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项羽之死》教学实录及反思

罗华勇

自从新课程在课程设置上开创了“必修+选修”的模式后,我一直都在探索这两种课程应该如何上。下面笔者就一次教学示范课《项羽之死》的教学片段作一些反思。

课堂片段一回放: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学过《鸿门宴》,对项羽可能已经有所了解。项羽与刘邦,本为共同抗秦之盟军,但到了鸿门宴会时,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对反抗暴秦的盟友就了为争抢胜利果实的对手。因此,他们的这场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在《鸿门宴》开头,司马迁就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历史细节: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可见,矛盾的关键点在于“沛公欲王关中”。显然,对于项羽来说,这是不可接受的。但为什么项羽却被刘邦打败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焦点—《项羽之死》。

生1:项羽可能有点傻。

生2:为什么?

生1:在鸿门宴上没有杀死刘邦,这是他最大的失误。

师:现在我们还是先请同学们听听屠洪刚演唱的《霸王别姬》(播放视频)。

师:看了视频,听了歌曲,你对项羽有什么样的印象?

生1:悲壮

生2:不屈

生3:雄壮。

师:有谁能介绍项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生4: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著名军事家,号“西楚霸王”。楚亡后,项氏一家惨遭屠杀,他和弟弟项庄随叔父项梁流亡到吴中。项羽身高八尺,力能扛鼎,年经时就有远大志向。一次秦始皇出巡时,项羽见其车马依仗威风凛凛,便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后来陈胜、吴广起义,项羽随项梁在吴中举兵响应。

师:很好!项羽既然是一个英雄,武艺超群,曾是叱咤风云的人物,从《鸿门宴》中看出他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5:狂妄自大,没有把刘邦放在眼里,错失了战机。

师:原因很多,导致他逐渐由优势转变为劣势,并且陷入困境。现在请大家—起来朗读文章第一二节呢?

(学生朗读)

课后反思:

从课堂教学看,学生发言积极,气氛活跃。但同事的一句话如当头——棒引起了我的深思:“你上的是选修课吗?”

公开课评议之后,我对本堂课进行了分析思考,总结了以下几点:

1.选修教材名为《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其关键词是“欣赏”,因此教学必须在“欣赏”上做文章。

2.《项羽之死》是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创造形象,诗文有别”专题中的文章,该专题处于“诗歌”和“散文”两单元的过渡位置。所以,该专题重点应该放在人物形象,因此教学必须紧紧围绕项羽形象而展开。

3.引导学生阅读不够,没有结全课文内容进行分析。教学方法上还是比较传统,相关的字词句学生还未弄清楚。

确立了以上三点教学内容后,我在另一个班又重上了这—课,并邀请了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再听一节课。

課堂片段2回放:

师:在阴陵发生了什么事?

生1:—位田父骗他说往左边走,让他陷人大泽之地。

师:田父为什么要欺骗他呢?

生2:不得民心

师:何以见得?

生3:还是他的性格,因为他身边的项伯背叛了他,这就说明一点。

生4:从《垓下歌》说“时不利兮骓不逝”,他还说“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联系《项羽本纪》全文来看,项羽刚愎自用,不善用人,有勇无谋,从“新安坑降卒”“关中斩子婴”“长沙亡义帝”,可见其残暴的一面。

师:汉军追赶上来,追到东城,跟随他的士兵只剩下28人,与汉军几千人比较起来,让人感觉项羽没有退路,但他有没有投降?

生5:没有。他在东城痛痛快快地厮杀一场。这就是著名的“东城快战”。

师:“东城决战”他突围成功了吗?

生6:没有成功。退到乌江。

师:他逃掉了吗?

生7:本来可以逃掉的,但他觉得内心有愧,当年八干子追随自己出来征战,现在这些人都不在了,自己对不起父老乡亲。于是只好自刎乌江。

课后反思:

这堂课上得比较轻松,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听课的老师们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我认识到,这堂课能被同事认可,其原因在于:我既注意了选修课的特点,又注意了语文课的特点。通过这两次示范课,我对选修课有了以下认识:

1.语文选修课应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提高

在最初的教学中,我以项羽的人物性格分析为突破口,的确为课堂教学找到了有力的抓手。课堂上,也实现了良好的师生互动。但本课仅仅弄清项羽之死的种种原因是不够的。只有深入发掘文本的精髓,准确地界定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区别,从而达到对学生精神引领的目的,在必修课的基础上适当拓展提高,才能显露语文选修的核心价值。

2.语文选修课也应品读语言,挖掘文本的核心价值

不论什么文本,教师都应该走进去细心品读。语文课一定要有语文味,语文选修课也离不开语文味,语文的“滋味”是通过语言品味等手段,在师生共同互学的关系中体验到的一种美感。第一节课,我上成了简单的阅读分析课,却忘记了语文文本核心价值的显露必须在对文本语言研读的基础上实现。

3.语文选修课应是对文本拓展延伸和咀嚼涵泳的有机统一

从“选修”的角度说,课堂教学要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和厚度,要做到既深入文本又超越文本,既深入语言又提升精神。《项羽之死》只是我们学习“创造形象”的一个例子,所以“就文本论文本”的教学方式是违背选修课开设的目的的,让学生理解中国古典散文中如何对人物性格进行剖析,这才是这节课的重中之重。故而选修课教学的关键不在于教师教什么,而在于教师怎么教。无论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都必须把语文课当做“语文课”去上,而绝不能上成讨论课。教师应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通过对文本的咀嚼涵泳,品咂文本的滋味,然后再引领学生跳出文本,最后达成教学目的——这才是语文选修课教学的正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0年第26篇:深度学习与“微探究”
群文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提升路径例谈——以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
【新教材单元设计】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鸿门宴》教学设计
忠于文本,避免臆断|项羽真的缺乏远见吗?
鸿门宴之后项羽有了第二次除掉刘邦的机会,他又没有把握住!
《鸿门宴》课堂教学反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