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金有时,白银有时,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金银器集赏

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金银器享誉国内外,当中不乏举世无双之物,收藏君从珍品中再次精挑细选,让诸君一饱眼福。这些金银器多为何家村出土的唐代窖藏。

 

1.马蹄金,麒趾金

  汉代黄金货币的形式有马蹄金、麟趾金、饼金和金五铢等,其中马蹄金和麟趾金出土较少。马蹄金呈椭圆或圆形,底凹、中空,形似马蹄。麟趾金是仿瑞兽麒麟之足所铸,呈圆形或不规则圆形,背面中空,口小底大,形如圆形兽蹄。这两种货币于1974年在上林苑遗址内发现,一个重约250克,也就是汉代的一斤,值万钱,一般用作帝王赏赐、馈赠、聘礼以及大额交易和域外交往,并不是流通货币。

 

2.小簇花纹银盖碗  

  何家村窖藏,银盖碗高11.7厘米,口径21厘米,重1220克。在装饰上它采用散点式手法,盖顶中心錾刻出一朵六出大团花,周围及腹部散点式地配置了六朵向心式小簇花,纹饰全部鎏金,简洁大方又不失华贵。

  

3.金臂钏

  钏戴在臂上称“臂钏”或“跳脱”,戴在腕上称“腕钏”。唐代的钏有金、银、玉、琉璃等多种质地,制作也非常精致。何家村出土的这件素面金钏以纯金制成,属于典型的金臂钏。

  

4.狩猎纹高足银杯

  银杯通体以鱼子纹为地,上下装饰有缠枝花纹,杯身的主题纹饰刻画出两幅狩猎场景。在杯子的底座上还装饰了四朵桃花结,底部刻有“马舍”两个字。

  

5.仕女狩猎纹银杯  

  唐代。银杯呈八瓣花状,杯腹的八个花瓣是八个纹饰区,每区錾刻着一组人物,分别为仕女戏婴、仕女梳妆、仕女乐舞和仕女游乐,以及四幅狩猎图,其中三幅是策马追鹿,一幅为弯弓射猛兽。在银杯的内底处,以水波纹为底衬,还錾刻出摩羯头和三条鱼,纹饰鎏金。

  

6.鎏金团花纹六曲银盒  

  唐 高4.7厘米,直径11.4厘米。银盒是唐代金银器中较多见的种类,造型也最为丰富。初唐,银盒的装饰上还有浓厚的外来影响,如盖面中心带有双翼的神异动物与外圈一周麦穗圆框组成“徽章式纹样”。这是萨珊、粟特金银器最具特点的装饰风格。这件银盒盖面上的主题纹饰已由粟特、萨珊的神异动物转变为唐代流行的团花、折枝花,徽章式的圆框也转变为活泼流畅、首尾相接的阔叶折枝。

  

7.鎏金伎乐纹八棱银杯

  银杯杯体为浇铸成型,纹饰细部采用平錾手法加工而成。杯身被錾出八个棱面,这八个区域内分别装饰着乐伎、侍者和舞蹈者。银杯杯身背景为忍冬卷草、山石飞鸟和蝴蝶,通体饰鱼子纹为地。手柄上有指垫,上饰高鼻深目的两个胡人头。这件银杯很可能是从国外输入或外国工匠在中国制造的。

  

8.忍冬纹银熏炉

  银熏炉由三部分组成:上层为半圆形盖,盖面镂刻三层如意云纹,中间铆有一仰莲瓣宝珠钮;中层为一周忍冬桃状纹饰;下层为圆盘状炉身,炉盘内墨书“三层五金半”5字,有五个兽蹄形足,其间设置五根链条,使熏炉既可以平放,也可以悬挂。中层与下层结合处焊有两朵如意卧云,起固定作用。

  

9.素面金盒

  何家村唐代窖藏中出土的各种金银器制作的盒子共有28个。这件素面金盒是“大粒光明砂”盒内所装的“黄小盒子”。盒盖内墨书“六两一分”。唐代的衡制分为大制和小制,大制一两约为现今42克,小制一两约为30克。

  金盒通体光洁,以子母口扣合紧密。无论怎样转动均严密无缝,精密度之高,令人叹服。出土时金盒里面装有麸金,麸金是砂金的一种,唐代不仅盛行服用丹药,还认为黄金与丹砂具有强身延年的同等效果。唐代目前只有何家村出土的两件纯金盒。

  

10.鎏金龟纹桃形银盘

  银盘以桃为基本造型,锤揲成形。桃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栽种历史。道教的道士们更是将桃作为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的贡品。

  盘内底部中心装饰了一只乌龟。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的这件银盘,构图方式上继承了粟特的艺术手法,但在题材上却是中国化的。龟坚忍长寿,古人认为它能占卜吉凶,并将桃的造型与龟纹饰巧妙地融为一体,两者结合似有神龟献寿的含义,是不可多得的唐代艺术品。

  

11.鎏金菱纹银锁

  银锁是唐代贵族重要的生活用具。分锁体和钥匙两部分,至今尚能使用,开锁自如。何家村窖藏出土银锁共17件,最大的长19公分,最小的长10公分,工艺相同、纹饰相近。也许这里的银锁并不是一般意义的实用器,可能为了某种仪式而进行的特意收藏。这种结构的锁一直延用到近现代。

  

12.银石榴罐 

  根据宋代的《金华冲碧丹经秘旨》中记载,以及书中绘有使用时将石榴罐倒置在坩埚上的图样,有学者判断何家村出土的石榴罐是古代炼丹用的简单蒸馏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炼丹术的国家之一。炼丹术约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的汉武帝时期。唐代统治者为了制造“君权神授”的舆论,利用道教祖师李耳姓李的巧合,尊老子为唐王室祖先,并大力尊崇道教,道教的炼丹术便在帝王的支持下盛极一时。

  

13.舞马衔杯纹银壶

  陕博馆内有十八件\组国宝级文物,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是其中一件。

此壶的制作工艺非常独特。壶盖帽为捶揲成型的覆式莲瓣,顶中心铆有一个银环,环内套接了一条长14厘米的银链与提梁相连,壶肩部焊接着一端有三朵花瓣的像弓剑形状的提梁。壶身是先将一整块银板捶打出壶的大致形状,再以模压的方法在壶腹两面模出两匹相互对应奋首鼓尾、衔杯匐拜的舞马形象,然后再将两端黏压焊接,反复打磨致平,几乎看不出焊接的痕迹。

而更为珍贵的还要数壶身上的两匹祝寿马,这里面还蕴含着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天宝年间,每逢“千秋节”皇帝的生日都会举行盛大的宴会,而舞马衔杯祝寿则是宴会的重要娱乐活动。

  

14.仰莲瓣座银罐

 这种器物形制特殊,仅见于何家村窖藏。很可能也是一件炼丹用具。该罐由两部分组成,上部为罐形,下部似一圜底碗,底部饰仰莲瓣一周,各莲瓣中央錾刻一心形图案。罐体和仰莲座式分别制好后焊接起来的。

  

15.金开元  

  金开元通宝正面楷书“开元通宝”,背面没有指甲纹或月牙纹,也没有文字。制作规整、精致,仅见于何家村窖藏,30枚金开元通宝出土时存放在“大粒光明砂”银盒之中,可见其珍贵程度。金开元和银开元都是仿照铜质的开元通宝铸造的,唐朝时,金开元和银开元并不作流通货币使用,主要是皇室贵族用来作游戏、压胜,或者是皇帝赏赐臣属时用的。

  

16.金梳背

  何家村窖藏出土的这件金梳背两层金片剪裁合并成型。顶端的掐丝工艺和主题纹上金珠焊缀工艺的娴熟运用,反映出了高超的工艺水平。

  唐代发梳用材十分考究,一般因用途而别。梳发用梳多以木、竹、牛角制成。插戴用梳常以金、银、玉为材。另外,从梳背的尺寸和工艺来看,这件金梳背应为装饰用梳而非梳理用品。

  

17.摩羯纹金杯

  金杯的造型为四瓣海棠形。杯内中心有一摩羯在水中嬉戏。在杯的内壁以花瓣栏分成四个区间,每一区间内錾刻两组对称的宝相花,宝相花两侧有如意花纹,口沿处则装饰一周花瓣。

从金杯的造型和纹饰来看,有着浓郁的外来文化色彩。摩羯纹随佛教的东进而传入中国,最早见于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至佛教盛行的唐代更为普遍。这件金杯是以摩羯戏珠为主题纹饰,与中国双龙戏珠有同工异曲之妙,显然收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

  

18.金怪兽

  这件黄金制成的奇怪动物,是多种动物的集合体:身体似羊、嘴似鹰、角似鹿、蝎形尾,四蹄立于花瓣形托座上。怪兽的两只抵角是由两两身相连、背相对的16只小鸟组成的,而且蝎形的尾巴也是一只小鸟的样子。因此,这件小小的怪兽身上竟隐藏了十七只小鸟。根据金怪兽底盘上的小孔,学者们推测可能是匈奴族首领帽上的冠饰。

  

19.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

  这件银罐也是馆藏18件组国宝级文物之一。

罐体中心以鹦鹉纹作为主体纹饰,折枝花团围绕着鹦鹉,将器物簇拥而绕。鹦鹉在唐代被称为“神鸟”。器身其余空白处用鱼子纹填满象征着多子多福。花纹平錾,纹饰鎏金。银罐的肩部有一提梁,提梁能自由活动。银罐盖子内有墨书“紫英五十两,白英十二两”。盖子经过转动盖合非常严密。古人认为用金银器盛放炼丹要物可以提高其药效,因此在何家村发现的药材均盛放在金银器中。

  

20.赤金盆

  唐代,金盆是皇宫内常用的洗漱器具。这件赤金盆是用金片捶打制成的,在盆口沿处向外弯折,形成便于手捉的边沿。器壁光滑规整,由内底中心点处向外有密集的粗细不一的螺旋纹,一直延续到腹壁。金盆的内外壁留有许多痕迹,应该是一件使用器。

  何家村窖藏一共出土了两件金盆。这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仅有两件唐代金盆,也是现存时代最早、分量最重的古代金盆。

  

21.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的这件银香囊,外壁银制,球形,通体镂空,内设香盂,由于机巧设计,外壁球体怎样转动,香盂始终保持重心向下,里面的香料不致撒落于外。尽管已经经历了一千多年,其仍然玲珑剔透,转动起来灵活自如,平衡不倒。

  唐代,香囊还可用于佛事。人们认为将佛经盛放在香囊之中,随身携带,能起到消灾辟邪的作用。

  

22.鎏金双狐纹双桃形银盘

  银盘在制作上采用了唐代金银器制作工艺中常用的两种制作方法,即捶揲法和鎏金法。银盘为双桃相连形,在两桃盘底各捶揲出一只行走的狐狸。狐狸的颈部及腹股出錾刻细纹,通体鎏金。这种动物图案是用模具冲出来的,图案高于盘底,因而具有浮雕效果。以桃、狐狸作为装饰题材是迎合了中国传统的“辟邪”和“祈福”的心理要求。

  

23.孔雀纹银方盒

  银方盒的纹饰采用满地装的手法,反复细密,是唐代金银器精工细作的代表。主题纹饰的安排以中轴左右对称为基本构图模式,辅助纹饰则根据空白填补,灵活而多变。盒正面醒目处为一对口衔胜带垂莲、立于莲蓬之上的孔雀。遗憾的是,两只孔雀加工痕迹有所不同,一只錾刻出细腻的羽毛和莲蓬的叶脉孔眼,一只却仅仅錾刻出轮廓,可能是一幅未完成品。

  

24.鎏金双狮纹银碗

  这件双狮纹银碗的碗体上捶揲出一周如意云头,使整个银碗的外形饱满厚重,极富立体感。而这种在碗壁上以捶揲技术制作出凹凸纹样的手法是西方器皿特有的风格,而银碗碗底的主纹饰外围环绕着绳索纹圆框的装饰手法,也是波斯萨珊银器影响的产物。银碗中双狮的对称布局符合中国传统审美中均衡对称的要求,而双狮口中的折枝花和碗体装饰的如意云头纹为典型的中国传统纹样。可以看出,唐代工匠们并不是单一地借用外来文化,而是将其有机地与本国的文化统一起来。

  

25.鸳鸯莲瓣纹金碗

  两碗造型、纹饰均相同。纯金质,捶揲制作侈口,弧腹,喇叭形圈足。器壁捶作出上下两层向外凸鼓的莲花瓣纹。每一个莲瓣单元里都錾刻有装饰图案,上层主题是动物纹。下层是单一的忍冬花装饰图案。莲瓣上空白处装饰飞禽和云纹。鱼子纹底。两碗内壁分别墨书“九两半”、“九两三”,应是碗的重量。墨书标重显示两碗重量略有差异,但现今天平实测重量相同。

  

26.赤金走龙

  这件金龙小巧玲珑,朴素而平实。工匠用金条先掐编出身体,然后插上尾巴和角,最后用錾子錾出鱼鳞纹的装饰。这组小金龙共12件,有可能是投龙祭祀仪式中所用的法器。投龙祭祀的活动来源于道教的天、地、水三官信仰。古代帝王祭祀,祭山用“埋”,祭水用“沉”。唐代逐步形成了沉埋金龙玉简的固定礼仪。它的一般方式是将写有愿望的文字玉简和玉璧、金龙、金钮等器物一块用青丝捆扎,待举行醮仪后,再投入名山大川之中,作为升度之信,以奏告三元。

  

27.双狮纹金铛

  这件金铛为捶揲成型,单柄呈叶芽形,下有三兽足。通常三兽腿为足虽沉稳但易显呆滞。而婀娜柔弱的叶芽为柄则瞬间将呆滞之气一扫而光。在铛的外底部中心分出九条水波纹曲线,将外壁分成九个“S”形区间,内錾刻出双鸟衔绶、衔方胜、力狮及花卉等纹饰,整体构图协调华美。铛这种器形则是中国传统的,在南北朝时就已出现,有茶铛、酒铛、药铛等。

  

28.金筐宝钿团花纹金杯

  “金筐宝钿”就是指器物表面焊接有金丝编成的外框及细密的金珠,再镶嵌以宝石。由此可以想象这件金杯当年的完整面貌,在其杯身的纹饰内曾经镶嵌有五颜六色的宝石。现在,虽然宝石已遗失殆尽,可此杯依旧金碧玲珑不可方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银器杂录+黄金有时,白银有时,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金银器集赏
从璀璨的金银器文物看唐朝贵族的生活
【陕西历史博物馆】大唐遗宝
牛头马面是……
大唐遗珍:谁才是这些神秘宝贝的主人?
何家村窖,大唐遗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