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家 | 第六届“圣陶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暨第七届教师专业成长论坛之“古诗文教学论坛”实录...
论坛主持

褚树荣(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浙江省首批正高级高级教师)


论坛嘉宾

董一菲(牡丹江二中,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周京昱(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夏   宇(丰台教育学院北京分院,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论坛实录

褚:各位同行,下午好。从来没有一种文类像古诗文那样,古老又时髦。说古老,以选文为主要内容,以文体为序列,以讲读为基本教学法,这一套已经延续上千年了。说它时髦,最近,大陆为了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准备提高教材中的文白占比,而台湾,有关部门已经通过了民主投票,准备把古诗文在教材中的占比从原先的超过50%,降到35%—45%,一时间在二岸媒体上炒成一个热点。可见,古诗文教学,在我们的职业话题中,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今天,我们请到了多年在一线耕耘的三位语文特级教师,他们是:

北京市教育学院宣武分院的周京昱老师

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究中心夏宇老师

黑龙江牡丹江二中董一菲老师


话题一:古诗文教学的困境


褚:据说古诗文是中学生的“三怕”之一(问台下教师:哪三怕?)我总觉得是哪位“好事者”杜撰出来的。真的是这样吗?对于这个问题,一线老师会有很多感受,你们待会可以来说说。董一菲老师多年在一线教学,对这个问题应该有很深的感触,我们先听董老师说说吧。

董:其实,对古诗文非常有感情,应该说是一种深情,这种深情与在座的每位老师是相通的。我们从事的是母语的教学,我们的汉语充满了韵味,特别适合写清雅的古文与诗歌,而我们的民族又是一个诗歌的王国,从诗经到龚自珍的诗再到现代诗,正是如此,古诗文才在如今依然受到重视,这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师的幸事,而汉语热不仅在我们的土地上,在全球的范围内同样如此。那么,汉语是什么?最本真的、最纯正的汉语就是古代诗,如今又提出语文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第一方面就涉及语言,最精美的语言就是古代的诗文,所以我一直倡导的是“诗意语文”。最理想的古诗教学是怎样的境界呢?古诗解读的第一层次不能只停留在初级的“读懂”状态,读诗应该是一种匍匐的姿态,在懂的基础上到第二个层次的读出诗歌之美,进而到第三个层次——明白它为什么美。久而久之,我们的学生在诗歌的熏陶中才能体察到中国文化的审美情趣。比如诗歌的简约美——五言绝句,仅仅二十个字可以写尽天下、苍生、岁月、人生,在精微细致间写尽所有。如何达成这样的境界呢?我心中理想的诗歌教学,第一步就是大量的背诵,铺就底色。九三年我在学校开设的选修课就是诗歌专题教学,而专题教学的前提就是面上的背诵积累,其中有专题是“让孩子与诗词打一个照面”,就是指向诗歌背诵的。

褚:大陆语文教学的流派有很多,比如绿色语文、生命语文,而董老师提倡的是诗意语文,我想再请问董老师的是:你在实行“诗意语文”的过程中,学生们感到最困难是什么?

董:我以为:一是大量的背诵;第二点则是语文未被开垦的处女地——整本书的阅读,一定要多阅读。

褚:刚才董老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方向,就是大容量的积累,并在此基础上达成融会贯通,这是一个很好的原则。但是,在座的各位肯定有这样的感概:现在的孩子在学习古诗词要让他们读懂诗歌,然后认识它的美,进而知道它何以美,这是很困难的。这个困难是什么呢?举一个例子。有一次进行教学调研,一个老师上《沁园春·长沙》,其中有一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老师问学生这个场景是怎么样的?学生反问“鹰是什么?鱼又是怎么飞翔的呢?”诸如此类。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当下,我们如何应对这样的古诗词教学困境呢?夏老师,你认为呢?

夏:首先还是如董老师所说,要注重学生的积累。其次,要懂得与现实生活的契合。对于积累,需要下功夫,而联系现实这一点,老师则要注重学生的所思所想以及他们的情感,甚至可以把一些时尚的元素加入教学实际,这样做或许可以拉近学生与古诗文的距离,进而帮助学生搭建一个理解词语、句子甚至作品的平台。如果还要更进一步,我觉得我们还需要坚守优秀的文言文教学传统,同时也要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自己去探求、梳理,自行发现词语之间的联系、词句本身的规律等等。

褚:周老师,你也说说?

周:这些年,我很少像董老师一样享受教诗歌的快乐,主要忍受了教诗歌的痛苦,成就感不多,困惑一大堆。记得二十年在一线教书,因为对诗歌的喜欢,我备了很充分的课,当时在课上我问了一个没有预设的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诗吗?”学生一脸诧异地看着我。“四大文学体裁诗歌、戏剧、散文、小说。你们最喜欢什么?每位同学只有一次表决的机会”,四十多个同学只有四五个人举手,而且只有一个同学读过课本之外的诗歌。于是我问大家:为什么不喜欢诗?有的说诗歌太短,几十个字,没有太大的意思;有的说诗歌已经离我们有几千几百年了,和我有什么关系呢?有的说诗歌不是我生命、生活中必须的东西,这些都是学生的实话。平时听各类古诗文教学的公开课,总有这样的感受:老师讲得很HIGH,但是学生却不在同一个频道。我们定的教学目标很高,而学生的起点却在“地下室”,两者如何调和,这恐怕是我们老师需要重视的。家父生前最喜欢的一首诗是岑参的《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父亲学石油地质,六几年从北京石油学院毕业后和母亲两人前往西部地区,投身到“我为国家献石油”的积极号召中,到了青海之后,父亲发现“闻道轮台路”那里真是“连年见雪飞”,很多男同学下了车眼泪就流下来了,想到自己的青春将埋葬在这一片不毛之地,未来可能再不能回家,怎么办?就读边塞诗以壮豪情,父亲说当读到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真是心有戚戚,但是为了祖国我们愿意将生命和青春留在这里。因此,家父对这首诗特别喜欢。从中给我们一个启示:我们需要给学生一个学诗的理由。每一首诗对于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有一个合适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对个体而言或许是唯一的,找准切入点与学生自我生命的关联,即解决学生读、学诗的动机,这对当代语文教学而言十分重要。

褚:如果把这三位老师所讲的内容梳理一下,我们现在古诗文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文史知识不够。如果连一首诗歌的平仄都无法分清,其实,我们也搞不清楚啊!如何感知它的美呢?二、文化的场景消逝。古典诗意都是农业时代的产物,而现在连这些场景都不复存在了,我们如何去体味它呢?三、缺乏切身的感受。当你没有去过西北边陲,没有经历过生死考验,如何去领会边塞诗的苍凉呢?我们现在所处的文化和应试环境与学好古诗文是格格不入的,而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董老师还是坚持“诗意语文”的宗旨,这是“跳起来摘桃子”,非常不容易。在巨大的落差中,如何去缩小目标与现实的距离?古诗文的教学内容应该是什么?该从哪些维度来考察古诗文应该“教什么”学生才有兴趣和效果呢?


话题二:古诗文的教学内容


褚:钱梦龙先生早就说过,语文的教学内容有“八字宪法”(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古诗文的弊病尤其严重。教什么的问题,确实是一个问题。多数古诗文教的是翻译,古诗词有稍微好一些。见“语”不见“文”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夏老师请你说说,你们一般是教什么呢?

夏:古诗文教什么,从原则上讲还是解决学生的理解问题。帮助学生跨越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到达教学目标,“八字宪法”在现在的文言文教学中仍有一定的可借鉴性。除此之外,古诗文教学中的审美因素与文化也十分重要。而文与言的结合,甚至是统一的问题,需要结合具体的文本做认真地研究。此外,对于学术界还存在争议的问题,老师最好进行规避,不轻易地选择作为教学的内容。

褚:在座的各位也谈一谈吧?下面有哪位教师也来发表见解?

台下老师:我是深圳高中语文教研员。我们不仅仅要考虑“如何教”,更应该关注学生“如何学”,因为教与学是紧密相连无法分割的,甚至“怎样学”有时候比“如何教”更重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深圳外国语学校语文组的做法:我们的学生每天都要翻译200字的古文,这个作业不列入老师的批改范畴,当这个作业变成一种自发的行为时,我们才达成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在深圳的几年语文考试测评中,我们学生的成绩一直是名列第一,遥遥领先,这样的成绩取得与古诗文扎实的功底是分不开的。

褚:这位老师给我们补充了一个很好的思考问题的维度:我们不仅仅要研究教什么,还要研究学生学什么。浙江省有一本《高中语文教学指导意见》,在里面对于古诗文教学的内容确定有一个指导性的意见。古诗文它是用古代汉语记录的、以一定的文章式样呈现的、中华文化传统的精华,所以它的教学内容应该有三个面向:一、语言文字的积累;二、艺术手法与文学魅力的欣赏;三、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传承与渗透。古诗文教学内容如能做到“三合一”,也是满理想的。



话题三:古诗文教学的审美体验


褚:应该现在新课改提出的“核心素养”,它包含了四大领域: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在这四块中,对于古诗文教学而言,语言的积累与建构当然是极其重要的,而它的难点却在于审美体验、发展与提升。如何让学生在古诗文的学习中提升审美能力呢?请周老师说一说。

周:古诗文的审美目前看来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四大“核心素养”内在是具有序列性的,语言是基础,思维则是围绕着语言的脑力活动,在外为言,在内为思。既然语言与思维是基础,那么审美与文化则是发展,只有感受到美,我们的文化才得以传承。要想说清楚诗歌的美,首先要准确理解诗的内容。其次,教学生解读诗歌的方法,让他感受到读诗的快感,也是非常重要的,而方法传授的起点应该是学生思维困惑的所在之处,比如上《商山早行》时学生的困惑就在于“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一句中为什么要写这六个意象?这些意象叠加在一起形成怎样的合力来体现作者的情感?换句话说,诗内部的逻辑问题是学生感到困难的, 所以我们“教什么”要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通过学生的提问了解他思维的障碍,同时教师也才有了教这首诗的方向。在审美之前,教师应该把科学解读的方法教给学生,我们不应该以讲完几首诗为目标,而应该以这些诗构筑起来的读诗方法的传授作为教学目的。这关过去之后,才能进入到诗歌的鉴赏,鉴赏是发现的过程,发现的越多学生就越快乐。比如大家都熟悉的骆宾王的《咏鹅》,有的学生能从诗歌中发现色彩,有的学生则发现押韵和音乐美,还有学生能感知到画面的动态美。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一种合理的言说,然后根据学生不同的审美能力来设定他的审美层面,老师通过不断的点拨达到一堂课应该达到的高度。

褚:周老师对于审美提出了一个前提:首先要懂得语言文字背后的蕴藉,然后才能提到鉴赏。审美是有不同层次的,最基本的层次还是领会诗歌的诗意,继而联系自己的经历和情感升华到文化的层面,也才有审美的可能。那么,如何才能体察到古诗词的美呢?在这一方面董老师一直在践行着“诗意语文”的探索,请董老师就这一内容再谈谈自己的感受如何?

董:简单说说自己的一些做法吧。首先还是强调大量的背诵,或许孩子们对诗歌的内容是一知半解的,也没有关系,先把诗歌的内容背下来。第二步则是要告诉学生一些规律性的知识,比如后主李煜作为词帝创作的一般特点——白描、对比等;李商隐的诗作则是朦胧的,抒写的永远是剪不断理还乱的那份情感,一定要把诗人创作的基本特点、语言风格、艺术特色事先就告诉孩子们。


话题四:古诗文教学的策略、方法


褚:提一个建议,也算作是和大家一个共勉,我们可以多去读一读蒋勋、白朗等人对古诗文研究的著作。中国古诗文自有风流之美,而他们提及的古诗文之美,在我们的课堂中很少见到。审美鉴赏,其实就是怎么教的问题了。很多课程教学论的专家说,教什么总是比怎么教重要,但我们似乎对于怎么教特别关注。这可能也暗含辩证法,形式对于内容是有反作用的。你们在自己的教学中,都有哪些比较成效的教学策略呢?还是请夏老师讲讲。

夏:我觉得文言文教学、古诗词教学、非文言文教学的共同点是教师要创设一个有利于全体同学广泛参与,并且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的学习情境。借钱理群先生的话是“让学生感受到生命在场”,而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情境也是新的课程标准所积极提倡的。此外,我也赞成董老师所说的大量积累,学会以诗应诗,以文应文,多读多悟这是语文教学的共通之处。古诗文与其他文本教学、写作教学不一样的地方则在于我们的课堂中一定要有高质量的诵读。所以,一者是读,一者是背,是我们古诗文教学过程中的追求。

褚:大家在古诗文教学中有什么好的点子、好的方法?有没有有新意的做法?也一起说说吧。

台下老师:我是海宁中学老师。刚才老师们所说的古诗文教学追求是不是过于理想化呢?以我学生的水平而言,要达到诗歌教学的三个维度——内容、鉴赏、审美,特别是审美的达成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认为对于审美的要求,我们并不需要太功利,立即就把它实现或者加以考查,因为某一首诗也许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才会让他共鸣。以我个人而言,我是东北人,十年前我刚来到浙江的时候,有一天翻开一本书上写着一句话:“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虽然作者是江南人而我是东北人,但我却能体会到这首诗的深意,而我相信在我十七八岁的时候根本无法感受。所以,我觉得先达到前面两个维度,第三个审美的维度学生能达到最好,不能达到也就算了,不可过于功利地追求。

台下老师:我是安徽省阜阳市第一中学老师。我不太认同前面这位老师有关审美可以不刻意追求的说法,因为我们的高考是有所涉及的。一首古诗词的考查可能会涉及到鉴赏的许多方面,比如形象、语言、思想感情、表达技法等等,命题者对我们学生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我个人觉得从应试的角度讲“不懂审美就算了”是无法包容的。我站在学生的角度,给他们概括出学习古诗文的困境主要有五点:一、古汉语的障碍。比如在课堂上没有积累“适”有“到、往”的意思,那么就无法在考试中迁移应用;二、诗家语的障碍。因为诗歌的语言是人为提炼的,除了短小精炼外,常常有词序的颠倒、句式的变形等;三、阅读与经历的障碍。因为时间的遥远,诗中描摹的内容学生们没有看过或者经历过,只能在阅读积累中加以体察与感知;四、想象的障碍;五、诗歌体例的障碍。老师要教给学生一些陈述性方面的知识,比如表现手法、意象、语言特点、思想感情的类别等等。这就是我们在古诗文教学中面临的五大障碍,如果这五大障碍都能合理解决,那么古诗文教学就能轻松一些。

褚:一位老师说现在没有审美体验不要紧,等人生经验丰富了自然有体悟,有道理!另一位老师则说不懂审美不可以,因为要考试,也有道理!刚才台上、台下的老师已经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古诗文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一、大量的阅读与背诵;二、创设让学生进入的教学情景,即情景教学;三、广泛参与,所有人都必须在场;四、注意文体观照,古诗文如果不能体会它的音韵之美可能就很难进入诗文内里。文体不同,教学的策略与方法也会有所区别。五、扩大学生的人生经历。这些都是古诗文教学很重要的策略和方法。



话题五:古诗文教学对写作的意义


褚:时间关系,下面,我们讨论最后一个话题,古诗文教学的重点一般我们都处于阅读的层面上,那么它对于我们的写作有什么作用呢?又有哪些参考价值呢?我们请周老师来谈谈。

周:写作不是仅仅用手的,而是应该用心来写作。古人写诗文是怎样感受天地万物?怎么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这是对当下学生的一个很宏观的启示。静下心来,做一个感情细腻且有情怀的人似乎成了当下学生最困难的所在。苏轼写《石钟山记》就是注重实地考察,而不是依赖前人已有的成果;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为了解决问题提了那么多办法,而我们的学生是不是仅仅停留在抨击社会的种种弊端上呢?古人的抱负以及他们对生活的态度,是现在的学生应该学习的。因此,我们应该学习古人写作的诚意与为文的个性化。

褚:周老师说“吾手写吾心”,其实就是古诗文写作的态度对我们现在写作的一种指引和启发。除了写作的态度和价值观之外,许多写作的理论和技法都是来自于古诗文的,比如意境说、情韵说、炼字说等等,我相信古诗文教学不单单是增加自己的积累,对我们的写作肯定有莫大的帮助!古诗文教学的确困难很大、要求很高,但只要我们努力地脚踏实地去做,一定会越来越接近我们理想的状态。最后想起陆游的一首诗,写他六十年来学诗的经历——“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只要大家潜心研究,专心实践,我们的古诗文教学就能到达最理想的境界。


(浙江宁波中学孙瑾根据现场整理,文字未经三位参与论坛者审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诗文教学中“少教多学”探索
“教什么”是第一位的
关于教学诗词
读古诗词心得体会(通用29篇)
听课回响
中学语文吟诵 | 《饮酒其五》陶渊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