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5,《道德经》中的长生之道(四):实现死而不灭
userphoto

2022.08.20 海南

关注

我们要想将我们自己合德为一身,就要知道什么是德的核心。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这段话的意思是,首先,老子告诉我们德的核心是“慈”,即仁慈,就是恻隐之心。德体现了文化共同体之大欲,更体现了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大欲。文化共同体中每一个个体,之所以能为了文化共同体整体的利益,去牺牲自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像黄继光、董存瑞这些革命先烈能够为了中国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内在含义是什么呢?

其原因就是,在一个文化共同体内,每一个个体的人性都是极其相似的。只要整个文化共同体没有被消灭或同化,其中的每一个个体的思想、情感、意识都会被最大程度的保留。这就是个人为集体牺牲的原因。

所以说,文化共同体内的个体相似性是德与文化共同体存在与发展的基础。而仁慈、恻隐之心正是基于个体高度相似性而产生的。郑玄《礼记注》里解释“仁”说:“仁,相人偶也。”仁是个会意字,两个人才能组成“仁”,意思就是说,在同一个文化共同体内,一个人能意识到另外一个人跟他自己具有高度相似的人性。自己产生的思想、情感、意识,也同样能产生,自己和对方具有某种程度的合一性。

《论语》里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学》里也同样说:“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挈矩之道”。

这段话的意思是,厌恶上级对待下属我的态度,我就不要用同样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下属;厌恶下属对待上级我的行为方式,我也不要用同样的行为方式事奉我的上司;厌恶前人对我所做的事情,我也不可以对我后面的人做那些事情;厌恶后人对我所做的事,我就不要对前人做那些事;厌恶右边的人所做的恶事,我就不要把同样的恶行加在左边的人身上;厌恶左边的人所做的恶行,我就不要把同样的恶行加在右边的人身上。

在同一个文化共同体当中,一名成员能够感受到的痛苦,其他成员也能感受到。这种痛苦是基于共同体内人性的高度相似性,它不是专属于某一个人,而是属于整个文化共同体,属于这个文化共同体中每一个个体。如果一个文化共同体世世代代都会遭受相同的痛苦,那就意味着永生的生命个体的痛苦也是永恒的。趋利避害是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本能,因此我们才要在同一个文化共同体内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减少这种痛苦的蔓延。

《中庸》里说:“所求乎子以事父,所求乎弟以事兄,所求乎臣以事君,所求乎朋友先施之。”《论语》里也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段话的意思是,同样的,凡是自己觉得快乐的事情,我们也有必要去影响整个文化共同体的人,让他们也同样感受这快乐,如果整个文化共同体世世代代都能感受到这种快乐,那么一个生命个体的快乐便达到了永恒。

关于三宝,首先老子说:“慈,故能勇。”这段话的意思是,因为认识到生命个体的长生是建立在文化共同体的长久发展之上的,所以便会心中有“慈”。心中有了慈念,就会为了文化共同体中的其他成员而勇于牺牲。父母为了孩子而牺牲、士为知己者死、文臣武将杀身报国,都是这个道理。

老子说:“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这段话的意思是,一个民族心中有慈,当自己国家被异族侵略,同胞被异族杀戮,就会有人挺身而出,牺牲自己,力挽狂澜,赢得战争,守住国土。我们能赢得抗日战争,能在过去无数种异族侵略后,还依然保留了华夏文化,就是因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核心精神就是老子所说的仁慈。仁慈就是我们中华民族这个文化共同体得以延续的根本,也是我们无数先贤烈士能够长生久视的根本。

老子说:“天将救之,以慈卫之。”这段话的意思是,上天如果要拯救一个无德之人,就让那个人心中先产生慈念。老子解释说:“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这句话的意思是,道体现在人性上就是德,其核心就是仁慈。有德之人以慈为通向永生之路的法宝,无德之人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恻隐之心,这一点恻隐之心里就存在着激发出仁慈之念的可能性。

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无论善恶,基于人性的相似性,每个人心中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慈的因子。因此老子说“人之不善,何弃之有”,不能轻易的放弃不善之人,要努力的去影响不善之人,把这些人同化进文化共同体内。而这些原本不善之人,在被同化之后,心中产生了慈念,也会因此而打开进入永生之门的通道。

老子说:“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目,圣人皆孩之。”

这段话的意思是,老子所推崇的、那些实现了长生的圣人们,从不追求自己个人的物质私欲。而是把整个文化共同体的整体欲望作为自己的欲望。而文化共同体的欲望无非是要将整个共同体永恒的保存下去。因此圣人之欲有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想要使自己文化共同体的范围实现最大化扩张。所以不论是善人还是不善之人,有德之人还是无德之人,都是圣人推广道德、去教化的对象。

其次,老子说:“俭,故能广。”老子这里说的“俭”不能单纯的理解为勤俭节约的意思,而是指检欲,即控制自己多余的欲望。如果一个人不能达到长生久视的境界,那么一时欲望的满足也会随着肉体的消亡而消失。只有将目光不仅限于饮食男女这些肉体上的欲望,而是放眼整个文化共同体的长久,一个人才能将自己的影响力扩大至最大、最广、最长远。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这段话的意思是,学习具体知识的人,他的知识通过积累会一天比一天增加。而修长生之道的人,他的欲望会一天比一天减少。就这样减少,再减少,减少到最后,一个人就能控制住所有多余的欲望,就会不妄为。

不妄为,做任何事情就不会有做不成的时候。不妄为,不把精力耗费在追求物质欲望上,一个人就有可能治理好天下,就有可能将整个天下纳入自己的文化共同体内。

老子又解释说:“治人事天莫如啬。夫唯啬,是谓早服。”这里的“吝”和“俭”是同一个意思,都指的是减少自己多余的欲望。指的是,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单纯的追求物质上,而是要扩大自己的精神层面的影响力,扩大文化共同体的成员数量,扩大文化共同体的文化竞争力。为保存自己的文化、精神、思想而为之努力奋斗,这样才能算是老子所谓的“早服”、“得道”之人了。

老子接下来又解释说:“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也。”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老子所谓的“早服”、“得道”之意,更在于要最大相似度上保存自己的人性,将人性之德通过文化共同体内世代相传的承载方式达到永恒状态。

能将人性之德世代相传,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才能才能长盛不衰。而为之努力奋斗的“得道”之人才能成为国家民族的英雄,才能成为人民推崇的一国之长,才能让自己的精神达到长生久视的境界。

再次,老子说:“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就像范仲淹所说的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你只有不把自己的饮食男女等肉体欲望的追求与享受放在天下人之前,你才能把全天下的人都作为你潜在的文化共同体,把全天下的人都作为你潜在的影响群体,你才能成为全天下人的首长。

老子又解释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这段话的意思是,一个人要想长生,要想与天地同寿,必须把自己的物质欲求放在后面,这样他才能被文化共同体内的人所推崇,必须把自己的肉体看成身外之物,这样他的精神才能永恒存在。长生之人不在意那些浅薄的物质欲望,这样才能实现他追求终极大欲——长生。

老子最后又总结了:“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这段话的意思是,现在如果有人不仁慈而光讲求勇敢,不俭欲却还想着能扩大影响力,不将自己的私欲放在天下人之后却还想着成为天下人的首领,他的勇敢不是真正的大勇,他的影响力很难扩大,全天下人都会唾弃这种人,这种人一定会灭亡啊!不仅仅是肉体的死亡,更是思想、情感、意识的灭亡、精神的灭亡!

今天的《道德经》课程就分享到这里了,谢谢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释微》——第四十六章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到底什么意思?
《道德经》第13章
16岁初中生写出道学专著,被誉为学界奇迹,但没人希望成为他
【赵妙果老师讲解道德经学用】长生,靠求得不到;死亡,光怕躲不开
老子《道经》第三章新解,推翻传统解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