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陕西历史博物馆】大唐遗宝
 

 

1970年10月5日,西安市南郊何家村陕西省公安厅下属的某收容遣送站(今碑林区黄雁村水文巷2号,陕西省国家安全厅所在地,东距小雁塔约1公里),在兴建楼房挖地基时,意外挖出了两个紧挨着的高65厘米、腹部直径60厘米的大陶瓮和一个高30厘米、腹部直径25厘米的银罐。当这两瓮一罐被送至文物部门打开时,所有人都惊呆了:看似不大的3件容器中,居然收纳有大大小小的器物1000多件,包括金银器皿271件,银铤8件,银饼22件,唐兽首玛瑙杯1件,银板60件,金、银、铜钱币466枚,玛瑙器3件,琉璃器1件,水晶器1件,玉带10副,玉臂环1对,金饰品13件,另有金箔、玉材、宝石等无价之宝。根据测算,这批文物中纯金器物重1.49万多克,纯银器物19.5万多克,再加上10副玉带,总价值约合当时的黄金900两至1000两,铜钱3830万钱。按照当时的物价,这些钱可购买300万斗米,相当于15万男丁一年向唐政府缴纳的租粟。

 

现如今,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已成为陕博丰厚家当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部分。而自2010年起,其中的300余件精品业已亮相于博物馆西展厅地下一层,以“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特展的形式对外展出。尽管需要购买20元门票,但参观者还是趋之若鹜,在展厅门口排起了长队。展厅内灯光极其昏暗,以某人的相机质量,根本无法拍出理想的效果。(何家村窑藏出土文物有数件散见于陕博常设展览的隋唐展厅中,已一并展示于本博之中。)

 

展厅入口处放置“两瓮一罐”原件。难以想象,1000余件宝物当初是如何被装进这3件容器中的。

 

【01】镶金兽首玛瑙杯。陕博“镇馆之宝”。海内孤品。国家禁止出境文物。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湛的一件。利用一块极其稀有的五彩缠丝玛瑙雕刻而成,杯体模仿兽角的形状,杯子前部雕刻为牛形兽首,兽嘴处镶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其产地学术界仍有争议,但其造型是西方一种叫“来通”的酒具则已共识。“来通”为希腊语译音,有流出的意思,大多做成兽角形。当时人们相信用它来注酒可以防止中毒,举起“来通”将酒一饮而尽是向神致敬的表示,因此也常用于礼仪和祭祀活动。这种造型的酒具在中亚、西亚,特别是萨珊波斯(今伊朗)十分常见,在中亚等地的壁画中也有出现。在我国,从唐代以前的图像资料来看,这种酒具常出现在胡人的宴饮场面中,唐朝贵族以追求新奇为时尚,而这件器物的出土也是唐朝贵族崇尚胡风,模仿新奇宴饮方式的见证。

 

【02】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陕博“镇馆之宝”。国家禁止出境文物。外形仿北方游牧民族皮囊壶造型。圈足内墨书“十三两半”。壶身上的舞马图案,证实了唐玄宗时期,训练舞马为玄宗生日祝寿的记载。(是不是也可看作现代马术中“盛妆舞步”的雏形?)

 

【03】鸳鸯莲瓣纹金碗。陕博“镇馆之宝”。出土2件,纹饰造型完全相同。均列为国宝级文物。碗底中心为蔷薇式团花,碗壁上有唐人墨书“九两三”。碗壁上锤揲上下两层向外突出的莲瓣纹。上层莲瓣上錾刻有鸳鸯、野鸭、鹦鹉、狐狸等珍奇异兽;下层莲瓣上錾刻忍冬纹。碗座焊接有一圈小金珠。碗外底中心还錾刻有一只回首的鸳鸯。(1971年,北京故宫展出50件来自何家村窑藏的顶级文物,江青对此金碗情有独衷,曾命人将其取出展柜,带至一间办公室内独自把玩。一个多小时之后,金碗才被取回,重新放入展柜。估计那当时负责展览的工作人员都被吓得够呛:这娘们要是不还那该怎么办啊?)

 

 

 

【04】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陕博“镇馆之宝”。何家村窖藏中最华丽的提梁银罐。通体以鱼子纹铺底,象征着多子多福。罐体中心以鹦鹉纹作为主体纹饰,鹦鹉毛色艳丽,又善学人言,深受唐代贵族的宠爱。这件银罐刚打开时,罐内依然闪闪发亮,密闭性极好。罐内储藏大量紫英和白英,乃是道家炼丹的重要原料。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中有不少与道教有关的器物和药物,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及其储藏物就是其中一例。(古人认为用金银器盛放炼丹要物可以提高其药效,因此在何家村窑藏出土的药材均盛放于金银器中。)

 

【05】莲瓣纹提梁银罐。何家村窖藏出土的唯一一件单纯以莲瓣纹作为装饰的提梁银罐,莲瓣内没有任何装饰图案,显得素雅大方。出土时,银罐中装有包括兽首玛瑙杯在内的大量珍贵文物,罐盖上还有墨书,记录了罐内文物的名称及数量,最典型地反映了何家村窖藏“物中藏物”的特征。

 

【06】玛瑙长杯。这也是件俏色玉雕,五彩缠丝玛瑙材质,极其珍贵。

 

【07】白玉忍冬纹八曲长杯。多曲长杯出现和流行在萨珊,后来影响到其他地区,这件杯子的形状完全模仿了波斯萨珊风格的多曲长杯,但装饰纹样却是传统的中国纹饰,可以说,这件白玉杯是中西文化结合的代表作。同时,这件玉杯也反映出唐代高超的制玉工艺。杯壁口沿处打磨的很薄,只有半厘米,从杯口到杯底逐渐增厚,唐朝高超的碾磨雕琢技术由此可见一斑。

 

【08】水晶八曲长杯。目前考古发现唯一的一件唐代水晶容器,造型上亦有明显的萨珊风格

 

【09】凸纹玻璃杯。唐代以前出土的玻璃器皿类多是外国输入品,其价值甚至超过黄金。此杯圆环纹采用粘贴玻璃条技术,被认定为萨珊玻璃器。

 

【10】宝石。展出多粒,只拍这比较罕见的黄宝石。

 

【11】素面罐形带把银杯。手把处有指鋬和指垫的设计,具体的用法是将食指扣于环中,大拇指按在指垫上,中指顶于上,这样的持杯方式更加持重、更加稳固。据说这种造型在当时的粟特地区较为多见,故其可作为中外交流的一个见证。另外,展厅中所有的带手把的杯子也均采用了这种造型。

 

 

 

【12】掐丝团花纹金杯。参考法门寺地宫中出土的物帐碑可知,此器表面系以金丝和金珠焊接而成,再镶以各种宝石,其工艺名为“金筐宝钿”。制作过程耗时耗力耗财,等级极高。

 

【13】伎乐纹八棱金杯

 

【14】鎏金仕女狩猎纹八瓣银杯。银杯内底有鎏金錾刻摩羯纹。

 

【15】狩猎纹高足银杯。高足杯并非中国的传统器形,而是来自西方的一种酒器。但从唐代墓葬的壁画中可以看出,高足杯已在唐朝贵族中非常流行。

 

 

 

 

 

【16】素面金盆。出土2件。现存年代最早、分量最重的古代金盆。据说此为“洗儿盆”,乃唐代皇子、皇女出生三日后,皇宫举行洗儿会时所用。(某人只想退休后借这金盆洗洗手。)

 

【17】鎏金折枝花纹银盖碗。圈足内沿錾刻有“进”字,故可认定此为地方进贡。

 

【18】鎏金花鸟纹银碗

 

【19】鎏金海兽水波纹银碗

 

 

 

【20】鎏金双鱼纹银碗。出土2件,造型和大小基本相同。

 

【21】鎏金双狮纹银碗

 

【22】素面银碗。碗底墨书“十五两”。这种墨书标重在何家村窖藏的不少金银器上都能见到,应该是唐代金银器管理者留下的痕迹,其目的是为防止以轻换重。有些金银器上,甚至直接錾刻器物重量,说明金银器在时人心目中的地位相当重要。

 

【23】鎏金鸿雁衔绶纹银匜。唐代贵族行沃盥之礼所用的器物,与同时出土的素面银盆(未拍摄)配合使用。

 

【24】鎏金蔓草鸳鸯纹银羽觞。羽觞,亦称耳杯,中国古代的一种酒器,出现于战国时期,盛行于汉代。唐代羽觞主要仿自汉代漆器,唐以后罕见羽觞。装饰花纹以满地装的艺术手法布满整个器物,加之刻花处鎏金,黄花白地,犹显富丽堂皇。

 

【25】鎏金飞狮纹银盒。主体纹饰设计接受了波斯萨珊银器中“徽章式纹样”的艺术形式。带翼的狮纹造型飘逸,充满了幻想,具有浓郁的外来风格,而宝相花纹则是唐代独具特色的装饰纹样,两者的有机结合是中国同中、西亚交流的实物见证。

 

 

 

【26】孔雀纹银方盒。银盒正面的纹饰,可以看到有两只立于莲蓬之上的孔雀,左边的孔雀腹部羽毛丰满,而右边的这一只则略显空白,由此推断这是一件半成品。

 

 

 

【27】鎏金飞廉纹六曲银盘。飞廉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风神,萨珊人称为“塞穆鲁”,粟特人称为翼骆驼。此盘上的飞廉,既吸收了西亚飞廉纹的特点,也继承了我国古代飞廉纹的特征。

 

【28】鎏金鸾鸟纹六曲银盘

 

【29】鎏金熊纹六曲银盘。古人认为梦见熊罴是生男的预兆,故将熊当作瑞兽。

 

【30】鎏金双狐纹双桃形银盘。在唐代,狐狸也是瑞兽。

 

【31】鎏金龟纹桃形银盘。龟、桃,都是长寿的象征。

 

【32】白玉伎乐纹带板。出土各类带板共计10副,均盛放于素面银盒内,这是其中1副。

 

【33】镶金玉臂环。出土2对。通体由三段弧形白玉衔接而成,又以金合页进行连接,至今还能开合自如。何家村窑藏中还出土有金钗、金臂钏、金梳背、葡萄花鸟纹银香囊等女性饰品,此展中未见展出。

 

唐代统治者为制造“君权神授”舆论,利用道教始祖老子李耳与其同姓的巧合,尊老子为唐王室的祖先,大力尊崇道教,而道教的炼丹术及养生术也因此盛极一时。何家村窑藏出土了大量与道教有关的器物与药物,充分反映了唐代的这种社会风尚。同时,这也是迄今为止唐代药具及药物最系统、最完整的一次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医药史、道教炼丹史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34】素面“光明紫砂”银盒。朱砂是道家炼丹和炮制散药的原料之一,在唐代亦属贵重药材。何家村窑藏出土的朱砂多达7种。

 

【35】素面“光明碎红砂”银盒

 

【36】素面“上上乳”银盒。乳,即石钟乳,古人认为其历经千万年沉淀而成,是集日月之精华之物,故视为一种非常珍贵的药材。

 

【37】双狮纹金铛。铛是一种带柄的温器,用途广泛,据推测,何家村窖藏出土的铛均为药具。

 

【38】素面短柄三足银铛。这把银铛的特别之处,在于其柄上有活页设计,不用时可将长柄反折扣到铛口上,并有滑锁固定,以节省空间。

 

【39】素面金姚。铫出现于汉代,是有柄有流的小型烧器,唐代开始广泛使用。这件金铫内底墨书“旧泾用,十七两,暖药”,可知其原为泾王府旧物,重十七两,用于暖药。

 

【40】银石榴罐。体量较小,推测为唐人炼丹或者盛放丹药的器皿。

 

【41】仰莲瓣座银罐。体量较小,推测为唐人盛放丹药的器皿。

 

【42】赤金走龙。共出土12条。唐代尊崇奉道教,而金龙则是道教祭祀仪式中所用的法器。具体做法是将写有愿望的文字简、册与金龙、玉璧等器物捆在一起,投入名山大川之中。(杭州西湖出土的五代吴越国主“告水府文”銀簡上即有“金龙驿使”的字样。同时还出土有3件“金龙”实物,其中鎏金铜龙的式样与此处的赤金走龙极为相似。)

 

【43】鎏金菱纹银锁。共出土17件,大小不一,但工艺相同、纹饰相近。专家猜测,这些银锁并非实用器物,也有可能是为举行某种仪式而作的特意收藏。

 

何家村窑藏出土的钱币达39种之多,大都储藏于展厅入口所见的素面提梁银罐中,既有唐土流行的开元通宝,又有西域高昌国的“高昌吉利”、日本元明天皇铸造的“和同开珎”,还有波斯的萨珊银币、东罗马金币等,时代跨度达千余年,涉及面东至日本海、西至地中海,幅员数千公里,实乃钱币收藏史上一次空前的大发现。

 

【44】“节墨之法化”铜刀币

 

【45】鎏金铜“永安五男”、鎏金铜“货布”

 

【46】“高昌吉利”铜币

 

【47】“和同开珎”银币

 

【48】萨珊银币

 

【49】东罗马金币

 

【50】“洊安”庸调银饼

 

【51】“怀集”庸调银饼

 

参观完毕,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有这么一个疑问:何家村两瓮一罐1000多件稀世珍宝的主人究竟是谁?为什么会被窖藏?

这其中,关于窖藏的原因,被一致地指向了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泾原兵变的爆发。而关于窖藏的主人,有人根据何家村窖藏所在之处为唐时的兴化坊,推测其为宅府位于此处的章怀太子李贤之子、邠王李守礼;也有人根据窖藏中发现的“庸调”银饼,推测其为唐代官位显赫的尚书租庸使刘震;也有人认为,何家村窖藏中除了大量精美、完整的器物外,还有部分未完成品及器物部件,用作原料的银饼、银板,以及诸多进贡物品,因此推测窖藏宝物的管理者可能是当时的中尚署。而无论是哪种推测,都有着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方。事实上,这批宝物属于当时的皇家贵族已无任何争议,至于其具体的主人是谁,恐怕早已随着那次的窑藏,成为了永无可能解开的迷团。而这其实并不重要,何家村窑藏的真正魅力在于:此前出土的唐代器物大多数是陵墓中的随葬品,与现实使用的器物有一定的区别,而何家村这批稀世珍宝却充满了浓郁的唐代生活气息,它把唐代贵族的生活状态生动地展示在今人面前,让人们得以具体而又真实地领略那个浪漫、开放、繁华的大唐盛世。这,或许才是何家村窑藏能够吸引一批又一批的人前来参观的原因所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陕西历史博物馆--大唐遗宝
长安十二时辰:“何家村大唐遗宝”,世上最美的东西
欣赏——大唐遗珍
何家村窖藏大唐珍宝
同行何家村遗宝(四)熠燿银芒
黄金有时,白银有时,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金银器集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