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匮要略》活血化瘀之法全解!

“ 瘀血'之名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首次提出,并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各科疾病,开后世治疗血瘀证之先河。久病入络,瘀血内阻,加重病情,治当活血化瘀。故有“ 人知百病生于气,而不知血为百病之胎也'之说(《医学入门》)。

但《金匮要略》有瘀血之篇名,而治疗却散在于其他各病中,如疟病、虚劳、肝着、黄疸、妇人征病、阴阳毒、肺痈、肠痈等,用方有近二十首。揭示出,瘀血既成,病机已非单纯,往往气滞、寒凝、痰阻、水停、热郁等兼夹错杂,治法上也相应复杂,下面就书中活血化瘀法的特点探讨如下。

1、化瘀常先治气

这里的治气包括行气和补气。“ 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气血,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 ( 《素问· 调经论》) ,“ 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滑则血滑,气寒则血凝,气有一息之不通,则血有一息之不行。”

(《直指方》)。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行(旺)则血行,气滞(虚)则血瘀,二者互为因果,密不可分。仲景对瘀血证的治疗上,化瘀中非常注重调气。气机不畅常由于外邪侵袭、情志郁结等因素造成。在《血痹虚劳病篇》中血痹病即气虚致瘀,谓治血痹“ 宜针阳气令脉和” 强调瘀血应先治气,气得宣通,则血可行,而不可专治其血。血痹重证乃阴阳气血营卫俱虚,风寒侵袭,致局部肌肤阳气痹阻,血行瘀滞,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温阳,行消瘀血,以黄芪补气推动血行。又如《金匮· 妇人杂病》腹中痛,即妇人经后或产后气血本不足,邪风乘虚侵入腹中,与血气相搏,气阻血瘀,腹中刺痛,方用红蓝花汤。

肺痈为风热毒邪侵袭,致肺气血壅阻,瘀热成痈。七情抑郁或过激,气机失调,气血逆乱则可致瘀。《金匮》对妇人瘀血病证在病因特别强调“ 结气” 、“ 忧伤” 、“ 悲伤多嗔” 等情志因素,遣方用这药上配伍行气药促其血行。如治疗产后气血郁滞成实,气机痹阻不通之腹痛,治当宣通气血为要,方用枳实芍药散以枳实烧黑入血分,以行血中之气,破气行滞;芍药和血益营,则腹痛诸证自除。治金疮血瘀肿痛之王不留行散,以王不留行、蒴藿细叶化瘀通络止痛,厚朴行气滞以助血行。尤在泾称其为“ 行气血和阴阳之良剂” 。另如,旋复花汤中旋复花配新绛,鳖甲煎丸中大黄地鳖虫、桃仁等配柴胡、厚朴均取气行则血行之意。

2、化瘀不忘治水

津液与血同源而异类,功能相似。《灵枢· 邪客》云“ 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素问· 调经论》中云:“ 血气未并,五脏安定,孙络水溢,则经有留血。” 津液在脉络内外相互渗透是维持津血代谢平衡的主要方式。

若津液不布,化为水湿痰饮,阻塞脉络,至使气机血行不畅,瘀血内停,脉络瘀滞,水积脉中而外渗,水气停聚或泛滥为患,即所谓“ 血不利则为水'。故治瘀须治水。如《金匮· 水气病》中“ 先病水,后经水断’’,即水气运化不利导致经血瘀阻不通,故妇人妊娠,腹中绵绵作痛。因其为脾气虚而水湿运化不利,营血生成不足,致使肝血亏虚而血脉涩滞,用当归芍药散健脾运湿,养血通脉,此为湿瘀并治。

胸痹为胸阳不振,痰湿阻滞,血脉不畅致胸膺部憋闷疼痛或胸痛彻背,治当通阳祛痰,活血化瘀。方用栝蒌薤白白酒汤、栝蒌薤白半夏汤、栝蒌薤白桂枝汤等,方中薤白、白酒、桂枝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活血通脉功能,但《金匮》治胸痹重化痰轻活血。后世治疗胸痹在《金匮》基础上采用化痰与活血并重之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还有大黄甘遂汤中大黄与甘遂,蒲灰散蒲灰与滑石,桂枝茯苓丸中的桃仁、牡丹皮与茯苓等皆为活血与治水并举之范例受其影响《血证论》有“ 血结亦病水,水结亦病血',“ 凡调血,先须调水'之说。

3、化瘀以温为通

《素问· 举痛论》云:“ 寒邪客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寒邪收引凝敛,血属寒性粘滞,故血分受寒,最易导致血瘀。《金匮要略· 妇人杂病》中“ 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血分受寒,或寒邪侵袭胞门,血脉凝敛血运障碍,经脉凝滞不通,瘀血积结,而导致痛经、闭经、癥瘕等病。寒凝而血瘀者,寒凝为本,血瘀为标,若仅祛瘀而寒凝不散,血脉不得畅通,仍易致瘀,据《素问· 调经论》的“ 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的治则。仲景取固本之法,以温为通。辅以祛瘀,使瘀去血行,标本兼治。如温经汤治冲任虚寒、瘀阻胞宫之月经不调、痛经等病症,君药用桂枝、吴茱萸温经散寒,通利血脉;辅以川芎、当归、牡丹皮活血化瘀;又温通之品性多刚燥,易耗血动血,故配以阿胶、麦冬、芍药柔润之品,使其温通经脉而燥烈,养血柔润而不碍血行,相制又相用。

4、攻补兼施祛瘀生新

《素问· 痹论》云:“ 病久入深,营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 ,即久病必瘀,《金匮· 血痹虚劳》中调“ 五劳虚极赢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作,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暗黑,缓中补虚,大黄地鳖虫丸主之。” 即虚劳加七伤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利而凝滞成瘀,结为干血,干血是瘀血的进一步发展,瘀血凝结,留而不去新血无以化生,即久瘀,此为虚实夹杂之证。瘀血内结阻硬血行,法当祛瘀。

然久病其正气已不足,而活血化瘀之品性多破泄,仅用攻瘀之药,更为损伤其正,所以仲景在祛瘀之中兼以扶正,攻补兼施,使瘀消而正不伤,瘀祛则新生。方用大黄地鳖虫丸,方中大黄、桃仁、干漆配地鳖虫、水蛭、虻虫等通血闭,祛瘀阻,干血去而新血生,重用生地黄、芍药甘草滋养补虚。尤在泾云:“ 濡以润其干,虫以动其瘀,通以去其闭,而仍以地黄、芍药、甘草和养其虚。” 又如鳖甲煎丸之大黄、桃仁、地鳖虫等配人参、芍药、阿胶,温经汤用桂枝、吴茱萸、当归、川芎温经活血配以芍药、麦冬、阿胶等,皆取攻补兼施祛瘀生新之意。

5、区分药力有的放矢

仲景所运用的活血药中,植物药主要包括当归、川芎、桂枝、芍药、桃仁、大黄、茜草、红蓝花、土瓜根、丹皮等;动物药主要包括水蛭、虻虫、廑虫、蛴螬、鼠妇、蜣螂、蜂巢等虫类药物。一般来说,植物药力量较轻,当归、芍药等还有养血功能,虽化瘀而不甚峻猛,多运用于瘀血证病程较短或瘀结程度较轻者。对于瘀结程度较深,甚或结成块,以及瘀血日久者,非一般活血药力所能及,则用上述虫类药物破血逐瘀,削其坚积。

6、峻药缓攻有故无殒

阴血喜流通而忌结聚,若阴血停滞不行则为瘀血,瘀血阻塞局部脉络则可渐而形成癥积。其主因为“ 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 (《灵枢· 水胀》)。

《金匮妊娠病》中“ 妇人素有癥病即瘀血日久而形成征癥积块,治用桂枝茯苓丸消征癥化瘀。行血逐瘀消瘀之品,破泄猛峻,对瘀结症积之孕妇、体弱之人不宜攻之,仲景知达常变,治之以峻,行之以缓,用消癥祛瘀之品配以蜂蜜、甘草等,以丸缓治,小量服用,取峻药缓攻之法。妇人妊娠宿有征积而致胎漏下血之证。瘀症不消,漏下终不能止,久之势必影响胎元,然逐瘀过猛,又易损胎,以桂枝茯苓丸渐消缓散,方中桂枝通利血脉,桃仁破血化瘀消征,丹皮行血散瘀,芍药养血活血,茯苓渗利下行,丸以白蜜,缓和诸药破泄之力,所谓“ 有故无殒,亦无殒也'。大黄地鳖虫丸于峻猛破血之药中配以甘缓柔润之品以蜂蜜和以为丸,每服小豆大5丸,亦含峻药缓攻之意。

诚如《金匮· 妇人杂病篇》所说“ 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 。瘀血病机治法之复杂,除去新停之瘀可攻可下之外,其他均非单一方法可以解决。故《金匮要略》治瘀血之方,化瘀药常配伍以理气之品,或佐以扶正,或化痰利水。峻药缓攻,不伤正气,温经化瘀,又刚柔并济。总之,张仲景活血化瘀诸方,可谓用药精当,法度严谨,配伍巧妙,旨在“ 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 其指导临床遣药组方意义深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方剂歌诀详解——桂枝茯苓丸
四逆散合失笑散对气滞血瘀症的运用体会
活血化瘀药在方剂中的常用气味配伍规律(中药方剂)
一个活血化淤的千古名方!
风药的活血作用及其特点
“血不利则为水”与《金匮》活血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