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真实悟道经历:在一位高人的点拨下,我终于悟透了道德经的真谛

导语:

我时常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个人的生命,到底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如果说生命是有限的,那么在从生到死的这段过程之外,又是一种怎样的状态。

但如果说生命是无限的,那么这段人生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我逐渐开始意识到,原来自己思索的这些问题,其实都指向了同一个核心,那就是人生的实质。

只要找到了人生的终极本质,这一切或许都会迎刃而解。

今天我们要聊的主题就是,追寻人生的实质。听到这几个字,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接下来的内容,会比较空洞和虚幻,但事实上却恰好相反。

我之所以会产生对这方面的思考,恰恰就是因为在现实当中,遇到了太多的让我感到纠结和迷茫的困境。

为了解决自身遇到的这些问题,我已经尝试了太多的方法,从最基础的技巧,到系统的方法论,然后一直研究到世界和生命的本质,如此说来,也可以算得上是由术入法,而后又从法入道。

那么接下来,我便带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我自身所走过的的那些心路历程。

人生困境

我听说真正了悟大道的人,就像一个无形的容器,能够在不动声色之间,包罗世上的一切。

而德性浅薄的人,却恰恰与之相反,在面对其他人和事的时候,总会表现出一种无形的抗拒,但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只会把自己活成一个无法融入现实世界孤岛。

比如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种人,他们似乎天生就具有非常强大的能量,可以吸引自身周围的一切。

无论是什么样的人,只要到了他的身边,就会很快被他带入到自己的绝对领域当中。

在这种特殊的气场里面,我们自身原有的思维和观念,很快就会被对方所融化,直到完全融入对方的世界。

而且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好像根本没有任何察觉,更不会感到丝毫的不适和抗拒,甚至还会不由自主的向他去靠拢。

那种感觉就好像一条河流,正在随着地心的引力,自然而然的汇入汪洋大海一样。

有时候我也在想,这种神奇的能量和气场究竟从何而来,而我们自己又该如何才能像对方一样,拥有那种不可思议的绝对领域?

对此我也做过各种各样的尝试,譬如刻意模仿对方说话的语气,学习对方的举止和神态,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来从自己的身上培养出那种与之类似的气质。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显然并不尽如人意。

因为无论我怎样努力模仿,那种感觉都只能存在于自我的设想当中,一旦进入到现实的环境,那种假设出来的气场就会瞬间烟消云散,而我依旧还是那个寻常平庸的自己。

这个时候,即使我内心里非常清楚,自己想要展现出那样的状态,就应该如何去说,如何去做。

可是又觉得内心里面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不停的抗拒,让我迟迟无法将想法转化为现实。这是一种无法描述的纠结,纷乱和挣扎,到最后甚至演变成了一种尖锐的矛盾和对抗,似乎只有杀死原来的自己,才能活成另外一种样子。

而我正是在这样的自我纠纷和矛盾当中,度过了一段无比煎熬的岁月,后来直到遇见了一位精通各家思想的高人,在他的点拨之下,我才终于明白,

原来自己就是那种德性浅薄的人,而我所向往的正是那种了悟大道的境界。

身心之变

当我向那位高人描述了自身的困境之后,对方非常真切的问了我一个问题。

他说你能够分清楚什么是身体的想法,什么是内心的想法吗?

我回答说:人的身体,不过是由物质组成的一些血肉骨骼和器官,又怎么会有自己的想法呢?

一个人的所有想法,不都是来自于大脑当中所诞生的意识和思维吗?

高人呵呵一笑说,我们身体上的每一个细胞,都是一个具有生命的个体,既然是一个生命体,又怎么会没有自己的想法呢?

而你之所以会说没有,只是因为你还没有意识到而已。比如说当你感觉到肚子饿想要吃东西的时候,其实就是你的胃在向你传递自己的想法,

而当你长时间劳累想要休息的时候,则是你的四肢再向你提出要求,包括你想要去做某些事情,但却迟迟无法付出行动的时候,其实也同样是你的大脑,在故意违抗你内心的指令。

这些都是源自于身体上的想法,而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也都在不知不觉中顺从着自己的身体。

然而关键的是,我们身体上的这些想法,又往往和内心当中的想法,处在一种相互对立的状态。

就比方说你想要静下心来去看一本书,但结果还没有看10分钟,你就感觉到了一股强烈的睡意,让你昏昏沉沉,忍不住想要把书丢在一边,倒头就睡。

而对于这样的现象,很多人都会把责任归咎为缺乏意志力,或者说成是定力不足。但这样的说法其实仍旧是一种表象,而其背后的真实本质,是因为内在能量的匮乏。

而一个人的内在能量之所以匮乏,则是因为他的内心里,没有足够的空间去容纳更多的实质性能量。

这就像道德经中所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意思就是说,我们要想拥有更多的内在能量,那么首先就得开辟出更大的内在空间,而这个空间也就是老子所说的无。只有先有了无,然后才能承载所谓的有。

那么说到这里也就涉及到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普通人的内在空间都用在了哪里呢?

对此这位高人又给我讲述了这样一个实验。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在一次实验中招募了一批自愿者,然后给每个人发一张报纸,

请他们仔细数出里面一共有多少张照片,并且承诺前10名完成任务的人可以获得50英镑的报酬。

不过与此同时,他也在这张报纸上的中间部位,用半版的篇幅和超大的字体写了这么一句话:

“如果你告诉研究人员看到了这句话,就能为自己赢得100 英镑!”

然而实验结果却是,在参加实验的所有志愿者中,仅有3%的人注意到了这一句话,而其他人的注意力则始终都在那些照片上。

因为在他们看来,自己只有在最短的时间内统计出照片的数量,才有机会赢得那50英镑。

所以在他们眼中,就已经自动屏蔽了除照片之外的所有信息。

或者你也可以认为,这些人的内在空间,已经被数照片这件事情装满,再也容不下其他的东西。

而这恰恰也正是大多数普通人的现实状态,我们的内在空间,早就已经装满了身体上的想法,或者说我们的注意力,始终停留在身体感官反馈给我们的信息上。

也正因如此,我们才会被外界的变化牵着走,而无法按照内心中的想法,来改变外在的环境。

无限之心

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其实是一片无形的空间,它的大小并没有一个具体的限度,而是在随着人们的心境不断的变化。

对于某些人来说,仅需一个简单的念头,就能够把它装满。

但对于真正的高人而言,即便把整个宇宙都容纳进去,却也显得是那么微不足道。

而这两者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我们在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究竟能否占据真正意义上的主动权。

说到这里,这位高人又给我讲起了一个关于禅宗的故事。

他说,曾经有一个叫做文道的僧人,前去拜访一位隐居的禅师,想要从对方那里聆听悟道的智慧。

不过由于他到达的时候天色已晚,于是禅师便留他在山洞中过了一夜。

当他第2天早上醒来的时候,禅师已经煮好了粥,但是由于山洞中没有多余的碗,于是禅师便从洞外找到一个骷髅,用来当做餐具。文道看后大惊失色,慌忙摆手,表示不敢接受。

然而禅师却告诉他,你的心里充满了净秽和爱憎的分别,被这些观念和界限牢牢的束缚,又如何能够得道呢?

喜欢一件事物就接纳它,讨厌一件事物就排斥它,这样的心境和凡夫又有什么区别呢?其实在这个故事当中,这位叫做文道的僧人,显然就是用爱与憎的概念,给自己划分了一个界限,

他认为骷髅天生代表着死亡和阴暗,是一种不吉利的象征,所以坚决不肯以用它来吃饭。

但在禅师看来,骷髅本身就是一个器具,根本没有那么多的象征,所以自然也就没什么不能接受的。

而这也就意味着,一个人的内在空间,之所以会被一些事物或念头占据,完全都是自己给自己设定的界限。

人一旦设定了所谓的标准和界限,就必然会生出分别心,会有内外之别。

但凡符合这个标准的,就可以纳入到自己所能接受的范围之内,而一旦超出了这个界限,就必定会被排斥在外。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内在空间,就只能是一个有限而又狭小的世界,根本承载不了太多的能量,所以自然也就无法拥有那种海纳百川的吸引力。

换句话来讲,就是以我们的心量,根本容纳不了这个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

那么既然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接下来所要做的,也就是努力扩充自己的心量,破除那些所谓的界限。

不过这样一来,也就涉及到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疑问,那就是如何才能破除所有的界限呢?对此这位高人的回答只有两个字,那就是生死。

他告诉我说,人类的所有分别心,其实都源自于生存的本能。一个人处于对生存的渴望,天生就会去追求那些对自身有利的东西,而排斥那些对自身有害的事物。

然而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因为我们把自己的生命,完全局限在了这一段有限的人生当中。

但事实上,真正有限的并不是我们的生命,而只是这一段人生。生命的实质从来都在人生之外,是一种不生不灭的永恒存在。

可能你现在还无法理解这样的状态,但我相信早晚有一天你能够有所体会。正如老子所说的那样: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如果我们把人生当作是一场有,那么人生之外的永恒就对应着无。当一个人能够站在永恒的无,来面对短暂的有,便能够摒弃所有的执着,放开所有的界限,去享受中间的这一段过程。

而这个时候,你的内在空间将会变得无边无量,就像永恒的大道一样,能够容纳世间一切,让人们不由自主的产生一种找到归宿的感觉。

结尾

其实对于那位高人所说的状态,此时此刻的我,的确是没有办法完全的理解。

不过我也可以试着跟大家说一说,自己内心当中的一些想法。

具体来讲就是有一种超脱现有维度的感觉,因为如果站在永恒的角度来看,我们的人生就是一段从开始到结束的生灭过程,而类似于这样的过程,也许并非只有这一段。

就像庄子所说的那样,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这一场生灭的结束,也是下一场生灭的开始。

所谓永恒,实际上就是在不断经历生与灭的过程。而人的一生也是如此,是在一场大的生灭当中,包含着无数场小的生灭。

可见我们所执着的一切,都只不过是永恒生命当中的一小段过程,两者之间的比例,甚至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犹如芥子须弥。

当你能够看明白这一切之后,内心里的那些无奈的纠纷或者尖锐的矛盾,显然就都已经不复存在了,因为我们已经意识到了生命的实质,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状态。

而这或许就是老子所说的,解其纷,挫其锐。当然以上都是我的个人理解,如有不足之处,也欢迎大家指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理学:觉察会让你的内心变得强大,如何觉察,请遵循三个原则
为了补习,连命都可以不要?请问你跟禽兽究竟还有什么区别嘛……(2)
注意力在哪里就在滋养哪里
强势的父母,是怎样把孩子变差的?
取悦自己的女人,才是婚姻里的稀缺品!
你对待家的态度,决定你的人生高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