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监不识字,怎么读圣旨?莫要被影视剧带偏了
userphoto

2023.05.04 布基纳法索

关注

现今很多的古装影视剧里都有太监的角色,增加了趣味性和可看性,剧中时不常会有太监宣读圣旨的剧情,其实,这是不尊重历史,是一个穿帮的情节。因为,在古代太监大多都没读过书,不认识字,让一个文盲来读圣旨,这是挑战今人的认知。

首先要知道一件事,早先的宦官并不是都要割JJ的。

“宦”,是星座的名字,宦者四星在帝座之西,而用以为帝王近幸者的名称。也就是说,最早的宦官指的是在帝王近前的那一群人,干一些宫女们没力气干的宫廷杂事负责伺候帝王一家子生活起居的奴仆。

宦官在中国出现很早,大约早在夏商的宫廷中就有了宦官的存在。周朝及各诸侯国大都设置了宦官。《诗经》《周礼》《礼记》中都有关于宦官的记载。

宦官一般由身份卑贱的人充当。其来源或由处以宫刑的罪人充任,或从民间百姓的年幼子弟中挑选。

先秦以前,最有名的宦官当推嫪毐。此人身长伟岸,据说那话儿伸直了能当马车的车轴,这么一位伟丈夫自然甚得太后欢心,给秦始皇生了两个同母异父的小弟弟。嫪毐受太后宠幸,权势显赫,封为长信侯,有点儿飘。你都给秦始皇他爹送了顶大大的帽子了,还不收敛点儿,可别怪秦始皇要为他爹修理奸夫。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宦官由少府管辖。秦朝最有名的宦官是赵高,这应该是个真的下面什么都没有的宦官,但是却在秦始皇死后乱政,拥立胡亥继位,假传圣旨逼太子扶苏和大将蒙恬自杀,最终导致秦朝灭亡。

汉高祖刘邦鉴于秦亡教训,为了抑制宦官的势力,有时候就用一些读书人当中常侍。整个西汉一朝,宦官几乎没什么作为。

东汉时期,皇宫里的宦官全部由由阉人充任,史载:“宦官悉用阉人,不复杂调它士”。因此,中国历史上的宦官是从东汉才开始真正纯洁了队伍。

东汉时期,宦官与外戚这两股势力竞相登场,搞得国家政治混乱。东汉末年,著名的十常侍之乱,引发了董卓之乱,最终导致汉室衰落,被曹操篡了权。

其次要知道的一件事,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当太监的。

宦官在不同朝代有多种纷繁的称呼,又称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中监、内监、巷伯中涓中贵涓人中涓寺人妇寺小人小臣中人中臣宦竖阉人宠臣、黄门 幸臣常侍阍人中使、刑人、刑余,等等。

比如嫪毐,他的称呼是寺人,比如在《水浒传》中,施耐庵描写宋徽宗去嫖娼李师师时,写的是两个小黄门在前打着灯笼引路。

唐朝时设内侍省,其长官为监及少监。宦官由内侍省、掖廷局、宫闱局奚官局内仆局内府局管理。掌管宫内的簿册、门卫、病丧、仓库供应等事项。各局长官称令或丞。

之前,李世民担任的是正二品的尚书令,已是百官之首。正一品的三师(太师、太傅、太保)和太尉、司徒、司空均空缺,从一品的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以及开府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也空缺。岳飞最高的官职就是开府仪同三司、太子少保,再往上升顶多是到太子太师,依然是从一品,想升到正一品的话必须等赵构死后太子继位后方才可以。

击破王世充、窦建德统一北方后,李渊已经封无可封,总不能封自己的儿子当太师吧,于是,唐高祖设了一个新的正一品官职——天策上将军。

不久,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登基后就把这个不伦不类的天策上将军这个官职给废了。由于李世民曾经当过尚书令,此后没人敢再当这个官,因而,唐代时的宰相顶多是三品官太监原来是官名正儿八经的朝廷四品高官,隋唐宋元的官署很多是以“大监”为主官,大也写作太与阉割了的宦官无关。

唐太宗时,对宦官限制较严格,宫内的阉宦数额亦有限制。唐太宗驾崩后,制度开始松弛。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由于唐高宗的这项改革,宦官开始出任太监这个官职。

唐玄宗时,宦官的数量从唐初的千余人膨胀到数千人,四五品的宦官多达千人,宦官出任三品的左(右)监门将军也大有人在。安史之乱时,担任监军的宦官在潼关诛杀了能战的高仙之、封常清,逼迫老将哥舒翰开关出战,导致全军覆没,唐玄宗被迫逃跑,在马嵬坡让宦官高力士勒死了杨玉环。

唐朝的中后期,宦官们陆续掌握了神策军、天威军等皇帝的禁卫机构,军队中的护军中尉中护军等要职均由宦官担任,宦官们你来我往都想专权,闲来无事还能换个皇帝,搞得唐末乌烟瘴气。

宋代也设内侍省,由宦官主管。不过,宋代的宦官也没多大出息,除了给皇帝带路去嫖娼外,最多帮着娘娘玩个狸猫换太子的勾当。

与宋对峙的辽国的宦官算是比较有作为,不少人曾经当将军领兵作战。辽国很多衙门的官也称太监、监,也是与阉宦无关。

元代的太府和各监,多有“太监”一官(如仪文监、典牧监、典室监、太府监等均设太监),也与宦官没有啥关系。

明朝时,诸监不设太监这个官了,但是却在宦官所领的二十四衙门,各专设掌印太监等官职,其下是各式小宦官,在内宫专门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慢慢地,太监这个官名就成了阉宦的专有官名。

在明代,二十四监掌印太监,乾清宫管事,文书房秉笔随堂,东厂提督,皇店提督,南京凤阳承天守陵,能配得上称呼太监的加起来不会超过30个。这回明白了吧,那些被阉割了生殖器的宦官们,等级最高的才能被称为太监你如果当面称呼一个太监为公公,那个太监分分钟会弄死你。

清代时,“太监”一词成为宦官的统称,具体由敬事房管理,设总管太监、副总管太监等为首领。康熙时担任总管太监的宦官为五品,雍正时改成四品。敬事房隶属于内务府,受内务府大臣节制。内务府大臣可是位高权重,但是清代宦官是不能出宫当官的,不然内务府大臣和珅怎么能有儿子。

也只是到了清代,太监才不值钱了,是个宦官都能被称为太监。

其三,宣读圣旨的另有其人。

古代的宦官,有一些是因罪获宫刑入宫,但是更多的是一些穷人家的孩儿。古代文盲率很高,识文断字的读书人本就不多,穷人家的孩子更是难有机会读书认字,那些被阉割后进入宫中当奴仆的,在宫里也没有读书的机会。因而,宫中的宦官们几乎全是文盲。

朱元璋是不允许宦官识字,不允许宦官出来当官的,甚至立下了石碑以示后人。但是到了明成祖时,由于是篡了自己侄儿的位当了皇帝,自然怕下面的人不服,于是,大力重用宦官,很多宦官出掌实权,如三宝太监郑和。明成祖甚至设立了东厂这个特务机构用以监视、打击朝廷内外反对自己的人。

到了好圣朱瞻基当上了明宣宗后,违背祖制,在宫内设立内书堂,开始教授宦官识字。自此开始,一系列专属宦官的太监机构得以设立,明朝的宦官群体能耐越来越大,甚至出了王振、刘瑾、魏忠贤这样的权倾朝野的大太监。

穿着飞鱼服出场的朱瞻基,看着真像个太监。这是影视剧,别当真

真实的明宣宗是这样的

到了明末,宦官竟然达到数万人的规模,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之最。

清朝时,接受了明朝的教训,太监数量仅数千人,太监也不得干政。整个清代,虽然也出了安得海、李莲英这样的大太监,但也只是在宫里比较厉害,不敢干预朝政。像慈禧太后的红人安得海,出宫回家看看,就因为像摆摆排场,让地方官看了不高兴,直接捉了砍了头,还被扒了裤子。

至于与小玄子玩得比较好的韦公公,本来就是假太监,后来当高官,娶七八个老婆,自然是说得过去的。

古代的科举考试,得中进士的也分三六九等,成绩低一些的就到各个衙门去,成绩中等的能够放出去当县令,只有成绩优等的能够进入翰林院。

参考阅读:范进中举后,他究竟能当多大的官?考不中进士长得帅也能当官

翰林院里有一个机构叫【翰林承旨处】,是专门负责起草皇帝圣旨的办公室。皇帝的旨意下达后,就由这个办公室里的学霸们把旨意落实到文本。

这些翰林们个个才华横溢,文章写得妙,他们会把皇帝的大白话加以润色,使得圣旨文绉绉的,显得高大上。

个个都是才华横溢,他们会在皇帝的原意上加以润色,使圣旨更高大上。之后,再呈递皇帝审阅同意后加盖上皇帝玉玺之宝,然后会委派专门的【钦差大臣】去相关部门进行宣读,一般这种比较大的任命或者敕令都是由这个机构完成。

圣旨代表圣意,代表着皇家的脸面,圣旨的内容经修饰后许多文字很绕口,而且宣读圣旨时的语音语调都有要求,文字功底不够的人很难朗读好。因而,宣读圣旨的大多还是那些翰林。

太监自古就被认为是皇家的奴仆,地位低下。甭说太监不识字,就算他们识字,也不可能让他们去诵读圣旨,这也太丢皇帝的脸面了。

当然有些在皇帝跟前受宠太监,在传达皇帝口谕时会亲力亲为。毕竟一来可以得到皇帝的信任,二来这些大太监也想拉拢结交朝廷权贵。但是大多数时候,就连去宣读这些口谕也轮不到这些太监他们能做的主要还是替宫中娘娘们带一些话,如果这也算口谕。

影视剧中动辄小太监读圣旨,还狐假虎威捏着嗓子尖声尖气的,这种剧情虽然挺有意思,但纯属虚构历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宦官
为什么后宫要那么多太监,全部换成宫女,这样皇帝不就更享受了?
为何“阉宦之祸未有若明之为烈也”?
揭秘:宦官一词起源于星座名
那些残缺的男人们(一)
你所不知道的太监一词的由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