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及时行乐 or 延迟满足?哥大教授用50年实验,给出了意想不到的答案

生活处处充满了flag,不论我们制定计划时有多少雄心壮志,总是会在之后不了了之。

“今天写完论文,再打游戏。”

“为了减脂,这个月一定不再吃甜食了。”

“今晚一定不刷短视频了,早点睡。”

这些想法可能曾经出现在你的脑海中的想法,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比起当下即刻的快乐,我们更希望“先苦后甜”,用一时的忍耐,换取更好的成果。

当然,最终结局往往是,我们选择了立刻获得快乐。毕竟有这么一句话,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逃离本能惰性的怪圈,活出更有掌控感的人生?

与及时行乐相对的,则是延迟满足。

关于延迟满足,有一个著名的实验——棉花糖实验,由当时在斯坦福大学就职的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组织。

沃尔特·米歇尔

沃尔特·米歇尔教授对当年参与实验的儿童,进行了长达50年的追踪和访谈,得出结论,是否拥有延迟满足能力与日后生活幸福、成功有着相关性

沃尔特·米歇尔教授也因对自控力、延迟满足、意志力的研究,两次获得美国心理协会临床心理学组“杰出科学贡献奖”。

那么,延迟满足需要自控力,如果有人就是天生缺乏自控力呢?自控力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吗?

在棉花糖实验之父沃尔特·米歇尔的作品《延迟满足》中,他指出,为了获得未来的收益而延迟当下满足的能力,是一项可以习得的认知技能

延迟满足的能力,不仅对培养孩子有意义,对已经成年的我们获得职业上的进步、生活上的自律,同样可以提供许多实用的方法和工具。

立刻吃掉一颗棉花糖

还是延迟得到更多棉花糖?

沃尔特·米歇尔的棉花糖实验,持续了50多年之久

这场实验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斯坦福大学幼儿园——宾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中开展。

在这项简单的研究中,沃尔特·米歇尔请孩子们做出一个十分有挑战的选择:立刻得到一个小奖励(比如一块棉花糖),或者独自等待20分钟后得到一个更大的奖励(比如两块棉花糖)

棉花糖实验中的孩子们

棉花糖旁边有一个按铃,孩子们随时可以按响铃铛呼唤研究人员过来,之后她就可以吃掉那一块棉花糖。

如果她没有吃那一块棉花糖,一直等待,直到研究人员回来以后,她就可以得到两块棉花糖。

1968—1974年期间,参加棉花糖实验的儿童超过550人。随后的多年,沃尔特·米歇尔和学生每10年对儿童的样本开展一次跟踪调查,包括他们的职业、婚姻状况、身体状况、经济条件和心理健康状况。

从最早的追踪调查至今,结果都让人感到震惊。

青少年时期,在实验中等到最后的学生,他们的SAT分数要高得多。只能等待很短时间的儿童(后面1/3)与等待较长时间的儿童(前面1/3)相比,SAT考试分数的总体差异是210分。

成年后25-30岁时,在实验中可以延迟等待的儿童,他们可以追求并实现长期目标,较少吸食毒品,达到了较高的教育水平,并且身体肥胖指数非常低。

等到这些孩子已经是45左右的中年人时,沃尔特·米歇尔又邀请了一个认知神经科学家团队,对他们的大脑进行了扫描。结果显示,可以等待较长时间的人,他们大脑中负责有效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和控制冲动的前额纹状体区域更加活跃

显然,沃尔特·米歇尔教授的实验研究揭示了延迟满足对于人格塑造的重要性,但这就意味着,延迟满足比及时行乐更加“高级”吗?

及时行乐和延迟满足并不矛盾

实际上,及时行乐和延迟满足并不矛盾。让我们产生误解的,是长期被“妖魔化”了的及时行乐。

在当下的消费主义社会里,肆意挥霍、沉迷享乐成为了人人警惕的对象。久而久之,我们被驯化出了一种误解:“及时行乐,就是万恶之源。”

但如果我们能稍加思考则会发现,及时行乐作为一种概念并没有任何的不良指向。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把握及时行乐的程度

正确的及时行乐,是活在当下、珍惜眼前,以正向的心态做事做人,而并非不计后果的放纵自我。

正如作者在《延迟满足》书中强调的:

“如果放弃所有快乐的消遣,不去体验各种情绪,不去经历可能的生活,我们的人生也会变得无趣且令人窒息。活在当下,让我们更能和世界展开真实的相处。享受现在,也并不总是以牺牲长远的幸福为代价。我们都只有一次人生,适当的及时行乐,是为了找寻自身存在的证明。”

而但人生在世,总有梦想与目标要追求,在享乐与受苦之间,我们又应该如何取舍权衡?

此时,我们最需要学习的能力,就是“延迟满足”。

必须明确的是,“延迟满足”并不等于不满足。而是为了完成具有挑战的目标而放弃短暂且意义不大的享乐,是一种长期主义的心态。

米歇尔教授在书中指出,“即时满足”是我们的本能,“延迟满足”则需要我们违抗自己的本能,调动大脑中最为复杂的“冷静系统”对当前的冲动进行理性的反思与规划,而这也正是自控力的根本来源。

那么,这种“反天性”的延迟满足能为我们带来什么积极的改变呢?米歇尔教授在《延迟满足》书中总结了以下3点。

第一,延迟满足可以帮我们抵御即时诱惑

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曾在一次座谈中讲到:“生活就像是在捉弄我们,它会摆好诱惑和障碍,再问你怎么选。人们普遍会回避失败带来的痛苦,但是我却建议你去经历痛苦。每当遇到困难,就把它当作是一次难题,一旦解决了它,我便获得一种奖励,这个奖励就是下次我不再会回避问题并且知道如何应对。”

回看自身,多少次我们决心一定要减肥瘦身、存钱理财、求职上岸,却又总是败在了美食、游戏、刷剧的诱惑下。而延迟满足的思维方式,则能够帮助我们冷却冲动,令短暂的欲望为长期的幸福让路。

第二,延迟满足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标准,不断进步,它是使人不断精进的关键品质。

延迟满足,不仅是抵制诱惑,更是磨练心性。当你不再计较眼前的利益,不在乎一时的得失,既扛得住困难,也经得住称赞,那么你进步的速度,将会一骑绝尘。

第三点,延迟满足可以帮我们坚定信念

我们虽然不主张歌颂苦难,但也必须审视自己:是否一遇到困难就准备退缩?有时我们觉得艰难,往往因为一点付出没有得到立马回报,便对整件事都丧失了信心。而延迟满足,则给予我们不断鼓励自己坚持下去的精神力量

米歇尔教授在《延迟满足》中写道,延迟满足所带来的信念力量是巨大的,它能够帮助我们进行积极的自我归因。信念是延迟满足的结果、也是延迟满足的动力,引领我们在等待的过程中越挫越勇,储存耐力、厚积薄发。


如何培养延迟满足的能力

归根究底,想要享受生活,同时实现理想,就需要把“及时行乐”与“延迟满足”有机结合。这听起来似乎是天方夜谭,但如果能掌握如下的3种智慧和技巧,你能够即快乐又满足地达成目标。

1.习惯成自然

既然延迟满足要求我们在挑战和诱惑面前坚定不移,那么最好的做法就是试着把这些积极的行为常态化。例如,每天刷牙洗脸就不需要毅力,那是因为我们已经养成习惯了。

实际上,对于其他需要延迟满足的事情也是如此。

米歇尔教授在书中提到了“如果——就”的办法。简单来说,就是给自己设置明确的目标,不断重复延迟满足的行为,直到它们成为习惯为止

时钟指向下午 5 点,我就读书;

圣诞节后的第二天,我就开始写论文;

只要走进餐厅,我就拒绝服务生拿来的甜品单时;

通过制订和练习该方案,在特定情况出现时,你可以让自己的冲动系统下意识地引发正确反应,一段时间后就会建立新的链接或是养成新的习惯,就像上床之前要刷牙一样。

2.合理设置目标

然而,在养成延迟满足习惯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设置合理的目标。没有把握好目标优先级、和阶段划分,也往往是我们完成不了计划的问题所在。

贝佐斯曾经与巴菲特交流,谈到为什么他的投资理念非常简单,却没有人去直接复制这种做法时,巴菲特答道:“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地变富。”的确,在设立投资目标时,大部分人都希望 在30、40岁时就赚到足够多的钱,这是实实在在的诱惑,但是结果却往往不能心如所愿。

分层次的设立目标,不但能帮助我们将自己需要完成的事前落到实处,也更能让我们在漫长的延迟满足中获得阶段性的满足感,不至于过度焦虑,也不会因为目标太远而丧失了行动力。

3.及时强化

最后一个方法,叫做及时强化。

人类的意志力虽然有强大的力量,但是就如同琴上的一根弦,绷得太紧,拉得太长,则会完全失去弹性。

正如前文所说,及时的关键,在于“及时”而不是“享乐”。为了打工挣钱而不能赏遍名山大川,为了一时上镜就杜绝美食的快乐、甚至牺牲健康。这些实际上都是本末倒置的“延迟满足”。

米歇尔教授在也书中建议道,为了使延迟满足不带来痛苦、而成为一件能长期坚持的事,我们也必须要给自己休息的空间,适时地用“即时满足”来强化自己的意志力

为了实现目标而延迟满足的过程犹如一场马拉松,每个人都不免会有想要偷懒、或者气馁的时候。及时的反馈或奖励,就好似我们心灵的“补给站”,以便我们迅速调整好状态,向着终点更顽强地奔跑下去。

钱钟书的《围城》中有这样一段话:

“一堆葡萄,有些人是从最坏的一个开始吃,一直吃到最好的,把希望留在前头;有的人则相反,越吃葡萄越坏,吃到绝望为止。”

这句话折射了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天性驱使我们先做那些轻松且愉快的事情,逃避困难和麻烦。但往往越是有意义的目标,那些令人钦佩的成功,则越需要经年的隐忍与坚持,和一次又一次的延迟满足。

《延迟满足》一书,来源于沃尔特·米歇尔教授持续一生的一场实验。在实验与写作的最后,他终于顿悟:人类虽然有着享乐的天性,但我们完全能够通过改变思维方式、调动精神力量来帮助自己掌控生活、实现人生的意义

专注、自控、追求长期价值

正确学会延迟满足,拥有真正的选择权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棉花糖实验》|自控不仅是一种可以培养的能力,更是你自己的选择。
曾经的烟鬼 研究自控的心理学家,帮助千万孩子掌握了自控力
自我控制成就幸福人生 ——《棉花糖实验》读书心得
中科院博士是如何改变命运的?一颗棉花糖能否预测孩子未来?
周末阅读︱美人如同棉花糖 范蠡如何克制对西施的一见钟情
给孩子一块棉花糖,就能看出孩子是否有出息?不信你就试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