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昭与自己的意见相左,而且宁死不悔, 孙权是如何化解的呢?

作者|不老松

《历史探秘大全》签约作家

字数:1394字,阅读时间:约4分钟


三国时期的吴国,要说资格最老的臣子,非张昭(公元156年-236年)莫属。《三国演义》里有句话几乎人人皆知,那就是小霸王孙策临终之前对孙权说的“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这句话既是孙策对孙权的忠告,也是将江东大事托付于张昭、周瑜。孙策死后,孙权果然牢记兄长的话,对于内政之事,经常听取张昭的意见。张昭在孙权面前也是直言敢谏,因而很得孙权的信任。但是,这对君臣之间却也发生过激烈的争执,气得孙权一度想杀了他。这是怎么回事呢?


太和七年(公元233年),远在辽东的辽东太守公孙渊(?-公元238年)派人向吴国上呈投降表。孙权一看,极为高兴,立即派许晏、张弥两位使者前去接受归顺,打算册封公孙渊为燕王。张昭得知此事后,上朝阻止道:“公孙渊背叛了魏国,怕因此受到征讨,所以才向我们投降,以求得我们的援助,归顺可不是他的本意啊!一旦公孙渊改变主意,打算重新获得魏国的谅解,就会杀人灭口以讨好魏国,两位使臣就有去无回,如此不是白白送了他二人的性命,而叫天下人耻笑吗?”


张昭的这番话,孙权听了则不以为然,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而张昭却毫不示弱地据理力争,而且态度坚决,言辞激烈。孙权辩论不过,顿觉有失君主的颜面,他拔出宝剑怒斥张昭说:“吴国的士人入宫要拜见我,出宫要拜见你。我对你的倚重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可是你却屡次在大庭广众之下让我难堪,我真担心有一天会忍不住杀了你。”

听了这番话,张昭既没有慌张也没有退缩,而是镇静自若地说:“我之所以明知道你不会采纳我的意见,还是满腔热忱地来劝谏,是因为我常常想起先主、太后临终时留下的遗诏,让我忠心辅佐您啊!”说完便泣不成声。孙权见状倍感伤心。他扔下宝剑,与张昭相拥而泣。


争吵过后,没想到孙权还是固执己见,依然派许晏、张弥出使辽东。张昭见自己苦口婆心的劝谏不被采纳,十分生气,此后便称病不再过问国事。孙权见状也很生气,干脆派人用土堵住了张昭的府门,意思是永远不会再起用他为官了。张昭见府门被堵,也是愈发气愤,索性在院里用土封住了家门,表示永远不出家门为孙权效力了!

许晏、张弥到达辽东后,公孙渊果然改变了主意,将二人杀了。孙权得知此事后万分后悔,同时也觉得愧对张昭。他派人运走了堵在张昭府邸门口的封土,并几次向他赔礼道歉,可是张昭不理睬。吃了几次闭门羹后,孙权灵机一动,派人放火去烧张昭府邸的大门。他想,大火一着起来,张昭还能不往外跑吗?到那时,自己不就可以见到他了吗?可是,张昭见孙权放火烧门,仍然不为所动,索性把府邸的大门关死,坐等着大火把自己烧死。孙权见到这情景,大惊失色,真怕大火会烧死张昭,于是下令将火扑灭。孙权在张昭家的门口暗暗自责,后悔自己办错了事,折辱了这位肱股之臣。


张昭的儿子见这对君臣之间再这么僵持下去不好收场,于是连劝带拽,硬是逼着父亲去见孙权。孙权一看张昭终于出了门,就诚恳地请他到宫中一叙。张昭来到宫里,孙权向他承认了错误,并表示今后做决定前,一定会深思熟虑,虚心求教,谨慎而行。张昭见孙权这么诚心实意,怒气也一扫而光,立誓要竭尽全力协助孙权治理国家。

从此君臣和睦,携手治国,直到嘉禾五年(公元236年),张昭活到81岁时去世。去世前,张昭遗令丧事从简,入棺材都没有更换衣服。孙权身着素服前往吊唁,谥号文侯,以太牢礼仪祭祀。

跟着蒙曼老师一起最美唐诗

一起走过冬春夏秋,经历喜怒哀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般斗气的君臣
孙权用土把大臣门堵上,大臣用土把门从里堵上,这君臣唱的哪一出
当倔强老臣遇到胡闹帝王,故事令人忍俊不禁
神武雄才的孙权晚年何以沦为昏君?
作为大臣的张昭和孙权针锋相对,孙权为什么不处置他
[細說三國]十二 公孙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