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些残缺的男人们(一)

  在古代,很多国家都有使用被阉割的男性充当侍从的惯例。在我国,被阉割的男人入宫担任服侍皇帝及其家族的任务,本来是低级的奴役阶层,但在历史上屡屡兴风作浪,显然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特殊权力阶层。

谁是宦官?太监?阉人?

在我们通常的印象里,宦官=太监=阉人,其实不然。

中国使用阉人充当宫廷内侍的历史,要追溯到《诗经》时代,《周礼》《礼记》中均有记载,有的学者甚至认为甲骨文中已经有谈及阉人充任内侍了。这些宫廷内侍就是宦官,但宦官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官职名称,而是一个种类的通称,如寺人、中常侍、黄门等。《三国演义》刚开始“何国舅谋诛宦竖”一回,为乱朝政的“十常侍”就是宦官的典型。

另外,宦官并不等同于阉人。西汉以前的宦官都是阉人和士人参杂使用的,如《汉书》的作者班固的祖父班稚就曾在汉成帝时期当过中常侍。东汉光武中兴之后,“悉用阉人,不复参用士流”。如果宦官杂用士人的话,说明内廷与外朝之间的人事是畅通的,内廷任职的宦官很可能外放就任一方守土官长。比如刚才提到的班稚,年轻时候做过内廷的中常侍,后来外调去做了西河属国都尉、广平相等官职。一旦宦官专用阉人,这就等于切断了“满朝文武”与宦官之间的人事沟通,外朝官员与内廷宦官之间的隔阂与斗争就会日趋激烈。

太监是很晚才出现的称呼。在唐朝,我们通常知道有三省制,事实上被称作省的机构,一共有六个。在我们熟知的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之外,还有殿中省、秘书省和内侍省。其中殿中省有“监”一人,“少监”二人。龙朔二年,改殿中省为中御府,正职正式叫做“大监”,“大”通“太”,太监一词自此而来。到了明朝,内廷设立了二十四个衙门,称之为“二十四监”,再加上宦官权势日重,大家就开始称呼所有的宦官都为太监了。这其中,既含有一般五十文人士大夫的阿谀奉迎,又带着那么点对皇帝私属之人的惧怕,叫开了口,也渐渐成为了官场惯例。

奴仆的“曲线救国”之路

唐甄在《潜书》中描述所见阉宦“望之不似人身,相之不似人面,听之不似人声,察之不近人情。”被阉割的男性,由于生理的畸形往往导致心理的扭曲,更容易做出常人做不到的阴暗和残忍之事。一个奴仆群体,是如何在中国历史上屡次呼风唤雨呢?

历朝历代的法制与人事都力图防止宦官专权,然而往往事与愿违,终酿东汉、唐、明三代的宦官乱政之势。宦官虽然并无多少知识文化,也不能提供治国安邦的策略,也没有外朝公卿的地位,但是他们拥有与皇帝朝夕相处的便利。正如清代学者赵翼《廿二史札记》中所讲宦官“盖地居禁密,日在人主耳目之前,本易窥颦笑而售谄谀,人主不觉,意为之移。” 他们利用地理优势给君主吹的不仅仅是枕边风,更是茶边风,饭边风,甚至厕边风。一旦由宦官来传达君主的圣旨,“则手握王命,口衔天宪,莫能辨其真伪,故威力常在阴阳奥窔之间。”究其根本,必应归咎为专制体制。不像外朝政府机关,具有相对独立决策和行政运作体系,宦官群体是作为皇权之附属品而存在,宦官的意志只能加上“万岁爷说了”这样的话语才会生效。因此,皇权专制体制不除,宦官专权的隐患就始终存在。(清承明制却完全避免宦官专权的原因,留待有机会再谈)

  古代的发迹之路在正常的官员铨选之外,就有阉割为宦一途。但并不要脑补如下场景:一个男人在深夜里咬紧牙关,为了荣华富贵挥刀自宫,血肉横飞。

宦官并不都是主动被阉割的。有的宦官来自于战俘;有的是小时候就被阉割送入宫中,并无选择的能力;有的是受到宫刑之人(比如司马迁)。而且,并不是成为宦官就会荣华富贵,与外朝官员相似,竞争压力也是很大的。宦官也有品级制度,但是由于属于皇帝的私属,他们的升降,全凭皇帝的好恶,不需要像外朝官员一样,要受到考绩、资历等限制,也就决定了宦官的升迁总会出现超常现象。


  下一次,我们聊聊哪里的人愿意做宦官,那些历史上的宦官都能掌握什么样的权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后宫要那么多太监,全部换成宫女,这样皇帝不就更享受了?
宦官
揭秘:宦官一词起源于星座名
太监不识字,怎么读圣旨?莫要被影视剧带偏了
太监简史,他们根本不是为了保证皇室血统才产生的
从古代内侍制度,看封建王朝宦官“秘书”擅权的原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