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现二千料郑和宝船
史料《明实录》记载,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每次出航时,舟师编队约有船舶200艘左右。这200艘船种类较多,按称谓分有海舡、海舟、海风船、海运船、舡运船、海运舡、运海舡、宝船等;按功能划分,有大宗宝船、分宗宝船、马船、粮船、座船、战船、水船等;按船型特征划分,有福船、鸟船、沙船、广船等;按载重量划分,有2000料、1500料、400料、100料等;按推进方式划分有9桅12帆到3桅3帆或大八橹、二八橹、六橹等;按航行水域划分,有海船、遮洋海船(相当于近岸遮蔽海区)等。
由于整个海上编队的各种船舶与陆上宫殿、房屋等建筑一样,在尺度、规格、功能、外形、结构等方面都各有特色,那么,在气势磅礴的船队中哪种船是主要船型,这种船又有多大吨位,外型如何,内部舱室又如何呢?几十年来,国内的造船界、郑和研究界围绕上述问题不断进行研究。据了解,目前在学术领域,众多专家在不同船型的尺度、作用方面有不同见解,但通过对郑和下西洋编队人数、一些史料、南京宝船厂遗址等分析研究,专家基本认定“二千料”宝船是郑和下西洋编队中的主要船型之一。
二千料宝船:郑和下西洋船队的主要船型
从编队人员总数分析,郑和下西洋船队的主要船型为二千料海船。郑和七下西洋船队的舰船总数和人员总数有多种记载,虽不完全一致,但大体相当,即人员总数为27000-27800人之间。据学者范中义查证,明初水师编制为,“浙江沿海……先年原有战船伍佰肆拾捌只,……有肆佰料船壹只,用军壹百名;贰百料船壹只,用军七十五名”。他又联系明代后期的福船、冬仔船等人员编制与尺度的关系分析认为“二千料郑和海船所能乘坐的人数为400人左右”。如果二千料海船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船型,那么以每船400人,平均50艘来算,为2万余人,其他百余艘为较小型的八槽船等,每船约50余人,也需配6000-7000余人,则大体与27800人的历史记载相符。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郑和下西洋船队以几十艘二千料海船作为主力船舶,连同中型的一千五百料海船、小型的八槽船等二百余艘,共载兵员、船员2万余人,这些船分别作为宝船、战船、座船、水船,构成统一的下西洋舟师编队。
在南京静海寺,有一块残碑,碑文记载“永乐三年将领官军乘架二千料海船并八槽船,……永乐七年将领宫军乘驾一千五百料海船并八橹船……”学者辛元欧据此分析,“郑和宝船系千吨级、二千料海船。从内容上分析,此碑立于郑和下西洋期间,且涉及内容与郑和活动史事相吻合,立碑留念内容当首肯出航的大船(绝非小船),且从当时的造船能力来看,建造千吨级的二千料海船也是不成问题的”。
从南京宝船厂遗址出土成果分析,明朝曾批量生产过二千料海船。学者罗宗真考证,“现存的六个‘作塘’,它们平均约长500米,宽40米,皆成东西方向,与长江的夹江相通。这些水塘的位置都在龙江船厂遗址范围内,是当时造船的船坞,而其中有些较大的水塘,有可能就是造宝船的船坞”。在南京下关中保村附近,1957年出土了长11.07米的“宝船舵杆”;2004年,南京宝船厂遗址发掘中又出土2具大舵杆,长度与南京下关出士的舵杆相似。学者们在考证二千料海船时,分析该船型深为4.89米,三层娓楼总高约6.0米,舵是可升降的,最深水位时可降到基线下1.3米左右,以上三段高度已达12.2米。因此,二千料海船舵杆长约12米,与出土“宝船舵杆”相似,一方面说明出土“宝船舵杆”属二千料海船配套,出土多具,更说明宝船广曾成批生产二千料海船。从宝船厂遗址分析,当时造船有可能在各“作塘”依其长的方向即500米左右的方向,纵向串列造船,船长可达44丈或130余米。那么所发现的木桩基础,就成为沿船长分布的若干个坞墩的基础。从发掘照片看,这些坞墩间隔似乎又太长,使得船长范围内的坞墩数显得有些不足。因而有很大可能是当时依“作塘”宽的方向,即40-80米左右的方向,横向排列造船。那么在宝船厂遗址所发现的每座木桩基础,就成为1艘船的船台基础,长约40-80米,宽约8-10米,与二千料海船等需要批量生产船只的龙骨长、船底肋板宽等底部结构尺度相似。而且横排比纵排可以更好地利用"作塘"面积,有利于成批造船。当时成批造船,还得统一利用长江洪水位时期,一并开决塘口注水,使这一批船舶统一浮水出塘。宝船厂有多个作塘,只能利用每年一次的这种下水时机成批交船一次,以适应下西洋舟师需要。因此从南京宝船厂遗址发掘现场和出土舵杆等木构件来分析,南京宝船厂成批造过二千料海船是有根据的。
从明代《龙江船厂志》记载的4桅海船型制图和明代“册封舟”主要型制分析,在南京龙江船厂、宝船厂和福建船厂建造的宝船,多数为20丈左右的海船,即二千料海船。辛元欧等学者提出:“龙江船厂分厂宝船厂是郑和下西洋期间大型海船的建造地点和下西洋的始发地。《龙江船厂志》上虽提及‘海船已革,尺度无考',但是其中有当时所造海船的型制:船竖4桅,船尾有2层黄屋。根据《天工开物》中提到的“凡船长十丈必两竖”的原则,4桅船长不过20丈”。嘉靖、崇祯年间,明朝曾五次册封琉球,并对册封舟的技术情况有详尽叙述。学者傅朗认为,“册封舟型制为了解郑和宝船提供了可靠资料”。他分析,“在距离郑和下西洋一百多年以后的明朝后期,当时的‘宝船'--册封舟的一般型制是:船长约十五丈,宽在二丈六尺至三丈二尺之间,深约一丈三尺至一丈四尺;三桅居多,个别五桅。”这些船体尺度与桅杆型制与郑和下西洋所用二千料海船型宝船非常相似,是符合手工业时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由之也可判析二千料海船与封舟相似。结合《龙江船厂志》的海船型制图可说明,明朝廷对二千料宝船的型制是有统一要求的。
曾有学者对二千料海船是否“宝船”存在争议。对此,学者徐恭生从郑和下西洋舟师编队的使命和组成分析,认为二千料海船是宝船。他认为,永乐皇帝命郑和下西洋,“积极推行‘宣德化而柔远人'和‘厚往薄来'的睦邻友好政策,以达到‘共享太平之福'。而这正是“宝船”的真正涵义”。
中新两国联手,复原二千料宝船
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和新加坡郑和之友协会是两个热心于郑和研究的民间团体。在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热潮中,这两个团体决定携手,复原二千料宝船。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秘书长郑明表示:“希望抓住2005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的契机,在历史学术研究上求同存异,跳出一些争论,集中力量来研究解决复原中的古船技术课题,尽早制造出一艘符合历史考证、又真正能航行于海洋的郑和宝船及其模型。同时利用新加坡作为世界海事航运中心的地理优势,共同来弘扬值得亚洲引以为自豪的郑和航海文化遗产。”
为此,两个民间团体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着手合作。7月底,新加坡郑和之友协会访问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双方协商,在复原研究制作郑和古船模型,合作举办郑和古船研讨会,收集郑和古船研究资料,合作撰写能向东西方介绍的郑和古船研究论文等方面进行合作。
2004年8月,在两个民间团体的努力下,中国国家博物馆决定,收藏包括二千料宝船在内的郑和下西洋舟师中主要的三型船的同比例模型,在预定于2005年举办的“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文物展览”中展出。
9月11日,新加坡郑和之友协会,在江苏省郑和研究会的协助下,于南京举办了“宝船设计与特色论坛”。郑和之友协会表示,愿意推动新加坡政府有关部门,在2005年6月前后举办郑和纪念展览与讲座,重点展示郑和宝船模型,整修改造龙牙门公园,建立郑和塑像,发行郑和纪念邮票。
11月中旬,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联合新加坡郑和之友研究会,在北京举办“郑和二千料宝船船模复原研究论坛”。论坛主题是研究郑和二千料海船型宝船船模设计方案,请有关专家介绍二千料海船复原考证的研究成果和对船模复原设计制作工作的方案设想。论坛取得了一系列最新的考证成果,新中两个民间团体据此签署了船模研制承包协议。论坛还确定,由新加坡吉宝新满利船厂根据研究成果,采用外观船模与三维动画展示内部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现代船舶工程设计的理念,用计算机对宝船模型的船体外板、船体内部等进行生产设计。
二千料宝船的“庐山真面目”
经过对国内外史料的分析研究,专家基本确定,二千料郑和宝船为福船型,外形为小方首,宽平艉,有虚梢,两头翘。建筑形式属楼船,高艉楼3层,长舯楼1层,短自艏楼2层。全船设上甲板(即主甲板)、下甲板和底平台三层纵向平台。自艏向艉设17道横隔壁,构成明代木帆船的典型横式结构,并形成各种工作、生活、储藏舱室,充分体现出我国古代在造船技术上最早创造的水密横隔壁的结构特征。全船主甲板以下设艏尖舱、前桅和柴粮舱、大餐厅兼兵卒住舱、主桅和兵卒住舱、后桅和兵卒住舵、轻软货(丝、茶等)舱等若干个,淡水舱分布在前、中、后若干个,食品、粮油储存舱分布在前后共2个,柴炭舱与厨房分布在前后若干个,牲禽饲养舱2个分布在中部底舱,宝物(礼品、珍品储存)舱若干个靠近艉部,重货(瓷器等商品储存)舱若干个分布在中、
后部底舱,军械火药舱2个靠近艏部,此外还有船用维修器材舱若干个及艉舱。以上舱室按史料记载,人员住舱在下甲板以上,牲畜及储物舱在下甲板以下,底平台以下设压载舱若干个。
主甲板以上肿楼设置官厅(公务接待厅、后堂、库司。娓楼一层有:官校厨房、官校餐厅、宫校住舱、伙(船)长住舱、医护舱,二层有:正使太监书房、内室、卫士室、赐品房、针房、航海仪器舱、高等官员住舱、议事堂,三层有:舵楼、神堂、敕书堂。顶露天平台为将台,并设有冷兵器陈列架、大更鼓架、锣架、灯笼架等。艏楼一层有:水手厨房、餐厅,二层有:水手住舱,顶露天平台为值更瞭望台。
二千料宝船装备的帆桅舵锚橹艇装置
帆的型式、数量与面积
据明代费信撰《星槎胜览》:“永乐七年已丑,上命正使太监郑和王景弘等统领官兵二万七千余人,驾驶海船四十八号,……张十二帆”。因此,二千料宝船上张挂帆的总数为12面,包括主帆、边镶插花、头巾顶等。桅帆形式为:3根主桅,挂矩形带撑条硬质竹帆或布帆,边镶有插花,上有头巾顶,主桅前桅顶上还要挂将帅旗与风向旗等;艉楼舷部有2根左右对称的辅桅,挂矩形带撑条软帆,1根艉旗杆,可挂将帅旗或尾送帆,因此可统称为6桅12帆。帆的总面积按民间传统设计经验,为身长与平均船宽乘积的2倍,约1700平方米。每1-2根桅旁装有绞辊,作为升降帆使用。
桅数与桅高
二千料宝船上有前、主、后3根固定大桅,艉部左右舷2根可放倒式辅桅,共为5根,如加上艉旗杆式小桅,则为6根。主桅布设在船长从后至前的0.6L处纵中线上,前桅在主桅前,与主桅的最小距离以挂帆驶风时互不干扰为度。
据《水运技术词典》所述,中国帆船,主桅长度为船长的0.8-1.0,前后桅长度为主桅的0.6-0.8不等,尾桅长度为主桅的0.5左右。明代戚继光大福兵船的“大桅长九丈,围六尺五寸……”二千料郑和宝船比后来的封舟、大福船和当时的西洋海船都大,桅帆也应更大些。因此,可以推算二千料郑和宝船总长为61.2米,主桅总长为0.8L,取为49米,考虑扣除型深4.89米和舯楼高约3米,在炮台甲板上主桅高约为41米。其他前、后、辅、艉桅分别按主桅高的0.8,0.6,0.5,0.55的比例,前、主、后桅插接船底龙骨,辅桅下插到炮台甲板,艉桅下插到驾驶甲板。
明代海船舵的形式、结构、材料是有标准沿革的。1957年南京下关中保付附近出土的“郑和宝船桅杆”,长11.07米;鉴于操舵必然在艉楼最高处,按二千料郑和宝船型深为4.89米计算,三层艉楼总高约6.0米,舵是可升降的,最低可降到基线下1.3米,因此二千料郑和宝船的舵杆长约12米。以此舵杆长度考虑,舵板的高约9.6米,宽约3.2米。
二千料郑和宝船尺度大于封舟,因此应配2个四爪铁锚,每个重1500斤,还应配有较小的传统木石碇为备用。锚都布置在艏楼平台上。
二千料宝船仅舯楼两舷约30米长的主甲板上可有空间用于操橹。橹长一般在12米左右,每舷设4橹位,间距约为10米,互不干扰,由32名水手或民艄操8橹。
小艇
据“兵录”记载,脚船系于船旁若浮水,陡遇风飓每每抛毁,凡行船将脚船吊起大船艏边,不致贼众砌脚,而脚船又不遗失,且母船更易行使。说明小艇可悬置于艉部舷侧。另据“封舟考”称,封舟配小艇两只,不用时或悬船侧,或停放在甲板上。封舟吃水深,不可靠岸,借助小艇往来运输行李和登岸。二千料郑和宝船可沿用此制,应配2只小艇,艇长约6米,悬挂于船侧,供交通联络救生等,每艇可载6人。
舷樯与波门
参照“封舟考”对福船的记载,二千料郑和宝船主甲板舷部、艏、艉楼顶部前后及舷侧设舷墙或女墙与战格,其高度约为1.5米。主甲板开有双扇波门,各宽1米左右。
二千料郑和宝船配装的灯、旗、金、鼓等导航通信照明通风设备
《兵录》中对福船配装的金、鼓、旗、灯等,记有:“大旗一面并号带,大铜锣一面,大更鼓一面,小鼓四面,木梆铁铃一副,大桅旗一顶,方正旗五顶,灯笼十盏。”二千料郑和宝船是船队指挥船,配装通信导航设备应更加齐全完整,包括金、鼓、旗(将帅旗、各级指挥员神旗、腰旗、认旗、门旗、角旗、号带、风向旗等)和灯(夜航艉灯、艏灯、桅顶灯、艉串挂灯笼、夜营灯等)等布置在将台附近及各桅杆上,既保证通信联络又显示国威、军威。
水罗盘、少漏、燃香、水砣、计速木板、牵星板、针路簿等导航设备分别设置于舵楼、针房内。
二千料郑和宝船可能装备的兵器
绝大部分有关国内历史记载,都没者记载过郑和船队中战、座船或宝船上装备的兵器,只有明罗懋登撰《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上有兵器记载,从其兵器的种类和数量看,可能是抄自戚继光撰并于1560年成书的《纪效新书》上福船的兵器,不但兵器种类相同,而且排序也一样,只是装备兵器数量增多约10倍。此外,从零星的外国史料中曾发现有记载郑和船队装备的火器。因此,虽然国内的史籍没有提郑和船队装备的火器,但可以肯定地说,明初我国的火器已较先进,且领先于世界各国,而且也普遍装上战船,在海战、水战中大量使用,取得了重大战果。而郑和船队各船需远航外国,为防止侵袭,肯定需要装备火器。凡是在郑和下西洋前后,明代其他各型战船上曾装备和使用过的兵器都有可能装备在二千料郑和宝船上。
二千料郑和宝船上可能装备的兵器类型和数量:
冷兵器:弓、弩、标枪、砍刀、钩镰、撩钩、梨头镖、小镖等各10-5O把,头盔、藤牌每兵1副。
燃烧性火器:火球、火药箭、火枪、铁咀火鹞、烟球等各10-100个。
爆炸性火器:震天雷50个。
金属管形火器:口径210-230毫米、长630-1000毫米、重70-120千克的铜制或铁制大型铳炮4座,口径75-119毫米、长316-520毫米、重8.35-26.5千克的铜制或铁制中型铳炮6座,口径14-23毫米、长230-440毫米、重1.55-2.5千克的铜制手铳10把。
金属管形火器布置在舯部露天甲板上,左右舷对称配置。铜制手铳及爆炸、燃烧性火器平时放置在军械舱内,战时在上甲板使用。冷兵器陈列在舯楼顶露天平台及将台的冷兵器架上,以壮军威。
计量单位“料”的概念
宋、元、明时期,“料”是当时流行的用来表示舟船大小的一种计量单位。迄今为止,对“料”的概念有两种理解:一种理解为,“料”是一种重量单位,一料等于一石;也有学者认为,以“料”的数量,乘以10(转化单位的需要),再除以4,便可转化为载重量。另一种理解为,“料”是一种容量单位,可以从船舶的长、宽、深计算出来,即龙骨长(丈)×面阔(丈)×舱深(丈)×10并取整,就得出该船的“料”数。在估算中,一般采用总长与面阔的比例为5,身长与面阔的比例为4,三段龙骨长与面阔的比例为3,舱深约为龙骨长的10-13%。
明初的“料”所代表的船舶尺度与载重量都比宋代大的多。例如,明代宁波府五百料战船,船身长12.25丈,面阔3丈,深1.15丈。而宋代二千料海船面阔仅3丈。又如明代宁波府四百料战船,身长9.4丈,阔1.95丈,深0.92丈。而宋代海鹘船,号称一千料,总长10丈,阔1.8丈,深0.85丈,与明四百料战船尺度大小相近。由此可知,明代二千料海船排水量超过千吨。
那么,郑和下西洋时船队中的“二千料宝船”究竟有多大?
由明代宁波府四百料与五百料战船的主尺度折中换算,二千料郑和宝船的主尺度约为:总长61.2米,身长即水线长53米,船宽13.8米,水线宽13.0米,舱深(上甲板外缘到基线)4.89米,设计吃水3.9米,估计排水量1170余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代造船业
千年福船为何成为郑和下西洋的首选?
剖析郑和宝船五大谜团
(4)1405郑和下西洋解说词之二
“四海一家,广示无外”:浅析明代的海船
郑和下西洋用船不少是淮安造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