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理-吴式太极拳的内藏几何原理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数学是凌驾于物理之上的法则。

物理,是数学的表现形式;而数学,是物理更加本质关系的表现法则。

这些法则,求助于符号从而表达在这个世界上。

吴式太极拳,虽然比起陈式、杨氏太极拳更加小众一些。但是吴式太极拳以柔化而著称。

凭什么柔化是它最大的特点?又为什么吴式太极拳非常讲究轻灵劲??

要明白这两点,我们必须要先懂得一些几何模型。

还有一些“黑话”。

所谓黑话,就是小群体内人群内部使用的交流语言,不让圈外人听懂的语言。

比如,一个人去西安的回民区买腊牛肉或者酱牛肉,如果你想吃牛大腿的腱子肉,你要是直接说:

“老板,给切点腱子肉。”——十有八九就会被坑骗,老板可能会用其他牛部位的肉或者不好卖出部位的肉给你充数。

但是,如果你说:“老板,给切些子 腱胡儿~”,那个“儿”字要用二声扬起来,和“胡”自连读做儿化音,老板就不敢哄你,会给你切好的腱子肉。

在西安土话中,胡 这个音是指 核 的意思,也就是腱子核儿——形容大腿腱子肉中最为有韧度发达有嚼劲的那一块。

知道了啥叫黑话,那么吴式太极拳的黑话怎么说?

大家知道,任何一家太极拳都有老架,陈式老架一路,杨氏太极老架,吴式太极拳老架等等。

你要光说老架,你就外行了。

要知道,吴式太极拳里面的老架,有快拳和慢拳两套!!!!

而快拳又称之为圆架,慢拳又称之为方架。——这就是黑话。

大部分人打的吴式太极拳,无论是南派还是北派,无论谁传下来的,基本都是练得老架中的慢拳——方架。

而快拳,据我所知只有在上海鉴泉社大本营附近小范围流传。

只有你晓得了吴式太极拳有方架、圆架之分,你有了第一次对自己准确的定位。

而方架,却蕴含着一套纯物理的几何模型。

如果还记得我的这篇黄金分割螺旋线的帖子原理-解密重磅绝密-太极劲(1)-基本运动轨迹,那么现在我再次放上达芬奇的这幅图:


只不过,这幅图,我要稍加改动,变成下面这幅图:


在红色圆圈的重心,有圆心,作为人体身体的重心的中心。

人体的重心即为丹田。上图中中间黑色的小圈恰好为丹田位置。

而外接的红色圆圈,作为圆,半径是一致的。也就是说红色圆圈上任何一点做连线到达圆心,这两点之间的距离都相等,而且都是该圆的半径。

而红色圆圈,必然存在内接四边形——或为正方形,或为长方形

同样,在立体空间下,也存在:球体有内接正方体,正方体的八个点都在球面上,或者球体,都存在外接正方体,不信的话拿个木头削一下就知道了。


上图中,O点是为圆心,重心的中点;A点与B点是为正方体外接圆与它的交点,而OA OB是为半径。

那么你是否想起了一句话:圆为意,方为用。

在图形上,圆和方的确是两回事。但是这种图形是我们构架出来的,在现实中,我们拥有的是四肢和躯干!

当我们画出运动轨迹的时候,吴式太极拳老架的方架,恰好就是用“方”在表达圆。

而这个方与原之间的关系,不仅仅限于立体几何的描述——已经升华到了拓扑的领域,也就是说做了很大程度上的延伸和变化,并且突破了图形限制。

最后留下的是方圆的关系,而不是方圆单纯的外形。

让我们列举一些照片来做对比吧,为了避免所谓各种不同的师傅交出不同拳架而造成不必要的口水战,我决定采用吴鉴泉宗师的照片作为解读资料:

因为平面图和立体图仍然存在差异,笔者画图水平有限,但是意思绝对到位了。

先做一个内接矩形,然后必然存在一个外接圆轨迹,该圆的圆心与矩形中心重合(图中对角线的红色交叉点)


请注意初中几何的一条基本定理:平面下,圆内接的四边形中,只有直角的矩形或正方形一定存在外接圆。

言下之意,


图1为正方形,图2为长方形,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是矩形,它们一定存在外接圆,并且外接圆圆心和矩形中心重合,对角线作为外接圆直径。图中红色叉叉XX的交点就是圆心,也是中点,而且平分对角线。

图3是不规则四边形,图5也是不规则四边形,它可能存在外接圆,也可以不存在外接圆。

图4是梯形,梯形存在外接圆,但是梯形的外接圆圆心与梯形对角线的交点不重合,如图中黑点和红点不重合。

由此,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还是那句话,圆为意,方为用。

而矩形的另一大特点,这个特点初中生都耳熟能详:

矩形,每两个边的相交为90°角。也就是垂角。

我刚刚强调过:吴式太极拳老架慢拳,又叫做方架。

如果你有好好学过吴式太极拳,你会发现吴式太极拳存在一个基本原则要求:

讲究四正四隅,不妄动,不要做多余的动作。

四正,在方位上是东南西北——是不是一个纵横相交的轴线?


如果你看过老拳谱,里面每个动作都明确的指明了身体面向的方向,手脚的方向。

而且,吴式太极拳在步伐上特别强调转身法,有八分之一转身法(45°),四分之一转身法(90°),二分之一转身法(180°),周身转身法(360°),这些转身步伐中,尤其以四分之一转身法最有代表特点,掌握90°转身,其他转身法都可以通过推理而参悟。

在方架中,几乎所有的动作都蕴含了这样一个关系:运动轨迹为90°方向改变或者交叉。

上图来说明吧。


除了肘部因为立体原因,无法在平面上直接表达出90°,需要空间想象以外,其他的一目了然。蓝绿的那条垂线涉及另一个大课题:斜中寓正。我会单独开一篇来讲。

另外,上图中,左手表面上看不是垂直,如果你在掌心放一个敌人的胳膊擒拿住,你看看,是不是还是垂直。

而这种垂直关系,不完全表达在形态上——形态只是载体,更核心的表达在于受力方向上,形态可以改变,而力的方向作为核心功能。

而吴式太极拳在动作上的运动轨迹,也几乎遵从了90°一转向。

练过的人自行琢磨一下就明白了。

那为什么是90°,这个垂角?

这恰巧迎合了一个哲学命题:

垂角,是平分事物的关键。好似这世界上的人类,被分为男人和女人,给予这个分解的界限标,就是一个垂直作用面。

而更重要的是:在力学上,只有互为垂直的两个力,它们之间视为做力学分析的根本坐标。

也就是说,无论力的方向怎样,我们最后都要回归到垂直坐标系上去分析两个力的合力关系。

换句话说:只有垂直方向的力,才是与参照的力暂时绝对无关的。

笛卡尔也是基于垂直的本质意义,建立了直角坐标系,就是初中生学的那个x轴,y轴的那个坐标系。

换到中国古代,东南西北划分方法就是最直观的直角坐标系。有了这个坐标系,我们才能进一步定标,分析。

那么放在吴式太极拳力:如果敌人的力量过来,我们不加以抵抗,而是加上一个垂直的力,形成合力,会怎样?

不抵抗,顺势而为。特别强调的轻灵,正是这个不抵抗。用意不用力,说的是不抵抗,但不是说完全不用力,利用拳架的直角特点,加上一个垂直方向的力,形成合力。

这就是所谓的“谁能合,谁能赢。”


无论怎样的受力方向,必须还原到直角坐标系关系,才能进行合力分析。

否则任何一次分析,都可以寻找出相向作用力,这就是对抗。

所以吴式太极拳的轻灵从何而来?不是说让你不用劲,而是不适用对抗性的用劲,要用巧劲,什么是巧劲?垂直方向的就是巧劲。

而在对方身体哪个部位用劲?这就要熟悉拳架才能知晓。不然练什么拳?

简而言之:一个竖劲一个横劲,贯穿了吴式太极拳方架的所有。方架的方,就是用身体作为感受的杠杆支点,进行90°垂角受力与进攻,完成运动轨迹。

这些东西,推手一打就知道了。我只是把它提炼出来说明。

当然这里面还有几个细节,需要多开几篇来解读:一个是滚肘滚臂利用摩擦力,一个是斜中寓正的假性前倾,一个是黄金分割的元因比例。矩形与外接圆重心的吻合情况下运动,与梯形及外接圆重心不稳合情况下利用惯性中和并保持中定的运动……等等等等等等。想些的东西很多,就是时常懒得写。因为画图很烦的。

最后,附带吴式太极拳的相关几篇:

原理-练习太极拳到底伤不伤膝盖?

精品硬货-吴式太极拳超级福利帖-解密改善微循环

原理-硬货-解析:太极拳之松(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霸笔记:矩形的内接四边形
中考数学重点:圆知识点总结大全
[考试]中考数学圆的考点总结及题型分析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达标测试卷1
第三章 圆的基本性质 (复习课)
专题30 圆的基本性质-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精讲+热考题型(专题测试)(解析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