凝聚着全党全国人民对领导他们从胜利走向新中国的伟大领袖的热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安门毛主席像会挂到何时?早在1980年时,邓小平就给了标准答案
法拉奇犀利发问:毛主席像准备挂多久?邓小平的回答真高明
1980年,法拉奇提了一个问题
毛主席像已挂在天安门74年,还会挂多久?邓小平同志早就给出了答案
天安门毛主席像会挂到何时?早在1980年时,邓小平就给出了答案
毛主席像挂在天安门74年,还会挂多久?1980年,邓小平就给出答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